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针灸如何做到补的功效

董兴辉

闻名全坛
管理员
注册
2008/10/28
帖子
20890
获得点赞
210
声望
68
针灸也是基于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运用经络腧穴理论和刺灸方法,以治疗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针灸的治疗原则有:补虚泻实、清热温寒、治标治本和三因制宜。
其中第一条就是补虚,一般人会认为滋补的功效以药物为好,针灸偏泻为主。
补虚是适用于那些虚证呢?
首先“虚则实之”、“虚则补之”,说明治疗虚证就是要用补法,针灸补法主要适用于治疗各种虚弱性病证,如精神倦怠、肢软乏力、心悸气短、语声低微、自汗盗汗、面色苍白、形体消瘦、大便溏泻、遗尿或尿频、肌肉萎缩、肢体瘫痪等。
针和灸都可以起到补和泻的功效,但两者相比的话,针偏于泻、灸偏于补。故凡虚证皆可以在针的基础上加艾灸。
如何补:
一般是选用偏补的穴位:如神阙穴、气海、关元、足三里、膏肓、命门、太溪等。五脏虚证多用背俞穴和原穴。也可以用五输穴的生克补泻选取对应的穴位。
如果是阴阳两虚的情况下,应该要以艾灸为上,如《灵枢.官能》所言:“阴阳皆虚,火自当上。”
但有一种情况下,是不适合针灸的,《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诸小者,阴阳形气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也。”《灵枢.终始》也说“如此者弗灸”。这种六部脉小,阴阳营卫皆严重不足的病证,针灸并非是最好的治疗手段,当首先选用甘味药物补益脾胃,以化生营卫气血,待营卫气血相对充足后再施以针灸。
 
有些穴位本身的作用就是偏补或偏泻的,还可以手法补泻。
 
六部脉小,阴阳营卫皆严重不足的病证,是不是可试用指针??
 
有些穴位本身的作用就是偏补或偏泻的,还可以手法补泻。

恩,是的。
有些穴位本身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
如内关配通里穴,心动过速者,可以使之减慢。心动过缓者,针之又可以使之加快。
天枢穴,便秘者扎之,可以通便。泄泻者又可以起到止泻。
通过这些情况,可以得知针灸治疗作用的实质就是激发和调动人体本身的自我修复和调节能力。
通经络,调阴阳。
 
六部脉小,阴阳营卫皆严重不足的病证,是不是可试用指针??

应该是可以的,但最好的方式还是以甘药滋补为好。
这也说明了,针灸并非是万能的。
我们自己要勇于承认针灸本身的局限性。不要过分的夸大。
 
是的,每种疗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及缺点。
谢谢分享。
 
针灸也可以补的,配合艾灸效果会更好
 
对这个, 本人有切身体会, 前两天经历针刺和刺血拔罐后, 都快虚的起不了床了, 后来吃了补中益气才好起来, 所以针偏泻,还真是不假啊
 
对这个, 本人有切身体会, 前两天经历针刺和刺血拔罐后, 都快虚的起不了床了, 后来吃了补中益气才好起来

这个应该是所选择的穴位及手法所决定的。
针刺偏于泻,但针刺后如你所说,应该还是不应该出现的。
 
这个应该是所选择的穴位及手法所决定的。
针刺偏于泻,但针刺后如你所说,应该还是不应该出现的。

“诸小者,阴阳形气不足" 这个不容易量化啊
 
经络内连脏腑,其可补可泻,总以疏通经络为要。针灸的补泻主要取决与穴位的功能、特性和针刺的手法。如烧山火就是补法,透天凉就是泻法。阳中隐阴就是先补后写,阴中陷阳就是先泻后补。其临床中补泻的手法还有很多。如呼吸补泻,提插补泻,徐疾补泻,捻转补泻,仰随补泻,开合补泻等等。
 
针灸补法 一个是穴位本身的特性 ,一个是手法的运用,还有就是艾灸的使用 。 我们用针灸治过很多虚证 ,效果还不错。 对于六部脉小者,慎针。我个人比较赞同。这样的脉象,一个针感本来偏弱,无法调动经气;另一个就是素体虚,对于针刺可能不能承受,容易造成晕针。特别是老年体虚者,我们老师就一再嘱咐我们,要时刻注意病人脉搏,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但是这种体虚者如果用针灸来补的话,个人感觉针灸偏于补阳补气,同时他也耗气。个人见解。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