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2/03/26
- 帖子
- 952
- 获得点赞
- 5
- 声望
- 0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说明,起居调摄是养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内经》中还说,春季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这里简要的告诉我们春季起居调摄的原则,那么具体的起居调摄呢该怎么做呢?下面,兆麟堂国医馆的养生专家将仔细的为您讲解。
春天气温适中,人类机体产生的热量正好与体内外的环境相协调,这使皮肤和肌肉的微血管处于舒张的状态,血流缓慢,流入大脑的血液相应减少,如此一来,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刺激信息自然减弱。
另外,春天的气温、湿度都十分适合睡眠,加上春天比冬天夜短,故出现了“春眠不觉晓”的生理状态,因此,有必要对作息进行调适,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晚睡早起,与日俱兴
人的起居作息应与日起日落相吻合。虽然我们今天已经进入现代文明社会,人们的活动已经打破时间的限制,但是无节制的夜生活,给人们的健康带来许多负面效应,亚健康已经给人们带来许多麻烦。因此,当进入春季六节气,自然界万物复苏时,人们应该做到晚睡早起,在春光中舒展你的四肢,呼吸新鲜空气,舒展阳气,以顺应春阳萌生的自然规律。
但也不提倡过早起床。起得太早,容易造成精神紧张,白天反而没有精神。有人认为起得越早越好,甚至有人凌晨就起床,其实此时人体的生物时钟尚处于“休息状态”,容易造成生物钟的磨损,因为此时人体的血压、体温、心跳、呼吸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也停留在“睡眠中”。凌晨时分,黑洞洞地就跑到树林或公园里锻炼,这就错上加错了。因为此时太阳尚未升起,地面还聚集着较多的污浊空气,对人体极为不利,这是其一。
其二,绿色植物夜间行呼吸作用,排出的二氧化碳还未消失。只有待太阳出来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后,才排出氧气。也只有此时,在树林中锻炼才对人体有益。
此外,早起气温低,还容易受风寒侵袭。古训的“闻鸡起舞”已不可取了,而应提倡“与日俱兴”。
(2)睡眠的调摄
春季六节气中,随着气温升高,气候逐渐变暖,人的皮肤松弛,毛孔放大,皮肤末梢血管的供血量增加,这些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生镇静、催眠的作用,使身体困乏。民间称的“春困”,就是由于季节变化所引发的一种生理现象。此时,调整好睡眠,对春季养生极为重要。
① 保证足够的有梦睡眠
每夜睡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对健康十分重要。什么叫完整的睡眠周期?若你的睡眠周期为2小时,则以睡完4个周期(8小时)最好;若不能,则睡3个周期(6 小时),比睡3个周期半(7个小时)为好。因为3 个周期,可以自然醒来,而唤醒或用闹钟闹醒都不利健康,有人称为是“慢性自杀”。
现在,上学的孩子,父母为了让孩子多睡一会儿,便很迟才叫醒孩子,甚至刚从被窝里拉出来,就立即让他吃饭,这对孩子的身体和智力都十分不利。正确的方法应该提前半小时开窗或开灯,用柔光和柔声给孩子以“柔和”的刺激,睁眼后再在床上懒5 分钟后起床,使脑的睡眠生物钟有个由慢到快的过程。
人的睡眠分为无梦睡眠和有梦睡眠,二者互相交替进行。从无梦睡眠到有梦睡眠为一个周期(大约2 个小时)。无梦睡眠主要是恢复体力;有梦睡眠则与脑力恢复等关系密切,且关系到生命质量与长寿。春天,尤其要保证足够的有梦睡眠。
② 睡前保健有学问
睡前保健的重点是调摄心神,即精神调摄,“先睡心,后睡眼”就是这个道理。
在睡觉前半小时使情志平稳,心思宁静,屏弃一切杂念,这是其一;第二要稍事活动身体;第三睡觉前要洗面、洗脚,按摩面部和搓脚心。脚上有几条阴阳经络经过,人体有66个通往全身的重要穴位都在足部交错汇集,所以用比体温高(40~45 摄氏度)的热水洗脚,如同用艾条熏灸穴位一样,能推动血气运行,温补脏腑,安身宁心,能消除一天的疲劳,利于入睡。
③ 适当午睡消春困
人的大脑不可能处于兴奋状态,除了夜晚睡眠时长时间处于抑制状态外,中午饱食以后,也短时处于明显的抑制状态。春秋六节气,由于气候的原因,这种抑制更为明显。饱食以后,因为有更多的血液要流向胃部,所以更容易出现脑抑制,这时午睡也有利于消除春困。一般午睡都在午饭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左右时进行。有条件的最好脱衣躺下睡觉,不要坐着或和衣而睡。
兆麟堂国医馆搜集整理
春天气温适中,人类机体产生的热量正好与体内外的环境相协调,这使皮肤和肌肉的微血管处于舒张的状态,血流缓慢,流入大脑的血液相应减少,如此一来,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刺激信息自然减弱。
另外,春天的气温、湿度都十分适合睡眠,加上春天比冬天夜短,故出现了“春眠不觉晓”的生理状态,因此,有必要对作息进行调适,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晚睡早起,与日俱兴
人的起居作息应与日起日落相吻合。虽然我们今天已经进入现代文明社会,人们的活动已经打破时间的限制,但是无节制的夜生活,给人们的健康带来许多负面效应,亚健康已经给人们带来许多麻烦。因此,当进入春季六节气,自然界万物复苏时,人们应该做到晚睡早起,在春光中舒展你的四肢,呼吸新鲜空气,舒展阳气,以顺应春阳萌生的自然规律。
但也不提倡过早起床。起得太早,容易造成精神紧张,白天反而没有精神。有人认为起得越早越好,甚至有人凌晨就起床,其实此时人体的生物时钟尚处于“休息状态”,容易造成生物钟的磨损,因为此时人体的血压、体温、心跳、呼吸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也停留在“睡眠中”。凌晨时分,黑洞洞地就跑到树林或公园里锻炼,这就错上加错了。因为此时太阳尚未升起,地面还聚集着较多的污浊空气,对人体极为不利,这是其一。
其二,绿色植物夜间行呼吸作用,排出的二氧化碳还未消失。只有待太阳出来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后,才排出氧气。也只有此时,在树林中锻炼才对人体有益。
此外,早起气温低,还容易受风寒侵袭。古训的“闻鸡起舞”已不可取了,而应提倡“与日俱兴”。
(2)睡眠的调摄
春季六节气中,随着气温升高,气候逐渐变暖,人的皮肤松弛,毛孔放大,皮肤末梢血管的供血量增加,这些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生镇静、催眠的作用,使身体困乏。民间称的“春困”,就是由于季节变化所引发的一种生理现象。此时,调整好睡眠,对春季养生极为重要。
① 保证足够的有梦睡眠
每夜睡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对健康十分重要。什么叫完整的睡眠周期?若你的睡眠周期为2小时,则以睡完4个周期(8小时)最好;若不能,则睡3个周期(6 小时),比睡3个周期半(7个小时)为好。因为3 个周期,可以自然醒来,而唤醒或用闹钟闹醒都不利健康,有人称为是“慢性自杀”。
现在,上学的孩子,父母为了让孩子多睡一会儿,便很迟才叫醒孩子,甚至刚从被窝里拉出来,就立即让他吃饭,这对孩子的身体和智力都十分不利。正确的方法应该提前半小时开窗或开灯,用柔光和柔声给孩子以“柔和”的刺激,睁眼后再在床上懒5 分钟后起床,使脑的睡眠生物钟有个由慢到快的过程。
人的睡眠分为无梦睡眠和有梦睡眠,二者互相交替进行。从无梦睡眠到有梦睡眠为一个周期(大约2 个小时)。无梦睡眠主要是恢复体力;有梦睡眠则与脑力恢复等关系密切,且关系到生命质量与长寿。春天,尤其要保证足够的有梦睡眠。
② 睡前保健有学问
睡前保健的重点是调摄心神,即精神调摄,“先睡心,后睡眼”就是这个道理。
在睡觉前半小时使情志平稳,心思宁静,屏弃一切杂念,这是其一;第二要稍事活动身体;第三睡觉前要洗面、洗脚,按摩面部和搓脚心。脚上有几条阴阳经络经过,人体有66个通往全身的重要穴位都在足部交错汇集,所以用比体温高(40~45 摄氏度)的热水洗脚,如同用艾条熏灸穴位一样,能推动血气运行,温补脏腑,安身宁心,能消除一天的疲劳,利于入睡。
③ 适当午睡消春困
人的大脑不可能处于兴奋状态,除了夜晚睡眠时长时间处于抑制状态外,中午饱食以后,也短时处于明显的抑制状态。春秋六节气,由于气候的原因,这种抑制更为明显。饱食以后,因为有更多的血液要流向胃部,所以更容易出现脑抑制,这时午睡也有利于消除春困。一般午睡都在午饭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左右时进行。有条件的最好脱衣躺下睡觉,不要坐着或和衣而睡。
兆麟堂国医馆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