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内经》对涩脉的记载:
⑴《素问•脉要精微论》:“涩则心痛。”
王冰次注云:“涩脉者,往来时不利而蹇涩也。”
马莳《素问注证发微》:“脉来如刀刮竹,而往来甚难者为涩,涩则心血不足,而有时作痛也。”
吴昆《素问吴注》:“脉往来艰难曰涩,涩为血少,又为愤郁,故心痛。”
张介宾《类经六卷•脉色类二十一》:“涩为血少气滞,故为心痛。”
张志聪《素问集注》:“涩主少血,则心虚而为痛也。”
高士宗《素问直解》:“脉涩乃来去不和,此血竭心虚,故心痛。”
黄元御《素问悬解》:“涩则心痛者,寒水之上犯也。”
金栋按:涩,涩滞不畅之义,此指涩脉。新世纪第二版高校规划教材朱文锋主编《中医诊断学•涩脉》云:“脉象特征:形细而行迟,往来艰涩不畅,脉势不匀。涩脉的脉象特点是脉形较细,脉势涩滞不畅,如轻刀刮竹;至数较缓而不匀,脉力大小亦不均,呈三五不调之状。”涩脉临床意义,主气血虚少(精伤血少)或气滞血瘀,二者皆可导致血液运行不畅,其中气血虚少,“不荣则痛”;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故现心痛之证。
⑵《素问•平人气象论》:“尺不热,脉滑曰病风,脉涩曰痹。……脉滑曰风,脉涩曰痹。”
王冰次注云:“滑为阳盛,故病为风。涩为无血,故为(疒群)痹也。……滑为阳,阳受病则为风。涩为阴,阴受病则为痹。”
杨上善《太素•卷第十五•尺寸诊》注:“涩,阴也。按之指下涩而不利,是寒湿之气聚为痹也。”
马莳《素问注证发微》:“脉来现涩,是涩为阴脉,主阴血不足,故当病痹。”
吴昆《素问吴注》:“涩为阴,阴受病则为痹。”
张介宾《类经六卷•脉色类十六》:“涩为阴脉,血不足也,故当病痹。”
张志聪《素问集注》:“痹者,闭也。邪积而不行,故脉涩也。……痹者,闭也。风寒湿邪,皆能为痹,或在于皮肉筋骨之间,或内舍于五脏六腑,故痹病于外内之间者,其脉皆主涩也。”
高士宗《素问直解》:“滑,流利也。涩,凝滞也。……其脉不滑,凝滞而涩,则曰痹病也。……脉涩为痹者,痹主闭拒,血气凝滞,故脉涩也。”
金栋按:《素问•痹论》云:“黄帝问曰:痹之安生?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痹者,闭也,指经络阻滞,营卫凝涩,脏腑气血运行不畅,由此而导致的病证,就称为痹证(病),其主要症状就是疼痛。“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凡痹之类,逢寒则虫(痋、疼)。”(《素问•痹论》)
虽曰“风寒湿三气”,主要还是以“寒”邪为主。血液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寒邪侵犯人体,则经脉缩踡、绌急(血管痉挛、收缩),血液运行迟缓,涩滞不畅(脉涩),“不通则痛”,故云“脉涩曰痹”、“涩则心痛”。涩,并非单指28病脉之一的涩脉,它是以涩滞不畅来说明痹证的病理机制。临床观察,痹证(风湿性疾病)病人并非皆现涩脉。
“寒”邪致痛的机理,在《素问•举痛论》说道:“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沍、冱)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踡,缩踡则脉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机体感受寒邪,导致血管(经脉)痉挛、收缩(涩滞不畅)而疼痛(痹),即“脉涩曰痹”。
冬季气候寒冷,是心血管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及风湿性疾病的高发季节。
⑶《素问•平人气象论》:“脉小弱以涩,谓之久病。”
王冰次注云:“小为气虚,涩为无血,血气虚弱,故云久远之病也。”
马莳《素问注证发微》:“脉来小弱而又且涩,是皆阴脉来现,乃血气之虚也,谓之久病。”
吴昆《素问吴注》:“小为气虚,涩为血少,气虚血少,病久为然。”
张介宾《类经六卷•脉色类十六》:“小弱者气虚,涩者血少,气虚血少,病久而然。”
高士宗《素问直解》:“脉小弱以涩,则气血不及,故谓久病。”
⑷《素问•三部九候论》:“形气相得者生,参伍不调者病。”
张介宾《类经六卷•脉色类二十五》:“三以相参,伍以相类,谓之不调。凡或大或小,或迟或疾,往来出入而无常度者,皆病脉也。”
胡天雄《素问补识》云:“参伍不调即三五不调,言节律之凌乱也。”
山东中医学院、河北医学院校释《黄帝内经素问校释》:“参伍不调,指脉搏参差不齐,三五不调的意思。”
张登本、武长春《内经词典》:“参伍:1错杂,参差不齐。”
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程士德主编第2版《内经》:“参伍不调,即以三部九候互相比较而呈参差不等,不相协调。”
傅景华主编《黄帝内经素问译注》:“参伍:三五,此指脉或三或五,错杂不调。”
周海平、申洪砚、朱孝轩主编《黄帝内经大词典》:“参伍不调(san wu bu tiao):词组 错杂不调和。”
金栋按:据本篇上下文内容分析,高校教参解释甚为妥当。但是临床实际若独取寸口法,则可推而广之,理解为寸口脉脉象节律凌乱、错杂不等、三五不调、参差不齐。后世脉学著作在论述涩脉的时候,溯本求源寻找根据多引用《素问》这句话为依据,如明•李时珍《濒湖脉学•涩脉》说道:“参伍不调《素问》。……参伍不调名曰涩。”明•李中梓《诊家正眼》说道:“《内经》曰:‘参伍不调’,谓之凝滞而至数不和匀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