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07/08
- 帖子
- 12067
- 获得点赞
- 49
- 声望
- 0
- 年龄
- 44
患者李某某。38岁,工人。每月经临量多,色淡红,夹有血块;少腹绵绵作痛,喜按喜温;畏寒怯冷,常感腰酸;平时带多,质清稀;现经期将至,脉沉细迟,舌质淡苔薄白。凭证参脉,显系阳虚宫寒,冲任失固。治宜温经摄血,方用温经汤加减:炒当归9克、肉桂末1.2克(吞)、吴茱萸3克、干姜炭4.5克、艾叶炭9克、炒小茴香3克、炒白芍10克、炒党参10克、牡丹皮4.5克、炒麦冬10克、炙甘草4.5克。5剂。
二诊:经行已3天,量较既往减少,腹痛亦显著减轻。脉舌如前。治守原法,前方续服3剂。
三诊:经净,拟金匮肾气丸加味:熟地黄12克、茯苓9克、山萸肉9克、淮山药12克、牡丹皮6克、泽泻6克、肉桂末1.2克(吞)、淡附子4.5克、淫羊藿6克、菟丝子12克。5剂。
按:温经汤有温经散寒、补阳和阴的作用,是调经的主方。本例证见经来量多色淡,伴腹痛喜按,畏寒怯冷,脉沉细迟,舌淡,为阳虚宫寒之候,故用温经汤加减,温经散寒以调经。经净后用肾气丸法,取温肾以益冲任,亦为治本之法。
二诊:经行已3天,量较既往减少,腹痛亦显著减轻。脉舌如前。治守原法,前方续服3剂。
三诊:经净,拟金匮肾气丸加味:熟地黄12克、茯苓9克、山萸肉9克、淮山药12克、牡丹皮6克、泽泻6克、肉桂末1.2克(吞)、淡附子4.5克、淫羊藿6克、菟丝子12克。5剂。
按:温经汤有温经散寒、补阳和阴的作用,是调经的主方。本例证见经来量多色淡,伴腹痛喜按,畏寒怯冷,脉沉细迟,舌淡,为阳虚宫寒之候,故用温经汤加减,温经散寒以调经。经净后用肾气丸法,取温肾以益冲任,亦为治本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