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2/08/22
- 帖子
- 566
- 获得点赞
- 8
- 声望
- 0
- 年龄
- 52
昨天在论坛里回复一求分析小儿咳嗽的帖子,给出阳不足,湿寒引起的分析结果,建议用药:荆芥、防风、苏叶之类的温性解表疏散的草药,恰巧老婆打电话来说她跟女儿这几天都咳嗽,晚上睡不好觉,让我回去,分析这几天她和女儿都是因为外感风寒而咳嗽,吃的都是一切清热下火止咳的寒凉中成药和止咳糖浆之类,偶尔止一时之咳,但是就不见好转,而且夜晚咳的更厉害,从分析上边咳嗽之因而逐拟药方:荆芥10克,防风10克,苏叶10克,贝母10克,茯苓25克,姜半夏15克,杏仁15克(因回到家没有找到后未用),辛夷花10,苍耳子10克,生姜5片,甘蔗汁一杯(后用两根甘蔗杆)一剂,晚上回家煮了两碗,老婆和女儿个一小碗,一夜安然,未再见咳嗽。今把方子给大家简单分析一下,共大家分享,荆芥,防风,苏叶,生姜都是辛温解表药,前提是因为感冒咳嗽引起的,贝母性偏凉有敛气止咳之性,茯苓健脾祛湿,去中土之滞,半夏、生姜、杏仁顺降肺胃之气,这里不用甘草而改用甘蔗汁(或甘蔗杆),因甘蔗汁甘甜纯正,入脾胃守中而不滞,至于辛夷花和苍耳子是因为老婆有鼻炎,女儿也常鼻塞而考虑,全方借鉴了罗大中博士的经验和黄元御、彭子益的中轴理论,治疗肺病宜用轻灵之药,药量上也要轻,所以我基本是10克左右,治中下焦需用重浊之药,剂量上也尽量偏大,这样符合清轻而上行,重浊而下降的自然之理,此我所悟,有不足之处望各位同道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