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盛夏畏寒症

民间中医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07/04
帖子
922
获得点赞
38
声望
0
诊过一患者,夏日烈日炎炎穿棉大衣,还觉得冷。身体并无其它不适。去多家医院查不出什么原因,都疑其是心理问题,并让他去看心理医生。我视其脉与苔与《伤寒论》记“少阴病”相符,故以麻黄6克、附子10克、灸甘草10克与煮服。一服解大衣,二、三服病愈如常人。多年后末再复发。
 
有道理的 麻黄宣肺 肺气宣肺则阳气达表且肃降功能也会正常 ,由于金生水肾也会在附子的调理下见好
 
能谈谈你的用药思路吗?为什么用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 - 主治
少阴病,恶寒身疼,无汗,微发热,脉沉微者。

麻黄附子甘草汤 - 功用
助阳发汗。
麻黄附子甘草汤 - 各家论述
1.《沈注金匮要略》:麻黄附子汤中以附子固护表里之阳,且助麻黄、甘草通阳散邪。俾邪出而真阳不出,即开鬼门之变法也。……麻黄、附子一散一补,固本通阳,则病去而不伤阳气。
2.《准绳·伤寒》:麻黄、甘草之甘以散表寒,附子之辛以温寒气。
3.《金鉴》:此少阴脉而表反热,便于表剂中加附子以预固其阳,是表热阳衰也。夫发热无汗太阳之表,脉沉但欲寐少阴之里,设用麻黄开腠理,细辛散浮热,而无附子以固元阳,则太阳之微阳外亡。惟附子与麻黄并用,则寒邪散而阳不亡,此里病及表,脉沉而当发汗者,与病在表脉浮而发汗者迳庭也。若表微热则受寒亦轻,故以甘草易细辛,而微发其汗,甘以缓之与辛以散之者,又少间矣。
4.《古方选注》:以熟附固肾,不使麻黄深入肾经劫液为汗,更妙在甘草缓麻黄,于中焦取水谷之津为汗,则内不伤阴,邪从表散,必无过汗亡阳之虑矣。
 
【师曰】病人脉微而涩者,此为医所病也。大发其汗,又数大下之,其人亡血,病当恶寒,后乃发热,无休止时,夏月盛热,欲著复衣,冬月盛寒,欲裸其身,所以然者,阳微则恶寒,阴弱则发热,此医发其汗,令阳气微,又大下之:令阴气弱,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著复衣;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以阴气内弱,不能胜热,故欲裸其身。又阴脉迟涩,故知血亡也。
 
背如掌大冰敷,多系素有痰饮,痼留日久。辛开化饮,兼以理气,多可收效。
如冬日暖气,需火力、管道、散热装置共同完成。炉火虽旺,则需找管道原因。有时,气流壅塞,难以舒达,加一放气阀,待管道无余气,自可烫手。再查散热装置,若无堵塞,当温暖斯春矣。
病家一然,痰饮胶逆,或在腠理,或在经络,或在命门。但须细辩病位,随证用药,方可蠲除。
余临证多用是方,心得也。
我长时间没有来论坛了,只因诊务繁琐,今身体失爽,卧榻得闲,因祸得福。
 
为何不用四逆汤?
 
有道理的 麻黄宣肺 肺气宣肺则阳气达表且肃降功能也会正常 ,由于金生水肾也会在附子的调理下见好

谢谢分享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