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1/09/01
- 帖子
- 8846
- 获得点赞
- 47
- 声望
- 0
胃下垂是在直立位时胃下缘髂嵴连线以下5cm,或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到髂嵴连线以下的位置,同时伴有胃的排空功能障碍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以食欲减退、顽固性腹胀、食后症状更为突出、平卧时减轻、左下腹有下坠感为特点。
本病在中医学中属“胃缓”、“中气下陷”范畴,其病因病机为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大病久病之后脾胃虚弱,中气升举无力,导致胃下垂的发生。临床常见两种类型:1中气下陷:胸脘胀闷不适,腹部有下坠感,进食后或行走时加重,平卧则减轻,食欲不振,体倦乏力,舌苔薄腻,脉弱;2脾胃虚寒:上腹部沉胀不适,脘腹痞满,食后加重,平卧减轻,胃脘冷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大便溏泻,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疗选穴】
中气下陷证取穴脾俞、胃俞、中脘、气海、大横;脾胃虚寒证取穴脾俞、胃俞、气海、足三里、肝俞。
【注意事项】
胃下垂是慢性疾病,要坚持治疗。治疗期间忌做跳跃运动。饮食要有规律。加强锻炼腹部肌肉,使腹肌保持一定的紧张度。
本病在中医学中属“胃缓”、“中气下陷”范畴,其病因病机为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大病久病之后脾胃虚弱,中气升举无力,导致胃下垂的发生。临床常见两种类型:1中气下陷:胸脘胀闷不适,腹部有下坠感,进食后或行走时加重,平卧则减轻,食欲不振,体倦乏力,舌苔薄腻,脉弱;2脾胃虚寒:上腹部沉胀不适,脘腹痞满,食后加重,平卧减轻,胃脘冷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大便溏泻,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疗选穴】
中气下陷证取穴脾俞、胃俞、中脘、气海、大横;脾胃虚寒证取穴脾俞、胃俞、气海、足三里、肝俞。
【注意事项】
胃下垂是慢性疾病,要坚持治疗。治疗期间忌做跳跃运动。饮食要有规律。加强锻炼腹部肌肉,使腹肌保持一定的紧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