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心汤类方,弟子在学习中,也是十分苦恼,因为自己过去常不屑认真对这几个方进行特别的区别,学习。因为其中有几个方药的用药相同,只是用量不同。为了让自己使用这几个方子不迷惑,特别在些细细品读。
一、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 二两 黄连 二两
经文: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154)
【方解】大黄、黄连为伍,下热解烦,但只渍之须臾而不煎,泻下之力不剧,故治因里热而致的心下痞。
【解读】仲景书中的心下痞,多见于里虚寒太阴病,或半表半里少阳病及厥阴病,又多是人参的适应。本条所称心下痞,是阳明里热证,其详义胡希恕老师已说明。
弟子:方中只有两味药,渍之须臾而不煎,药力不猛,两味药,清热,轻泻里热,这里的心下痞,实际上还没有真正形成,只是心下不舒,而有热,脉关上浮,当是有热明证。
二、半夏泻心汤半夏 半升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
【方解】半夏、干姜逐饮止呕,黄芩、黄连解热烦而治下利。饮留邪聚,均由于胃气之虚,故复补之以人参,调之以甘草、大枣,故此治呕而腹鸣,心下痞硬,或下利者。
【解读】从本条可进一步理解:小柴胡汤,适用于半表半里阳证;大陷胸汤,适用于里阳证;半夏泻心汤,适用于半表半里阴证,也即厥阴病。
弟子:半夏泻心汤与小柴胡汤,药味区别,柴胡、黄连,半夏泻心汤已经没有表证,重视了逐饮止呕,解热,这里面可以看到,心下痞硬,有成实的可能,
三、附子泻心汤
155.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主之。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附子一枚,别煮取汗。
【方解】此于泻心汤加附子,故治泻心汤证,而半陷于阴证者。
【解读】胡希恕老师称附子泻心汤为半陷于阴证,即未完全陷于里阴证,实即指上热下寒的阳明太阴合病证。
弟子:谈到上热下寒,当然会是上热之证,口渴,心烦,下寒,可能会出现完谷不化,腹泻。
四、生姜泻心汤
157、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生姜四两,炙甘草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芩三两,黄连一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
【方解】此于半夏泻心汤加降饮上逆的生姜,故治半夏泻心汤证而干噫食臭者。
【解读】本方证治上热下寒而属半表半里阴证者,即属厥阴病证。
弟子:加重了生姜用量,化饮的作用增强,而且方中还有干姜,补胃虚的力量很强。
五、甘草泻心汤
炙甘草四两、人参三两、黄芩,干姜三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黄连一两。
【方解】此于半夏泻心汤,增缓急迫的甘草,故治半夏泻心汤证而急迫甚者。
【解读】本方证亦属半表半里阴证,即厥阴病证。
弟子:谈到缓急迫,临床上一定会出现急迫证,可能会出现呕吐剧烈。加大炙甘草,甘缓补胃,缓急迫
一、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 二两 黄连 二两
经文: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154)
【方解】大黄、黄连为伍,下热解烦,但只渍之须臾而不煎,泻下之力不剧,故治因里热而致的心下痞。
【解读】仲景书中的心下痞,多见于里虚寒太阴病,或半表半里少阳病及厥阴病,又多是人参的适应。本条所称心下痞,是阳明里热证,其详义胡希恕老师已说明。
弟子:方中只有两味药,渍之须臾而不煎,药力不猛,两味药,清热,轻泻里热,这里的心下痞,实际上还没有真正形成,只是心下不舒,而有热,脉关上浮,当是有热明证。
二、半夏泻心汤半夏 半升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
【方解】半夏、干姜逐饮止呕,黄芩、黄连解热烦而治下利。饮留邪聚,均由于胃气之虚,故复补之以人参,调之以甘草、大枣,故此治呕而腹鸣,心下痞硬,或下利者。
【解读】从本条可进一步理解:小柴胡汤,适用于半表半里阳证;大陷胸汤,适用于里阳证;半夏泻心汤,适用于半表半里阴证,也即厥阴病。
弟子:半夏泻心汤与小柴胡汤,药味区别,柴胡、黄连,半夏泻心汤已经没有表证,重视了逐饮止呕,解热,这里面可以看到,心下痞硬,有成实的可能,
三、附子泻心汤
155.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主之。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附子一枚,别煮取汗。
【方解】此于泻心汤加附子,故治泻心汤证,而半陷于阴证者。
【解读】胡希恕老师称附子泻心汤为半陷于阴证,即未完全陷于里阴证,实即指上热下寒的阳明太阴合病证。
弟子:谈到上热下寒,当然会是上热之证,口渴,心烦,下寒,可能会出现完谷不化,腹泻。
四、生姜泻心汤
157、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生姜四两,炙甘草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芩三两,黄连一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
【方解】此于半夏泻心汤加降饮上逆的生姜,故治半夏泻心汤证而干噫食臭者。
【解读】本方证治上热下寒而属半表半里阴证者,即属厥阴病证。
弟子:加重了生姜用量,化饮的作用增强,而且方中还有干姜,补胃虚的力量很强。
五、甘草泻心汤
炙甘草四两、人参三两、黄芩,干姜三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黄连一两。
【方解】此于半夏泻心汤,增缓急迫的甘草,故治半夏泻心汤证而急迫甚者。
【解读】本方证亦属半表半里阴证,即厥阴病证。
弟子:谈到缓急迫,临床上一定会出现急迫证,可能会出现呕吐剧烈。加大炙甘草,甘缓补胃,缓急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