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9/12
- 帖子
- 1770
- 获得点赞
- 71
- 声望
- 38
全息汤辑要及
附全息汤下气汤二方比较
薛东庆原创于2009年1月24日。
1.表证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咽干、咽
痛、项强、腰背酸痛、四肢疼痛麻木、肢颤、无汗、自汗、盗汗、皮肤
瘙痒、疹痘、疮疡等。表证重者脉多浮紧或浮缓,有热者脉多数。
表证最基本的病理特征是风寒。治疗表证首选桂枝汤。
2上焦证表现为:心烦、胸闷、胸痛、心悸、失眠、嗜睡、健忘、
神智不清、精神错乱、咳嗽、喘促、痰多等,上焦证为主者脉多两寸滑
或沉微,或有腻苔。神志方面的症状
上焦证最基本的病理特征是痰凝气滞。治疗上焦证首选枳实薤白桂
枝汤。
3中焦证表现为:胃痛、胃胀、胁痛、易饥、纳呆、反酸、恶心、
呕吐、口干、口苦、口臭、牙痛、倦怠、乏力等,中焦证为主者,脉两
关弦。倦怠、乏力等症状,在很多疾病中经常出现,多为全身功能紊乱
特别是湿困中焦脾胃所致。
中焦证最基本的病理特征是湿困。治疗中焦证首选平胃散。平胃散
由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组成。
4.下焦证表现为:小腹或少腹胀痛、浮肿、黄疸、口渴、尿急、尿
频、尿痛、癃闭、小便黄、小便混浊或带砂石、大便稀薄、大便干结或
便秘、便带黏液或脓血、里急后重、脱肛,男子阳痿、遗精、早泄、无
子,妇女月经不调、带下、痛经、不孕、症瘕等,反映于上部则为头晕、
目眩、耳鸣、耳聋等。
下焦证重者,脉两尺弱。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等,为全身功能
紊乱引起,以前多从肝肾论治,为简化归类,故列入下焦证。
下焦证最基本的病理特征是水停。治疗下焦证首选五苓散。五苓散
由白术、茯苓、猪苓、泽泻、桂枝组成。
5.血分证表现为:面红、目赤、唇青紫、皮肤潮红或起斑疹、咳血、
呕血、血尿、便血或黑便、血精、经闭、崩漏等,血分证重者,脉涩,
或有结代,舌质红或暗,或有瘀斑。
血分证最基本的病理特征是血热、血瘀,治疗血分证首选生地、丹
皮。
从少阳入手
《内经》:“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
《中藏经》:“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号曰中清之腑,总领五脏六
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
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也。”
《伤寒论》对少阳证症状记述有:口苦,咽干,目眩,两耳无所闻,
目赤,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
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
有微热,或咳,热入血室等等。
对上列症状稍作归纳,即可明显看出包括表证、上焦证、中焦证、
下焦证、血分证各个方面。既然少阳是疾病整体性的关键,治疗自然首
先应和解少阳。
和解少阳首选小柴胡汤。
和解少阳的基本用意为升阳、理气、和中,兼顾他症。
取小柴胡汤基础药:柴胡、甘草。
本人按语:此论简明实用,突出整体。可以看作三焦学说在内科方
面的拓展。
全息汤与下气汤比较
全息汤
柴胡12g、桂枝10g、白芍10g、瓜蒌10g、薤白10g、枳实10g、
苍术10g、陈皮10g、厚朴10g、白术10g、茯苓10g、猪苓10g、泽泻12g、
生地10g、丹皮10g、甘草10g、生姜10g、大枣10g。
下气汤
杭白芍12、何首乌20、丹皮9茯苓9甘草6陈皮9杏仁9法半夏9
本人按语:
主要从三焦立论,其辩证思想简明实用。主要从病位,(表证,三焦)
病理(表寒,中焦,水停)、血热,从和解少阳入手。
从痰、湿、血、水四字入手,以病机为主,祛邪为主.
而下气汤(麻瑞亭)主要从五脏入手,以调为主。法取左升、右降、中
居中央,已得黄元卿医术之要。
上二方,一则祛邪为主,一则,扶正为主,异曲同工,均深得经旨。
补充一下:全息汤,通利三焦,是通法的代表方剂。辩病位在上中下,药量可有所侧重。
无血热者,去熟地,丹皮,加当归、川芎。(从血瘀考虑)
附全息汤下气汤二方比较
薛东庆原创于2009年1月24日。
1.表证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咽干、咽
痛、项强、腰背酸痛、四肢疼痛麻木、肢颤、无汗、自汗、盗汗、皮肤
瘙痒、疹痘、疮疡等。表证重者脉多浮紧或浮缓,有热者脉多数。
表证最基本的病理特征是风寒。治疗表证首选桂枝汤。
2上焦证表现为:心烦、胸闷、胸痛、心悸、失眠、嗜睡、健忘、
神智不清、精神错乱、咳嗽、喘促、痰多等,上焦证为主者脉多两寸滑
或沉微,或有腻苔。神志方面的症状
上焦证最基本的病理特征是痰凝气滞。治疗上焦证首选枳实薤白桂
枝汤。
3中焦证表现为:胃痛、胃胀、胁痛、易饥、纳呆、反酸、恶心、
呕吐、口干、口苦、口臭、牙痛、倦怠、乏力等,中焦证为主者,脉两
关弦。倦怠、乏力等症状,在很多疾病中经常出现,多为全身功能紊乱
特别是湿困中焦脾胃所致。
中焦证最基本的病理特征是湿困。治疗中焦证首选平胃散。平胃散
由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组成。
4.下焦证表现为:小腹或少腹胀痛、浮肿、黄疸、口渴、尿急、尿
频、尿痛、癃闭、小便黄、小便混浊或带砂石、大便稀薄、大便干结或
便秘、便带黏液或脓血、里急后重、脱肛,男子阳痿、遗精、早泄、无
子,妇女月经不调、带下、痛经、不孕、症瘕等,反映于上部则为头晕、
目眩、耳鸣、耳聋等。
下焦证重者,脉两尺弱。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等,为全身功能
紊乱引起,以前多从肝肾论治,为简化归类,故列入下焦证。
下焦证最基本的病理特征是水停。治疗下焦证首选五苓散。五苓散
由白术、茯苓、猪苓、泽泻、桂枝组成。
5.血分证表现为:面红、目赤、唇青紫、皮肤潮红或起斑疹、咳血、
呕血、血尿、便血或黑便、血精、经闭、崩漏等,血分证重者,脉涩,
或有结代,舌质红或暗,或有瘀斑。
血分证最基本的病理特征是血热、血瘀,治疗血分证首选生地、丹
皮。
从少阳入手
《内经》:“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
《中藏经》:“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号曰中清之腑,总领五脏六
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
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也。”
《伤寒论》对少阳证症状记述有:口苦,咽干,目眩,两耳无所闻,
目赤,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
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
有微热,或咳,热入血室等等。
对上列症状稍作归纳,即可明显看出包括表证、上焦证、中焦证、
下焦证、血分证各个方面。既然少阳是疾病整体性的关键,治疗自然首
先应和解少阳。
和解少阳首选小柴胡汤。
和解少阳的基本用意为升阳、理气、和中,兼顾他症。
取小柴胡汤基础药:柴胡、甘草。
本人按语:此论简明实用,突出整体。可以看作三焦学说在内科方
面的拓展。
全息汤与下气汤比较
全息汤
柴胡12g、桂枝10g、白芍10g、瓜蒌10g、薤白10g、枳实10g、
苍术10g、陈皮10g、厚朴10g、白术10g、茯苓10g、猪苓10g、泽泻12g、
生地10g、丹皮10g、甘草10g、生姜10g、大枣10g。
下气汤
杭白芍12、何首乌20、丹皮9茯苓9甘草6陈皮9杏仁9法半夏9
本人按语:
主要从三焦立论,其辩证思想简明实用。主要从病位,(表证,三焦)
病理(表寒,中焦,水停)、血热,从和解少阳入手。
从痰、湿、血、水四字入手,以病机为主,祛邪为主.
而下气汤(麻瑞亭)主要从五脏入手,以调为主。法取左升、右降、中
居中央,已得黄元卿医术之要。
上二方,一则祛邪为主,一则,扶正为主,异曲同工,均深得经旨。
补充一下:全息汤,通利三焦,是通法的代表方剂。辩病位在上中下,药量可有所侧重。
无血热者,去熟地,丹皮,加当归、川芎。(从血瘀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