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谁能讲讲芍药?

老熊猫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12/20
帖子
1094
获得点赞
9
声望
38
年龄
46
最近看芍药看的比较痛苦。 对于芍药, 一些本草种说的似乎比较明白, 但是在具体方中, 各有各的说法。

哪位大师能解惑一下?
 
就讲讲伤寒方中的芍药就行啊
 
芍药, 酸,收。
 
不如熊猫兄,说个方子,让我们具体的谈谈个人的看法,如何?
 


先生乐于回答, 太好了。 我就问个问题。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估计您相当熟悉。就问五版教材中的吧 。 伤寒条文有:

太阳病, 下之后, 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五版教材后面给了两个案例,
1. 某, 四十四。寒热咳嗽, 当以辛温治之。 桂枝去芍药加杏仁。
2. 某, 五十。 形寒咳嗽,头痛口渴,桂枝汤去芍药加杏仁,花粉。

这里面的去芍药,我有一段时间以为理解了, 不过最近又觉得不理解。 又点糊涂了。 这案例您一看就应该觉得很熟悉。
 
两个案子都出自指南医案,不知道您觉得那里不清楚?
 
问题是为什么去芍药? 这个问题我前端时间以为理解, 现在又认为不理解了。

我书里的笔记是这么记的,
1) 芍药可用于泄腹满
2)咳嗽 》 气逆 》 阳有余, 阴不足 》 去芍药》 ? 可否这么理解?

可是我最近看叶天士后面那句, 当以辛温治之, 我就觉得我这么理解似乎又点不太对。 具体哪里错了, 我又说不出来。

网速老慢了, 发帖发不上来。
 
您写的那个小论文, 主要针对桂枝。 不是对芍药。

我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在这里去芍药, 比如叶案, 为什么去芍药。 加杏仁比较好理解。 理解了为什么去芍药, 也就对芍药理解了。

有的书里, 对某些方剂有这样的解释, “芍药, 甘草以复阳“。。 尽管我水平很菜, 但是还是觉得这句话这么写, 拿不出道理来。
 
回复 9# 老熊猫


邪气内陷胸中,再用芍药就会引邪深入,直接进入血分,因为芍药的功能,在神农本草里归结的主要功能,就是行血活血破血。一点看法,供您参考。
 


我现在学伤寒主要参考三家的, 一个胡希恕, 一个曹颖甫, 一是五版教材。所以我受这三家影响比较多。

各家都有自己的特点, 先生也是。
 

我学医之初,也曾用心学习过这些内容。教材的内容和刘渡舟刘老,聂惠民聂老,郝万山郝老基本上都是一个体系,其中聂惠民聂老的《聂氏伤寒学》个人认为是最有特色的;而曹颖甫先生金匮伤寒都自有特色,临床医案尤其引人,这是我一开始最喜欢读的书了,个人以为曹老一定程度受到了唐荣川的学术思想的影响,是唐的书可以参看;而胡老是另辟新境了,现在伤寒正流行这一支,我就不介绍了。

个人以为学伤寒这些只是基础,更上一层的东西,还是应该参究一下传统的伤寒论注解著作。一点看法,可能不当,供您参考。
 


芍药是化阴液的一味药,,,,,,人体缺阴液用芍药,,,
 
老熊猫,我也没有现成答案,不过建议你逆转一下思维,先研究一下张仲景什么时候加芍药如何?
 
愚见,芍药的气化是酸收内敛凉下的,可对症用药。
 
只是抄书
长沙药解
表证犹未解,可用桂枝表药。若觉胸满,则当去芍药。缘下伤中气,里阴上逆,表阳内陷,为里阴所拒,是以胸虽不结,而亦觉壅满,里阳既败,故去芍药之酸寒。而以桂枝达其经阳也。
 
是不是这样的意思,
1 表症未解应该解表,当用桂枝,也可以是小量的麻黄等主药。
2 芍药的寒收,等于是引病下行,在表症未解时会引病下行,并性加重。
3 不仅仅是表症就是有阳明病是好像也是去芍药的。

我不太懂呀吓讲的,我很赞成这样认真的学习态度,感谢分享!
 
芍药这味药就看你怎么用了,滋阴养肝,缓急止痛,生血行气,我平时就喜用白芍。
 
先生乐于回答, 太好了。 我就问个问题。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估计您相当熟悉。就问五版教材中的吧

多好解释啊,主症是脉促胸满,而前提是伤寒下后。就是说伤寒后,下已经解,现在主要问题在脉促胸满。

芍药我还没细细吃过,故没有详细的品尝记录,但是依某次随口品尝,芍药定位应该在脾下一点点,就是在胃后面脾下面一点。

凡是方剂,总要落到身体具体位置上,而药味繁多,导致各处力不足,故楼主此案,桂枝去芍药,桂枝我个人粗品尝主要在胸背大块肌肉群上,小部在大臂。如加芍药,将分散其去胸满的力度,而本案中无中下焦的症状,故去芍药。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