•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中医临证的最高境界

bygzpf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7/01
帖子
669
获得点赞
24
声望
0
中医临证的最高境界

方证相应是经方应用的最低境界,这不是一句贬义,只是说它使用简单,不需要任何中医知识的人,按条文对应也可治病,一见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对照条文以麻黄汤必治,相信普通老百姓都能做到吧,故前贤云“仲景之门至简至易,仲景之门人人可入”,这确实是一条用经方的捷径,有是证便用是方。

但是如果只是懂得简单的按症寻方,那就只能是最低境界了,只能偶尔取效,不可融汇贯通,若要达到经方治病的最高境界,那就是明辨阴阳。“阴阳者,大道之气”。“阳升到天,太极而生阴,以窈冥抱阳而下降。阴降到地,太极而生阳,以恍惚负阴而上升。一升一降,阴降阳升。天地行道,万物生成”。《灵宝经》对阴阳运动的描述,揭示了宇宙运动的本质和人体运动的核心机密。郑钦安云“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亦不难于识症,而难于识阴阳”,诚良言也!可惜东瀛日本人只认《伤寒》《金匮》,舍本求木而贬《内径》,蔑视阴阳,终究沦为中医二流,朝韩《东医宝鉴》也徒有虚名。现在爱中医,学中医的人已是越来越少了,爱经方,学经方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实在令人痛心。而大多数学经方的朋友们好像对阴阳好像不太重视,有的人因为琢磨不通而弃之,有的人干脆就认为那是邪说,孰不知阴阳是中医的核心,不通阴阳者难成大医。仲圣之法条条皆在阴阳上理论,仲圣之法更是法法皆为救阴护阳,可惜后人却罕有察之。后仲圣者,千古能识此理者,仅黄坤载一人!可笑后人不明仲圣法之精妙,竟然立温疫,立火热,立滋阴各派,欲与仲圣平坐,岂不知仲圣六经辨证大法早已通天彻地,盖治万病之准绳也。无怪乎黄元御对钱刘朱等是如此的愤恨。

说句不太恰当的话,滋阴降火理论和温病学说的发展确实阻碍了中医学的发展,中医的疗效从这个时候起大大折扣了,过去所谓的覆杯而愈,效如桴鼓再也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中医治本嘛,当然就要慢慢治”,大批的温病家们只知料病识变,而不知劫病救变,大批的普通病被治为死症,有的治了很长时间好了,却不知是阳气振奋愈病之故,而后的身体必然是不如以前。大批批的老百姓们恶温热而喜寒凉,好好的身体被糟蹋成一派虚寒阳虚之状,四逆尤恐不及,却依然还在清热滋阴。如今的很多疑难杂症大都是由最初的一个个像感冒这样的小病勿用寒凉而一步步致成。朱的补阴剂及一些治法是对中医有贡献的,但他的“阴常不足,阳常有余”是大大的错了,这个后世如黄坤载等多有人明,就连一代宗师蒲辅周老都指出了这一理论的错误,黄煌老师在《经方一百首》中四逆汤单元中也说过,现在人由于环境污染,多用抗生素,少锻炼等,阳虚人是越来越多,而现在的药店却是满堂的六味地黄丸,诚可叹也!希望大家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经方立方皆以六经六气相乎应,六经纵向辨证,余者诸如脏腑,三焦,卫气营血者皆是横向,圣凡显而易见。真正精通阴阳以后,就会发现六经辨证是多么的完美,三焦,卫气营血等辨证之法是多么的粗俗了。

学习中医,学习经方,尤可贵也,但是要多在阴阳上下功夫,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中医。读中医书当推荐郑钦安的书和黄元御的书,尤其是黄的书,相信大家读完之后,自己的水平将
http://hi.baidu.com/%D2%BB%D1%F4%D7...olor=#5c5c5c]会上一个很大的层次。[/b] 摘自Q友 雪上一枝蒿
 
不能理解的一点, 为什么教科书上都说,温病学说是中医发展了?

有点糊涂。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对温病不屑一顾呢。
 
楼主都版主了,话就别张嘴就来,当然,我只看标题,内容则一个字不看,中医临证没什么最高境界可言。
 
3# 恒道古寻

见识确有深浅,临证必有高下
 
楼主确实有见地,只是现在的大多数医生连对照条文都不会
 
楼上大错矣,六经为根其它为末,其它不是不可用,只是必须在六经基础之上才可稍作补充,其它绝对不是正途,说的再白一点一个病若想治疗的好治的快治的绝必须以经方为基础间顾其它,否则大多会治的半死不活不好不坏迁延不愈,临证多了走的弯路多了吃亏多了就明白了. 一点浅薄之见
 
在小学时看到了盲人摸象的故事,大了后知道了管中窥豹这句成语,学医后明白了医海无涯的道理。有人说医药大学教学方法不好。较为系统的掌握基础理论不好吗?关键是不但要灵魂深处爆发革命,还要溶化在行动上!有人说名师出高徒,史上有几个名医的徒弟超过其师的?关键在悟,同样的师傅却有着不同水平的弟子。有人说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派那派能治好病就好派,故有一味药气死名医,这样不好吗?治病不就是要简便廉验吗?叶天士从师十八人,成一代宗师,尚语其子:勿轻言医,
 
“阴极而为鬼,阳极而为仙,阴阳调和方为人”
如果真是“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话,为什么活人变鬼的多,而千古成仙者仅那么几人呢?!
阳虽易亢,而更易衰。
阴虽易腻,而更易损。
医生之责,就在于调和阴阳,为何要厚此薄彼,或者厚彼薄此呢?
 
六经为纲!为核心!
 
9# Hi泉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后仲圣者,千古能识此理者,仅黄坤载一人!可笑后人不明仲圣法之精妙,竟然立温疫,立火热,立滋阴各派,欲与仲圣平坐,岂不知仲圣六经辨证大法早已通天彻地,盖治万病之准绳也。无怪乎黄元御对钱刘朱等是如此的愤恨。
又有几人能真正理解这句话呢
 
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便知天下无方可用。
 
纯阴为鬼,纯阳则仙。这个话来自道教修行,道教认为人体一身无非是一团浊阴,只有生身的一点纯阳落在命门,为人立基之本。而这个纯阳指的是先天元气,它不落后天阴阳,后天不管是阴还是阳,都是浊阴所化,与先天纯阳搭不上关系!所以我们妄图以后天医药补先天阳气,几乎没有可能,多半都是笑话。

唯一可能的就是道教传说中的外丹术,但是这东西也不是随便谁都能吃的,玩不好就是形神俱灭。因为先天元气无形无相,聚则成型,散则成气,传说中的外丹能把一身阴浊杂质尽化为先天元气,所以吃了这东西,要么成功变为仙人,自己也能过把聚则成型,散则成气的瘾,要么成仁,被化的连渣都没有。
 
而落在后天阴阳,都不过是相对而已,所以,没阳就不存在阴,没阴阳也得完蛋!
 
l临床有高下。阴阳虚实最难。
 
独阴不生,孤阳不长。阴不离阳,阳不离阴。
 
大概是感应!
无法而有法!
化繁而简,简而后空!
 
中医最高境界應是 謹候气宜 无失病机 審察病机 无失气宜 能做到這点才能講最高境界 但很多中医人何畏气宜 何畏病机都一无所知
 
中医阴阳是要点,刚知道这两个字什么用也没有!!能够闻一而知十的人毕竟是少数。这需要我们去体认自然。
 
八个字:识病知阴阳气化,治病知简便廉验.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