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为什么李可下眼睑浮肿? 自己治不好脾肾阳虚吗

楼主的意思是说,高明的医生就应该是神仙,否则一有生老病死,这医生就不高明了?
 
楼主的意思是说,高明的医生就应该是神仙,否则一有生老病死,这医生就不高明了?

楼主不要延伸我说的话 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好中医不能使自己处于一个十分健康的状态 请看我的 望诊经验 帖子
如下
首先是 下眼睑平整的人 阳气比较充足 然后是 头发乌黑 飘逸 例如年轻时的林志颖 你可以在他的电影里看到 年轻时的韩寒 年轻时的贾斯丁比伯 或者年轻时的谢谢霆锋 在超级警察里可以看到 或者很多很多年轻的牛人们 头发都是很好的 或者年轻的你 还有就是 浓密的眉毛 这三点聚齐了 不能说绝对健康 至少没有比他更健康的人了 或许有 可能是 百脉冲和碧眼方瞳的神仙了吧。呵呵 但是现在很少见到这样的人 但是初中或高一的同学还是有的 高二以上就不敢保证了 因为 不良信息大家接触的太多了。我一直有个疑问 为什么那些医书超绝的人不把自己调理成这样呢
我以前头发很脏 慢慢经过调理 我的面相和头发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我最初接触的是求医不如求己等 敲经络的方法 敲经络是非常有效的
下面说说我的经验 自己还没有调理到这种程度 您看看我理解的对不对 首先要学会振奋心阳 确定心念 心为君主之官 心气一足 五脏各司其职 利于身体恢复 其次敲打经络 特别是胃经脾经 胆经 膀胱经 这个可以看很多养生书都有 比如 求医不如求己 如果面色萎黄 眉毛稀疏 那就是阳气不足以化阴血 阴阳两虚 就要用中医火神派的方法 扶阳气 寒轻者可以使用补中益气丸 我自己就是用补中益气丸从脸黄变脸白的 还需要进一步变红润 阳生阴方长 平常补气血的药 力度太小 也不怎么对症 阳气足了以后 可以煮黑豆 或醋泡黑豆 这个对头发乌黑有很大作用 而飘逸的原因是脾肾阳气足 气足自然飘。 脾肾阳气足 水湿运化 下眼睑会平整 血气盛 眉毛自然浓密。如此一来 就很健康了
 
楼主也不要以为自己懂的东西做医生的都能懂,你如果像李可老那样钻研扶阳理论,你也解决不了他这种问题,因为学中医的人很容易形成固定思维,局限而不自知。如果他只懂用药,那他的局限就是无论什么毛病都会考虑用药解决,而不会考虑到用非药物方法。而且中医的门派众多,这个门派的看不起那个门派的,都是很正常的,也是人的自私本性在作怪。如果能把中医的各门学派包括药疗/按摩/针灸及拔火罐等都融会贯通,那我很遗憾的告诉你,自从有中医以来尚无一人有此成就。就像少林寺的七十二绝技,即使是他们的达摩祖师,估计也没学会几层,更何况那本来可能就是个传说。
 
楼主也不要以为自己懂的东西做医生的都能懂,你如果像李可老那样钻研扶阳理论,你也解决不了他这种问题,因

你怎么知道 没有 孙思邈 还有许多医 道 同修的都通啊
 
有时候是没有时间象你那样精心照顾自己.
 
你怎么知道 没有 孙思邈 还有许多医 道 同修的都通啊

这只是你心里的幻想罢了,孙思邈也不是什么病都可以治好,就是仲景再世又当如何?他长寿并不代表他的医术也很高明,看看中国的四大长寿之乡,活100多岁的老人那多了去,有几个人懂医术的?那你说这些活了一百多岁的老人是不是都医道同修啊!真够无聊的
 
这只是你心里的幻想罢了,孙思邈也不是什么病都可以治好,就是仲景再世又当如何?他长寿并不代表他的医术

你怎么知道哪些长寿乡里的人没有医术高的? 你看过这方面的书吗 那种地方 像如皋 都有道家传承的痕迹 静坐等等之类的
 
李可老先生的下眼浮肿,那是眼袋,不用治疗,也不必治疗,治之无功矣!

何也?

眼袋,就是下眼睑浮肿,由于眼睑皮肤很薄,皮下组织薄而松弛,很容易发生水肿现象,从而产生眼袋。眼袋的形成有诸多因素,遗传是重要因素,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加明显 。

眼袋系下睑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及眶膈松弛,眶后脂肪肥大,突出形成袋状突起称眼袋。眼袋常见于4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不论男女均可发生,它是人体开始老化的早期表现之一。当然,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的发展,延缓眼袋的发生是可能的。
(以上内容见于《百度百科》之解释。)
 
神话跟现实是两回事的~!
 
医不自治!
 
医不自治?医首先就是要自治,因为医自己更有把握,更好分析研究疾病,比医其它病人更容易些。

医不自治只能理解为疾病是医不完的和难治的,而医朮再高明的医生还是跑不脱疾病缠身的。而不是为哪些医朮不全面,只会治极少数病种的医生开脱,更不用说为医技太差的开脱。
 
毕竟是古稀老人了,生老病死是生命规律,再懂得养生之道也阻挡不住衰老的进程。
 
人非圣贤,医非神仙;生老病死,谁能逃焉!

想非议的朋友们还是留点口德吧,最起码是对一位老人尊敬

李可是人不是神!再说,你只能代表你,我们,你代表我们啊?!什么时候就被人代表了呢?!我们比李可差一大截??????!!!!!!!!!你想清楚吧。我也只代表我以及我了解和熟悉的医生。知者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想当然!名师易找,明师难求。
 
偏激认识问题的朋友为何没有看到别人的学术成就呢?


想必学医三年、还在纸上谈兵者或是“爱好者”的本事已经胜过行医几十年的老医了。
 
偏激认识问题的朋友为何没有看到别人的学术成就呢?

人无完人,取其长可也。但不至于要一味吹捧才是对人家的尊敬,古有良友,益友,诤友等说法也既因此。至于治病救人,全国还有很多中医,其中不乏良医,难道他们都要说李老高明当世无敌吗?总之,三人行必有我师,取李老学验之长处就可以了。你要说没短处,那也没办法。我不想参与这些无谓的争执。就是现在,或许我也多说了几句。故此,我发此帖到此为止不再奉陪。
 
取人之长者方可避人之短。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首先医生也是人,是人就会生病,只是多加注意,多加保养,延生达天年罢了。儿科之圣钱乙就是榜样啊。当代名医何炎燊谈到一位李老中医,一身的病,可却寿至90余岁。
 
我觉得如果以后写中医史,李可会留名的!虽然他的学说也有偏颇和失当的地方——但如同金元四子的崛起一样,是真正民族的医学。而现在吹的神乎其神的各种博士导师和专家则没有什么座次……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