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1/06/30
- 帖子
- 1390
- 获得点赞
- 2
- 声望
- 38
谈中医不能仅止于中医!有不解者认为只能一门心思看这个别的不能弄,否则就是杂了——实际你明白中医的道理讲整体那么中医自己也应该处于社会的一个部分。
从古到今中医作为一个应用学科都受到当时整个社会风潮的影响。最早的《黄帝内经》里面的道家乃至神仙家思想,天人合一这一套就是当时秦汉思潮的反应。可惜我接触的中医都眼光太短,只认为是中医自己的发明。想一想经络,时辰这一类的说法其实就是先秦到汉代阴阳五行家的东西,然后《白虎通义》等等这些东西都对中医有重大影响。
还有张仲景的传“经方”,因为东汉儒家经学特别兴盛,所以医学也搞这套——到南朝陶弘景也是。都是儒道结合。唐代孙思邈更是大家和杂家,其《千金方》十分驳杂,其本人的思想也是唐朝的那种三教合一的思想,还有印度的东西。
宋代讲“仁义”所以治病都是大温大补,爱用麝香、硫磺一类的药。以至流弊很厉害,所以刘完素用苦寒来拯救之!张元素李东垣等人崇尚内经自然是传统的思想,但却搞出了脏腑辩证这套。朱丹溪更是出名的理学家,他提出“阳有余阴不足”完全是承袭了宋元理学的说教,这个是反复被人提过的。简单说就是“静为动根”这样的思想,静比动根本、重要,所以静主阴,阴就比阳更为可贵。后面,薛己,张景岳这些人更是推崇温补,理论上特别张贯通理学、道学、易学这类东西,从而建构了很庞大的形而上学体系,同时也和晚命社会风气比较开放有关。到喻嘉言,张璐,缪希雍这些人更是独出己意,想怎么办就怎么办,真正有独立自由的精神了。但清代就禁锢多多了,乾嘉考据说网罗了文人,使医家也严谨、尚古,徐灵胎,张志聪等人都是,所以看起来中医并不能外于社会呀!到近代则是西方强势入侵,融通中西又成为选择,张锡纯,唐容川就是代表。现在对西方实证科学仍然占主导,但已经发现系统、整体看问题的优点了……
这样总结,一方面使我们更容易理解历史医家的主张的来源;另方面使我们多参悟相关的知识,从而把中医弄得更出色,更厉害。
从古到今中医作为一个应用学科都受到当时整个社会风潮的影响。最早的《黄帝内经》里面的道家乃至神仙家思想,天人合一这一套就是当时秦汉思潮的反应。可惜我接触的中医都眼光太短,只认为是中医自己的发明。想一想经络,时辰这一类的说法其实就是先秦到汉代阴阳五行家的东西,然后《白虎通义》等等这些东西都对中医有重大影响。
还有张仲景的传“经方”,因为东汉儒家经学特别兴盛,所以医学也搞这套——到南朝陶弘景也是。都是儒道结合。唐代孙思邈更是大家和杂家,其《千金方》十分驳杂,其本人的思想也是唐朝的那种三教合一的思想,还有印度的东西。
宋代讲“仁义”所以治病都是大温大补,爱用麝香、硫磺一类的药。以至流弊很厉害,所以刘完素用苦寒来拯救之!张元素李东垣等人崇尚内经自然是传统的思想,但却搞出了脏腑辩证这套。朱丹溪更是出名的理学家,他提出“阳有余阴不足”完全是承袭了宋元理学的说教,这个是反复被人提过的。简单说就是“静为动根”这样的思想,静比动根本、重要,所以静主阴,阴就比阳更为可贵。后面,薛己,张景岳这些人更是推崇温补,理论上特别张贯通理学、道学、易学这类东西,从而建构了很庞大的形而上学体系,同时也和晚命社会风气比较开放有关。到喻嘉言,张璐,缪希雍这些人更是独出己意,想怎么办就怎么办,真正有独立自由的精神了。但清代就禁锢多多了,乾嘉考据说网罗了文人,使医家也严谨、尚古,徐灵胎,张志聪等人都是,所以看起来中医并不能外于社会呀!到近代则是西方强势入侵,融通中西又成为选择,张锡纯,唐容川就是代表。现在对西方实证科学仍然占主导,但已经发现系统、整体看问题的优点了……
这样总结,一方面使我们更容易理解历史医家的主张的来源;另方面使我们多参悟相关的知识,从而把中医弄得更出色,更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