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真气运行法精粹

八月惊雷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1/09
帖子
16494
获得点赞
284
声望
63
真气运行法的医学理论基础
吕直

著名中医学家、气功养生家李少波教授创编的真气运行法是强身保健,防病治病、益寿延年的自我锻炼的良法。她之所以有好的练功效果,因为有着符合人体生理规律的功法原理,是以医学理论为指导。真法的实践验证了祖国医学的经典理论。笔者曾对《黄帝内经》有关真气的论述作过详细地探讨,其中如真气的概念、来源、作用、运行规律、对疾病的诊治及保健摄生等,真气 运行法与其一脉相承。真法理论不仅与祖国医学密切关联,现代医学对真法也有许多的指导,也进一步阐明真法的医学科学原理。下面就真法的中医学理论基础、真法防病治病机理以及真法与现代医学生理学关系作一概述:
一、五步功法的中医学理论基础
五步功法总的目的是培养和蓄积真气,灌注任督,打通周天。真气即自身之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故《内经》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全身。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一源于先天元气,二是呼吸得来的氧气与食物化生的谷气,二者结合成为能量的来源。人身先天元气,来源于先天父母,储藏于肾。按易卦理论16岁肾气最旺,元气鼎盛,人属纯阳之气,为干阳。以后劳心劳力,元气消减,每8年减一卦,至64岁,一般人的先天元气即消耗殆尽,人生仅依靠谷气维持生命,自然易致衰老。讲究养生的人,就主张在先天元气未消完之前,抓紧修养,一方面尽量减少元精元气的消耗、静心静养,另一方面以后天充羊先天,旺盛真气,却老复壮。古代医学充分认识这一道理,强调真气根柢于先天,充养于后天。先天之气不可复得,而后天之气可以炼养,真气运行法的功法原理即根据这一理论演化而成。
 
1、真气充养于后天,脾为后天之本。
真法第一步下手,即在这一根本上下功夫。“呼气注意心窝部”,通过意念和呼吸作用于心窝脾胃之所,培养后天根本。心窝部之任脉巨厥穴,是心经募穴,为心之门户。意念注意呼气,引心火下泄,温煦脾土,五行理论谓之“火生土”。脾土得心火温煦,自然脾胃阳气振奋运化功能加强,谷气源源不断与天气结合,注于膻中化为宗气,故而心窝部道德感到温热饱满,这时候就是第一步功得气的反应。这就能收到效果,胃脘不适消失,食欲转佳等。
2、中丹田的真气健旺起来,就要使它去充实下丹田,补充先天之气。
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趋”,就在于疏通任脉、真气下沉丹田。真气随呼气沿任脉一步一步下趋丹田,脘腹之地都得到真气的温煦,腹中大小肠的功能加强,活动旺盛,自我感觉就有肠鸣矢气,肠胃道得到调理;消化吸收功能更加健全,又增加了真气的来源。而且小周天中的任脉搏首先得到疏通,为周天运转打下了基础。
3、气沉丹田也即后天之气充养先天。
进一步“调息凝神守丹田”,则是凝炼肾精化为肾所,培养丹田之气,为积气冲关打基础。呼气时神凝守丹,一方面使五脏精气源源流注丹田关元,又使肾中元精不断化为丹田元气,渐渐使丹田充实饱满。少腹丹田为泌尿、生殖系统之所在,丹田气旺,肾上腺、性腺功能得到调整加强,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病症即能得到调治。静候丹田气足,会阴跳动(男性或有阳物勃举之象)即是一阳来复的征兆。真气便有过下鹊桥、通过尾闾关节趋势,届此便可自然转入第四步修炼。
4、从第三步转入第四步,一般情况下只要意守一下命门,丹田热流即可一下热至腰背,这是真气通过尾闾关的征象。
有前后阴漏气现象的(如遗精、阴中出气或肛门矢气不止者),应及时采用“四字诀”。气过下鹊桥、通过尾闾,真气循督脉上行,有腰脊病的患者,会有腰酸腰痛的病灶反应,不必犹豫不前,应抓紧练功,使真气顺利通过,调节治疗该处病症。真气上行至夹脊,又是一个难关,会有胸闷,背部重压之感,有心脏病、肺病疾患的,症状反应还会更大,甚至有心悸心慌症状。夹脊关在胸椎第四节处,正是支配循环、呼吸脏器的植物性神经根的所在。真气运行至此,即出现调理病例症的病灶反应。一旦真气通过夹脊关,心胸不适症状霍然而除,病症也得到很大程度的调治。再进一步上行,就遇到了玉枕关的险阻,受阻症状十分明显,颈项强直,后脑胀痛,头顶紧箍等一系列难受的反应,很是不适。这正是通关前的兆头,只要加紧练功,真气充足,就有很快通关的可能。在上述症象十分明显的情况下,可以用闭目视顶的方法稍作导引,有的人就很快过去了。通关的征象有的如一缕清泉缓缓流过;有的则是如同烟花爆炸,玉枕轰隆,等等这些都有是通关的现象,随之真气阻隔于玉枕的一切不适均即到解除,而有头皮发痒、舌关酥麻的感觉,口中津液如甘露,源源而下。津液咽下丹田,真气也就沿任督脉直落海底丹田。
5、小周天贯通,是真气充沛的体现。
人体食欲旺盛,精神振作,脏腑的功能得到调整,健康状况会得到改善,一些轻浅的病症在这期间就得到调治,如消化道症状、肾虚症象、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等可心改观,但对脏腑的器质性病患却还需要待上一些时日,待真气疏通病脏经络,排除病邪,疾病方得康复。在这排病通经过程中,还会出现病灶反应;有的这种反应还特别严重。尽管是这样,认识病灶反应的规律不急不惧,专心练功,病症完全调治痊愈,这是有诸多病例总结报导证实了的。待到身体各方面的病状都得到调治,十二经络经脉都比较畅通,全身反应才会逐渐平稳下来,以致功夫的进一步提高,达到胎息、虚无境界。病症未治愈,体内真邪相攻现象未消除,病灶反应就不会平息,一时半截也形不成胎息、更无虚无、光明的感受。所以,功中出现胎息、虚无、光明现象是身体康复基础上功境的提高,这种境界不可追求,而是自然而然呈现的。
 
真气运行法与道家内炼养生
吕直
道家养身,名目繁多,如行气、调气、服气、食气、炼气、胎息、存想、返观、内视、守一、导引、内丹等。内丹术是道家炼养法术中具有代表性的能达到最高层次的功夫。真气运行法具有内丹术的实质。
道家内丹术从炼己入手,通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达到炼需合道,也即“与道合真”、“返朴归真”的境界,实现“长生久视”。这种长生久视,并不是肉体上的长生不死,但可获得健康长寿,精神境界的永存。
真气运行法则以五步功法完成炼精化气和炼气化神的小周天和大周天功夫,在第五步功“元神蓄力育生机”中又有炼神还虚的四个不同阶段,以坚持不懈的持久锻炼达到炼虚合道的目的。下面以内丹术的全过程与真气运行法相结合作一概述:
一、炼已筑基
炼已即是集中注意、排除杂念,实际上是修心炼性的方法。具体做法是结合意守下丹田,也就是“凝神入气穴”;也可以数息随息,以一念代万念,还有运用掐指念字、存想外景等作为排除杂念的措施。张伯端《金丹四百字•序》中强调用“含眼光、凝耳韵、调鼻息,缄舌气”即“和合四象”的方法,达到排除杂念,栓心猿、锁意马的目的。
真气运行法的五步功法也始终贯穿了炼己的功夫,如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注意呼气、意守中丹田,用凝神调息的方法使练功者心不二用,专注于功法的锻炼,达到炼已收心的目的。如杂念起时,还可以用数息(数呼气的次数),从一到十,反复进行。第三步“意息相随丹田趋”,仍是专意于心窝的热流随着每一次呼气下沉丹田。到第三步“调息凝神守丹田”,则更强调凝神气穴。真气运行法第一步的功法要领都以一定的方法拴心于一处,不使散乱,以增强练功效果。从“有为法”下手,是真气运行法炼已的特色。
至于筑基,是指理虚补漏。年老体衰或是病痛缠身之人,皆因元气泄漏,真气亏乏,人体正气虚衰。内丹术强调要用一些方法手段,首先要将破漏亏虚的身体修复,而后求得祛病延年,长生久视。内丹术认为小周天的修炼过程,属于筑基的功夫,所谓“百日筑基”。这一阶段中,既要依法精勤练功,以修破体,否则于练功进程不无影响。
 
二、炼精化气
内丹术炼已达到心念逐渐能够平静下来的功夫后,炼精化气过程随即开始。丹家所谓的精是指先天之元精,气也指先天之元气,也即真气。这一段功夫又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调药:
丹经说:“大药三品,神气与精。”调药即调理精气神。古人主要用“凝神入气穴”的方法,凝神是在排除杂念的基础上,意守下丹田,与内视相结合,以神意(火)冶炼元精(药),促使丹田气聚旺盛。张伯端《悟真篇》“漫守药炉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劝君穷守生身处,返本还经是药王”,即是对调药的阐述。
2.产药:
通过以上锻炼,精气渐渐旺盛,于是便有“小药”,即“真种子”产生。当练功者感觉到“景象”开始发生之际,即为“药产”,产药的景象,古人描绘颇多,崔希范《入药镜》云:“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恍恍惚惚,杳杳冥冥,自然身心和畅,如醉如痴”。真气运行法实践者达到这一阶段时是会亲有感受的。
3.采药:
小药既已产生,即须及时采取。石泰《还源篇》云:“摄来归鼎内,采取要知时”。何时采药是为及时?丹经以为“阳光二现”采药正当时,所谓“二候采牟尼”。《性命圭旨》则以为时在“心觉恍惚而阳特勃举”;即当及时采药。采取之诀,有谓“火逼金行”。火是指心,指神、也即用意;金指肾中精气,也即元阳之气,采药时加强意念,又称“聚火之法”。方法有采药四字诀“撮、抵、吸、闭”,即摄提谷道,舌抵上腭,闭目上视,鼻吸莫呼,实际上是采取以吸气为主的提肛呼吸法。这是一种用武火、进阳火的方法,促使精气逆行而上。
以上调药、产药、采药三个步骤即炼精化气,冶炼元精化为元气(真气),接下来真气逆透三关,还精补脑。在真气运行法里,不仅能使后天之气下注丹田,补足先天肾气,也诱导五脏之气回归丹田关元,真气运行法比传统内丹术功法明确,功效显捷。
三、炼气化神
《庄子》云:“缘督以为经,可以全角,可以养亲,可以全一,可以尽年”。炼气化神要求通过烹炼,精气通过三关,即通督脉,上达泥丸脑室。尾闾、夹脊、玉枕三处一般都不易通过,所以称之为关。而督脉为人体脊髓神经汇集之处,真气疏而通之,整体反应颇多,故而修炼起来也颇多艰难,古人谓修炼内丹术,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实指通督的不易。督脉一通,任督经气环流,人之素质即可以发生很大的变化,通常所谓有着“飘然若仙”的感受。修炼真正达到这一境地,体内自然又是一派景象。张伯端《金丹四百字•序》云:“修炼至此,泥丸风生,绛宫月明,丹田火炽,谷海波澄,夹脊如睡之正甜,精神如夫妇欢合,魂魄如子母之依念,此乃真境界也,非譬喻也。”对如此景象的体验,古代丹士还有很多的描绘,如宋•邵康节《先天吟》说:“天根地窟常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宋•石泰《还源篇》云:“夫妇初欢合,年深意欲浓,洞房生瑞气,无日不春风”。宋陈抟《翠虚篇》曰:“三关往来气无穷,一道白脉朝泥丸;泥丸之上紫金霜,鼎中一块紫金团;化作玉浆流入口,香甜清爽遍舌端。吞之服之入五内,脏腑畅甚身康安”等等。
炼气化神阶段的修炼,比较突出武火烹炼,强调火候的掌握。如若火候失度,也可导致失误,甚则出现危败,所以古代丹家十分强调“进火须防危”,并提出一系列“防危虑险”的要求。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要掌握时机;子时进阳火、午时退阴符、卯酉两时宜沐浴之规定。一味进火抽添,不知沐浴温养,此致危之一也。二是要求顺其自然。烹炼中应该炼养结合,顺其自然之道,不可一味追求,若意念助动则易出偏,此易致危之二也。三要注意道德涵养,古人练功称之为修道,这不仅着意在修身固命,更有修心炼性的内涵,所谓“性命双修”,德全方能功高,否则不仅修不成道,倒反累遭魔障,致使倾败,此致危之三也。
在真气运行法中,“通督毋忘复毋助”及“因势利导运周天”旨在“积气冲关”,疏通督脉,打通小周天,这实际上也是丹功的河车逆运,要求“毋忘毋助”,关键是丹田积气充旺,炼化精气,切不可人为地拔助,至于通督过程中出现的景象、反应,只要依法行事,不违反其自然规律,就都属正常,无须疑虑。一旦真气冲过玉枕,抵达百会泥丸神宫,则脑部景象、反应更为丰富,感受也各有不同,也应勿喜勿忧,顺其自然。
真气运行法小周天贯通以后,继续修炼,就出现人气自然运行周天的感受,这时就可“因势利导运周天”在这一过程中。修炼者仍须因势利导,不可过分地意念导引,该沐浴停火的时候,决不可运行武火。凡是身有病疾者,都会出现“气攻病灶”,“真邪相搏”的病灶反应,并不是轻松的,有时甚至是一种痛苦的磨练。要紧守练功治病强身的信念,“不为物喜”,也“不为物忧”,坚持锻炼下去。一俟经络疏通(包括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病理得到调理,则病痛霍然而解,一身轻松自如,如变了一个人似的。至此可以说祛病强身的目的基本达到。再进一步锻炼下去,体仙各种各样的反应即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有的仅是百脉舒畅,温温融融的“虚无”感受,练功以后自然是舒适无比,美不胜收。
 
炼神还虚、炼虚合道 这篇很好的,希望大家能获得益处
道爱神仙内丹学说是研究、解决人们认识、对待生死问题的学问,神仙内丹术则是解决如何认识生命并实践延长生命的法术。人喜生恶死。然而生不能永,死终难免。道家主张“与天争衡”,提出“吾命在我不在天”的响亮口号,现今的气功养生爱好者的所实践研究的内丹术就是中国道家二千年来多少学验俱富的代表人物的杰作、结晶。道家炼养思想不仅求得人体的长生,更追求精神的永存,所谓“与道合真”。内丹术的最上层境界强调炼神还虚、炼虚合道,是精神世界的追求。
道爱内炼养生宗旨本“清静冲虚”、“虚无生气”。内丹术至炼神还虚,乃至炼虚合道阶段,只在虚极、静笃上下功夫。在静定之际,自有高层次的景象显露。这些景象有:一是丹田金丹闪烁。二是遍体虚无。修炼者有无人无我、一片浑沌虚无感受。三是祥光闪现。白玉蟾《玄关里秘论》云:“冥心凝神,致虚守静,则虚室生白,信乎自然也”。四是脱胎神化。张伯端《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总论金丹之要》脱胎神化的叙述,“至于阴尽阳纯,而丹能升于泥丸,决然奋厉,真人于斯而始见矣”。炼神还虚,修炼至此,则修道者的身心皆与道合,真正达到仙人道士所追求的“与道合真”的完美境界。
真气运行法的修炼,李少波将其划分为“静守胎息化虚无”、“打破虚无见光明”和“祥光深处觅真身‘等几个层次,一如内丹炼神还虚的境界。近些年来,我们亲眼所见的真气运行法的修炼者,已哟偶达到虚无、光明、甚至真身显露境界的,这也是我们认识到真气运行法和传统内丹术的理论学术和实践方法都是真实可信,言之确凿的依据。道家神仙内丹术虽被认为是玄学,其说隐晦曲折,玄之又玄,但经科学的提炼结合医学理论阐解的真气运行学说,却能被养生爱好者和科技学术界所接受。治于对有关这些现象所反映的人体科学奥秘的认识,有待将来随着真气运行理论研究的深入和真气运行实践的广泛普及。赅括传统医家、道家养生学内涵的真气运行学说必将深入人心,风靡全球,益于五洲
 
克期通督:真气运行法练功火候
吕直
自古以来,“至人传功不传火,从来火候少人知”
今非昔比:内丹健身成果真气运行理法公开传授。
真气运行法是道家内炼养生术,“克期通督”,功效显着。真气运行法锻炼一百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即能“克期通督”,说明真法简明易学,真功实效。因而深受气功爱好者、慢性病患者的喜爱。
一、自古修炼内丹术,从来火候少人知
内炼养生术之所以称其为内丹术,是因为它能获得对人体犹如“灵丹妙药”般的强身治病作用的“上药三品”精气神的最大神用。练丹讲究火候,内丹术的成功与否,其关键在火候的掌握和运用。成功的内丹修炼,不仅能强身治病、益寿延寿,而且不能开发潜能。有记载内丹术祖师个个精神矍烁、长命百岁;但长期以来,“至人传功不传火,从来火候少人知”。遂使这样一个强身保健的上好功法不能为广大民众的养生保健服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民族文化遗产、气功养生瑰宝得到充分地发掘和应用。李少波教授弘法无私,将他毕生实践发掘研究的内丹健身成果真气运行理法公开传授,使广大功友得有人人共享的机遇。
二、今人实践真气功,火候妙诀众人明
实践证明,学练真法是保健养生的明智选择,掌握要领,把握火候是克期通督、获得成功的至要关键;而持之以恒的实践又是巩固成效、永葆健康和青春活力的根本要诀。真法的内涵即内丹,真法具备内丹修炼每一阶段的各个要素,如练已筑基、产药烹练、采药封固、沐浴温养、结丹胎圆等,对此笔者在“真气运行法与道家内炼养生(刊于《中国气功科学》1997年第8期)一文中作了详细论述。
古人云:“要知火候通玄处,须共神仙细商量”。不练内丹,未习真法,练功火候无从谈起,火候运用不是凭空臆说所能通达,必须是在练功实践中体验。
所谓火候,就是调心和调息的结合运用,呼吸和意念的配合锻炼是火候应用的具体体现。真法锻炼最关键的要领就在呼吸和意气的配合运用。
三、始于有作终无为(呵呵能做到这个是不错的了),按部就班通任督
真法五步静功的锻炼通过凝神调息,培养和蓄积真气能量,打通任督,而后贯注疏通全身经络,强壮脏腑,排除病患。
真法下手阶段的炼精化气是冶炼后天(天阳、地阴)之精化生后天真气能量,采用一步功“呼气注意心窝部”的“武火烹炼”,真气的化生积聚便更为快捷。一步功要一要领,多数练功实践证明,练功时间只需5—10个小时,一步功自然能成功(集体培训每天练功4、5个小时,多数初习者2、3天即有心窝部温热、饱满等感觉)。一步功注意的部位在中丹田,即心窝部(胸骨剑突下一寸半),不能过高或过低;不在体表,而在内里。实践中观察到,练成一步功,脾胃的功能加强了,纳食更有味,多年的老胃病也很快改善。练精化气,中丹田心窝部已蓄积真气,就有了疏通任脉的物质基础和力量。
二步功“意息相随丹田趋”,要求使中丹田真气沿腹中线任脉下沉丹田,仍然是有为有作的武火,呼气时意念将中丹田心窝部的温热饱满感逐渐推移下丹田。但不可过急,练功中温热感渐渐下趋,便有肠鸣矢气的生理反应,这是真气温煦脘腹,促进肠腔消化吸收的蠕动功能,是发现象。真气充足、经络畅通的人很快就能气沉丹田,中丹田真气还不很充足,或经络滞塞的人,气沉丹田的进度1、2天~3、5天时间也是可能的
 
二步功一旦气沉丹田,丹田受到真气的冲击,会有感觉,丹田的部位也就显现出来。然而一瞬间,丹田受冲击或胀热感很快又消失了。丹田有气则开、无气则合,从中丹田沿任脉搏下趋的真气进入了下丹田,又不足以鼓荡、充实起下丹田,故丹田中的压力消失或很小,感觉自然旋即消失。但说明真气已下沉丹田,任脉已通,即可转入第三步功的锻炼。
前面一二步功均是采用较为明确的注意力,配合呼气来完成的,原则上都是用的“武火”烹炼,炼精化气,是有为之法的应用。
第三步功“调息凝神守丹田”,即呼气时意守下丹田。这一步原则上是有为无为结合,武火烹炼、“文火”温养相兼的方法。真气下沉丹田,但尚不够充实,丹田感觉消失,则需用武火进一步炼精化气(炼先天肾精,化为丹田真气),方法仍是呼气是意守下丹田,加强调息凝神的气化作用。下丹田的位置在脐下三寸、人里七寸,膀膀后直肠前的一个范围,是一个被称之为“气海”的空腔,而不能理解为某一个点。放松下丹田,并意守该部位,注意呼气,丹田真气就很快在此外化生、聚积。真气充实,下丹田就会逐渐饱满、温热起来。这个过程就是武火烹炼的过程。丹田真气聚积,对肠系、泌尿、生殖系疾病都有很好的自调自治作用,肠炎、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阳萎、朋经不调等病症会逐步得到改善。在这“一阳来复”、生机勃发的大好时机,生命本源的真阳之气萌动,性腺活跃,自然产生生理欲望,慎当清心寡欲,远离房帏,以防真阳走失,十分重要。下丹田真气进一步充实,就会自动沿任脉下沉至会阴,出现会阴酥麻、跳动。有时候丹田并不觉饱满,而是温热比较明显,甚至小腹热烫,这是火候太过的缘故,可以放松意念,呼吸入自然一些,只是意念似守非守地守着丹田,采用文火温养即可。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使丹田真气慢慢地进一步饱满起来,即能逐渐下趋会阴。温热太过,放松意守和呼吸仍不能平伏的话,可结合六字诀的“呵”字诀或“吹”字诀的锻炼,以平熄壮火。丹田饱满,真气下达会阴,经过下鹊桥、尾闾关进入督脉,这时即自然转入第四步功分阶段“通督勿忘复勿助”。腰部热胀,或两肾汤煎是真气进入督脉、直达命门的标志。进一步调息凝神,培养真气,丹田真气的力量加强,就会沿督脉一蹦一蹦地象血压计中的水银柱一样上升。这一步功夫的重点仍是守下丹田培养真气,丹田越饱满,真气通督力量越大,贯通督脉的速度就越快。功夫到家,真气充实,一股暧流会一直贯到后脑“玉枕”部,继而直上“百会”,向前到额前“印堂”再经“上鹊桥”、沿胸腹正中线任脉下达丹田。真气一旦通过后脑“玉枕关”,即为打通督脉,也叫“通关”。四步功能督过程中,有的人生理反应十分明显,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必要进应及时取得有经验的真法老师的指导,以免左右彷徨,或停滞不前。
四步功通督脉也是武火烹炼,文火温养相结合的功夫过程,调息凝神守丹田进一步充实丹田真气是烹炼钢,似守非守地体会真气在督脉中上升的感受,则是在文火温养的阶段中实现。炼养结合,有为之中化无为,顺其自然,也就是勿忘勿助地达到通督目的。四步功的锻炼切忌意念导引,以防“揠苗助长”的流弊
 
四、谨守虚无育元婴,无为之功自精勤
静坐内炼养生,古谓“修道”。修炼有素,打通任督,古称“得道”。进一步的真法锻炼,也就是五步功的“元神蓄力育生机”、“有无相生通真路”,只要紧紧把握“以功为法,以静为务,以守为成”这十二字诀,无为而治,以德主本,功也就好练了。中医理论认为任脉为诸阴经之海,督脉为诸阳经之会,任督畅通,十二经络可以渐次畅通无阻,病患就无以容留,健康长寿就有保障。所以庄子曾说,缘督以为径、可以保身,可以养生,可以尽年。这既是先贤的实践认识,也是我们实践内丹、锻炼真气运行法的诸多同道的亲身体验。人身三宝精气神。真法能够激活精气神的无上妙用,故能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养生保健、益寿延年的真功实效是真法锻炼者所能感受到的,毋容置疑。
 
真气运行法——初级五步功法
真气运行法是一种静功自我导引法,主要通过凝神调息,培植真气,以贯通经络,调理阴阳气血,而达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效。本功法由近人李少波根据《黄帝内经》理论,并采纳了“小周天功法”等古代气功养生治病经验,结合自身实践体验整理而成。操练不难,只要按要求练习,不会出偏差。操练步骤井然,各有反应或效果可证,治疗范围亦较广泛。
1.1基本知识
精,气,神,人之三宝,凡人生于世,皆依耗精气维生,精气尽,则神去身亡亦。故,修道者有云:“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依此法,度万万世而不坏。
精者如水,气者如水蒸气,精可化气,气可化精。故有练精化气一说。精在人的身体里是极其重要的,身体中的所有器官,都是要依* 精的滋润才可正常运行。精的补充来源有:食物、空气、水、真气的转化。在某种意义上,精就象另一种血液,是生命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精并非生理上的精液,二者之间虽有联系,但联系就如饥饿或新鲜空气于精之联系一样。
气,因其行于体内而无形,发于体外而无影,运走自如,可知觉而不可见,因故得名。修行之气与呼吸之空气不同,空气在体内“始于鼻,止于肺”,真气之气则运行于经、络、脉之中。中医有云:“痛则不通”,即言真气不通也。修行之人既是以人力运走真气于经络,从而达到练精、练气的目的。
神,生命活动的主宰,古人认为即人之灵魂,精、气可加强之。修炼之人最快三月即可知神为何物。
精、气、神,虽各有其特有性质,实际上是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精为神之舍,有精就有神,所以积精可以全神,神伤则精无所守。精又为气之母,精虚则无气,无气则亡。精、气、神,三者一体,存则具存,亡则具亡。精脱者死,失神者亦死。故,精为气之母,神为气之形。关乎人之存亡,不可不知!
经络,《内经》称为经隧,它是由组织间大小不同的隧道构成。如肌肉、筋骨、神经、血管、腺体等。这些组织之所以能活动,必须依赖经隧中源源不断的真气运行,赋予能量。所谓经络是总称,经是指直行的较大的十二条通道,与脏腑有密切联系。络有十五,横行于阴经阳经之间,为十二经表里配合、联系、传注的纽带。络之细微者叫孙络、浮络,就象网罗那样遍布全身。
奇经八脉,《奇经八脉考》云:八脉者,冲脉……,督脉……,壬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凡人有此八脉,具属阴神,闭而不开,维神仙家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丹田,丹是药的一种,是从药里提炼出来的精华,丹田既是修道之人希望从身体里提炼出精华的部位。丹田的部位传统说法有三个,头顶百会为上丹田(另说在眉心);心窝为中丹田(另说在脐中);脐下三寸为下丹田(有说在脐内一寸三分,有说脐下二寸,有说脐下一寸半,有说在会阴)。总之,以上部位都是真气运行集中而又活泼的部位。
丹田是人体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位,位于膀胱之后,直肠之前,是一个夹室,有气则开,无气则合,为壬、督、冲三脉所起之处,诸经汇集之所。因此又称丹田为“气海”(并非指气海穴)。丹田真气饱满之后,即经第二腰椎处,沿督脉向上移动,活泼有力,《难经》称其为“肾间动气”。
 
入门功法
中国古卷浩渺,修行功法多如牛毛,这里主要介绍道家内丹初级功法——真气运行法。此种功法由李少波先生根据道家小周天演化整理而来。打通小周天,向来是求道学仙的基本要求,小周天一通才算开始修道。
一、姿势
(1)盘腿坐式:分双盘、单盘、自由盘。双盘为左脚放在右大腿上,右脚放在左大腿上,双手相合置于小腹前。这个坐法只是为了稳固不摇动,没有相当功夫不易做到。单盘为左腿在上右腿在下,手势如前。自由盘如图,是一般人习惯坐法。
(2)垂腿坐式:坐在高低适宜的椅子上,以坐下来大腿保持水平为度。小腿垂直,两脚平行着地,两膝间可放下两拳(拳眼相对)。
站式:如图。
二、对五官的要求
(1)口腔:自然闭合,舌尖上卷九十度轻抵上颚。唾液分泌得多了,将舌放下,慢慢咽下,此谓“吞津”。
(2)眼睛:闭目内视,练到那一步就内视那一部位。若练功时心猿意马,思如潮涌,就睁开眼睛,注视虚空或鼻尖少时,打断思路,闭目再坐。此谓“慧剑斩乱丝”。
(3)耳朵:用耳朵留意自己的呼吸,保持从容自然,没有粗糙的声音。
(4)呼吸:呼吸是真气运行法的关键问题,在后面的练功过程中,一定注意自然呼吸,不可有意深呼吸或快、慢呼吸。在贯通壬脉的一、二、三步过程中,一直注意呼气,吸气时任其自然,自无流弊。注意,不可用口呼吸。
三、练功须知
(1)环境:练习此功法,因要集中精神,所以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但是也不必过分强调这个问题,没有他人干扰即可。
(2)不要在:大饥、大饱、大怒、大惊等情志冲动时勉强练功;风雨雷电时暂且不练。此功法大成者,不遵此例。
(3)真气的运行不比勉强引导,当其充盈时自会运行,勉强引导易出偏差。
(4)幻觉和触动:练功时,由于真气活跃,经络开启,会出现各种幻觉和触动,请勿惊虑。经常出现的有:大、小、轻、重、凉、热、痒、麻。出现以上情况时,不可好奇追求,更不必恐惧忧虑。
 
功法
第一步、呼气时注意心窝部
1方法:练功条件准备好,缩小视野,心不外驰,注意鼻尖少时,即可闭目内视心窝部,用耳朵细听自己的呼气,约一两分钟后平静下来即可没有粗糙的声音。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吸气时任其自然,不加任何意识作为。久久行之,真气就在心窝部聚集起来。而且这个方法本身就是排除杂念的好办法。
呼气时真气下行进入丹田,为达此目的,必须先聚集真气,这就是为什么第一步时并不意守丹田的原因。如果开始就气沉丹田,初学不易掌握,一时见不到效果,就有可能因此而终止。
2时间:如果想如期完成这一阶段的练习,在时间上就要有一定的安排。如果条件许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练习,没有固定时间也不要紧,抓紧练习即可。要求每天早、中、晚三次,每次20分钟。认真练习10天左右即可完成第一步。
3反应:练功三到五天,即感到心窝部沉重;五到十天,每一呼气就有一股热流注入心窝部,这是真气集中的表现。
第二步、气沉丹田
1方法:当第一步做到每一呼气即觉心窝发热时,就可以意息相随,在呼气时延伸下沉的功夫,慢慢向小腹推进。不可操之过急,用力过大将产生高热,很不舒服。
2时间:依法每日三次,每次25~30分钟,10天左右即可气沉丹田。
3反应:每次呼气一股热流送入丹田,小腹汩汩作响,肠蠕动增强,矢气增多。
第三步、意守丹田
1方法:当第二步做到丹田有了明显的感觉,就可以把呼吸有意无意的止于丹田。不要再过分注意呼气时把气往下送,以免发热太过,犯“壮火食气”之弊。呼吸放自然,只将意念守在丹田部位,用文火温养。“少火生气”正是此义。
2时间:每日三次,每次30分钟以上。者一步功法是在丹田培养实力阶段,需要时间较长,40天左右可以感到小腹充实有力。
3反应:基于第二步气沉丹田,小腹发热明显,十数日后小腹形成气丘,随着时日和功夫增长,气丘增大,小腹力量增强。力量足够时会向下游走,有时阴部作痒,会阴跳动,四肢腰背发热等。
第四步、通督
1方法:意守丹田40天左右,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即沿脊柱上行。在上行的时候,勿忘勿助!意识跟随上行的力量(勿忘)若行到某处停下来,也不要用意识向上引导(勿助)。上行的速度是由丹田的力量大小决定的,若力量不够,它就会停下来,待丹田力量充实再继续上行。如果上行到玉枕关通不过,内视头顶即可。
2时间:每天可增加练功次数和时间(40~60分钟)。有人一霎那就可通督,这样通过力量很猛,震动很大。有人经过数小时、数天,大多是一周左右。通关过程为正常生理现象,人人可通,极个别通不过的另有原因。
3反应:在第三步的基础上丹田充实,小腹饱满,会阴跳动,后腰发热,名门处感觉真气活跃,自觉有一股力量沿脊柱上行。有的真气培养充足,一股热力直冲而上,势头很猛,一次冲过督脉;有的行行驻驻,数日方过;有的像水银柱一样,随呼吸上下活动,渐次上行。通督前后身体可能不稳,注意及时调整。头部感觉箍紧,有时沉闷不适,为正常现象。此阶段异常关键,不可疑虑放松。
第五部、小周天成
1方法:真气过玉枕、百会后,向下经鹊桥(舌抵上颚)入壬脉。小周天就已经通了!此时,一吸气真气入脑海,一呼气真气入丹田。此后,原则上还是意守丹田,丹田是长期意守的部位。如果百会出现活动力量,也可以意守百会,灵活掌握。
2时间:每日三次,每次60分钟或更长。3反应:此步初期,可能各种触动现象不断,十余天即可消失。
 
真法五步功辅导
第一节 真法一步功辅导
1、呼气注意心窝部:心窝部的位置,即心口部,也就是胸骨剑实(护心骨)下正中凹陷处,实际上就是胃的位置所在.这是一个部位,而不是指某一点.
2、注意:就是意念想着,也就是意守.
3、呼气:真法用鼻呼鼻吸的自然呼吸法.自然呼吸也就是不人为地控制呼吸节律,顺其自然.关键是在呼气时意念想到心窝这个地方,吸气就不管了,即不是呼气、吸气都一定要注意心窝部.
4、练气功、练真法开始时往往杂念都较多,未能静下来,因此呼气时也就不那么容易守得住心窝部,不容易次次呼气都有注意及到心窝部.可以采用数息法来帮助,即每呼气一次,数一个数,从一数到十,回头再从一开始数.这样比较容易到心窝部去,这也是诱导入静的一个办法.
5、强调注意呼气,有的人反而感到呼吸不自然了,甚至感到憋气.这是因为他不仅是注意呼气,而且是有意识地延长呼气,不是该吸气就顺其自然地吸气.有意识地延长呼气或延长吸气,都可以造成憋气的感觉,这也是应该提醒注意避免的.真正理解做到顺其自然呼吸了,就绝不会有憋气的现象.
6、第一步功练成的标志是心窝部有温热感,或有饱满感,重压感,就可以转入练第二步功.有的胃病或体质虚寒型的人不容易得温热感,一步功可多练一段时间,但只要有饱满感或重压感,也是得气的征象,也可以转入第二步功法的锻炼.
第二节 真法二步功辅导
第二步是意息相随丹田趋,有以下几点应该掌握的:
1、意息相随的意思:意指意念,息既指呼吸(还是指呼气),又指真息(也即真气的温热感),相依相随.
2、丹田趋:就是呼气时意念心窝部的温热感一步一步向丹田下.因为真气在体内运行的规律是呼气时真气向下向外运行,吸气时真气向上向内运动的.这一步的目的就是将心窝部集聚的真气沿中线任脉下达丹田,以打通任脉.
3、这一步功最常见的反应是肠鸣矢气,这是真气加强了肠道的功能,正气排驱肠道浊气的正常现象,应顺其自然,无须控制,到一定时候自然消失.在这一阶段有的肠炎患者大便泻出浓血秽物,不必惊慌,也不一定要服药治疗,肠道秽浊泄尽自然痊愈.
4、腹部有过手术的患者,因为有疤痕,阻滞了经络之气,真气不易下去,有时还会出现手术疤痕刺痛,这是真气疏通经络的反应,气趋丹田也许会慢一些.加强练功,多练一些时间就是了.有的人有气往上涌的感觉,也是下焦气不畅,或是注意了吸气的缘故,应注意呼气,使气机往下去;三焦气机通畅了真气也就容易下沉丹田.
第三节 真法三步功辅导
经过第一二两步的练习,已经有了初步的实践体验。当第二步功练到每次呼气有气流直达丹田时,即进入第三步,可练习第三步功“调息凝神守丹田”了。
第三步功是完成五步功法最重要的一步。一二两步功是为了培养真气,通达任脉,使上中二焦真气趋向丹田,并在丹田聚集。第三步功是为下一步贯通督脉打下基础,如果丹田真气不足,通督是不可能的。所以古人把这一步功夫叫做“筑基”。由于培养丹田实力的重要,所以这步功练的时间也需要比较长些。
 
在进入第三步以后,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
1、在第二步功气入丹田时,丹田内尚未有明显感觉,俟后几天中反而感觉不明显了。有人为此着急,不知是怎么一回事,或者认为功法练跑了。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第三步功重点是凝神(即意守丹田),把注意呼气的意念放松了一些,所以气沉丹田的力量也就比较地小了:二是丹田的容积较大,有气则开无气则合,开始真气进入丹田时有冲动感觉,但少量真气不足以充满丹田,因此便没有气感了,继续练功过几天丹田内充实起来,自然会有感觉,这是进步过程中一个必然的现象。
2、随着功夫的进展,丹田真气不断充实,因此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现象,当以“丹田温热”最为相宜。如发生大热,是“火候”太过,可放松呼气或不注意呼气,以减缓其热度;“丹田饱满”是真气充实的现象,必须饱满到一定程度,方能向下(会阴)、向后(命门)等处活动,要任其自然,不可过早意领;“丹田开阖”,感到丹田内如有一物在运动,或感丹田内一开一阖或左右,或上下,此种景象过去叫做“胎息”,这是真气在丹田中旺盛的表现,是很好的征兆,由此就可以更好的意守丹田了;“丹田蕴珠”,丹田内如有鸡卵、有如儿拳大小不等一个固态的东西,古人把这叫做“丹”,是真气高度凝聚的一种表现。这都是在通关前后经常遇到的一些内景,是非常可喜的征兆,应当谨慎的保持它的常在。但这些现象因人而异,也不可能每个人、每种现象都遇到:没有,也不可妄想追求。
3、由于练三步功丹田真气充实饱满,因此全身的生理变化也很多,如:有一股气流环腰一周,前经肚脐,后经命门,在不断地转动,这是带脉通了,对通关很有帮助。全身温热也是常有现象,此是热能提高,能增强抵抗力;但有的人发热过高,感到心烦不适,可采用六字诀中“呵”字诀即平。有患胃下垂者,在第三步功中常感呼气时小腹向上挈引,这是由于胃体机能基本恢复,有力提升,和丹田气足有上浮力的表现,是治愈胃下垂的基本因素,不必介意。有因丹田气流向大腿者,属于一般情况,不必太在意;若气感下流力太过,丹田气不易积存者,改用盘坐式可以纠正。有因欲向后转而久不得过者,可以提肛吸气导之;有因真气充足致性神经兴奋而遗精者,在这一阶段最易发生,应严加注意,及时采用“吸(吸气)、抵(舌抵上腭)、摄(提肛)、闭(闭目)”采药四字诀方法防治。
4、达到第四步顺利通督,必须依* 第三步功的积累真气,所谓“积气冲关”。如果一旦走泄真气,通关就要推迟,因此要求练功者在筑基阶段睡前清心寡欲,睡眠姿势要侧卧卷足,即所谓“卧如弓”:衬裤要宽舒,避免磨擦;被要轻勿过暖,避免仰面睡式,如有性冲动即起勿睡。能关不过旬日,这短短的几天,又是这样重要阶段,应是能够坚持和必须坚持的。如素患遗精的人更要注意以上要求,并应考虑平时多在什么时间遗精,即在那个时间起来练功,以改正其习惯。很多人都依此法治愈。素有患肠炎,在三步中出现大便脓血者,有患妇科病而排秽物者,此为真气作用于丹田周围脏器,发生良好的生理变化,推陈出新,因此不采用他法治疗也能自愈。要以丹田气足、全身经络触动现象逐渐增多,各处有不定点的跳动,及痒、麻或出皮疹,此为真气驱逐邪气的表现,不作治疗,邪尽也自愈。三步功后各种触动现象越来越多,详于第四步功辅导。
第四节 真法四步功辅导
第四步功是在第三步丹田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通过会阴,绕过尾闾而开始的,但也有未经会阴即到命门,以后才有会阴气动的感觉,因人而异,不必强求一致。在四步功中,由于生理变化很多。兹将易出现的问题分述指导如下:
1、呼气太重,容易使丹田发生高热,如觉有发烫的情况,减轻呼气程度,或放弃呼气的注意,自然纠正;一般温热感是好的,有人呼气太过,或由性生活不禁导致前阴反应强烈产生恐惧心理,认为前阴漏气;越紧张,越注意,反应就更强烈,以致终日忧心忡忡,导致中气下陷,头昏眼花,四肢无力,调治之法是少注意呼气,或不注意呼气,在自然吸气时微微提肛,慢慢调治一个阶段,待真气绕过尾闾,沿督脉上行就好了,会阴处称为下鹊桥,有三歧:一路去前阴,一路去肛门,一路去尾闾。三* 路口,容易迷失方向,初学者宜加注意。
2、有人急于通关,未等丹田真气充足,即行意识导引,这样会使丹田真气不足,而导引的一部分真气无力上行,停在一个地方不上不下,时觉胀滞不适,纠正之法是固守丹田,继续培养真气,待真气充足后,自行冲关,千万不要再导引,“通督勿忘勿助”,就是这个意思。
 
3、第四步是全部功法中最艰难的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古人喻为“脱胎换骨”。由于生理变化特别明显并有一些不适的感受,练功者不知所措,精神紧张而发生动摇,求人救治,这都是不须要的(书中已有说明)。如真气通过命门时,凡有腰痛病史的人,必有不适感觉。这些都是正邪相争,纠正病情的表现,等真气通过之后自愈,不必找人纠偏,或邀诊治。此时只有加紧练功,比平时次数增多,时间延长,待通关后全部缓解,切勿松懈自误。
4、李少波教授将四步功通督的过程和练法,反应用八句加以概括,名日“周天歌”,练功者须细细体味,方能领会。
第五节 真法五步功辅导
通督之后,即进入第五步,这在周天功中算是已经达到目的往往有人问,通关后如何练法?真气运行法有进一步提高的内容和阶段,这里概要地提出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作为继续锻炼的要求:
1、真气运行法在沟通任督过程中,一步有一步的功法,及通关后,只要按照练功形成的条件,经常加功练习就成了。书中有持之以恒,循乎自然“的要求,功夫越深,效果越好。通关只是完成了基础阶段,以后坚持锻炼,才能出好效果。特别是练功治病者,通关前即能改善体质,提高身体素质,一些轻浅的功能性疾病也能治愈,严重、顽固的器质性疾病就需要累以时日,不断旺盛真气,积气驱病。不能以为通关了,就大功告成,百病皆愈。但只要坚持炼下去,各种病疾都有会慢慢地好起来。
2、通关后(注意,这通关,不是通督)体内还会有很多气攻病灶的反应,练功者就不知怎么办好。如初通关时气在头上乱窜,前额有重胀感,可以不去理它。只守住上丹田,使力量集中在百会(泥丸宫,此处为百脉之会),则百脉扳依,其它乱行乱窜的现象就减少了,不过需要较长的时间。长守此窍还可以开发智慧,使人聪明。如果通关后反而感到真气不足或胃消化功能 不如以前好,那么可以意守中丹田,再培补中气,则下丹田真气也就更加旺盛起来。下丹田是长期意守之处,什么时候守这一部位都是对的。
3、以静为务,功夫越深,入静越好,只有能够深度入静,体内生理功能就恢复越好,这是静极生动的自然规律,过去叫做“道”,古人把这种功夫叫做修道。静字贯彻着修道的始终,开始都是不能入静,故必须有方法,渐进入门,慢慢达到入静。所以五步功以后就再不要求用这个方法,那种方法,实际上追求方法,反而成为杂念了。入静深了能体会到三田成一体,继而无物无我进入虚无境界,还有什么方法可追求呢?当然真法的高级境界也是分层次、分阶段一步一步达到的,这些就属于真法提高班的内容,可以在以后深造、提高
 
真气运行法练习要领
甘肃中医学院真气运行研究所:李长隽,指导:李少波(摘自《气功》91年第六期)
近年来,我们在李少波主任所传练的真气运行法三字诀“调、凝、守”的基础上,对真气运行五步功的指导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经过三年临床验证,80%以上的练功者,20天左右即可通督,40天左右可进入真气运行中高级“虚明”境界(注:本人认为40天可进入虚明境界一说过于夸大,当然也可能是对虚明境界的理解不同)。其关键在于:
一、道法自然 《道德经》中的所谓“道法自然”是一切养生之法都要顺应的规律。练真气运行法,首先要顺应自身真气运行的归律,因势利导进行修炼。练功初级阶段真气运行的规律是,在宁静虚无的气功态下,真气就在丹田产生和会聚,沿任督十二经脉运行,自生自化,调节机体。把这种真气产生运动的形态,按动静划分,真气在丹田会聚为相对静态,真气沿任督十二经脉运动为相对动态。真气的静态和动态之间的转化,遵循着静极生动,动极复静的自然规律。其次,由于每个人性格、性别、年龄、疾病等个体差异的原因,练功时出现的反应也不尽相同,所以,指导练功者不仅要顺应真气运行的总规律,还必须顺应每个练功者的具体情况,因势利导进行指导。
二、守机
守机,就是把握真气运行动静转化之时机练功。古人说“药物易知,火候难传”。李少波主任所传“守机”,揭示了气功修炼之奥秘。《周易~艮卦》中说: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意即随着事物运动之时机,因势利导使之动或静。练功者意念的运动(导引)和静止(意守)不能违背真气动静转化的时机。练五步功的要诀在于顺应真气运行的规律,把握每步功法之间转化之时机。
三、掌握要领
真气运行法是李少波主任遵循《内经》“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的理论设置的。因此,真气运行法自始至终练功要旨是克服杂念入静,大量实践证明,练功者谁入静好,谁功力增长就快。所以,不论练那一步功,都要在入静上下功夫。下面对真气运行前四步功法具体要领分别作一介绍。
 
一)呼气注意心窝部
在自然呼吸的前提下随呼气注意心窝部。呼吸要自然,不可过分延长呼气,以免引起胸闷不适。心窝部是剑突以下脐以上的范围,不必死守一点,也不必管皮肤表面还是深层,只要思想能集中这个范围,可以灵活对待,这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练功体会顺其自然进行指导,关键在于“静”。功前功后,加练咽津功。练功时心窝部有沉重、温热、发凉、疼痛等反应,功后消失或减轻。每个人感觉不尽相同,不可追求某一种感觉,要顺其自然加深入静,以顺应真气自身调节的规律。心窝部的种种感觉到一定程度,在练功过程中就有自然向下丹田运动的趋势,这标志着第一部功完成,练第二步功时机成熟。因每个人的体质,入静程度的好坏,完成第一步功的时间不尽相同,应以第一步功完成的标志为准。
(二)意息相随丹田趋
当第一步功练到心窝部的气感自然向下丹田移动时,随其自然运动之势,呼气时用意念将气感向下丹田推进。此时需加练《真气运行法~五禽导引》猿式功(方法详见《增订真气运行法》一书)。因各人具体情况不同,反应也不同。常见反应是肠鸣矢气、口水增多、经脉触动等。当下丹田有了明显气感时,标志着第二步功完成,练第三步功时机成熟。以第二步功完成标志为准。
(三)调息凝神守丹田
当第二步功练到下丹田有了明显气感时,就不再注意呼气,纯任自然呼吸,只将意念守在下丹田部位。此时动功配合与第二步相同。在练第三步功法的过程中,肾间动气,十二经脉的根本得到强化,除下丹田有明显的气感外,全身的气感也相对地越来越多,这是真气调通经脉的反应,要顺其自然加深入静程度,不可因气感复生杂念干扰入静。当按第三步练到一定程度,练功时出现会阴跳动、尾闾气动的现象,这标志真气已进入督脉,可按第四步修炼。
(四)通督勿忘复勿助
当丹田真气饱满时,同时意守下丹田和命门,丹田真气力量不足,重新按第三步修炼。当真气沿督脉上升时不要用意念向上导引(勿助),而用意念随着气感,气动于先,意随于后,气行则任其行,气止则任其止(勿忘)。动功配合可先练五禽导引猿式三遍,再加练鹿式七遍。因第四步功是真气运行初级功最后一步,也是气感反应达到高峰时期,这时候更要时时提醒练功者不可因变化不定的气感产生杂念,或追求,或恐惧等,要在入静上下功夫,才能使气感慢慢稳定,使功夫进入真气运行法中高层次。通督时一般来说在督脉循行线上,依次出现会阴跳动,尾闾气动、两肾汤煎、项背强急、玉枕气阻、百会灵动、印堂拘紧、面部奇痒、舌尖发麻等一系列反应,或者出现或热或凉的气流沿督脉上升到头顶、印堂的现象,这说明已经通督,通督后即可按第五步功“元神蓄力育生机”进行修炼。(另有专篇介绍)至于通督的时间与丹田真气力量的强弱有关,不可急于求成,要顺其自然加深入静程度。
 
脏象与丹光--李老 指导附五脏之像
有的功友练功时额头会看见不同颜色的光,这是五脏的气象。一般先看见白光,练功时满眼白晃晃的,如同白昼,古人称“虚室生白”。在练功的不同阶段,肺白、心红、肝青、脾黄、肾黑等光色都会出现。出现这种情况,应该精神内守,不要追逐。
但是眼前出现的如果是光团,追着看,光团还往前跑,追着追着就不见了。这种现象李老说是练功后眼睛放出的光,如同手电筒的光亮,人往前走,光也往前走。等眼睛内光消失了,也就找不到了。这说明练功很有成果,出现了“丹光”。应该在收功的时候,将真气稳定在丹田之内。即使睁眼看到光团,也应该闭目内视丹田,等稳定之后再徐徐睁开眼睛,仍然有内视的意思
五脏之像
心脏(形如未开莲蕊,中有七孔三毛,位居背脊第五椎,各脏皆有系于心),属火,旺于夏四、五月,色主赤,苦味。人心外通窍于舌,出汁液为汗。在七情主忧乐,在身主血与脉。所藏者神,所恶者热。面赤色者心热也,好食苦者心不足也,怔忡善忘者心虚也。心有病舌焦苦,喉不知五味,无故烦躁,口生疮作臭,手心足心热。
肝脏(形如悬匏,有七叶,左三右四,位居背脊第九椎,乃背中间脊骨第九节也),属木,旺于春正、二月,色主青,酸味入肝。外通窍于目,出汁液为泪。在七情主怒,在身主筋与爪。所统者血,所藏者魂,所恶者风。肝有病眼生蒙翳,两眼角赤痒,流冷泪,眼下青转筋,昏睡善恐,如人将捕之。面色青者肝盛也,好食酸者肝不足也,多怯者肝虚也,多怒者肝实也。
脾脏(形如镰刀,附于胃,运动磨消胃内之水谷),属土,旺于四季月,色主黄,甘味入碑。外通窍于口,出汁液为涎。在七情主思虑,在身主肌肉。所藏者志,所恶者湿。面色黄者脾弱也,好食甜者脾不足也。脾有病口淡不思食,多涎,肌肉消瘦。
肺脏(形如悬磬,六叶两耳,共八叶,上有气管,通至喉间,位居极上,附背脊第三椎,为五脏华盖)。属金,旺于秋七、八月,色主白,辛味入肺。外通窍于鼻,出汁液为涕。在七情主喜,在身主皮毛,所统者气。所藏者魄,所恶者寒。面色淡白无血色者肺枯也,右颊赤者肺热也,气短者肺虚也,背心畏寒者肺有邪也。肺有病咳嗽气逆,鼻塞不知香臭,多流清涕,皮肤燥痒。
肾脏(形如刀豆,有两枚,一左一右,中为命门,乃男子藏精、女子系胞处也,位居下背脊第十四椎,对脐附腰),属水,旺于冬十、十一月,色主黑,咸味入肾。外通窍于耳,出汁液为津唾。在七情主欲,在身主骨与齿。所藏者精,所恶者燥,面色黑悴者肾竭也,齿动而痛者肾炎也,耳闭耳鸣者肾虚也,目睛内瞳子昏者肾亏也,阳事屡而不举者肾弱也。肾有病腰中病,膝冷脚痛或痹,蹲起发昏,体重骨酸,脐下动风牵痛,腰低屈难伸。
 
谈谈意守丹田及三步功法(呵呵,各位看官,因为这是早期的,还是三步功法的,但其精义比现在的五步功还要简洁)谈谈意守丹田及三步功法:甘肃省中医院,李少波(原载《甘肃日报》1962年4月5日)
(注:这篇文章介绍的方法,相比现在的五步功要简约的多,但要点都指出来了,可谓字字珠玑,没一句多余的话。这是我百看不厌的一篇文章,虽没有后来的五步功那么具体,但言简意深,说理浅显易懂,令人回味无穷。由于发表在60年代初,从中可看到李老功法的原始面貌和他对气功的理解认识,应该对大家有所启发!)
锻炼气功的时候,特别强调意守丹田。所谓丹田,就是古炼丹家结内丹的地方,因为派别不同,所指的部位也不一致,但以脐下方三寸的说法为最多。
练功时为什么要意守丹田呢?人体真气的运行,内通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体,都是沿着经络分布而完成的。十二正经(手三阳、手三阴、足三阳、足三阴),奇经八脉(冲、任、督、带、阴维、阳维、阴蹻、阳蹻)都是互相贯通,一脉相承的。经脉篇说:“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由此可见,经络在人体的重要性了。
冲脉为经脉之海;任脉总管各个阴经;督脉总管各个阳经;带脉却绕身体一周,总束阴阳各经。冲、任、督、带都起于丹田,十二经络也都直接或间接通过丹田而输入本经,再转入本脏。所以说,丹田实在是经络的总枢,经气的汇海,故又有气海之称。意守丹田就是为了调节阴阳,沟通心肾,使真气充实,通八脉,恢复先天的生理机能,促进身体的再生力量。
有功夫的人,当他练功的时候,感到呼气吸气都集中在丹田,这股气称为真气。真气在人体很重要,真气充足,精神充沛,生机旺盛;真气不足,体质衰弱,百病丛生。
气是怎样进入丹田的呢?气在上焦的叫宗气,在中焦的叫中气,在下焦的叫元气,统称为元真之气,只因汇集在不同的部位而名字不相同而已。要把气送到丹田,需要运用呼吸运动,加上意识的诱导。当吸气的时候,肋骨向外向上方运动,下焦元气即上升。呼气时,两肋向内向下合,上焦的宗气和中焦的中气被迫沿着任脉往下行。这时加以意识诱导,气便慢慢和丹田接近。这样练得时间长了,便会感到一呼一吸都集中在丹田。
气功为什么能治病呢?就我在练功中所体验的,谈谈三步工夫及其对治病的效果。
第一步:练精化气。精是氧气和养分的总称,氧从呼吸来,养分从食料来,两者都随着血液营养全身。它们在氧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热和能(真气),就是练精化气的过程。真气是人体的动力,真气存在,人体活泼,真气消失,人便无法生存。为了使真气充足,就需要更好地利用氧气和养分。当氧气吸进肺部,压向心窝,心窝即产生一种热感,然后再送到丹田,这时小腹便会感到发热,并有气丘隆起,脚心、腰部也跟着感到发热。这些热感的产生,说明人体内热能增加了。因此,凡是因热能不足而引起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不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作呕吐酸水、肠吸收力减退、经常腹泻、肠粘膜分泌不足的便秘、下元虚冷、小腹常痛等,都可以随着功夫的进步,逐渐消除症状,恢复生理机能。
第二步:练气化神。在第一步功夫的基础上,真气守在丹田,使人有一股温和朗润的感觉,浑身轻快。随着功夫的进步会感到有一股力量沿着尾闾脊髓直达大脑。这时,人对外界一切刺激,都无感觉。这一段过程,叫积气冲阙,可使督脉贯通,肾气入脑,增强肾上腺和脑垂体的功能。这对于保持年轻,延长寿命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凡由于内分泌腺紊乱所引起的疾病如失眠、记忆力衰退、消化不良、耳鸣目眩、易喜易怒、未老先衰、性机能减退、毛发脱落、皮肤干燥、月经不调、疲乏无力等疾病,都可以治疗。
第三步:练神还虚。在第二步的基础上进行。这时,内分泌和神经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对机体的调节能力,使全身轻松愉快,好似全身都在呼吸,这说明三焦畅通,经脉畅达。因此,凡由于三焦不通,循环系统障碍,新陈代谢谢不好,呼吸系统的病变如高血压、心脏病、肝肿大、肺结核、硅肺等,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尤其对肺结核,由于呼吸形式改变,次数减少,使肺部得到适当的休息,效果显着。
当然,以上所说的三步功,并不是绝对分开的,只是为了便于解说而已。这三步工夫,是长期静坐、调息、意守丹田(呵呵,现在许多人还是对意守丹田有怀疑的)不断锻炼中逐渐产生的。因此,练功时一定要有耐心、信心,决不能急于求成。
 
健身长寿法
欲求长寿,必须有健康的身体。古人说:“先求驻世延年策,后求长生不老方”,看来健身是一回事,长生则是另有方法的。
健身之法有很多,如登山、游泳、跑步、体操、武术、导引等。但要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适当的方法,持之以恒,才能收到效果。如选择不当,也会招损,所以也有健身而不得长寿的。据调查武术界有名的拳师平均寿命不超过五十岁。搞激烈运动的,晚年衰退的较快,因为他们的锻炼方法,是为了达到某种技术水平,而不是为了健康长寿。
近年来流行一句话:“生命在运动”。这句话听来好像有道理,仔细推敲,又存在着片面性。一般老人和体弱多病者,根本运动不起来,即使有运动能力的人,一味追求运动,掌握不好量和度,也会造成消耗而致损伤。尤其如要益寿延年,只强调运动就难以胜任了。
不论内功和外功,都是用内动形式达到健身长寿的。内功以静极生动的自然法则,鼓舞人体生命潜力,延缓衰退,以达健康长寿之目的。外功即借助肢体的运动,导引行气,使思想集中,慢慢地由动复静,动静相育而合于自然的生机。实践证明,静功为长寿的基本方法,动功可作为辅助的方法。有专练动功的人,往往多注意外形,而忽略了内功,所以效果不明显,甚至没有什么效果。
“静”的提法很早。练功到了极端精微奥妙的境界,达到一念不起,但觉得有一种深远而恍惚的力量,在身体内外发挥作用,正如《老子》所说:“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窃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说明窃窃冥冥,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量,信而有征,真实不虚。要练出这样的成绩,必须端正身心,清静无为,勿使身体过度疲劳,保持精力充沛,就可以长生。这说明古人对于延长人体生命的方法,是“静以养生”的。
老子本静以养生的精神,提出“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的功夫,在呼吸吐纳的方法上,有深刻的研究,他认为呼吸运动,在人体生理活动中起主要作用;他说:“天地之间,有犹囊龠乎?”“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形容人的呼吸像箱那样往来生风,由外呼吸推动的内呼吸旺盛时,外呼吸反而似有似无,深细匀长,感到吸不完呼不尽,这时感到遍体舒适,生机盎然,真是无边风月自在。
庄子,对长生之道谈得很为明确,他说:“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性,可以养亲(新),可以尽年”。指出关键在于沟通任督,使真气缘督脉经常运动,使后天返先天,更提倡动静结合,“呼吸吹乎,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
以上各家各派,都是以静坐调息,沟通任督为主要手段,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祖国医学《内经》对健康长寿之法记载很详细,《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只要脑子安静下来,真气便可以从之而生,精神内守丹田,神不外驰,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自然患病的机会就少了。无病即可健康延年。
什么是真气呢?《灵枢。刺节真邪论》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意即呼吸摄取天阳,饮食摄取地阴,合并而化生能量,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真气充足,身体健康,真气不足,身体衰弱,真气消失,生命结束。所以要研究人体的健康和长寿,必须抓住培养真气这个关键。
百岁是生理上应得的寿数,根据动物寿命是成长期的五倍这个公式计算,人的成长期为二十年,即为一百岁。依据细胞分裂计算,人体自有生命时开始,细胞分裂五十次左右,生命不再继续。细胞分裂期为二点四年,以此计算可得一百二十岁,假如能够找出延缓分裂期的方法,或恢复细胞再生的力量,不正是延长寿命的方法吗?
真气运动法就是根据《内经》的理论,以及历代各家的文献记载,通过数十年的亲身实践,证之以生理,验之于临床,总结成的五步功法,即1、呼吸注意心窝部;2、意息相随丹田趋;3、调息凝神守丹田;4、通督勿忘复勿助;5、元神蓄力蓄生机。
真气运动法综合了各家之长,如研究道家练丹,用武火、文火、止火等各个阶段,以安排合理的呼吸方法;根据佛家六妙法门的不同的息法,提出了调息是意随息(真息)动,排除了以意领气的弊端;儒家的守中,静以待气,若能长守,必有所成。更根据现代生理学,制定了真气运行的特定呼吸法,使真气第一步集中在“中丹田”摄取能源(摄能),化生能量,到“下丹田”培养真气(固命),积气冲关;至“上丹田”还精补脑,积精全神(修性),通过五步功序,三个阶段,完成“小周天”与“大周天”的过程。起到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虚无生气,生生不息的作用。
 
真气运行法的辅导艺术与指导方法
(虽是李老讲给辅导者的,但我觉得对初学者也不无启发!)
在杭州第二届全国真气运行法培训班期间,参加学习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近五百人,浙江省真气运行研究协会组织起二十余人的辅导员在培训班上服务。为提高辅导人员的指导水平,“真法”创始人,培训班得主授者李少波教授和他的协教老师欧阳舜华副教授和宋振林主任,都对辅导员们进行了指导。李教授还专门作了“真气运行法的辅导艺术和指导方法”的讲话。兹将讲话内容整理如下:
作为真气运行法练功的辅导员,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知识和功力,有百斤的能力去进行50斤的行为就很从容。这次培训班上,我在三个班(普及班、提高班、老干班)上讲课,由欧阳和宋振林两位老师带着大家练功,我又在下面给有病的学员作个别指导,学员们练功还是练得很有成效的。
作为一个辅导员,必然就有一个辅导艺术的问题,尽管自己把功理功法掌握得很好了,也还有个指导方法的问题。这指导艺术和方法,第一就是要尽量减少学员、病号的复杂思想与心理活动。问题说到点子上,一点就行,不是说得越多越好,说多了就会使学员思想复杂了,心理增加了负担,尽管出于好心,但却容易产生副作用。
第二是练到哪一步,指导哪一部功,不能超前过早,使学员有追求、急躁情绪。到什么时候,该讲什么讲什么,这才是循循善诱。我们讲课也是边练边讲,有的是先讲一大套,学功者反而练不成功,思想复杂了嘛!我们的功理功法是从老、庄、《内经》中来的,老子的思想是“无为”,是越清静越好。我们的指导方法就是要使学员的脑子清静,能上功,多给意念就容易其副作用。给了意念,三引两引就容易出毛病。咱们的功法本身是可*的,是符合人体生理活动规律的,只要执行功法、掌握要领就行了。“意随息动”而不是“气随意动”,所谓“毋忘毋助”就是这样。方法越多,效果不见得怎么样
第三,我们的功法是能治病的,但不要老是纠缠在病上,顾问多了,反而让他练不好。练好了功,他的病怎么样尽可以让他自己讲。有时像是关心人家的病情,实际上反而不好,这得要讲清楚。我们对病人的关心、开导是必要的,要让病人树立信心,而减少追求想法。能掌握这一点,就不可能有问题。承担辅导工作,能使学员、病员不多问了,就说明你指导成功了。问的越多的人,进步越慢,活思想越多,练功就难练好。要是今天这么办一办,明天那么捣一捣,这样诱导,那样导引,就会把人家本身的气机捣乱。特别是社会上已有这样的习气,自己不肯下功夫练功,总希望人家给他放气,这样搞乱了,有的时候就容易有麻烦.我们是要彻底帮助人解决问题,导引、外气那只是暂时的,过后仍然是原样。有些地方的有好多气功门诊部,乱用外气、导引,到头来还是不行了。我们一本初衷,坚持指导自我锻炼,希望病员永远保持健康,这也是讲医风医德。我们走这条路,按《内经》的说法,就叫真气运行法,而不叫气功。但我们也不是反对其它的气功,人家称我是气功大师,我就不以为然。我不是气功师,我是个中医师,是中医院校的教师,该什么职称就是什么职称。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