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根及根茎类中药的炮制

山奈
『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山奈的干燥根茎。

『常用名』沙姜、三大。

『产地』广东、广西、台湾等地。采收季节,冬季采挖。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筛去灰土,晒干,备用,不宜水洗。用量3—6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及虫蛀,保香味。
 
骨碎补
『来源』本品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或中华槲蕨的干燥根茎。

『常用名』鲜毛姜、猴姜、申姜、毛姜、山姜。

『产地』我国南方一带均产。

『采收季节』夏冬季采挖。

『炮制方法』鲜品,当时刮去毛,洗净切直片2厘厚,晒干备用。干品,洗净泥沙,冬春用热水稍浸片刻,夏秋季用温水洗,捞入筐内,加盖湿布,次日取出切3分长横筒,晒干,先放细砂入锅内炒热,再将药投入锅内拌炒至鼓泡,取出,装入筛内擦去毛,洗净晒干。

『用量』3—12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忌铁器。若用鲜品,放砂内掩埋,或放潮湿地点。
 
山药
『来源』本品为薯蓣科植物山药的干燥根茎。

『常用名』怀山药、光山药、薯蓣、光条、怀山。

『产地』河南、山西、广东、广西、湖北、湖南。

『采收季节』冬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将原药洗净,春冬季用热水浸2小时,夏秋季用温水浸1小时捞起,滤干水份,放缸内或瓷盆内,加盖湿布,每天翻动,润透取出切斜片1分厚,晒干。若取其健脾和胃,炒法有三:①米炒:每斤药用米3两炒至黄色;②土炒:每斤药用黄土粉半斤,放锅内炒热,投入药片拌炒至土色;③麦麸炒:每斤药用麦麸3两,将锅烧热,撒入麦麸,待冒烟时放药片拌炒至黄色为度。本品宜冬春切片,夏秋制片易润潮腐蚀。

『用量』15~30克。

『贮存』装铁箱内加盖,防潮及虫蛀。
 
天麻
『来源』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

『常用名』明天麻、赤箭。

『产地』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湖北等地。

『采收季节』冬春季采挖。

『炮制方法』洗净灰尘,放盆内用米汤浸泡1天,捞起用清水洗净,放入锅内,每斤药用生姜6片,再加米汤同煮,煮至半干,再用明矾粉3克,放药内拌匀,以干为度,取出晒至半干,投入缸内,加盖湿布,每天翻动润透取出刨片1厘厚阴干。严冬季节用烘法,将天麻放微火中烘软切片。也可用姜汁制法,每斤用姜汁15克,同药浸1~2天,捞起放甑内蒸1小时,取出摊至七八成干,放缸中润透,取出切直片1厘厚,阴干。还有用煨法。

『用量』3~9克。

『贮存』装瓷坛内加盖,防潮。
 
川芎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

『常用名』芎穷、茶芎、抚芎。

『产地』四川、江西、湖北等地。

『采收季节』小满后采挖。

『炮制方法』去杂质,将原药放入盆中,用清水漂净泥沙,捞起大小分开,前后投入浸泡,冬春季用热水浸泡2小时,夏秋季用温水浸泡1小时,捞入筐内,滤干水分,放缸内,上盖湿布,润透取出,切片或刨片1厘厚,晒干。若取其降低辛性,则用清炒,将锅烧热投入药片拌炒至枯焦为度。

『用量』3~9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此药到4~8月间是生虫季节,应放硫磺箱保存。
 
藁本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藁本或辽藁本的干燥根茎及根。

『常用名』西芎、香藁本。

产地、湖北、四川、陕西等地。

『采收季节』春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清除杂质,洗净泥沙,冬春用温水浸20分钟,夏秋季用冷水稍浸片刻,捞入筐内,滤干水份,放缸内,加盖湿布,润透取出,切成半分厚直片,晒干。

『用量』3~6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注意:此药最易生虫,应放硫磺箱内保存。
 
黄芪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的干燥根。

『常用名』怀芪、口芪、箭芪、布斗、正小皮、冲正、寸芪、红兰芪等。

『产地』内蒙、山西、四川、甘肃、陕西。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春冬季用温水抢洗,夏秋季用冷水抢洗,捞入筐内,加盖湿布,润透取出切半分厚斜片,烘干。也可用微火烤软切片,2、4、8月天气回潮,取其本身回潮切片。若取补中,则用蜜炙,每斤药用蜜4两,投入锅内炼开,再下药片用文火拌炒,至金黄色,摊冷以疏散不粘手为佳。若取其和中健胃,则用米炒,每斤药用米3两,将锅烧热,米药同炒,至焦黄色为度。亦可用酒炒法,随炒随加入酒,呈淡黄色,酒炒达表补虚。

『用量』9~18克。

『贮存』装石灰箱或炕箱内保存,蜜炙放瓷坛内装。
 
大黄
『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茎及根茎。

『常用名』庄黄、绵纹、香结、生军、熟军。

『产地』青海、甘肃、四川、湖北等地。

『采收季节』立冬前后采挖。

『炮制方法』先将灰尘洗净,放木桶或盆内,每斤原药用清水4~6两浸润,分二次下,经常上下翻动,如有硬者,再洒上水,润透取出,切直片2厘厚晾干,不宜曝晒。若取其降低寒性,则用酒渍法,每斤原药用酒3两,制法同上。若取其走行小肠膀胱及湿热隆闭,则用蒸法,每斤药用酒3两,酒入药内渍润,每天翻动,待酒吸干取出,放蒸笼内用武火蒸4小时,熄灭、闷12小时,取出晾干,然后将锅内的水浓缩,拌入大黄内吸尽,取出切片晾干。也可用酒炒法,每斤药片用黄酒3两,酒入药内润片刻,投入锅内拌炒至焦黄色,此法清热利小便。还有用醋制大黄,制法同上。大黄炭,取生大黄片置锅内,武火炒至表面呈炭黑色:内心棕黄色为度。用作止泻2~3克较好,剂量不宜大。

『用量』6~12克。

『贮存』装箱内闭盖,防霉及虫蛀。
 
甘草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

『常用名』炙草、朴草、甘草节、甘草粉、国老。

『产地』内蒙、新疆、甘肃、青海等地。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去杂质,冬春季用热水稍浸片刻,夏秋季用温水洗,捞入筐内上盖湿布,使其润透。如有硬者,再洒上水,润透取出切2厘厚斜片晒干。若取其温中健脾,则用蜜炙,每斤药用蜜半斤,放锅内炼开,投入药片拌炒至金黄色,不粘手为度。

『用量』3~9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蜜炙用瓷缸贮存。
 
山豆根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柔枝槐的干燥根茎。

『常用名』豆根、广豆根。

『产地』广东、广西、湖北等地。

『采收季节』夏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去杂质洗净,春冬季用热水浸2~3小时,夏秋季用温水浸1~2小时,捞入筛内,上盖湿布,润透取出,切斜片半分厚,晒干。配方时供口含用,亦可研末冲服。

『用量』3~12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半夏(附京半夏、清半夏、姜半夏、盐半夏、半夏曲)
『来源』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

『常用名』法半夏、法夏。

『产地』湖北、四川、安徽、江西、河南等地。

『采收季节』4月采挖。

『炮制方法』春夏秋季一般不制半夏,到立冬后,才开始制半夏。制法:取生半夏10斤,筛去灰沙,倒入缸内,用清水浸泡,每日换水,漂至24天,捞入筐内,滤干水份,投入缸内,加石灰粉五斤用木棍和匀,浸1夜,倒入箩筐放河水内洗净石灰,滤干水份,倒入缸内,再用皂角120克(用火煨过),生姜150克(切片),甘草150克,放锅内同煎,取出摊冷,倒入缸内,加清水适量,漂2天,取出晒干。春夏秋漂制法,时间应为10~15天,根据气候而定,漂法同上。另外,也可制半夏片,取漂半夏放入锅内,每斤加明矾粉5克同煮,内无白心即可,取出晒至半干,放入缸内,润透取出,刨片晒干。

『用量』3~9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附:京半夏
『炮制方法』取生半夏10斤,用清水浸泡,春冬季浸9天,夏秋季浸7天,每天换水按期取出,放入锅内,用温水煮2小时,取出再换水,煮2小时,捞起放锅内,再加生姜1斤3两,打碎和半夏同煮,加水平药面,煮干取出,去生姜,晒干。

『用量』6~12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灰。
 
附:清半夏
『炮制方法』取生半夏10斤,照上法浸泡,按时取出,投入缸内,再用明矾1斤,化水浸泡,冬春7天,夏秋季5天,每天翻动,到期捞起,又用清水浸泡,冬春7天,夏秋5天,每天换水,到期捞起。放铜锅内加生姜1斤4两切片,同煮2小时,捞入筐内,再放蒸笼内蒸2小时取出,放通风处,吹至七八成干,放缸内1~2天,润透取出刨薄片,晒干。

『用量』6~12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灰
 
附:姜半夏
『炮制方法』取生半夏10斤,倒入缸内,用清水浸1天,捞入筐内,滤干水分,投入缸内,用明矾粉两斤半,生姜两斤半(榨汁)放锅内腌1夜,次日加清水,高出药物五寸左右,春冬腌30天,夏秋腌20天,取出淘净明矾,换清水再漂,冬春漂7天,夏秋漂5天,每天换水,夏秋每天换水两次,漂至无麻性捞起,日晒夜露7日,用甘草120克,炒枳实10克,陈皮15克,五味子15克,炒枳壳12克,薄荷12克,川芎10克,青皮15克,共煎浓汁,投入半夏内,使药汁吸尽后,再用丁香15克,广木香15克,白蔻10克,沉香3克,肉桂10克,砂仁15克,同研细末,放药内拌匀晒干。

『用量』6~12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灰。
 
附:盐半夏
『炮制方法』将制好半夏,露3夜,晒干,每斤药用清盐10克化水,洒入药内拌匀,吸尽后晒干。
 
附:半夏曲
『炮制方法』取生半夏10斤,去杂质,筛去灰沙,碾粉,通过80目筛下细粉,放入缸内,用生姜5斤洗净榨汁,洒入粉内拌匀,用麻袋盖好,使其发泡。另外取法半夏10斤,研细粉80目筛,加灰面粉10斤,混合拌匀。取发泡的生半夏放在案板上,再加入半夏、灰面粉,加水揉合成软面程度,压至3分厚,再切5分见方丁块,放入簸箕内,上盖麻袋,使其发酵成曲为止,取出晒干或烘干。也可用麦麸炒法,每斤用麦麸3两,待锅烧热,撒入麦麸,冒烟时投药入锅内拌炒,至黄色为度。取出筛去麦麸备用。

『用量』6~12克。

『贮存』装白铁箱内加盖,防潮。
 
附子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侧根(子根)加工品。

『常用名』制附片、乌附片、附块。

『产地』四川、陕西等地。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取天雄(盐附子)用水洗净灰盐,倒入缸内,用清水漂,春冬季5天,夏秋季3天,每天换水2次,按时捞起滤干水,用磁盘刮去黑皮,随刮随泡,刮完后,用清水再漂,春冬2~4天,夏秋1~2天,每天换水,到期取出,切一分厚直片。每百斤药用甘草5斤煎水摊冷,倒入缸内,浸1~2天捞起,再用生姜25斤,洗净切成1分厚片,入蒸笼内,一层生姜片一层附片,用武火蒸3小时,取出摊开,立即摊冷后,拣去生姜。又将药片倒入铁丝网内,放在炕箱内,用暗火烘干,以防起泡。如产地已加工的,不再加工,本品不能晒,晒后易碎。

『用量』3~9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川乌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

『常用名』川乌头、乌头、制川乌、生川乌。

『产地』四川、陕西等地。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制法有二:①洗净泥沙,倒入缸内,用清水漂24天,每天换水一次,到期取出,每5斤药用生姜半斤(切片),甘草120克,倒入锅内,与药同煮2小时,取出晾至半干放入缸内润2夜,以透为度,取出刨片1厘厚,晒干。②将药洗净,投入缸内,用清水浸漂,冬春7天,夏秋5天,每天换水按时取出,每10斤药加黑豆120克,甘草半斤,生姜半斤,放锅内同煮2小时,捞入筛内、去辅料、晒至半干,放缸内闷润,每天翻动,润透取出,切片一厘厚,晒干。

『用量』3~9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草乌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干燥块根。

『常用名』乌啄、制草乌、生草乌。

『产地』陕西、四川、湖北。

『采收季节』春夏季采挖。

『炮制方法』制法,同川乌。

『用量』3~9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白附子
『来源』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干燥块茎。

『常用名』独角莲、禹白附。

『产地』河南禹县。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制法有二:①将原药筛去灰尘,倒入缸内,用清水浸泡20天,每天换水1次,到期取出,滤干水分,再放缸内,每5斤药用筛好石灰粉1斤,撒入缸内拌匀,浸1夜,次日取出洗净石灰粉,再放缸内,加生姜半斤,皂角120克(煨过),甘草120克共煎水摊冷,放缸内漂2天2夜捞起,再用生姜半斤,甘草120克,放锅内与白附同煮2小时,至无白心捞起,晾至七成干,又放缸内润2夜,润透取出刨成1厘厚薄片晒干。②取原药10斤洗净,投入缸内,用清水漂,冬春季7天,夏秋季5天,每天换水,到期捞起,滤干水份,再放缸内,加明矾一斤化水,拌匀,冬春季7天,夏秋季5天,不换水,但须翻动,到期捞起,放入锅内,先用清水,以武火煮2小时,然后换水加生姜片1斤,再用清水煮2小时,取出放蒸笼或甑内蒸2小时,至无白心取出,摊放通风处晾至七成干,放缸内润,春冬季4天,夏秋季2天,润透取出切片1厘厚,晾干。

『用量』3~6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