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指一数,会上网已经有6年时间了,当时除了好奇,更是对网络的向往,也就是在这种好奇与向往之中,开始了我的中医网站之旅,同时也开始通过电脑记录病案、临床经验得失及体会心得。我的第一篇纸质文章《问诊不详 险些酿祸》,就是发在“爱爱医网”的帖子,这篇帖子写了我印象较为深刻的临床经历,只因忽视了问诊过敏史,给自己留下了难以沫灭的记忆和教训,发贴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吸取我的教训,尽量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没想到此贴被“爱爱医网”推荐到了《健康报》发表,之后也陆续有文章得到报刊的转载,同时也激励我加大了对自己行医的经验和家传知识的总结与发贴,很快得到了网友的支持和认可,更从中得到了学习和锻炼,与广大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教训。
《杏林阐微》能从论坛帖子成书出版,之前确实未敢奢想。因为出书是一个严谨的问题,来不得半点马虎,文章或许好做,但对于医学之书,则关乎到人的健康与生命,必须要慎重。何况自己只是一个无名无望的乡村医生,没有经过名师的带教,也没有受过中医学堂的培养,仅仅跟着我的父亲从点滴学起,虽然小有所获,但对于成书的要求可能相差甚远。然而,是网络论坛改变了我的初衷,是更多的论坛论友的回贴支持了我,让我能一如既往的将三代家学妇科经验及平常积累的知识付之于笔。与此同时,去年受“华夏中医论坛”的邀请,成为了该论坛的“讲师”,并经论坛的引荐将自己的近几年所发表的帖子整理成册,在人民军医出版社的帮助下出版上市。
十余天前收到出版社寄来的书后,我便以读者的心态重新阅读,其实对于自己所写的内容,有的已记得滚瓜烂熟,有的仍然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检验与逐步完善,毕竟医学是无止境的,只有通过反复的温习与检验,才能进一步的提高临床功底。而作为读者,有的东西可能会现学现用,但有些内容则要经过反复的考虑验证,虽然自我觉得已经很努力了,但是不正之处或许还有很多,期待着大家来指正与探讨。近期收到很多读者的来信及QQ交流,对书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交流探讨,其中谈到最多的还是如何学习和应用好中医,其实从我的体会当中,除了多看书外,最基本的还是要有学习与实践运用的结合机会,否则纸上谈兵,终无所成。有了实践,还要进行病案的记录与思考体会,才会不断的积累经验,也才会增加对各种疾病治疗的体会。而对于我的学医历程,在“点燃自己这一盏灯——我的乡村中医路” 这篇贴子中已讲述得较为清楚,或许通过这个经历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仍然常常在想,如果不是靠平时对经验体会的逐步记录而发贴于论坛,凭我的懒惰之性,要一次写出这些内容,可能一年、两年我都无法完成,何况有些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病案的完整性、体会的真实性都会随着时间而逐渐淡化。终归平时的不断积累,让我有足够的病案来支撑书中的内容,或许在理论的定位上还不算成熟,但完整真实的病例记录,当可以做到问心无愧。
作为后记,应当放在书的结尾,但我的这篇后记姗姗来迟,故而放在了几年来伴随我一路走过的论坛,这里是我学习中医的平台,也是我的拙著从帖子走向印刷版的通道。借此话题,首先要感谢“华夏中医网”给我了这次机会,感谢“爱爱医网”让我树立了信心,也感谢人民军医出版社成就了此书。同时还要感谢华夏中医网郭全、曾伟俊帮我对原稿进行修改,特别是在我的原稿中,别字及语句欠通畅较多,是郭全不厌其烦的一一指正修改。最后,更要感谢支持和关心我的论坛朋友,让我们共同来维护中医这盏常明灯。
关松
2011-9-26 记于诊闲
《杏林阐微》能从论坛帖子成书出版,之前确实未敢奢想。因为出书是一个严谨的问题,来不得半点马虎,文章或许好做,但对于医学之书,则关乎到人的健康与生命,必须要慎重。何况自己只是一个无名无望的乡村医生,没有经过名师的带教,也没有受过中医学堂的培养,仅仅跟着我的父亲从点滴学起,虽然小有所获,但对于成书的要求可能相差甚远。然而,是网络论坛改变了我的初衷,是更多的论坛论友的回贴支持了我,让我能一如既往的将三代家学妇科经验及平常积累的知识付之于笔。与此同时,去年受“华夏中医论坛”的邀请,成为了该论坛的“讲师”,并经论坛的引荐将自己的近几年所发表的帖子整理成册,在人民军医出版社的帮助下出版上市。
十余天前收到出版社寄来的书后,我便以读者的心态重新阅读,其实对于自己所写的内容,有的已记得滚瓜烂熟,有的仍然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检验与逐步完善,毕竟医学是无止境的,只有通过反复的温习与检验,才能进一步的提高临床功底。而作为读者,有的东西可能会现学现用,但有些内容则要经过反复的考虑验证,虽然自我觉得已经很努力了,但是不正之处或许还有很多,期待着大家来指正与探讨。近期收到很多读者的来信及QQ交流,对书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交流探讨,其中谈到最多的还是如何学习和应用好中医,其实从我的体会当中,除了多看书外,最基本的还是要有学习与实践运用的结合机会,否则纸上谈兵,终无所成。有了实践,还要进行病案的记录与思考体会,才会不断的积累经验,也才会增加对各种疾病治疗的体会。而对于我的学医历程,在“点燃自己这一盏灯——我的乡村中医路” 这篇贴子中已讲述得较为清楚,或许通过这个经历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仍然常常在想,如果不是靠平时对经验体会的逐步记录而发贴于论坛,凭我的懒惰之性,要一次写出这些内容,可能一年、两年我都无法完成,何况有些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病案的完整性、体会的真实性都会随着时间而逐渐淡化。终归平时的不断积累,让我有足够的病案来支撑书中的内容,或许在理论的定位上还不算成熟,但完整真实的病例记录,当可以做到问心无愧。
作为后记,应当放在书的结尾,但我的这篇后记姗姗来迟,故而放在了几年来伴随我一路走过的论坛,这里是我学习中医的平台,也是我的拙著从帖子走向印刷版的通道。借此话题,首先要感谢“华夏中医网”给我了这次机会,感谢“爱爱医网”让我树立了信心,也感谢人民军医出版社成就了此书。同时还要感谢华夏中医网郭全、曾伟俊帮我对原稿进行修改,特别是在我的原稿中,别字及语句欠通畅较多,是郭全不厌其烦的一一指正修改。最后,更要感谢支持和关心我的论坛朋友,让我们共同来维护中医这盏常明灯。
关松
2011-9-26 记于诊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