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中医数理学:中医空间观维度解析

李茂春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1/17
帖子
3526
获得点赞
11
声望
0
中医数理学:中医空间观维度解析

1:中医数理逻辑之源起

中医理论形成受到《易经》文化影响,一开始就有了数理逻辑观念,这是因为《易经》原来是天文历法学,天文历法学学导致中国数算思想产生很早,中医理论也就自然接受了这种思维,这在《黄帝内经》中到处可见,也就导致后世易医流派的产生,“不知易无以言太医”思想的出现,但是这种数理逻辑思维一直无法与中医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也就导致后世研究者“论理不讲理”的现象出现,这让实践派中医也不能接受,更谈不上现代医学了,因为这种来自天文学数算规律如何与人体生命运动结合,这是很难的问题,不是简单依靠几个数字运算就能达到的,数字逻辑越复杂越无法联系实际的研究对象,也就逐步成为客观唯心论内容。

2:中医数理论隐藏着什么?

中医数理理论虽然现在陷入神秘文化,但是我们要透彻这一现象看到背后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先贤根据他们的数理逻辑发现了脏腑经络规律,特别是经络规律,到现在还在使用,这是如何做到的,其中必定隐藏着合理的内核,现在我们试探性解开其中之谜。

3:中医数理学中的维度观

中医受到《易经》文化影响,逐步形成了一种数理逻辑,《内经》中的所有内容几乎都带有数理逻辑观念,这就是为何这部经典很难看懂的原因之所在,也引发无数研究者陷入术数学客观唯心主义泥潭的原因之所在,在《灵枢经,九针论》中作者总体上透露了这种数理的大纲:“岐伯曰:九针者,天地之大数也,始于一而终于九。故曰: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三以法人,四以法时,五以法音,六以法律,七以法星,八以法风,九以法野。黄帝曰:以针应九之数奈何?岐伯曰:夫圣人之起天地之数也,一而九之,故以立九野,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黄钟数焉,以针应数也。”笔者现在简要介绍其中的原理机制。

中医理论接受易经天文历法学世界观,首先对于天地间事物观察,逐步形成了一种空间维度观,这种维度观非常特殊,是一种演进式的维度观。

A:“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也就是阴阳观念下的二维空间模型,这种模型展开其实就是与同时代的古希腊托勒密几何学一样,这是人类几何学概念最初级的空间构象观念。

B:,“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三以法人,”是一种立体直角坐标系模型,也就是三维空间模型,这个模型就是《三部九侯》论中的模型理论原型,也就是中医精气神观念的概念空间数理表达模式。

C:“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三以法人,四以法时”是在三维空间模型基础上,加上时间维,形成的四维空间理论,这种数理模型主要在《阴阳应象大论》中给描述出来

D:“五以法音,六以法律”是一种在四维空间基础上的声波弦膜空间运动模型,这一模型也是五运六气,五脏六腑,经络理论的核心,也是中医数理理论的核心,因为中医中懂得古音律的人很少,于是这方面的研究者基本都陷入盲人摸象似的数理推论,其致命弊病是没有搞清古人研究对象,就开始展开数理推论导致的。

E: “八以法风,九以法野”是在音律旋宫转律的音律规律与空间维度之间的一种几何描述法,实际就是分形几何学原理,这一部分比较难,后面逐步介绍。

综合中国数理学中关于维度的内容,可以用一句经文总结:“夫圣人之起天地之数也,一而九之,故以立九野,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黄钟数焉,以针应数也。”后面的内容可能大家越看越看不懂,多看多体会一下就会慢慢明白,希望能看懂的朋友前来交流。
(具体内容可参看笔者博客视频讲解)
 
必须走出中医数量逻辑客观唯心主义思潮的怪圈子
 
用你这种思路中医必然会走入死胡同。个人认为中医的数就是一个代称而已。可以代表一个方位,其指的并不是特定的数。
 
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里面有这么一句话,“七使惊骇,八使抽风”,“七”怎么能使人惊骇,“八”怎么能使人抽风呢?显然,这里的“七”、“八”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七与八,它是阴阳、六气、五行、脏腑等因素的集合,“七”是心,是火,“病机”说:“诸病月付 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所以说“七使惊骇”。“八”是肝,是风,“病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所以说“八使抽风”。因此中医的数是阴阳术数体系的数,不是现代数理逻辑体系的数。
 
小李说他要走了,不再回论坛。


从心里话讲,挽留有些违心。赶他走吧,有些不礼貌,咋办哩?
 
但这些数理又当如何解读呢?这就是大问题了。
 
阴阳不是一句简单的空洞的说教托辞,阴阳在《内径》中明确的观察对象所指,不能理解《内径》原理,谈阴阳谈中医都是曲解中医,不相信可以任意拿出一篇《内经》大论来讨论。
 
同意“个人认为中医的数就是一个代称而已。可以代表一个方位,其指的并不是特定的数”的观点
 
阴阳不是一句简单的空洞的说教托辞,阴阳在《内径》中明确的观察对象所指,不能理解《内径》原理,谈阴阳谈

万事万物都有一定的相对性,这种相对性就是阴阳。如果按你的观点,相对论的实质是什么?他的实体又是什么?
 
这就是中医历史上曲解中医经典的核心之处,《内经》中本来很清晰的机制逻辑,到了现在不是哲学就是辩证,一句简单的辩证就把整个《内经》理论所有机制都搞成一锅粥,谁也说不清了就算是学会了中医,是这样吗?
 
既然“中医的数就是一个代称而已”,好了,以此演绎下去,五运六气等,包括易医中的所有数理逻辑不也就都成了一些“代称而已”了吗?也就没有了实在意义,只能算空洞的名词数字了,这不自相矛盾吗?
 
"中医的数就是一个代称而已"以此推论,中医数理派也是代称而已,五运六气,五脏六腑,十二经脉这些与数字相关的命题都是代名词了,也即是中医理论全部糊涂了。
 
万事万物都有一定的相对性,这种相对性就是阴阳。如果按你的观点,相对论的实质是什么?他的实体又是什么

相对论是理论物理问题,是可以用公式表达的,老弟不能这样胡乱联系啊。


1.相对速度公式:
△v=|v1-v2|/√(1-v1v2/c^2)
两物体速度是v1,v2,它们之间速度的差是△v,过去我们认为△v=|v1-v2|,这个公式决定了,没有物体可以超过光速。

2.相对长度公式
L=Lo* √(1-v^2/c^2)
Lo是物体静止是的长度,L是物体的运动时的长度,v是物体速度,c是光速。由此可知速度越大,物体长度越压缩,当物体以光速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长度为0.

3.相对质量公式
M=Mo/√(1-v^2/c^2)
Mo是物体静止时的质量,M是物体的运动时的质量,v是物体速度,c是光速。由此可知速度越大,物体质量越大,当物体以光速运动,物体的质量为正无穷

4.相对时间公式
t=to* √(1-v^2/c^2)
to是物体静止时的时间流逝的快慢,t是物体的运动时的时间流逝快慢,v是物体速度,c是光速。由此可知速度越大,物体时间走得越慢,当物体以光速运动,物体的时间就不再流逝,从而时间停止。

5。质能方程
E=mc^2
质量和能量本质相同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