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地黄饮子新用途

yizhonglao

声名远扬
高级会员
注册
2009/10/21
帖子
4681
获得点赞
1254
声望
113
地黄饮子出自 《宣明论方》,由生地三两,巴戟天、山茱萸、肉苁蓉、石斛、炮附子、茯苓、石菖蒲、远志、肉桂、麦门冬各一两,五味子五钱,为末,每服三钱,加生姜、大枣、薄荷,水煎服。功能补肾益精,滋心开窍。治中风失语,两足萎弱,也用于脑动脉硬化,中风后遗症等肾阴肾阳两虚者。随着近年应用的进展,现拓展用于治疗下列疾病亦有较好疗效。

脊髓痨

本病属中医“风痱”症。是由脊神经受到破坏引起,尚属难疾。印会河老中医介绍其父印秉忠老中医,在临床使用地黄饮子(原方不动)治愈了很多“风痱”患者,遂把这一经验传授于印老,并强调指出说:“你莫看河间地黄饮子这张杂乱无章之方,其又补阳又养阴,又治心,又治肝肾,可是它却能治疗‘四肢不收’等怪病。”后印老与皮肤性病研究所同志合作研究治疗晚期梅毒脊髓痨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先后在协和医院、天津市医院看过不少病例,西医的同志还给病人做了应做的各种检查和前后对比,表明其有效率达80%以上,在1960年莫斯科皮肤科学年会上宣读了这篇既有实用价值又经过理论证实的论文,受到当时国际学术界的好评。

美尼尔氏综合征

本病与脑晕、耳鸣、恶心、呕吐等进行性听力减退有关。中医还认为本病与肝肾两虚、清窍失聪有关,而地黄饮子有良好的滋补肝肾、开窍通络、豁痰醒脑之效。据报道有人以此方加减治疗本病18例,治愈1l例,有效4例,无效3例。

神经衰弱

本病是由精神过度紧张引起,以易疲劳、易激惹、头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随着人们竞争意识的加强,工作强度的加剧,近年患病人数逐年上升。据报道有人以地黄饮子加减治疗本病有良好效果。本方调和阴阳、心肾兼顾,具有抗疲劳,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的功效。尤对头昏眼花、头重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疲乏无力、全身酸痛、畏光易烦、心悸胸闷、食欲不振、手足发冷、早泄阳萎、月经不调等病症,经随证加减,耐心调理取效良好。

甲亢

甲亢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一组常见内分泌疾病,多以精神兴奋、激动、食欲亢进、消瘦、多汗、心悸、甲状腺肿大、突眼、手震颤等症状为特征。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肾阴不足,虚火上扰,肾阳虚衰,痰浊上凝有关。根据报道有人以此方加减治疗本病,可使怕热、多汗、心悸、手颤等症状迅速得以改善缓解。经治18例,有效率达90%,最少服药30剂,最多90剂。

慢性肾炎

由多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导致的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为临床表现的慢性疾病。本方有温阳益肾,通阳化气,行水消肿之效,研究表明能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报道本方对水肿腰以下甚、身寒肢冷、尿少、腰膝酸软、舌尖红少苔、脉沉细无力而阴阳两虚者,随证加减多获效,水肿甚有蛋白尿加黄芪、防己、白术,腰膝酸软者加桑寄生、女贞子、金樱子等。每日1剂。1月1疗程。

不孕症

引起不孕的原因很多,中医认为与女子的天癸、中任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与肝郁、血虚、痰湿、肾虚、胞寒、血瘀等原因有关。而地黄饮子对上述原因引起的不孕症皆有所益。地黄饮子兼涉阴阳气血两端,既可温补肾阳,又可滋补肾阴,调血益精,暖宫祛寒,助孕安胎,笔者喜用本方加淫羊藿、仙茅,每曰l剂,1月1疗程,如果能对症,多数人3个疗程即见效。
 
确实是个很好的处方,组方很合理,高血压合并腿无力的经常可以用到,脉象常见弦硬而有上涌之势。
 
回复 2# 悬壶先生


脉象弦软者用过几例,见效很快,确有起痿振废之功,只是附片、肉桂量与其它药的比例要适当。
 
一般用的较少,以后适合的试试
 
回复 4# djsmy


治瘫: 补阳还五汤治了不少的病,也害了不少的病。现在还有人又加上当归四逆汤,我也不知他们遇到的是什么样的病症。
 
脉象弦软用这个的,确实没有遇到过,学习了.
 
回复 6# 悬壶先生


一医年七十,瘫痪半年,自治不愈,经三甲医院诊为脑血栓,久治不愈,其家属用担架抬来就诊,自述四肢无力,以双下肢为甚,不能站立行走,又感左半身拘挛不利,闻其声低而略呈嘶哑音,问其头晕耳鸣腰酸、口少渴不多饮。查其脉弦软,舌略红苔色薄黄,面色萎黄,人偏瘦,四肢端末略凉。
思之此音厥风痱症也!遂处以河间地黄饮子原方,三剂而起,柱杖而行。
此正值医道大行补阳还五汤之时,若按此法当补阳还五汤加滋阴潜阳之品,然其疾不知将愈之于何年矣。。
 
还阳还五之忌,是虚虚之诫也。
 
这确实是值得学习的好医案.先生见证准确,很是佩服.
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后来此病人复诊过没有,脉象有否变化?
据我的经验,这样高龄的患者,服用此类药,有些人脉象会缓和,有些会出现实证的脉象.
 
回复 9# 悬壶先生


后其回家乡农村以养天年。
我用古方喜用原方原量,一般都不加减,只要歌诀对上号,一用就灵。说实在话我对有的医动辄加减加味合方是有点不以为然的。只有在辨证(病)准、选方精的情况下才加上一二味以助其方之力,为我所用。如拙文《中医捉鬼记》案三用补中益气汤加巴戟、上桂,实脱胎于《湖南省老中医医案选》阳虚。水肿。清阳不升篇方,去五加皮。
曾治一未婚男青年浸润型肺结核,我纯用中药治其钙化,时间不过十月之久(有市结核病医院照片前后对比)。病人的精神状态及气色都大有改观。我是受到《岳美中医话》中用四君子汤培土生金治肺结核的启发,用的方也是所有中医都知道的《参苓白术散》加了几味药而已。此病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视之为畏途。该病人愈后二十多年一直没有复发。
 
回复 9# 悬壶先生


药量的把握非常重要!君不闻欲速而不达、四两拨千斤乎?
 
地黄饮子加味治疗高血压2例体会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作者:郭锦川
地黄饮子出自金元四大家刘完素之《宣明论方》卷二方,是古代医籍之名方,本方兼具补肾益精,滋阴助阳,宁心开窍,化痰熄风之功效,对后世中医方剂学的发展影响极大,近代常用于脑动脉硬化及中风后遗症等证属肾之阴阳两虚者。笔者用本方加味,以肾之阴阳两虚证为辨证目标,治疗中老年人高血压病,

地黄饮子出自金元四家刘完素之《宣明论方》卷二方,是古代医籍之名方,本方兼具补肾益精,滋阴助阳,宁心开窍,化痰熄风之功效,对后世中医方剂学的发展影响极大,近代常用于脑动脉硬化及中风后遗症等证属肾之阴阳两虚者笔者用本方加味,以肾之阴阳两虚证辨证目标,治疗中老年人高血压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病例1:患者,男,55岁,2004年10月6 日初诊。患者3年发现自己血压升高,直坚持服用降压药,但血压忽高忽低,而且发现不能停药,有时忘记服药,血压立即升高。1年前因腰腿疼痛在外医误用大剂辛温抗风湿中药,致胃黏膜灼伤,之后经常发生胃脘部疼痛。四诊见:口臭、苔腻、胃痛,食后尤甚,头晕目眩,面色潮红,腰膝困疼,查血压155/95mmHg,脉寸滑尺弱,证属胃虚食滞,肾虚精亏。初诊用不换金正气散加味以平胃消滞,药用陈皮10g,半夏10g,苍术15g,厚朴10g,藿香10g,茯苓10g,神曲12g,焦楂12g,炒麦芽12g,炙甘草7g,生姜3g,大枣两枚,每日1剂 ,水煎两次,混合,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180ml/次;6剂后,口臭已除,腻苔渐退,胃痛减轻;再诊以地黄饮子加味,药用熟地15g,山萸肉10g,麦冬10g,五味子6g,石斛10g,远志10g,节菖蒲10g,茯苓10g,大芸10g,巴戟14g,肉桂4g,附子6g,焦楂10g,神曲10g,薄荷4g,生姜两片,大枣两枚,用法同前,5剂后腰痛明显减轻;10剂后血压开始下降;20剂后血压稳定在115/75mmHg,继以麦味地黄丸合肾气丸善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

病例2:患者,男,50岁,2005年7月10日初诊。患者高血压两年,主要以西药降压为主,但效果不佳,经常出现心慌梦,腰酸腿软,夜尿多频,阳事不用;入夏以来,多汗易渴,喝则宜温,四诊见:颧红多汗,舌红少苔,脉细无力,血压150/105mmHg,心率95次/min,证属阴阳两虚,阴虚阳浮,虚风内动,发为高血压眩晕。治当补阴摄阳,宁心益肾,以地黄饮子加味,药用熟地30g,山萸肉15g,麦冬15g,五味子10g,石斛15g,茯苓10g,远志10g,菖蒲10g,大芸12g,巴戟15g,丹参15g,葛根20g,天麻15g,附子6g,肉桂4g,薄荷5g,生姜两片,大枣两枚,每日1剂,连用30余剂,各症状消失,血压稳定在118/80mmHg,停药1年后,血压未见升高或反复。

体会:高血压归类于中医内科的“头痛”、“眩晕”、“中风”等证候范畴,也是40岁以上中老年人最为常见的多发病。《内经》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景岳全书》云:“无虚不能做眩”都从根本上指出中老年人阴阳二气日渐不足,脏气虚衰,精气内亏,是本证的发病基础。加之饮食劳倦,它病迁延,虚虚实实,精气互损,最终导致肾亏诸症的发生;或为肾火失熙,下元不温,摄纳失职,开合无度;或为肾水不足,水不涵木,阴虚精亏,髓海失养;甚者阴虚阳浮,虚风内动,致使血压升高,表现为头痛眩晕,并伴随出现一系列心肾两虚的症候。

《内经》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纵观全方:熟地、山萸肉填精益髓,滋养乙葵之源;大芸、巴戟补肾助阳,温养先天之气;麦冬、五味、石斛滋敛肺肾之液并清虚热;远志、菖蒲、茯苓,宁心安神,化痰开窍,交通心肾;配合少量辛热之桂附,不在补火,意在摄阳,引火归元;佐薄荷、姜枣祛风调和营卫。诸药合用,温而不燥,补而能行,标本兼顾,上下并治,重在补肾治本,共成补肾益精,滋阴助阳,宁心安神之功 。全方协调水火,平衡阴阳;阴精充足,元阳归肾,虚风必除,血压得降,眩晕自止,与上2例病机正为相符,故用之每效。
 
又转一贴:
例一:刘某某,男,49岁,1959年4月13日入院。入院11日前,寒战,发热,两腿酸痛无力。4日尿闭,两腿不能行走。曾用多种西药治疗无效。神经系统检查:两腿完全软瘫,痛觉消失,触觉减退,深浅反射消失,跖反射消失,大小便潴留。经腰穿、验血等检查,诊断为脊髓炎。入院后经用维生素B1、B12、B6、C及B.A.L、青霉素、导尿管开放引流等治疗,病情无变化。
4月22日开始加用中药,中医诊断为风痱,投以地黄饮子为主随证加减的中药(各种维生素继续使用),4月25日下肢痛觉部分恢复,肌张力增高,腱反射出现。4月27日,右下肢稍能活动,4月28日,两下肢皆稍能活动,感觉也恢复,两侧出现巴彬斯基氏征。5月23日能扶车下地行走。6月23日能独立行走,拔去导尿管能自行排尿。6月30日“基本痊愈”出院。
例二:王某某,女,22岁,入院日期1958年9月24日。患者于1956年2月,左眼视力减退,7日后失明,治疗后恢复到0.1。9月腰以下发麻。3个月后自愈。1958年5月两眼视力减退,7日后只有光感,以后四肢麻木力弱,右侧较重,入院时排尿困难,不能行走。检查:视力左0.l、右0.5,两侧视乳头原发性萎缩。颈1以下浅感觉减退,胸2以下深感觉消失,右侧上下肢力弱,左侧上下肢全瘫,两上肢腱反射亢进,两下肢腱反射能引出,浅反射消失,无病理反射。经查血、腰穿等检查,诊断为视神经脊髓炎。经用维生素B1、B12、乌洛托平、青霉素、链霉素、B.A.L、考的松、理疗等治疗,病情虽有时波动,但整个病情没有好转。
1959年4月11日除应用一般维生素外,请中医加用中药。中医四诊合参,诊断为肾虚发为风痱,投以地黄饮子为主随证加减的汤剂。4月24日两下肢疼痛。5月9日半身痛觉稍恢复,左膝关节能抗重力。5月15日感觉全恢复,两下肢能抗重力,踝阵挛(+)。5月18日两侧病理反射消失,5月27日排尿自如。6月3日两上肢力量也恢复,改用其它药物,随证调理,于8月16日以“基本痊愈”出院。
基本药方为:生地15克,熟地12克,山萸肉10克,肉苁蓉15克,附子9~12克,肉桂6~9克,巴戟天9~12克,淫羊藿9~12克,鹿角胶10克,牛膝10~15克,远志9~12克,桂枝9~12克,川断9~15克,石斛12克,天麦冬各9克。疼痛明显者加川、草乌各6~9克,庵闾子10克;小便不利者加海金沙9~15克,车前子15克;下元虚寒甚者加硫磺粉0.6~1克冲服,钟乳石10克;舌苔厚腻、食欲不振者加藿香10克,砂仁6克等等。
30多年来,我用此方随证加减治疗脊髓病变,如脊髓痨、脊髓炎、侧索硬化、联合硬化、脊髓空洞症等,均收到较好效果。希大家采用,并作进一步研究。
本方与镇肝熄风汤均治中风,但本方重点在补肾、养肝、开窍,镇肝熄风汤重点在镇肝、降逆、熄风。
 
再转一贴:

地黄饮子临床运用二则--《江西中医药》1986年01期

-----
本文献来源中国知网 www.cnki.net


<正> 地黄饮子出自《宣明论方》,原为主治肾虚厥逆,语声不出,足废不用之暗痱证而设。笔者根据本方具有滋肾阴、补肾阳、交通心肾、开窍化痰之作用原理,借治两例它证,效果满意。失语、耳聋(乙脑后遗症):占××,男,4岁,桃坪乡,1972年9月10日初诊。患儿于七月下旬罹“乙型脑炎”,持续高热,深度昏迷,抽搐,右侧肢体偏瘫,失语,住院四十余天,留下偏瘫、失语、耳聋后遗症。后经中药治疗足能步,手能握,惟失语、耳聋如故,虽近耳鼓掌、拍案也无反应。经会诊,建议配合针刺治疗,但患儿不合作,无奈只好续服中药,改投地黄饮子加减:熟地10克,山萸、石斛、苁蓉、茯神各6克,贝母、远志、巴戟、胆星、麦冬、郁金各4.5克,菖蒲、五味子各8克,附片2.5克,肉桂1.5克,竹沥15毫升。
【作者单位】:修水县山口区卫生院
 
愚以为地黄饮子治喑厥风痱有奇效,用治其它,不敢妄言也。观者切莫见中风即用,见瘫痪就主是方也。
 
又转二文:
地黄饮子
[组成]熟地黄[12g]巴戟天去心山茱萸石斛 肉苁蓉 浸酒,焙 [各9g]
附子 炮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门冬去心石菖蒲远志 去心,各等分 [各6g]
生姜 5片 枣1枚 薄荷 5-7片
类别:补益类
[功用] 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主治] 舌体强硬不能言语,筋骨软弱不能行走,病人口干但不思饮,脉象沉、细、弱。
[方解] 本证病因是肾中阴阳俱虚,虚火夹痰浊上犯,阻塞窍道。本方中熟地、山萸肉滋补肾阴;肉苁蓉、巴戟温补肾阳;熟附子、肉桂补肾阳且吸纳浮阳;麦冬、石斛、五味子滋阴敛液;石菖蒲、远志、云苓交通心肾,开窍化痰;大枣、生姜、薄荷调和营卫。
[加减法]
1.如果只是不能行走,可以说话。应去除石菖蒲、远志这两味药。
2.如果阴虚而痰热盛,应去除肉桂、附子,加入天竺黄10 胆南星6 川贝10
3.如果不能行走,且骨节虚热者,加地骨皮12 桑枝30
4.兼有气虚,可加党参18 黄芪18
地黄饮子
【来源】《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异名】生地黄饮子(《世医得效方》卷七)。
【组成】人参(去芦) 生干地黄(洗) 熟干地黄(洗) 黄耆(蜜炙)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 枳壳(去瓤,麸炒) 石斛(去根,炒) 枇杷叶(去毛,炒) 泽泻 甘草(炙)各等分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9克,用水200毫升,煎取120毫升,去滓,临卧温服,
【主治】消渴。口燥咽干,面红心烦,小便频数。
地黄饮子
【来源】《外台秘要》卷六引《广济方》。
【组成】生地黄汁30毫升 芦根15克 生麦门冬25克(去心) 人参15克 白蜜15毫升 橘皮10克 生姜15克
【用法】用水1.2升,煮取400毫升,去滓,下地黄汁,分三次温服。
【主治】心胃虚热,呕吐不能进食,食则烦闷。
【禁忌】服药期间,忌芜荑、面、炙肉、荞麦面、猪肉、大蒜、粘食及生冷食物。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地黄饮子应用二则
□ 董飞侠 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

地黄饮子出自金元四大家之首刘完素的著作《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由熟干地黄、巴戟(去心)、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酒浸、焙)、附子(炮)、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门冬(去心)、菖蒲、远志(去心)等分,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枚,薄荷同煎至八分,不计时候。方中熟地黄、山茱萸滋补肾阴;肉苁蓉、巴戟天温壮肾阳,且寓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义,共为君药;并以附子、肉桂之辛热,协上药以养真元,摄纳浮阳;麦冬、石斛、五味子滋阴敛液,从而上敛浮阳,下补虚衰,使阴阳相配,为臣药;菖蒲、远志、茯苓开窍化痰,交通心肾,为佐药,少用姜、枣、薄荷为引,和其营卫,均为使药。综观全方,上下并治,标本兼顾,诸药合用,共奏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使水火相济,痰浊得除。
脑萎缩
李某,男,62岁,干部。1998年1月24日初诊。原有脑梗塞病史五年。患者反复头痛头晕发作三年,经自治区医院神经内科CT检查确诊为“陈旧性脑梗塞”、“脑萎缩”。近半年来头晕目眩,耳鸣健忘,性格内向、表情淡漠、沉默寡言、精神萎靡,腰膝酸软,不耐劳动,性欲低下,自言自语,小便失禁,曾口服西比林、都可喜等效果不明显,求治中医。诊见:形体较胖,形寒肢冷,齿摇发脱,颜面和下肢微肿,面色不华,神清呆滞,目无光彩,时见自语及独自发笑,腰膝酸软,肾虚阳痿,小便频多,大便溏泻。舌淡红,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证属肾元亏虚,髓海不充,痰浊上泛,治以温肾益精,开窍化痰为主,予地黄饮子加地龙10g,水蛭6g,僵蚕15g,服一月后,自觉症状明显好转,继服二月,诸症好转,生活能够自理,随访至今,一般情况较好。
按:脑萎缩病位在脑,虚实挟杂,病势呈慢性进展过程,病因病理主要是年高体弱或七情内伤,导致心、肝、脾、肾功能失常,阴阳平衡失调,气血不足,痰瘀阻痹脑络,精血亏虚,脑失所养,神明失聪,故治疗坚持以补肾益髓,开窍安神,化痰行瘀,使肾气实则脑髓充实,化痰瘀则消除脑内之痰结,开窍则复其脑神,运用地黄饮子加减,取其滋肾阴,温肾阳,填精益髓,开窍化痰,切中病机,故能有效。另外,通过观察地黄饮子对实验性脑梗塞局部、下丘脑和肾上腺的组织化学变化,发现地黄饮子可激发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改善机体神经内分泌调节,明显促进下丘脑正中隆突与垂体门脉直接有关的血循环,使肾上腺皮质有较为明显的增殖,类固醇激素有较明显的释放,而对脑梗塞性缺血中风起治疗作用。
黏液性水肿
秦某,女,45岁。1996年3月14日初诊。诉无诱因情况下出现浮肿三月,确诊为原发性甲减,黏液性水肿,因拒绝服甲状腺素片,求诊中医,诊见:形体较胖,形寒肢冷,周身浮肿,面色不华,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精神萎靡,腰膝酸软,不耐劳动,性欲低下,月经量少色黯挟有血块,小便频多,大便溏泻或泄泻便秘交替出现。舌淡暗,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辨证属肾精虚衰,阴阳两虚,治当温阳益肾,阴阳并补,予地黄饮子加地龙10g,益母草15g,紫河车3g。服药半月后,水肿除,诸症好转,继续服用一月,复查甲状腺功能正常,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按:本案以肾阳亏虚,耗气伤阴为本,水湿停滞为标,故选用地黄饮子加地龙10g,益母草15g,紫河车3g治疗,切中病机,故能有效。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地黄饮子具有明显调节内分泌激素、抗自由基损伤、抗衰老及延长寿命的作用。另外,地黄饮子可激发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改善机体神经内分泌调节,明显促进下丘脑-垂体-甲状腺有关的血循环,使甲状腺皮质有较为明显的增殖,甲状腺激素有较明显的释放,而对黏液性水肿起治疗作用。
 
处方来源 金·《宜明论方》。
剂型 汤剂
药物组成 熟地、巴戟、山茱萸、石斛、肉苁蓉、五味子、肉桂、茯苓、麦门冬、附子、菖蒲、远志、薄荷、生姜、大枣。
加减
功效 滋肾阴,补肾阳,化痰开窍。
主治 瘖痱证,症见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苔黄腻,脉沉、细弱。用于治疗冠心病、脑血栓、脑血管意外、中风、泛发性神经皮炎、老年病等。
制备方法
用法用量 日1剂水煎分1-2次服。
用药禁忌 1.本方所指之中风纯属肾之阴阳气虚(以阻虚偏重)者,绝不是肝阳亢极导致的类中风、脑溢血,更不是有六经形证的真中风。2.气火上升,阴虚肝阳偏亢之突然舌强足废者,本方均不可用。3.有心血管、肺、肝、血液等系统疾病者用本方时宜慎用。
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主要有抗氧化。益智、降脂等作用。
1.抗氧化:地黄饮子加减方制成片剂(称归元健脑片),以6g/kg.3g/kg给小鼠连续30日灌服.可明显降低D-半乳糖所致糖代谢谢衰老模型小鼠脑匀浆、肝匀浆和血浆过氧化脂质(LPO)水平,可提高血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血过氧化氢酶(CAT)活力。
2.益智:地黄饮子加减方以9g/kg,4.5g/kg给小鼠连续7日灌服对东莨菪碱所致记忆获得性障碍模型和亚硝酸钠所致记忆巩固性障碍模型小鼠均有明显改善记忆作用,对跳台法可使首次剂量下的潜伏期延长,5分钟内错误次数减少,对避暗法可使首次进入暗室的潜伏期延长,5分钟内错误次数减少。
3.降脂:地黄饮子加减方以6g/kg、3g/kg给大鼠连续20日灌服,可使高脂膳食大鼠血清胆固醇明显降低,对正常膳食大鼠血清胆固醇水平有降低趋势,其降低百分率分别为24%和19%。
4.抗血栓形成:地黄饮子能明显促进大鼠颈总动脉注射血凝块所致脑栓塞性贫血的中风模型大鼠下丘脑正中隆突与垂体门脉直接有关的血循环,使肾上腺皮质有较为明显的增殖和类固醇类激素有较明显释放,但对脑栓塞性贫血的局部病变影响不明显,糖与脂类代谢谢也未见有明显改善现象。
5.其他:地黄饮子加减方可延长小鼠结扎颈总动脉后的存活时间,延长正常小鼠及用异丙肾上腺素后小鼠在密闭环境中的存活时间,对血瘀模型小鼠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对肾上腺素所致小鼠微循环障碍有改善作用,地黄饮子对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使活动量增加。
毒性试验 以成人剂量的80倍给小鼠灌服,50只小鼠死亡7只,死亡率14%。蓄积实验表明,本方可使动物有渗出性出血或小灶性出血,其次为肝脏的萎缩性反应。
 
受教了!
以前就听说“地黄饮子”能治很多病,看了楼主的文章大受裨益。
想谈一下自己的看法,我记得《绛雪园古方选注》中讲过,使用该方最好能用散剂,取轻轻上浮之意。
临床上还没有用过,也是纸上谈兵而已,仅供参考!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