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治疗湿热的一点经验

吴生雄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9/19
帖子
3254
获得点赞
149
声望
83
年龄
44
湿热一证,如油入面、难解难分,久之伤阴,然滋阴有助湿之碍,温化湿邪又有增热之嫌;这不就有:井某某,患此症,先到中医院看了几位专家,疗效不大,接着又在当地瞧了两名老中医效果也是平平,中药吃了二三十付,湿热也是顽固难化;后转来我处,诊之:头重如裹、昏蒙不清,神倦乏力、两腿挂铅、阴囊潮湿,脉濡滑,舌体胖大苔白腻、表面微挂黄。
药用 :苍术10克、白术 10克,健脾运化水湿;
茯苓20克、泽泻20克、薏米30克、车前草30克,清热利湿;
草果10克、藿香15克、佩兰15克、石菖蒲15克,芳香化湿;
3年以上老陈皮15克、半夏12克、(茯苓),温化痰湿;
黄柏10克、怀牛膝30克、(苍术、薏米)合四妙散之意,治疗湿热下注;

患者服药期间下了一仗雨,雨住后阴了几天,水泥路上的小水坑久久不能散去,忽一天早上起风,午后地面上的小水坑消失的无影无踪,这是我见证了风能胜湿的效果。

二诊:疗效甚微,上方加风药:羌活10克、独活10克、防风10克

一日晾晒衣物,发现衣服上的水从上至下一点一点的往下阴、上边的先干、最下边的最后还有点湿,这不就是中医理论的“湿性趋下"吗!

三诊:有点效果,这期间输了3天预防脑血管的水,输后当天就感到胃里不舒服,第二天胃里饱胀不思饮食;嘱其停输,二诊方加:大腹皮15克、厚朴15克、莱菔子15克,一箭双雕:一则、行气消胀,二则、湿性趋下、气下湿亦下。
四诊:疗效非凡,唯患者是一商家,应酬颇多,饮酒在所难免,但酒性助湿生热与病机不利!故三诊方加葛花15克、枳椇子15克,以解酒分湿。
自此病入坦途。
 
好案,学习,多谢分享。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更加上现在的人应酬多,膏粱厚味,湿浊壅阻的很常见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

版主高见,多谢交流!
 
试试三仁汤
湿重在温化,热都是郁热
湿气去,热势孤立,自然去也
 
许公岩苍麻汤加减疗效极高!(我喜欢加黄连,附子等)许老此方以及段英廉再障方,以及二仙汤,完全可以做为现代经典列入中医方剂经典之例!可以与经方相提并论!谁说中医学术无进步???!!(我还可以举出许多铁证!)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许公岩苍麻汤加减疗效极高!(我喜欢加黄连,附子等)许老此方以及段英廉再障方,以及二仙汤,完全可以做为

先生, 没找到 许公岩 和 段英廉 的纸版书。
 
好案,多谢分享!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

孙师明见!时病而人不知……
 
先生, 没找到 许公岩 和 段英廉 的纸版书。

许公岩 和 段英廉 两位老先生的资料不大好找,零零散散的。还请先生指教。
 
试试三仁汤
湿重在温化,热都是郁热
湿气去,热势孤立,自然去也

问题是:湿、热,胶结很难分开;
三仁汤以前用过效果不怎么的
 
许公岩苍麻汤加减疗效极高!(我喜欢加黄连,附子等)许老此方以及段英廉再障方,以及二仙汤,完全可以做为

所言极是!中华医学博大精深、百家争鸣;
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许公岩 和 段英廉 两位老先生的资料不大好找,零零散散的。还请先生指教。

看看论坛资料库和各家经验转载中能否找到,或百度。董建华主编《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里有段老的。而许老的--如:
许公岩名案评析一、苍麻汤治疗痰湿性咳嗽
张某某,女,46岁。初诊日期:1983年12月26日。
主诉:反复发作咳喘史15年,加重4个月。
该患者患慢性气管炎15年,每年冬季病情加重,春暖稍减。经中西药及单验方治疗无效。近年来病情日益加重,经常咳嗽,痰多白粘,咳甚则兼气短,喘息气急,胸憋痰粘难以咯出,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4个月前受凉后上症加重。目前胃纳尚可,平素喜嗜凉饮,大便干难不爽。
诊查:舌暗,苔薄白,脉沉细滑弦,左脉尤甚。
辨证:寒湿伤脾,脾虚湿困。
治法:升脾宣肺,化湿祛痰。
处方:苍术18克、麻黄6克、莱菔子30克、桔梗10克、茯苓10克、前胡15克。
嘱其服药后如无任何不适,应守方常服,并戒嗜茶多饮。1984年5月14日探访,自述服上方半月后症状明显减轻,且便爽渴止,又继续服1个月后咳痰、喘憋气促诸症俱已消除。
〔评析〕缘患者素有慢性咳喘15年,肺气已伤,肺主皮毛,腠理不固,易受外感,风寒袭表,遂咳嗽不止。久咳必脾虚,加之患者素嗜凉饮多,损伤脾阳,致脾运失健则痰湿内生,治宜升脾宣肺,化湿降痰。方以苍术升脾气,使困脾的水湿得行;茯苓助苍术健脾渗湿;麻黄疏风散寒、宣通肺气,将湿邪予以通调下输,水精各为其所;桔梗启肺以驱痰浊,前胡助桔梗宣肺化痰,莱菔子降气化痰。药后痰消湿化,脾复健运痰无所生,则咳痰自除。再经巩固治疗,效果较好,病未复犯。
慢性咳嗽之痰湿证,相当于西医所谓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表现为咳嗽痰多、色白粘稀,易于咯出,甚或痰鸣喘促,胸脘痞闷,纳食不佳,肢体困重,面色萎黄甚或浮肿,大便溏泻或粘滞不爽。患者生活多有嗜好茶酒、贪食生冷或肥甘厚味、饥甚暴食、饮食不节等不良习惯。舌苔白腻,脉象濡滑或缓怠。
对此类患者,许氏认为禀赋虚弱、脾胃失健是其发病的基础,寒湿伤脾、积湿酿痰是其主要病理因素。湿邪的生成虽与脾、肺、肾三脏有关,但多以脾为重点。他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深有体会,治湿虽有驱湿、化湿、散湿、燥湿、渗湿、利湿等诸法,但有不少病例湿去复聚,久治不愈。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湿邪为患遏阻气机,使脾的上归与肺的下输功能减弱。况且湿邪有粘腻、不易速去的特点。如果处方用药注重加强升脾宣肺的气化功能为主,就能使湿去痰消,而咳喘速愈。经过反复探索,深切体会到选用药物苍术、麻黄效果最为理想。因苍术辛苦温为燥湿健脾之要药,能以其辛温之气味升散宣化水湿,使脾气继续上归于肺,脾健则湿化,因而常以苍术复脾之升作为方药的主体,通过燥湿而达到祛邪扶正。然而在脾虚积湿之同时,肺亦不能独健,如失其下输之功能,通调受阻则湿必停蓄,故配以辛温能发汗利尿之麻黄以助肺宣达,促其迅复通调,两药协作具有升脾宣肺而化湿之功。通过长期临床观察运用,发现两药用量配伍不同,其作用有异。如两药等量使用,临床常见能发大汗;苍术倍于麻黄则发小汗;苍术三倍于麻黄常见尿量增多,有利尿之作用;苍术四倍五倍于麻黄,虽无明显之汗利作用,而湿邪则能自化。故多年来恒以两药之汗、利、化作用,广泛用于因湿邪引起的一系列临床湿证。对于痰湿咳嗽证属痰湿中阻者,多配以莱菔子、桔梗,名为“苍麻丸”,胃脘痞满者常加半夏、瓜蒌,兼湿阻膀胱者则加木通、泽泻等随证加减灵活运用。纳呆腹胀大便粘滞不不爽者,多为积湿粘腻与积食阻滞于肠,必用推化痰湿法,常选加胡黄连、莱菔子、大黄等大力推化。胡黄连具有荡涤胃肠之功能,个别患者初服可能有泻下作用,甚或发生腹痛,但只要除湿务尽则大便自然正常。有腹痛可酌加当归、木香以和血行气即可止痛。%……—*-我在百度搜的。应该可以搜到很多。
 
看看论坛资料库和各家经验转载中能否找到,或百度。董建华主编《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里有段老的。而许老

原以为先生所讲的,是有装订成册出版的。
在孔夫子旧书网有找到一些,但是是和其他人合编在一块的。在新浪共享也找到一些别人整理的word文档。
总之,零零散散的。就读这些资料吧。

谢谢先生指教^_^
 
治湿从三焦治,治湿不离理气,与湿邪战斗多年,深知其苦。利湿不过薏仁、白扁豆、滑石、豆蔻,白术,茯苓;理气上用杏仁、桔醒,中用厚朴、木香,下用大腹皮、槟榔
上焦重者,重宣透佐利理行气药,用葛根,藿香,麻黄,薄荷,桑叶,连翘,牛子 之类,分寒热趋化选用。
中焦重者,用苦寒燥热佐利湿行气药,黄连,黄芩,半夏,竹茹,
下焦重者,用龙胆、滑石、牛膝、黄柏、车前子,可少佐柴胡升肝。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