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温胆汤为什么是二陈汤加味

文子医生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4/08
帖子
6475
获得点赞
135
声望
63
本帖最后由 文子医生 于 2013-8-11 18:07 编辑

以前学方剂后来做临床,对温胆汤一直就很疑惑.你说明明叫温胆汤,怎么就治失眠呢?而且明明是二陈汤加个枳实竹茹,怎么就温胆呢?
后来死记"胆寒失眠,胆热嗜睡".具体什么道理,也没太明白,但是既然胆寒失眠,治失眠当然就用温胆汤了,但是还是不太明白为什么温胆汤主要就是二陈汤?
其实做中医越久,纠结的就越是些基础问题.
我现在的认识是这样的:失眠直接的原因是卫气不能入阴,作为从头到脚的大经脉胆经,因为和阳跷脉多处的交汇而在阳跷入阴跷的循行中也起重要作用,作为卫气大通道之一,胆寒则经脉拘急,卫气不能到达特定的穴位而入阴跷,所以失眠.因为寒则收引,气聚成液,液聚为痰饮,所以用二陈汤加味可谓化胆经痰饮而使之调达通畅,而卫气可畅行入阴,而治失眠.
你们怎么理解的呢?
 
呵呵,楼主提的很好,看看现在所谓的真中医们谁给来回答这一问题。
 
营行脉内 卫行脉外

如果倒过来,脉内为营,脉外为卫,是否成立呢?
 
可以成立吧.

如果成立

你说的‘作为卫气大通道之一’这话就有问题了,卫气是不在脉内运行的,而是行于脉外,走腠理(腠脏腑间隙,理是皮肉间隙)的,
 
如果成立

你说的‘作为卫气大通道之一’这话就有问题了,卫气是不在脉内运行的,而是行于脉外,走腠理

我认为卫气是依附着经脉循行的,所以经脉也是卫气的通道.在管子外面走,管子到哪里就走到哪里.到穴位的地方跟脉内有交合.
 
我认为卫气是依附着经脉循行的,所以经脉也是卫气的通道.在管子外面走,管子到哪里就走到哪里.到穴位的地方



这个我赞成

营卫之间有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但循行上还是有区别的

营是循着脉管在十二经中运行的

卫气比较彪悍,不受脉管约束,布散在皮肉,脏腑之间,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正常情况下,行于阳人就清醒,行于阴人就睡觉。

这里的行于阳,行于阴的阴阳指的是什么呢?是脉内为阴,脉外为阳?还是身体的外部为阳,内部为阴?
 
如果成立

你说的‘作为卫气大通道之一’这话就有问题了,卫气是不在脉内运行的,而是行于脉外,走腠理

“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度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
这又涉及到中医一个很关键的的问题,营卫两气到底是同方向运行还是相反方向运行,不解答清这一问题,经络理论永远不明白,更谈不上使用了,好问题,中医理解的试金石。
 
“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


人有热,饮食下胃,其气未定4,汗则出,或出于面,或出于背,或出于身半,其不循卫气之道而出,何也?岐伯曰:此外伤于风,内开腠理5,毛蒸理泄,卫气走之,固不得循其道,此气慓悍滑疾,见开而出,故不得从其道,故命曰漏泄。


从这段看,刻意追究营卫是同向,还是反向,不是什么关键问题。
 
“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



茂春先生还是解释解释 温胆汤 吧。



叫那些“所谓滴真中医们”听听。
 


这个我赞成

卫气遍布各经,但主管目闭合的是阴跷脉和阳跷脉。我理解阴跷从照海上行,在目内眦,膀胱经和阳跷同起于内眦,上行,后和膀胱经一起下行,在环跳等处和胆经有交,下行到申脉,胆经到丘墟,再通过足踝通到阴跷。我根据这个原理,针丘墟透照海治失眠效果还不错。但是因为单丛症状解,就是对症治疗,我感觉扎一次效果至少维持2周左右。
 
“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

我说卫气大致是按季节春夏阳气生发秋冬阳气收藏的方向,有时候和营气方向一致,有的时候相反。您说呢?
 
卫气遍布各经,但主管目闭合的是阴跷脉和阳跷脉。我理解阴跷从照海上行,在目内眦,膀胱经和阳跷同起于内



感谢分享经验

不过有个疑问的地方,睡眠不单纯是眼的开合呀,张飞估计就是个特例--他睁着眼睛睡觉的,呵呵。。所以失眠证不应该是这单一因素造成的
 
回头来说温胆汤,最早的温胆汤是以生姜、陈皮为君药,治疗‘胆寒’的,胆寒则阳气不能升发,气血运行涩滞,卫气不能及时回归,出现失眠。

后来到《三因方》加了茯苓等,并且用量上也不再以生姜、陈皮为主,方子的整体不再是温,而是平,作用也由温胆转为化痰痰阻滞脉道,同样也可以影响卫气回归,所以也引起失眠

再后来温胆汤更是演变为 清胆汤

失眠的原因还很多,总归都是卫气不能及时入阴导致,阳入于阴的途径应该很多,不单独是阴、阳跷脉这个
 
我说卫气大致是按季节春夏阳气生发秋冬阳气收藏的方向,有时候和营气方向一致,有的时候相反。您说呢?

个人理解

营气是沿脉道循环的,相当于人体的一种‘纵向’联系。

卫气是布散周身,见空就钻,但主流是受自然规律影响,由内而外,由外而内的一种人体‘横向’联系。白天自然中的阳气升长,人体为适应这个变化,肌体的阳气布散出来,使人体处于一种动的、兴奋的状态,这是阳出于阴;夜晚自然中的阳气收降,人体相应的也把阳气收降到内部,使人体处于一种静的,抑制状态,这就是阳入于阴。
 
营气 主要是营养周身的,这个是相对不变的,所以营气固定在脉内运行

卫气 主要是支持功能活动的,功能活动的变化很大,所以卫气是哪里需要到哪里,不固定在脉内运行。

然否?
 


卫为阳 ,营为阴,阳主外而阴主内,故有卫行脉外,营行脉中之说。犹如米面夫妻,男儿卫外而赚钱养家,处理事务,女子主内而生儿育女,操持家务,夫妻一旦协调不好,必生变数。
 
个人理解

营气是沿脉道循环的,相当于人体的一种‘纵向’联系。

我认为卫气也是有道可循的,不同的经脉有各自的卫气,卫气之于经脉,在根结,在标本。内经关于卫气的篇章可不少。
 
个人理解

营气是沿脉道循环的,相当于人体的一种‘纵向’联系。

首先要搞清营气和卫气的物质载体,然后再研究两种能量的运行规律,也就是经脉巡行机制。

王受仁先生的研究思路比较符合逻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