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易学对中医有巨大影响

卢国华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6/10
帖子
80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在论坛上见了一些中医人自己懂不起易学,就以自己无知否定易学对中医的巨大作用,实在太可笑了!反而也证明了这一些人根本不适合学中医,因为这种人顶多只能照夲宣科学习使用中医,不可能对中医有积沙成山做出微小一点的贡献。
 
易学讲的是阴阳,其内容比中医学里提到的全面多了,所以老子说,易,以道阴阳。
 
”所以老子说,易,以道阴阳。“
请教,此句出自何处?
 
请教,此句出自何处?
去多读中医之外的书籍就会有答案。
易学中的八卦比四象更分化阴阳更细,而重卦更是全新阴阳,因为它进入了层次范围之分,也就是说指导认识事物更全面准确。
笔者四十之后学习此书,从中获得许多在中医书里无法学到的知识,并从中得到启发创新中医知识。如每一种生植物药都可让其产生寒热温凉四种药性,使其配方上发生变化,而众医却不知。例温性乌头和温性银杏成方治脂肪瘤,寒性洋金花和寒性银杏治闭经,凉性银杏和凉性乌头治早泄等等,形成自己的独有的知识。
所以,学习中医要放眼众书,不要只盯着中医教材上,不然老来两手空空,有何颜面对子孙讲,我传点知识让你们去发场光大!
 
易經與中醫確實相關知識!在時節春秋與人體生理病理甚至心理?多相互為用!不只是陰陽的理論!這理論也只能說是二流等級!人生病要只是用陰陽理論治病?可能闕如!還得真本事與之相得益彰?才可論===中醫===免得被冠上==欺騙==而受罪!!!請別==斷章取義==才是!!!不是不信邪?而是要好好運用知識以利眾生
 
估计你连帖子都没看懂,看懂了再评说。
 
也谈“不知易不足以为太医”
https://www.tcmbe.com/threads/10830


个人以为,中医学《易》,更重要的是能深入领会,古人认识世界,认识人体的那种独特思维方法.未必囿于其中
 
我倒要看看易经与中医结合是如何形成的?
 
请教,此句出自何处?
去多读中医之外的书籍就会有答案。
易学中的八卦比四象更分化阴阳更细,而重卦更是

信口开河之人,请不要顾左右而言其他。
你说的那句话,出自何处?老子说过这样的话吗?你能指出来自何处吗?
胡乱拼凑,作满腹经纶状?
 
对于中医人在学习易学时,主要是学习它的阴阳部分,还有就是它的预测理论。在阴阳部分里有层次之分的阴阳,有阴阳含量,有阴阳运动变化等等。学习它的预测理论是潜伏的,靠自悟能力,不要走错方向。
 
对于中医人在学习易学时,主要是学习它的阴阳部分,还有就是它的预测理论。在阴阳部分里有层次之分的阴阳,

古易全壁已三失其二(或者说不传!)。凭64卦,可以参考,不可以拘执。内经也如是,黄帝以外,白氏,扁鹊等内外经以荡然无存。今之中医非古医全壁,而今医学也有古医学所无所短的,客观分析。
 
易医相同,不知易不足言医,易为医之根,易为华夏文化之根,《《而内经》之要在天人相应合一也。此也却中医之魂,大革文化命后,华夏国学文化大伤,老中医老教授禁若寒蝉,易为唯心,不敢探究,可悲今世不知易之名中医遍布,不通节气,历法,与西医一起清热,助纣为虐,只知标症,不识根本,见症治症。卢先生之言甚有见地,此也是中医衰落之根本,改革开放,经济振兴,国学文化断层,非一日可兴,此需我辈努力,复兴中医必从复兴国学做起,尤其<易经>.,<內经.为<伤寒论>之根,凡无此根基之一切中医们,才是中医的掘墓人!愿交有此识之英才,以绍岐黄之法脉,拯天下之生民---南阳。。医林独啸
 
“不知易无以言太医”一句大话笼罩中医历史几千年,试看历史上有谁通达了两门学问?

中医至今是个谜团,易经更是被列入神秘主义,这样的大话说的时候要仔细思考一下自己到底能不能说清,否则一句口号而已。
 
用易学诠释中医只会给中医带来毁灭
 
为什么我用大燥性药能治鼻腔干燥症而你却不能?为什么我用大热性药冶红肿包块而你却不能?这就是从学易之中得来的!不学无朮之人井底之蛙环境见识怎能有所进步!
 
为什么我用大燥性药能治鼻腔干燥症而你却不能?为什么我用大热性药冶红肿包块而你却不能?这就是从学易之中

朋友请你客观反思自己的思维,天人合一是两个系统,自然无机系统和有机生命系统,两者既有共性关系,也有差异性关系,不能简单的一句原则性口号性的讲解就能确定的,大家要冷静思考,先不要下结论,要客观公正的相互交流,学习之后,逐步形成学术构架,再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检验之后才能定论,切不可随便定论啊。
笔者对你得到留言是站在客观的学术立场,毫无个人私利立场,请体谅。
 
用易学诠释中医只会给中医带来毁灭

朋友,从一面说确实如此;从另一方面也恰当。

我们要听要看统一意见,反对意见者的具体讨论内容而定,不能随便下结论。

本人一向反对凭着自己的感觉经验对学术问题下结论。
 
信口开河之人,请不要顾左右而言其他。
你说的那句话,出自何处?老子说过这样的话吗?你能指出来自何处

“《易》以道阴阳”一语,始见于《庄子·杂篇·天下第三十三》。其文曰:“其明而在数度者,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搢绅先生多能明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
 
喽上的那位兄台 我替楼主回答你的问题:

“《易》以道阴阳”一语,始见于《庄子·杂篇·天下第三十三》。其文曰:“其明而在数度者,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搢绅先生多能明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
 
《易》为群经之首,中国所有的传统文化几乎与《易经》都有联系。中医也不例外,也就是说,中医是《易》学的一个分支。但,中医学与易学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易学是研究哲学的,而中医学侧重于疾病的防御和治疗。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