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5
- 帖子
- 7773
- 获得点赞
- 89
- 声望
- 38
- 年龄
- 44
(三)脚抽筋:
L针正筋。
2.针次白。
(四)足跟痛
1.委中青筋点刺特效。
2.针五虎五。
(五)足酸难行:
1.针次白或委中青筋上放血。
(六)腿软无力(兼心跳):
1.针肩中、通天特效。
2.针木枝亦佳。
(七)脚麻:
1.外驷马。
2.再针对侧肩中。
(八)趾麻:
1.针下三皇。
(九)腿冷痛:
1.双凤穴点刺出血。
2.再针通天,通胃。
(十)膝盖冷痛:
1.针单侧通天、通山。
2.肩中。
(十一)膝盖痛:
1.针肩中有特效。
2.三金穴点刺对久年膝痛尤有特效。
3.中间亦有效。
4.胆穴。
5.心门。
(十二)踝扭伤:
1.委中点刺出血特效。
2.针五虎四。
3.针小节尤其特效。
(十三)脚痛不能履地:
1.针对侧九里,下针即愈。
(十四)下腿风湿痛:
1.针对侧九里。
(十五)脚痛:
1.背心穴及双风穴点刺。
(十六)小腿胀痛(酸痛):
1.针次白特效。
2.针肩中亦佳。
3.精枝放血尤佳。
(十七)大趾生瘤:
1.针天皇,通肾。
(十八)两腿酸:
1.刺背面穴出血即愈.
2.水通、水全。
3.对侧之七里、九里。
(十九)脚掌(背)痛:
1.五虎三、四。
(二十)脚趾痛:
1.五虎三。
十一、胸腹病
(二)胸腹侧痛(压痛):
1.针驷马穴,倒马针法。
(二)胸膜炎:
1.四花中点刺,再针驷马穴。
(三)小腹侧痛:
1.针驷马、通天、通胃。
(四)肋膜炎(肋间神经痛):
1.针驷马。
(五)腹中绞痛(绞肠痧):
1.腑巢二十三穴点刺。
(六)胸闷:
1.火山、火陵同时下针(禁用双手)。
2.四花中点刺甚佳。
(七)少腹痛:
1.针门金,特效。
2.针肝门、曲陵针向下刺亦效。
L针正筋。
2.针次白。
(四)足跟痛
1.委中青筋点刺特效。
2.针五虎五。
(五)足酸难行:
1.针次白或委中青筋上放血。
(六)腿软无力(兼心跳):
1.针肩中、通天特效。
2.针木枝亦佳。
(七)脚麻:
1.外驷马。
2.再针对侧肩中。
(八)趾麻:
1.针下三皇。
(九)腿冷痛:
1.双凤穴点刺出血。
2.再针通天,通胃。
(十)膝盖冷痛:
1.针单侧通天、通山。
2.肩中。
(十一)膝盖痛:
1.针肩中有特效。
2.三金穴点刺对久年膝痛尤有特效。
3.中间亦有效。
4.胆穴。
5.心门。
(十二)踝扭伤:
1.委中点刺出血特效。
2.针五虎四。
3.针小节尤其特效。
(十三)脚痛不能履地:
1.针对侧九里,下针即愈。
(十四)下腿风湿痛:
1.针对侧九里。
(十五)脚痛:
1.背心穴及双风穴点刺。
(十六)小腿胀痛(酸痛):
1.针次白特效。
2.针肩中亦佳。
3.精枝放血尤佳。
(十七)大趾生瘤:
1.针天皇,通肾。
(十八)两腿酸:
1.刺背面穴出血即愈.
2.水通、水全。
3.对侧之七里、九里。
(十九)脚掌(背)痛:
1.五虎三、四。
(二十)脚趾痛:
1.五虎三。
十一、胸腹病
(二)胸腹侧痛(压痛):
1.针驷马穴,倒马针法。
(二)胸膜炎:
1.四花中点刺,再针驷马穴。
(三)小腹侧痛:
1.针驷马、通天、通胃。
(四)肋膜炎(肋间神经痛):
1.针驷马。
(五)腹中绞痛(绞肠痧):
1.腑巢二十三穴点刺。
(六)胸闷:
1.火山、火陵同时下针(禁用双手)。
2.四花中点刺甚佳。
(七)少腹痛:
1.针门金,特效。
2.针肝门、曲陵针向下刺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