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0/03/02
- 帖子
- 930
- 获得点赞
- 5
- 声望
- 0
- 年龄
- 34
医者,意也。读三教之文章培养中医之悟性
现在多数学佛的排斥道,学道的排斥佛,此非修行,乃入魔镜,执着心强,贪嗔心重。遽生是非之见,断塞无始根性,万劫千生,而得此身。岂可一朝误丧之。如斯何能成仙?何能作佛?诸君其当鉴之,谨之,觉之。
昔日重阳王祖师,大开普渡之门,创立全真之教,曰;
“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
“释道从来是一家,两般形貌理无差”
因之广传三教绝学,致使后世成仙作佛者无数。玄门道教,历来提倡三教合一,道佛双修,若真是我门弟子,岂能生此分别之心,而自误修行,障闭慧性。望觉者勤勉,迷者速醒!
憨山大师曰:
“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
发明工夫
老子一书,向来解者例以虚无为宗。及至求其入道工夫,茫然不知下手处。故予于首篇,将观无观有一观字,为入道之要。使学者易入。然观照之功最大。三教圣人皆以此示人。孔子则曰知止而后有定。又曰明明德。然知明,即了悟之意。佛言止观。则有三乘止观,人天止观,浅深之不同。若孔子,乃人乘止观也。老子,乃天乘止观也。然虽三教止观浅深不同。要其所治之病,俱以先破我执为第一步工夫。以其世人尽以我之一字为病根。即智愚贤不肖,汲汲功名利禄之场,图为百世子孙之计。用尽机智,总之皆为一身之谋。如佛言诸苦所因,贪欲为本。皆为我故。老子亦曰贵大患若身。以孔圣为名教宗主。故对中下学人,不敢轻言破我执。唯对颜子,则曰克己。其余但言正心诚意修身而已。然心既正,意既诚,身既修。以此施于君臣父子之间,各尽其诚。即此是道。所谓为名教设也。至若绝圣弃智,无我之旨,乃自受用地。亦不敢轻易举似于人。唯引而不发。所谓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又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至若极力为人处,则曰克己。则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此四言者,肝胆毕露。然己者我私。意者生心。必者待心。固者执心。我者我心。克者尽绝。毋者禁绝之辞。教人尽绝此意必固我四者之病也。以圣人虚怀游世。寂然不同。物来顺应。感而遂通。用心如镜。不将不迎。来无所粘。去无踪迹。身心两忘。与物无竞。此圣人之心也。世人所以不能如圣人者。但有意必固我四者之病。故不自在。
动即是苦。孔子观见世人病根在此。故使痛绝之。即此之教,便是佛老以无我为宗也。且毋字便是斩截工夫。下手最毒。即如法家禁令之言。毋得者使其绝不可有犯。一犯便罪不容赦。
现在多数学佛的排斥道,学道的排斥佛,此非修行,乃入魔镜,执着心强,贪嗔心重。遽生是非之见,断塞无始根性,万劫千生,而得此身。岂可一朝误丧之。如斯何能成仙?何能作佛?诸君其当鉴之,谨之,觉之。
昔日重阳王祖师,大开普渡之门,创立全真之教,曰;
“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
“释道从来是一家,两般形貌理无差”
因之广传三教绝学,致使后世成仙作佛者无数。玄门道教,历来提倡三教合一,道佛双修,若真是我门弟子,岂能生此分别之心,而自误修行,障闭慧性。望觉者勤勉,迷者速醒!
憨山大师曰:
“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
发明工夫
老子一书,向来解者例以虚无为宗。及至求其入道工夫,茫然不知下手处。故予于首篇,将观无观有一观字,为入道之要。使学者易入。然观照之功最大。三教圣人皆以此示人。孔子则曰知止而后有定。又曰明明德。然知明,即了悟之意。佛言止观。则有三乘止观,人天止观,浅深之不同。若孔子,乃人乘止观也。老子,乃天乘止观也。然虽三教止观浅深不同。要其所治之病,俱以先破我执为第一步工夫。以其世人尽以我之一字为病根。即智愚贤不肖,汲汲功名利禄之场,图为百世子孙之计。用尽机智,总之皆为一身之谋。如佛言诸苦所因,贪欲为本。皆为我故。老子亦曰贵大患若身。以孔圣为名教宗主。故对中下学人,不敢轻言破我执。唯对颜子,则曰克己。其余但言正心诚意修身而已。然心既正,意既诚,身既修。以此施于君臣父子之间,各尽其诚。即此是道。所谓为名教设也。至若绝圣弃智,无我之旨,乃自受用地。亦不敢轻易举似于人。唯引而不发。所谓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又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至若极力为人处,则曰克己。则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此四言者,肝胆毕露。然己者我私。意者生心。必者待心。固者执心。我者我心。克者尽绝。毋者禁绝之辞。教人尽绝此意必固我四者之病也。以圣人虚怀游世。寂然不同。物来顺应。感而遂通。用心如镜。不将不迎。来无所粘。去无踪迹。身心两忘。与物无竞。此圣人之心也。世人所以不能如圣人者。但有意必固我四者之病。故不自在。
动即是苦。孔子观见世人病根在此。故使痛绝之。即此之教,便是佛老以无我为宗也。且毋字便是斩截工夫。下手最毒。即如法家禁令之言。毋得者使其绝不可有犯。一犯便罪不容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