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04/10
- 帖子
- 11227
- 获得点赞
- 89
- 声望
- 38
- 年龄
- 54
患者陈某某,女,61岁,8年前在夏末秋初之时,下到鱼塘中打捞水草后,即出现发热,下腹疼痛,伴有尿急,尿频,在当地乡卫生院就诊,诊断为“急性膀胱炎”,经给予庆大霉素、吡哌酸等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但从此以后,经常出现尿急、尿频、尿痛,腰酸痛,下腹阵发性疼痛,曾服用氟哌酸、环丙沙星和清热利湿中药,效果不明显,病情缠绵难愈,痛苦万状。入院时症见时有尿频、尿急、尿痛,下腹部隐隐作痛,口舌干燥,心慌易汗,纳呆乏力,精神倦怠,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腰膝酸软。查体:T:36?5℃,P:92次/分,R:20次/分,BP:18?0/9?0KPA。精神倦怠,面色萎黄,表情焦虑,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脐下有轻压痛,无反跳痛。舌红少苔,脉细数。实验室检查:血、便常规正常,尿检:白细胞++,红细胞+,蛋白+,尿培养有大肠杆菌生长,膀胱镜检查诊断为膀胱炎。
中医诊断:淋证,属气阴两虚,湿热下注。
西医诊断:慢性膀胱炎。治以益气养阴,清利湿热,方以清心莲子饮化裁:
石莲子15克、茯苓10克、车前子(包)15克、黄芩10克、生地10克、麦冬10克、黄芪10克、地骨皮15克、滑石10克、太子参10克、生甘草6克。
再诊:服上方6剂后,尿急、尿频、尿痛、五心烦热有所缓解,仍感下腹疼痛,呈针刺样隐痛,腰膝酸软。上方去车前子、黄芩,加香附6克、赤芍10克。
三诊:服药6剂后,诸症大减,但下腹部稍感疼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化验:尿脓细胞+,红细胞+。上方去生地、太子参,易生熟地各10克、川断10克。
四诊:服药9剂,腰酸,下腹痛,及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均愈,饮食如常,精神明显好转,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缓。化验尿常规正常,尿培养及膀胱镜检查均正常,病告痊愈,随访3个月,未再复发。
中医诊断:淋证,属气阴两虚,湿热下注。
西医诊断:慢性膀胱炎。治以益气养阴,清利湿热,方以清心莲子饮化裁:
石莲子15克、茯苓10克、车前子(包)15克、黄芩10克、生地10克、麦冬10克、黄芪10克、地骨皮15克、滑石10克、太子参10克、生甘草6克。
再诊:服上方6剂后,尿急、尿频、尿痛、五心烦热有所缓解,仍感下腹疼痛,呈针刺样隐痛,腰膝酸软。上方去车前子、黄芩,加香附6克、赤芍10克。
三诊:服药6剂后,诸症大减,但下腹部稍感疼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化验:尿脓细胞+,红细胞+。上方去生地、太子参,易生熟地各10克、川断10克。
四诊:服药9剂,腰酸,下腹痛,及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均愈,饮食如常,精神明显好转,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缓。化验尿常规正常,尿培养及膀胱镜检查均正常,病告痊愈,随访3个月,未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