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为什么服用四逆汤后反应强烈

dandanz_0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1/03
帖子
425
获得点赞
68
声望
28
年龄
52
本人姐姐,42岁,患后脑勺痛十年,医治多年无效,中间曾服某医开的十全大补汤类方剂,服后加重,多年难受不已,后服川芎、葛根等类药多年,不愈,最近一次服中成药金乌骨通后先减轻,然后发生严重的后背烘热汗出,西医诊为更年期综合征,服激素得缓。现已对医治失去信心,听说本人自学中医之后,就强烈要求给予治疗,坚辞,仍要求,没办法,
不会太会诊脉,但感觉两尺脉沉,有点难以摸到的感觉。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淡苔白厚腻,多年秋冬怕冷。因烘热,先治标,暂时拟下方:
熟地15,山茱萸10,山药10g,茯令10,丹皮6g,泽泻6g,附子6,桂枝6,麦冬20g,五味子6g,两剂。
服一剂即有明显反应,服后烘热大减,各症状减轻,但头痛不除。
今年正月间按太少两感、心肾阳虚拟下方:
炙麻黄10g,附子15g,细辛10g,炙甘草6g
服一剂,当晚睡眠明显改善,后劲部手掌大面积出一层细汗,多年头痛顿除。几天后因要事在风寒中立一小时,受寒,头又痛。嘱再服上方一剂,当晚心口手掌大面积出一层细汗,头爽。因治病心切,要求加药量除根,于是上方加量如下:
炙麻黄15g,附子30g,细辛20g,炙甘草9g,
服后汗出较多,身觉寒冷增加,按伤阳太过,急拟四逆人参汤:
甘草30g 干姜30g 附子30g 人参15g,服后身热汗止。但身热只能维持6小时左右,后加量服用,效果很差,反觉得体内如气血凝滞一般,头中空空如也,并开始出现大便溏泄,不知为何?深感郁闷。后请当地时医调理,服下方:
炒白扁豆10g,黄芪15g,茯苓10g,炒建曲10g,白术10g,炒白术5g,白寇仁10g,砂仁10g,鸡内金15g,木香9g,独活6g,吉根15g,太子参15g,薄荷10g,陈皮12g,薏仁12g,党参20g。七付
病情稍稳定,再服则无效!此后头昏沉(已经不是以前那种头痛),觉得脑部供血不足,食欲不佳,大便溏泄不减。本人再开下方:
桂枝10g 黄芪15g 白芍6g 生姜6g 甘草6g 大枣6g,一付。
服后当晚头立即舒服,吃饭始香!因此再服一剂。后停服。
以后病情不稳定,过几日就会有头昏沉,多年额窦炎时发,舌苔变化无常。又与下方:
熟地15,山茱萸10,山药10g,茯令10,附子10,桂枝15,五味子6,12党参、干姜9、炙甘草12、白术9g。两剂。
服后甚觉舒服!额窦通畅,厚舌苔变薄,大便溏泄不减。现已停汤剂,暂服附子理中丸维持。
因本人业余时间学医不到一年,医理尚不通,哪敢随意用药,无奈姐姐求助,不敢不依!
请教高人:服四逆汤为何有全身凝滞的感觉?为何有大便溏泄出现?什么情况下不能服用四逆汤?实在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如有人指点,甚为感激!
 
服四逆汤为何有全身凝滞的感觉,这是附子的反应,药量到了一定的程度才有的,每个人的药量不同。你姐原来就有寒积在里,故用四逆汤后,阳气振奋,将体内寒积下排,而有大便溏泄。
 
麦味+桂附地黄汤治标?四逆、麻附辛治本?呵呵,反了吧

当今之世火神盛行,人人皆知扶阳,再扶阳,什么病都是温阳散寒,都是驱逐寒邪从少阴外达于太阳不明阴阳互根之道,不辨五行生克之理,可叹!
 
你应该把现在的脉象和舌象弄明白!舍症从脉,仅供参考。
 
根你所述,脉沉应该症在里,你这是头痛医头吧?心主血脉,司管神府,心血虚则头痛,因虚则补其母,肝木生心火,故补其肝即可,肝为将军之官,为刚脏,性喜条达,体阴而喜用阳,用药应顺其生发之意,现在你应该知道(为何服四逆汤有全身凝滞的感觉?为何有大便溏泄出现?)了吧?应该多用芍药、甘草、生麦芽、茵陈、川楝子即无斯弊。盖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刚果,若但用药强制,或转激发其反动之力。茵陈为青蒿之嫩者,得初春少阳升发之气,与肝木同气相求,泻肝热兼舒肝郁,实能将顺肝木之性。麦芽为谷之萌芽,生用之亦善将顺肝木之性,使不抑郁。川楝子善引肝气下达,又能折其反动之力。自无他虞也。心中热甚者,当有外感,伏气化热,可酌加石膏。
 
附子是一个方面细辛也有点量大可能。
 
但感觉两尺脉沉:关键是脉是否有力

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淡苔白厚腻:湿於体内

如果脉象沉软,说明虚,都是哪里虚呢,需要各方面的看

亲,把症状写清楚一些好吗
 
如果真是伤阳可以再加龙骨牡蛎!
 
可能细辛用量太大(常用量3——5g),汗过伤阳。
 
真心感谢诸位指导,现在已停理中丸,大便也已正常!舌苔已不厚腻,唯有感觉头中空空如也!到底是伤阳还是伤阴尚不知。因为舌苔不厚腻,也没有口渴,舌也不红,咽部也无不适,胃口也不错,胃中也没有烧的感觉,面部也不红热,身体也无明显寒象!其它的我就不知道如何判断了!脉象因为没有人教,无从判断!
 
无从判断! ;;;;;;;;;;;;;;;
 
看来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大便溏泄是湿毒下泄,头痛是正邪在此交争,都是服四逆的正常反应。病重药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二剂轻药就能治好如此顽疾?我曾经治愈自己前胸后背痛的不敢翻身,四逆附子用至50克,2付一起煎,4吨喝完,搞定!所谓附子细辛有毒说,庸医尔,以吾之见,加大剂量,用高压锅小火压一小时,不麻嘴即可放心
 
附上最近的舌苔图,请指教!
 
根你所述,脉沉应该症在里,你这是头痛医头吧?心主血脉,司管神府,心血虚则头痛,因虚则补其母,肝木生心

大便溏泄已经好了一段时间了,但是药停了后就头痛,用黄芪建中汤立即感觉神清气爽,吃饭香,睡眠改善。黄芪用到30g,白芍用到18g,饴糖用到30g,但是又出现了大便溏泄的症状,为什么用四逆和建中都会出现大便溏泄的问题呢?还有,您说的川楝子作用主要是什么呢?
 
从病情描述,结合治疗经过和舌象,综合分析你姐姐的体质,是属于脾肾亏虚,中气不足,阳气失于宣通,清阳郁闭所致。原来的治疗,可以有缓、峻两种,缓法遵东垣,和中健脾,益气化湿,通阳发散,渐渐调理,缓缓取效;峻法遵仲景,真武、四逆温中畅阳,麻桂辛发散解郁闭,通阳气。
你实际上走的就是后面一条路。治疗的过程也说明取得不错的疗效,欠缺的是由于你从医时间还不长,对于病情的全面把握方面,还差一些火候。比如发散时,纯用麻、附、辛,出汗后虽然主证阳郁得解,但汗出后阳、气两伤,所以出现“身觉寒冷增加”,“头中空空如也”,“头昏沉(已经不是以前那种头痛),觉得脑部供血不足”。其实如按我自己的用法,会在发散的同是,就配上益气养血,健脾补中的法则,比如加上白术、人(党)参、当归、芍药,这样就既达到发散通阳的目的,又不至于汗出伤及正气,可以使治疗有效却没有弊病。
阳虚挟水湿的体质,在服用附子、细辛、干姜这些温阳药,或者参、芪、术这些补益药后,很多是会出现大便溏泻的,这就是仲景所说的“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也是郑钦安氏所说的“阳药运行,阴邪化去”,是个正常的过程,这种腹泻,病人一般并不觉得难受,有时拉过反觉轻松,据此可以区别。
你姐经过发散之后,清阳郁闭的问题,已经初步解决,后期的巩固治疗,还是要回到前面说的缓法上来,最终使脾胃健运,阳气升降有序,营卫得以调和,这样才以长治久安。(舌质偏淡,边有齿痕,苔薄白,明显是个脾虚的体质。土为中州,后天之本,所以与健康关系重大。)
胡乱说说,并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同时为楼主的苦心用药并最终取效而随喜、赞叹!
 
从舌苔看确实应该是脾肾阳虚有水湿排不出来!可以考虑真武汤。当然还有头疼,头疼一般就和肝脾肾相关,一服温热药就减轻说明是虚寒性质的!关键还是凭脉。
 
从病情描述,结合治疗经过和舌象,综合分析你姐姐的体质,是属于脾肾亏虚,中气不足,阳气失于宣通,清阳郁

真的感谢您这么用心地看完了帖子,还给予如此详细的回复和好的建议!看了您的诊所的名字“德生堂”就知道您的为人了。我循着您的思路再试一试吧!有缘的话一定去您的德生堂看看!
 
从舌苔看确实应该是脾肾阳虚有水湿排不出来!可以考虑真武汤。当然还有头疼,头疼一般就和肝脾肾相关,一服

可惜我还没有学脉象!而且没有人教我!
 
清阳不升,则大便溏泄。川楝子,以调肝气之横逆,顺其条达之性,是为涵养肝阴第一良药。凡血液不充,络脉窒滞,肝胆不驯,而变生诸病者,皆可用之。注意:我所写的几味药并非药方,只是举个例子而已。切勿以为是药方而捉药。具体药方需要由当地医生通过四诊合参后决定。
 
清阳不升,则大便溏泄。川楝子,以调肝气之横逆,顺其条达之性,是为涵养肝阴第一良药。凡血液不充,络脉窒

当地有名的医生已经寻遍,未得良治!另,如果肝郁的话,用四逆升腾阳气,必然遇阻生热,但问题是用后并无一点热像,口也不渴,面也不红,根据服大量四逆后维持一段时间的体温以后复转凉,而且时汗出的情况,是不是可以认为肝疏泄太过,结果热跑到外面去了,如果用四逆的时候再用上山茱萸或乌梅收敛一下是否可行呢?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