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什么,而什么又是中医?
又有一段时间没写点东西了.学习中医已经7年,7年来,我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这个问题-中医是什么,而什么又是中医?
我想,如果用这个问题去问一个中医人,大家的回答都不一样,也许也有很多人回答不出来,也许每个中医人都在用生命阐释着这个问题。
中医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之集大成者,是人们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环境生存过程中最有效的生存技能的归纳与总结,不止是面对疾病生存的方法,他更是一种心态,一种世界观与价值观。掌握中医,就是掌握了survive的至高法宝,这在生物进化的历程中是最为重要的技能。
《黄帝内经》是中华文明在传承的过程中人类最高智慧的总结,在《内经》里,有一种力量,可以把握阴阳,提挈天地,可以扭转乾坤,妙手回春,因为这力量的强大,所以不易被世人所掌握,只有得道者方能窥得一二。然世人不知,皆谓《内经》为中医之书,其实不然,《内经》乃中华文化之大熔炉,中华文化之精髓尽在其中;其实也然,中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大成境界确实记录其中。中医是唯一将理论与实践联系的如此完美的中华文化,其余如哲学、文学、音乐、绘画等,对人的生存皆无实用价值,即使是里面真有实用价值的部分也被中医所吸纳。中华文化的精髓即是包容,中医则是包容体现之大成者。
说到中医,就必须要提及中医人这个概念。中医人是将中医的理论与实践展示给人们的群体,是中医之践行者,是中医之守护人。中医作为自然调控的手段,中医人已不再是单独的治病救人,其承担的更多的是天地对生命的宏观调控职责。中医治病讲究“平治于权衡”,而圣人治世讲究“平天下”,二者极其相似,都是体现天地间宏观调控的能力,故古人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之说。
中医人是真正的智者,能人所不能,把握病人生命状态,解病人之危,谱杏林千古之神话;中医人又是真正的明者,他们不断超越自我极限,用生命阐释着对中医理解,立中医不朽之传奇。真正的中医人其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可以达到人的最高体现,而且其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可以高度的完美协调。窥视生命之真谛,探求洪荒奥义,阐释天地玄机,中医以永不止步的姿态走在所有学科的前面。
中医如此的完美,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中医呢?一个中医人又应该具备如何的品质?
从中医的历史上看,中医能最大限度的挖掘一个人的天赋与后天学习的能力,是对二者要求最高的一门学问,没有其他任何一门学问对入门者要求如此之高,故纵观医史上下,虽看似先贤累累,但相对于人类历史长河的芸芸众生来说却也是凤毛麟角。一个时代的中医寥寥无几,有时一个时代都没有一个中医。中医作为天地对生命的宏观调控,中医人的群体数量不为人为努力而改变,一人个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学习中医,甚至也能运用中医,但天赋才是决定其能否进入中医大道的关键,学了多年我才明白,所谓的现代科学,其实就是大部分人们通过后天努力都能学到的东西,而中医则是对人先天与后天最全面最深入的挖掘。中医的天赋可以认为是天地根植在人类传承文明上的遗传信息,是不是中医,一切皆与生俱来。所以中医人并不会因为大力推广中医教育,扩招中医学生而出现荣鼎盛世;也不会因为政治打压,人为中伤而烟消云散;中医更不会因为传播流通的手段便利而更多的惠及民生,也不会因为著书立说的盛行而更加行之有效。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貌似更多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人们将为鉴别信息的真假而付出远比没有信息时更为惨痛的代价。对于一个人的中医来说,那几本经典远远足以,是谓“只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故圣人要将之“藏之金匮”、“著之玉版”,待“随其所得乃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