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11/09
- 帖子
- 16494
- 获得点赞
- 289
- 声望
- 63
灸法秘传之应灸七十症
1.中风 。2.尸厥 。3.偏风 。4.眩晕。5.痿症 。6.痹症 。7.劳伤。8.咳嗽 。9.喘症。 10.血症。 11.汗症 。12.肺痿 。13.肺痈。14.惊悸怔忡。 15.健忘 。16.阳痿 。17.阴痿。 18.臌胀 19.肿满 20.瘕 。21.癖。22.疝气。 23.伏梁 。24.奔豚 。25.香港脚 。。26.腹鸣。27.噎膈 。28.反胃。 29.霍乱。 30.头痛 。31.心腹痛。32.背痛 。33.胁痛 。34.腰痛 。35.耳聋耳鸣 。36.目疾。37.咽喉 。38.齿痛 。39.鼻血 。40.脑漏 。41.脱颏。 42.遗精。 43.浊症。 44.淋痛。45.溺血 。46.遗溺 。47.便血 。48.脱肛。 49.痔疮。50.泄泻 。51.痢疾 。52.伤寒 。53.热病。 54.疟疾。 55.黄胆 。56.癫病。 57.痫症。 58.癞病 。59.疹病 60.痰疾。61.饮食 。62.调经 。63.血崩。 64.带下 。65.种子。66.胎漏 。67.产后 。68.胞衣不下 。69.惊风 。70.疳劳。
灸前须知
一、用灸,审病症,取穴道,量准寸分,以墨点其穴,候灸。
二、灸法,用生姜一大片,原二分许,将艾绒捏作一团,置于其上点燃。如觉热难禁,取起另换。每次三四回,便可收止。每日根据症状或一次,或两次。
三、艾灸注意事项:
1、宜密室、温和无风。孕妇不宜用。
2、慎风节食、保精养神。
3、宜审轻重。上体及当骨处,灸宜少。下体及肉浓处,灸多无害。
1.中风 。2.尸厥 。3.偏风 。4.眩晕。5.痿症 。6.痹症 。7.劳伤。8.咳嗽 。9.喘症。 10.血症。 11.汗症 。12.肺痿 。13.肺痈。14.惊悸怔忡。 15.健忘 。16.阳痿 。17.阴痿。 18.臌胀 19.肿满 20.瘕 。21.癖。22.疝气。 23.伏梁 。24.奔豚 。25.香港脚 。。26.腹鸣。27.噎膈 。28.反胃。 29.霍乱。 30.头痛 。31.心腹痛。32.背痛 。33.胁痛 。34.腰痛 。35.耳聋耳鸣 。36.目疾。37.咽喉 。38.齿痛 。39.鼻血 。40.脑漏 。41.脱颏。 42.遗精。 43.浊症。 44.淋痛。45.溺血 。46.遗溺 。47.便血 。48.脱肛。 49.痔疮。50.泄泻 。51.痢疾 。52.伤寒 。53.热病。 54.疟疾。 55.黄胆 。56.癫病。 57.痫症。 58.癞病 。59.疹病 60.痰疾。61.饮食 。62.调经 。63.血崩。 64.带下 。65.种子。66.胎漏 。67.产后 。68.胞衣不下 。69.惊风 。70.疳劳。
灸前须知
一、用灸,审病症,取穴道,量准寸分,以墨点其穴,候灸。
二、灸法,用生姜一大片,原二分许,将艾绒捏作一团,置于其上点燃。如觉热难禁,取起另换。每次三四回,便可收止。每日根据症状或一次,或两次。
三、艾灸注意事项:
1、宜密室、温和无风。孕妇不宜用。
2、慎风节食、保精养神。
3、宜审轻重。上体及当骨处,灸宜少。下体及肉浓处,灸多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