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独活汤

王家祥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7/07
帖子
18223
获得点赞
379
声望
113
年龄
47
名称: 独活汤别名:独活汤
组成: 独活(去芦头)1两,麻黄(去根节)半两,甘草(炙)半两,桂(去粗皮)3分,葛根3分,芍药3分,栝楼根3分,防风(去叉)3分,杜仲(去粗皮,炒)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杏仁(去皮尖,别研)半两,熟干地黄(切,焙)2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八十五。
主治: 腰痛牵引背脊,不可俯仰;腰脚疼痹不仁,无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至6分,去滓,空心、日午、夜卧温服。
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豆大。
 
名称: 独活汤别名:独活汤
组成: 川独活半两,羌活半两,人参半两,防风半两,当归半两,北细辛半两,茯神(去木)半两,半夏半两,桂心半两,白薇半两,远志(去心)半两,菖蒲(去毛)半两,川芎半两,甘草3分。
出处: 《妇人良方》卷三。
主治: 妇女风虚昏愦不自觉知,手足瘛疭,坐卧不能,或发寒热,血虚不能服发汗药,及中风自汗。
用法用量: 上(㕮)咀。每服5钱,以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各家论述: 《医方集解》:此手少阴、足厥阴药也。肝属风木而主筋,故瘛疭为肝邪。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二活、防风祛风,细辛、桂心温经,半夏除痰,芎、归辛散风而温和血,血和则风散,辛以散之,即辛以补之也。心为肝子,肝移热于心则昏愦,故以人参补心气,菖蒲开心窍,茯神、远志安心神;白薇咸寒,退热而治厥,使风静火息,血活神宁,而瘛疭自已矣。
 
名称: 独活汤别名:独活汤
组成: 独活(去芦头)2两,芍药2两,远志(去心)1两半,薏苡仁(炒)半升,甘草(炙,锉)2两,麻黄(去节,煎掠去沫,焙)1两,丹参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半,熟干地黄(焙)3两,桂(去粗皮)1两,甘菊花半升(未开者良,微炒),人参2两,防风(去叉)2两,茯神(去木)2两,山茱萸2两,天门冬(去心,焙)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2两,牛膝(去苗,酒浸,切,焙)2两,五加皮(锉)2两,羚羊
出处: 《圣济总录》卷九。
主治: 偏风。半身不随,肌肉偏枯。
用法用量: 每用10钱匕,以水3盏,加生姜10片,煎取1盏半,去滓,分温2服,空心、临卧各1次。取微有汗,慎外风。若心中热者,每日平旦、临卧服此汤,午时服荆沥汤。
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豆大。
 
名称: 独活汤别名:独活汤
组成: 独活(去芦头)半两,茯神(去木)半两,甘草(炙)1两,当归(酒洒,切,焙)1两,牡蛎(煅)1两,白术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黄耆(薄切)1两半,防风(去叉)、远志(去心)3分,人参2两半。
出处: 《圣济总录》卷十六。
主治: 风头眩,仆倒屋转,呕吐痰涎,恶闻人声。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生姜3片,大枣1枚(去核),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豆大。
附注: 方中防风用量原缺。
 
名称: 独活汤别名:独活汤
组成: 独活(黄色如鬼眼者,去芦,洗,焙,称)1两,羌活(去芦)1两,防风(去钗股)1两,人参(去芦)1两,前胡(去苗,净洗)1两,细辛(华阴者,去叶)1两,五味子(拣)1两,沙参1两,白茯苓(去皮)1两,半夏曲1两,酸枣仁(微炒,去皮,研)1两,甘草1两(炙)。
出处: 《本事》卷一。
主治: 肝经因虚,内受风邪,卧则魂散而不守,状若惊悸。
用法用量: 每服4大钱,以水1盏半,加生姜3片,乌梅半个,同煎至8分,去滓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各家论述: 《本事方释义》:此驱风养正之方也。独活气味苦辛甘平,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入足厥阴、少阴,引经之风药,故以之为君;防风气味辛甘温,入手足太阳之风药;细辛气味辛温,气厚于味,阳也,入足厥阴、少阴,引经之药;枣仁气味苦平,入手少阴;前胡气味苦平、微寒,阳中之阴,降也,入手足太阴、阳明之风药,其功长于下气;半夏气味苦辛微温,沉而降,阴中阳也,入足阳明,除痰散逆;五味子气味酸苦咸微温,收敛散逆之气,入足少阴;沙参气味甘苦微寒,能补五脏之阴,入足厥阴;羌活之气味与独活同,入足太阳兼能利水;甘草气味甘平,兼通入十二经
 
名称: 独活汤别名:独活汤
组成: 独活半两,丹参半两,细辛半两,五加皮半两,牛膝(酒浸)半两,川芎半两,白僵蚕(汤洗,焙干,面炒)半两,桑白皮1两半(锉),炙麻黄(去节)1两,甘草(炙)3分,杏仁(去皮尖,面炒)3分。
出处: 《脚气治法总要》卷下。
主治: 脚气。腿膝疼痛,乍肿乍瘦,缓弱不能行,喘满气逆。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名称: 独活汤别名:独活汤
组成: 独活(去芦头)2两,人参2两,白茯苓(去黑皮)2两,当归(切,焙)2两,桂(去粗皮)1两半,远志(去心)1两半,熟干地黄(焙)1两半,防风(去叉)1两半,细辛(去苗叶)1两,甘草(炙)1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十五。
主治: 风厥。肩背痛,惊惕不安,善噫多欠。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取8分,去滓温服,1日2次,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细锉,如麻豆大。
 
名称: 独活汤别名:独活汤
组成: 独活(去芦头)3两,防风(去叉)2两,芎?2两,白茯苓(去黑皮)2两,当归(切,焙)2两,葛根2两,桂(去粗皮)2两,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3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细辛(去苗叶)1两,甘草(炙)1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五。
主治: 风中五脏,奄忽不能言,四肢垂曳,皮肉(疒帬)痹,痛痒不知。偏风。半身不遂,肌肉偏枯。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空心、日午、夜卧温服。
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加减: 若初得病自汗,减麻黄;宿有滞气,加吴茱萸(汤洗7遍,炒)2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1两;干呕,加附子(炮裂,去脐皮)1两;哕,加陈橘皮(汤浸,去白)2两;若胸中吸吸少气,加大枣(去核)12枚;心下惊悸,加茯苓(去黑皮)1两;若热,去生姜,加葛根。
附注: 防风独活汤(《普济方》卷九十六)。
 
名称: 独活汤别名:独活汤
组成: 独活(去芦头)1两半,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麻黄(去根节,炒)1两半,陈橘皮(汤浸去白,炒)1两半,半夏(汤浸去滑,炒干)3两,槟榔(锉)1两,射干1两,桂(去粗皮)1两,防葵(生用)1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主治: 先有风证,后患脚气,心闷愦愦,惊悸不安,食即呕吐胀满。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用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破),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若小便利兼汗即愈。如无防葵,用龙骨代之。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名称: 独活汤别名:独活汤
组成: 独活(去芦)1两,桑寄生1两,牛膝(酒浸)1两,秦艽(去芦)1两,赤茯苓(去皮)1两,桂心1两,防风(去芦)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当归(炒,去芦)1两,生干地黄1两,杜仲(锉,炒去丝)7钱半,细辛(去苗)7钱半,芎?7钱半,赤芍药7钱半,甘草(炙)半两。
出处: 《准绳·女科》卷二。
主治: 妇人风痹,手足不随,身体疼痛,言语謇涩,筋脉拘急。
用法用量: 上(㕮)咀。每服8钱,以水1中盏半,熊至1大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名称: 独活汤别名:独活汤
组成: 独活(去芦头)1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吴茱萸(水浸1宿,炒)1两,甘草(炙,锉)1两,干姜(炮裂)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黄耆(锉)1两,桂(去粗皮)1两,芍药1两,芎?1两,防风(去叉)1两,当归(切,焙)2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主治: 心腹冷痛。
用法用量: 每服以水2盏,用羊肉2两,先煮至1盏,去肉,下药末3钱匕,加生姜1分(切),大枣2枚(擘破),煎至7分,去滓温服,每日3次。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名称: 独活汤别名:独活汤
组成: 羌活、防风、荆芥、牛膝、柴胡、何首乌。
出处: 《痘疹仁端录》卷十。
主治: 痘浆收敛,而手足红肿发毒。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名称: 独活汤别名:独活汤
组成: 独活(去芦头)1分,黄耆(锉)半两,防风(去叉)1分,茯神(去木)1分,桂(去粗皮)1分,白鲜皮1分,羚羊角(镑)1分,酸枣仁(炒)半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炒)1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十。
主治: 风腰脚,疼痛不可忍,足胫麻痹。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温服,空心、日午、夜卧各1次。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名称: 独活汤别名:独活汤
组成: 独活(去芦头)1两半,当归(锉,炒)3分,防风(去叉)3分,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枚,细辛(去苗叶)半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主治: 产后中风,角弓反张,口噤发痉。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酒共1盏半,同煎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豆大。
 
名称: 独活汤别名:独活汤
组成: 独活(去芦头)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1两,芎?1两,当归(切,焙)1两,竹沥(半碗)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防风(去叉)1两半,蔓荆实1两半。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主治: 产后中风,口面?斜,语涩,筋脉拘急。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1盏,加竹沥1合,再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将8味为粗末。
 
名称: 独活汤别名:独活汤
组成: 独活2两,当归2两,常陆2两,白术2两。
出处: 《医心方》卷二十三引《产经》。
主治: 产后诸风,肿气百病。
用法用量: 上以水1斗,煮取4升服。覆取汗。
 
名称: 独活汤别名:独活汤
组成: 独活3两,生姜6两,干地黄5两,芍药4两,防风3两,桂心3两,栝楼3两,甘草2两(炙),麻黄2两(去节),干葛3两。
出处: 《外台》卷十七引《集验方》。
主治: 风湿客于腰,令人腰痛。
用法用量: 以水8升,酒2升,煎取3升,分3次服。不愈,重作。
制备方法: 上切。
 
名称: 独活汤别名:独活汤
组成: 川独活(黄色如兔眼者佳)半两,当归(酒洗)2钱半,白术2钱半,黄耆(蜜水涂炙)2钱半,薄桂(去粗皮)2钱半,川牛膝(酒洗)2钱半,甘草(炙)3钱。
出处: 《活幼心书》卷下。
主治: 惊瘫,鹤膝;及中风湿,日久致腰背手足疼痛,昼轻夜重;及四肢痿痹不仁。
用法用量: 上(㕮)咀。每服2钱,以水1盏,加生姜2片,薤白1根,煎7分,空心热服,或不拘时候。
 
名称: 独活汤别名:独活汤
组成: 独活(去芦头)2两,防风(去叉)2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防己2两,赤芍药2两,桂(去粗皮)2两,芎?1两半,当归(切,焙)1两半,白术1两半,人参半两,秦艽(去苗土)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甘草(炙)1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十一。
主治: 风腲腿。四肢不收,身面浮肿,筋骨怠惰,皮肤不仁。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生姜1枣大(拍碎),大枣2枚(擘破),同煎取7分,去滓温服,日2次,夜1次。
制备方法: 上(㕮)咀,如麻豆大。
 
名称: 独活汤别名:独活汤
组成: 羌独活3两,葛根3两,甘草2两(炙),麻黄1两,桂心3两,生姜6两,芍药3两,干地黄2两(一方无芍药)。
出处: 《医心方》卷二十三引《产经》。
主治: 产后中柔风,身体疼痛。
用法用量: 上以清酒2升,水8升,煮3升,分5次服。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