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根及根茎类中药的炮制

白茄根
『来源』本品为茄科植物茄干燥根及茎。

『产地』各地均产。

『采收季节』秋末采挖。

『炮制方法』先洗去泥沙,春冬季用热水浸1~2小时,夏秋季用温水浸1小时,捞入筛内,盖上湿布,次日取出,切成2厘厚斜片,晒干。

『用量』6~12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白茅根
『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干燥根茎。

『常用名』丝茅根。

『产地』全国各地均产。

『采收季节』春季采挖为佳。

『炮制方法』刮去毛须,四季用冷水抢洗,捞入筐内,上盖湿布。次日取出切成2分长横筒片晒干。

『用量』9~30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苎麻根
『来源』本品为荨麻苎麻根科植物苎麻的干燥根及根茎。

『炮制方法』苎麻根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干燥。苎麻根炭,将苎麻根片置锅中,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时,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凉透。

『用量』10~30克。

『贮存』放干燥处,防蛀。
 
延胡索
『来源』本品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块茎。

『常用名』玄胡、元胡。

『产地』浙江、湖北各地均有栽培。

『采收季节』夏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①取原药筛去灰土,放缸内或磁盆内用米汤泡1天,连米汤倒入锅内,煮至快干时,每斤药加米醋1两,明矾粉3克,放锅内拌匀,经常翻动,用文火煮干,取出晾至七八成干,再放缸内润,每天翻动,润透取出,刨片1厘厚,晒干。②取原药洗净,放锅内,每斤药用红醋1两,加适量水,淹没延胡索药面少许,用文火煮干取出,晾至八成干投入缸内,上盖湿布,润透取出切成四瓣晒干。

『用量』3~9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茜草
『来源』本品为茜草科植物茜草干燥根及根茎。

『常用名』茜草根、血茜草、红草根等。

『产地』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

『采收季节』春秋采挖。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春冬用温水浸半小时至1小时,夏秋用冷水浸半小时,捞入筐内,上盖湿布,次日取出,切成2厘厚横片,晒干。若取其止血、则炒炭。

『用量』3~9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巴戟天
『来源』本品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干燥根。

『常用名』巴戟、巴戟肉。

『产地』广东、广西、福建等省。

『采收季节』四季可采。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洗净,冬春季用热水浸泡2~4小时,夏秋季用温水浸泡1~2小时,捞起放入木甑或蒸笼内蒸至上气后20分钟取出,抽出其骨,再用清水抢洗,捞起滤干水份,切片3分长,晒干或烘干。若取其入肾壮阳,则用盐水炒,每斤药用盐10克化水1两,撒入药片内和匀拌润1小时,投入锅内炒热至焦色为度。若取其升提,则用酒炒,每斤药用酒1两撒入药内拌匀,润1小时将锅烧热,撒入麦麸,待锅内起烟时,投入药片拌炒至略黄色为度。

『用量』9~18克。

『贮存』装木箱内,加盖防潮。
 
甘遂
『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干燥根。

『产地』陕西、河南、山西、湖北等地。

『采收季节』春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将原药筛去灰尘,用面粉加水和匀,做成面饼状后,将药包入面饼内放入糠火内煨至外表成焦黑色为度,取出剥去面皮,将药物晒干水份即可。也可用豆腐煮或麦麸炒。这三种制法都是为了降低其毒性。

『用量』1~3克。

『贮存』装白铁箱内加盖,防潮及虫蛀。
 
防风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

『常用名』关防风、水风、风肉。

『产地』黑龙江、内蒙古等地。

『采收季节』夏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冬季用温水抢洗,春、夏、秋用冷水抢洗,立即捞起,装入筐内。上盖湿布润1夜,取出切半分厚横片,晒干或烘干。若取缓和发散作用,炒至深黄色为度。若炒至焦黑色有止血作用。

『用量』3~9克。

『贮存』装木箱或缸内加盖,防潮及虫蛀。
 
泽泻
『来源』本品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

『常用名』建泽泻、川泽泻。

『产地』福建、四川、湖北等地。

『采收季节』冬季采挖。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洗净,冬春用热水浸泡2~4小时,夏季用温水浸泡1~2小时,捞入筐内,滤干水份,放缸内上盖湿布,润1~3天取出,切1分厚横片,晒干。若取其和脾,每斤药用麦麸3两撒入锅内,冒烟时倒入药片,同炒至深黄色。若取其引药入肾用盐水炒,每斤药用食盐2两,化水喷淋均匀,稍润,文火炒至表面略现黄色取出。
 
黄连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

『常用名』川连、雅连、云连、鸡爪连。

『产地』四川、云南、湖北等地。

『采收季节』四季可采,秋季为佳。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筛去泥土。为引药上行清上焦之火,每斤药则用酒3~4两,分几次渍润,经常翻动,润1~3天,取出刨成1厘厚直片,晾干或微火烘干。为增强和胃止呕,每斤药片则用生姜3两榨汁,撒入药片内拌匀,润1小时,投入锅内,用文火炒干。为缓和本品苦寒之性、厚肠胃,用吴茱萸煎水汁炒,炒法同上。

『用量』1~3克。

『贮存』装箱内或缸内加盖,防潮。(此药宜阴干,不宜日晒)
 
威灵仙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线莲或东北铁线莲的干燥根及根茎。

『常用名』铁脚灵仙、灵仙。

『产地』各地均产。

『采收季节』秋冬采挖。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洗净,冬春季用温水浸泡1~2小时,夏秋季用冷水浸泡1~2小时,捞入筐内,上盖湿布,润1夜,取出去芦切片半分厚晒干。为增强祛风湿通经络作用,每斤药片用白酒2两,撒入药内,拌匀,润半小时,投入锅内用文火炒焦为度。

『用量』6~12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灰尘。
 
商陆
『来源』本品为商陆科植物商陆或垂序商陆的干燥根。

『产地』湖北、四川等省。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将原药大小分开,大者先下水,小的后下水,冬春用热水浸泡1~2小时,夏秋用冷水浸泡1~2小时,捞起滤干水份,放入缸内,上盖湿布,润透后取出切成2分厚斜片,晒干。为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每斤药片用醋3两,撒入药内拌匀投入锅内,炒至黄色为度。若取其降低苦寒性,则用清炒法,将药片炒至淡黄色。

『用量』6~9克。

『贮存』装入箱内加盖,防潮及虫蛀。
 
地榆
『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地榆或长叶地榆的干燥根。

『产地』湖北、湖南及广东等地。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将原药洗去灰泥,冬春季用温水浸泡1~2天,夏秋季用冷水浸泡1~2天,捞起滤干水份,放缸内闷润2天、每天翻动,使全部润透,取出切成1分厚斜片,晒干。生用凉血收敛。若取其止血,则炒炭至黑色为度。

『用量』6~12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防灰尘。
 
贯众
『来源』本品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绵马贯众)或紫萁科植物紫萁(紫萁贯众)的干燥根茎及叶柄基部。

『常用名』管仲。

『产地』湖北、江西、湖南及东北等地。

『采收季节』5月采挖。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洗净,冬春用温水浸泡1~2天,夏秋用冷水浸泡1~2天,捞起滤干水分,盖上湿布润透,取出切成1分厚直片晒干。若取其收敛止血,则炒炭至焦黑色为度。

『用量』6~9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防灰尘。
 
白芷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

『常用名』川白芷、香白芷、会白芷。

『产地』四川、河南、湖北、浙江等地。

『采收季节』夏季采挖。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洗净,冬春季用热水浸泡2~3小时,夏秋季用温水浸泡1~2小时,捞起滤干水份,投入缸内,闷润,每天翻动2次,使全部浸透后取出切成半分厚横片,或刨成2厘厚直片,晒干。

『用量』6~9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到4~8月放硫磺箱内保存。
 
仙茅
『来源』本品为石蒜科植物仙茅的干燥根茎。

『产地』四川、陕西、广东等地。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洗净泥沙、晒干。

『用量』3~6克。

『贮存』装箱内备用,防潮及虫蛀。
 
藜芦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藜芦的干燥根。

『产地』江苏、四川、陕西、湖北。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去杂质洗净,横切3分长,放米泔水中漂1天,捞起晒干。依此法制可降低毒性。

『用量』3~9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漏芦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或禹州漏芦的干燥根。

『产地』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去杂质洗净,冬春季用温水浸20分钟,夏秋季用冷水浸10分钟,捞起滤干水,装筐内上盖湿布润1夜,取出切成半分厚横片,晒干。

『用量』6~9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防灰尘。
 
狗脊
『来源』本品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的干燥根茎。

『常用名』金毛狗、毛犬、扶筋。

『产地』浙江、湖南、江西、湖北等地。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刮去毛洗净,冬春季用温水浸20分钟,夏秋季用冷水浸10分钟,捞入筐内,润1夜取出,切成方块晒干。若取其补肝肾,则用砂炒,以膨胀为度。若取其强筋骨,每斤药片用白酒2两,撒入药片内润透,后移蒸笼内蒸3小时,取出晒干。

『用量』6~12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独活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重齿的干燥根。

『常用名』香独、玉活、大活。

『产地』四川、湖北等地。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去杂质,冬季用温水浸20分钟,春、夏、秋季用冷水浸10分钟,投入筐内润1夜取出,切成半分厚横片,晒干。

『用量』6~9克。

『贮存』装入缸内或铁箱内加盖,防潮,防虫蛀。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