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孙一奎《不执方说》

盖亦未求之上古乎,上古之世无方,《扁鹊传》载长桑君以禁方相授受,亦不载曰何方。春秋时秦缓医和,汉淳于公辈,以医名天下,亦未尝有方传也。至张仲景乃始有方,是知东汉以前,医皆妙悟心法,察病投剂,未尝徇方也。

孙文垣的这个观点也是值得推敲的: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
《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
《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
《白氏内经》三十八卷《外经》三十六卷
《旁篇》二十五卷

右医经七家,二百一十六卷。

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至齐之得,犹慈石取铁,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瘉,以生为死。

《五藏六府痹十二病方》三十卷
《五藏六府疝十六病方》四十卷
《五藏六府瘅十二病方》四十卷
《风寒热十六病方》二十六卷
《泰始黄帝扁鹊俞拊方》二十三卷
《五藏伤中十一病方》三十一卷
《客疾五藏狂颠病方》十七卷
《金疮瘈疭三十卷
《妇人婴儿方》十九卷
《汤液经法》三十二卷
《神农黄帝食禁》七卷

右经方十一家,二百七十四卷。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於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於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由此看,孙氏认为东汉以前‘未尝徇方也’的认识是不对的.‘经方十一家,二百七十四卷’可谓洋洋大观,只是未得其传而已
 
医经是推求人体的血脉、经络、骨髓以及阴阳、表裏等生理特点,以阐发说明各种疾病的本源,区分死生的界限,并衡量具体情况采用针刺、砭石、汤药和艾灸、熨贴等施治方法,调用各种药物配合成适宜治病所需的制剂。最好药剂之功效,犹如磁石吸铁,立刻见效,这是物类相使的规律。技艺拙劣的医生,会把轻病误治成重证,把能存活者误治致死。


经方是根据草木等药物的寒温之性,衡量疾病的轻重浅深,凭藉药物的性味,顺着四气感应之所宜,辨明苦辛等种种不同的药味,配制成水火寒热等不同的药剂,用来疏通郁结,解除症结,使身体恢复正常。至於施治失当的,就会用热药加重热证,以寒药增剧寒证,致使精气受伤於内,又未在外部表现出来,这是治疗上的偏差失误。所以民间谚语说:“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