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温胆汤为什么是二陈汤加味

歧伯怎么未言归经。药之五味本就说明了其作用,其走向。药对人的作用是整体,并不局限于某经。食、药先入阴,后出阳。归经问题就是中医界的乱账,不明医理才会造就今天的追棒者。如附子现归经为心肾,而经曰辛入肺。何解?
 
辛散,酸收,咸软,苦坚,甘缓。
看看今天的归经,作对比。矛盾之处不在少数。或许在今天的医界看来矛与盾是可以并存的。
 
同样是9克的小柴胡汤,下午吃了一服,较上面的柴胡生姜甘草,柴胡之性被降低很多,而且心胞充血即入肌的血稍多,肾气也稍微不那么虚。
总结,如果柴胡生姜甘草,柴胡不用昨天9克而6或3,那么效果和伤寒的小柴胡汤没啥区别,当然,如果有胃病还是得用小柴胡,这个保护胃还是有点效果。
 
阿孟; 说:
阿孟 发表于 2013-11-24 18:51
辛散,酸收,咸软,苦坚,甘缓。
看看今天的归经,作对比。矛盾之处不在少数。或许在今天的医界看来矛与盾

归经这个事,我觉得完全靠个人整理质量太差,如果有个团体或者你们大家集资,我愿意在有资金保证生活的前提下,重新校定一遍常用药材。我觉得这个事才是中医界最重要的工作。现在中医这么乱,一个很基本的事就是各家没有一个可以共同接受的基础知识,比如药性。
再者,中医有过什么有实际意义的团体吗?或许今日校定药性,也是起步。

中医之没落,在于你们每个人都不愿意付出。自私才是中医最近一千年没什么进步的主要因素。
 
温胆汤治的失眠是胆郁痰扰的失眠,前身还是少阳小柴胡证,但是柴胡扶阴,解痰热无力,且后被认为劫肝阴,于失眠不利,所以柴胡黄芩被换成了同样可入少阳且能清膈上痰热郁烦的竹茹,柴胡汤中的半夏以二陈代替以清少阳郁滞产生的痰水,痰热扰心,宜降不宜升,人参换成了能去痰水又降气的枳实。
 
小医大道; 说:
小医大道 发表于 2013-11-24 20:06
温胆汤治的失眠是胆郁痰扰的失眠,前身还是少阳小柴胡证,但是柴胡扶阴,解痰热无力,且后被认为劫肝阴,于

怎么就且后认为劫肝阴呢?本来小柴胡就这个效果。所以我就说你们中医理论和基础知识需要重新校定,只是一个个的自私嘛,所以就现在这个样子,说话都是模棱两可不敢承认,哪里有我这么清楚的说明。
 
柴胡久服劫肝阴之事,确实有,多发生在滥用柴胡剂时。
 
刚吃饭去了。
简单说,就是1组为单纯补胆,嗯,府用补好像不合适,热胆?完全没有发汗解表的作用。柴胡也不

如刚才在哪个板块看到大医精诚说,以抽象概念理解,以阴阳治病,那不是加重病情却是盼望病能好吗?--大医精诚一贴象没有这样说过吧?在那一段,烦转贴下看看。
 
本帖最后由 文子医生 于 2013-11-24 21:36 编辑

与桂枝类,但部位

错了,你的这组药不能完全反映小柴胡汤.因为没有黄芩的降和清,没有半夏的降逆化痰.柴胡桂枝都是味辛之品,但是归经不同,作用不同,桂枝味甜,在辛温通阳之中还有补益建中的作用.柴胡没有.但是你感觉柴胡到胆心包是对的,柴胡入这几条经的.你的知识不全面,别瞎吃药,把自己吃出毛病还不知道为什么.
 
呵呵,我自己亲自吃的,亲手体会记了笔记的。你都一句判定错误了?我觉得这个态度不好。毕竟我没有像他人靠传言。我觉得确实几乎一样。还有就是你对药物的性质描述都是入方后的部分效果,并不等于药物实际作用,更写不出来药物生效部位和发生发展。
所以从知识的全面性来说,至少在小柴胡汤,我的知识更权威。
比如半夏,不是和痰有关系,它和生姜组合行胃气的。桂枝入肉里,流注的方向是脾和肝,所以在组方中,部分方子会中焦暖。黄芩不是清和降,在此方中,是为了减少心肾交,避免入肾影响入胆,因为人参入心胞和肾。这些药物的流注都会影响组方。你们哪里去获得这些药物生效后的流注资料?
呵呵
再者,我的跟脚也保证我不会吃坏了噢?搬运在道教只是不入流的把戏,和服药是等同级别的。
 
活人活; 说:
活人活 发表于 2013-11-24 20:30
如刚才在哪个板块看到大医精诚说,以抽象概念理解,以阴阳治病,那不是加重病情却是盼望病能好吗?---

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文子医生; 说:
文子医生 发表于 2013-11-24 21:31
错了,你的这组药不能完全反映小柴胡汤.因为没有黄芩的降和清,没有半夏的降逆化痰.柴胡桂枝都是味辛之品

你们都是靠药物生效后的表症来给病人开药的?如果西医也这样,比如说的都认为喝霉菌可以治发烧,然后现在全世界都会在用霉菌治疗发烧吗?大概不会吧?人家有具体实验证明详细后才有人信服的,靠表症开药,你刚才的说法连我都不能理解,病人又如何相信你?还是要像我一样,深入研究才是正路啊
 
你们都是靠药物生效后的表症来给病人开药的?如果西医也这样,比如说的都认为喝霉菌可以治发烧,然后现在

做中医不是光有神农,中医需要的是将才。你不一定能做每个士兵能做的事,但是你要知道怎么用他最好。
 
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此句是承接上句: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而来,不可用你那句理解来断章取义啊。
另外,你似乎喜欢用体感的方法来体会药性,偏向内修出功能那一类,走道医的路,但是以你目前的功夫,似乎未见在此类功能上有什么特殊,完全还是普通人那种用后天器官感觉来判断,这比用你所说的‘抽象概念理解,以阴阳治病’更危险啊。为什么说你的体感方法判断药性存在严重问题,你试试用你的方法体感一下白开水归经,马上就可以知道这个误区多大。
 
你们都是靠药物生效后的表症来给病人开药的?如果西医也这样,比如说的都认为喝霉菌可以治发烧,然后现在

道门分道法和术数两大类,中医在后世的发展大都偏于走术数的路,而偏于道法的在现代相对于古代则较少,但是术数的发展和存在有它的道理,不能认定它是错误的方法,因为掌握术数也不是件易事,历代在术数方面较出色的也为数不多,如陈抟、邹雍等人,后世人学道、学术在心态上存在不少问题,这类东西越来越难求,不是上天不肯教,是德不配位,心量承受不了,故内经直言:非其人勿授。但越是得不到越想得到,这是人的本性-物情喜升而恶降,得不到就去研究、套合,慢慢也套合些近似的东西,当然也套合出不少似是而非的东西,慢慢这些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杂乱,真假难辨,这是世情现象。道家强调心与道合、心通神明来求真道,为后世人留下一条明路,发现道与德合,强调德道同修,以德求道,返朴归真,以天人合一来通求大道,也是太极图显示道理之一的-同气相求。这一道理不但在后世应用在中医如辨药性的方法上,在其他方法应用也较广,那些什么以形补形之类,大都不出这个道理,但是同气相求道理的应用,也是有条件前提应用,否则也是乱求,这一现象邹雍在他的著作中曾指出过,大概意思差不多。
 
活人活; 说:
活人活 发表于 2013-11-25 07:17
道门分道法和术数两大类,中医在后世的发展大都偏于走术数的路,而偏于道法的在现代相对于古代则较少,但

你后面说说的这些无非是性与命的问题,小有学习了。
而你前面说的术数,还是要实修才能道学并进。
前世的纯粹理论家很少,学修并进才是正路。
我并没走后世这些什么功能啊特异啊气感啥这些的,我还是在最核心的主线上前进,所以我觉得我还是感说两句话的。只是我的水平还低,但是凭我目前水平,也能几乎完全看懂内经了。不知道这个算不算判断标准?
 
文子医生; 说:
文子医生 发表于 2013-11-24 23:19
做中医不是光有神农,中医需要的是将才。你不一定能做每个士兵能做的事,但是你要知道怎么用他最好。

你说的对,但是你没发现我一直就在说,你不了解那个士兵吗?将才也好士兵也好,你连士兵能做什么都不知道?你还是看看现在的军事学院的教材吧,参谋和指挥,需要了解每一个岗位的工作和人员。现在的军事已经不是过去将军一句话,下面慢慢来啦,而医学,本来就要求精确啊。我哪里表达错误了我自己吗?
 
活人活; 说:
活人活 发表于 2013-11-25 12:48
师曰:法无存想,存想非真法!

你这都是给门外汉聊天的话。哪里有存的住的事呢?连这都搞不清楚还学啥。
大概意思就像小时候看的凡儿那的海底两万里那句动中之动的意思吧。
 
本帖最后由 云深不知处 于 2013-11-25 13:43 编辑

理解温胆汤之前,一定要弄明白一个概念,就是温胆的“热源”来自于何处?我的理解是来自于胃,胃气足则无气不降,胃气虚则诸气皆逆。而且足少阳与足阳明二经为阳为天,以降为顺。如果二气虚寒,则气逆,气逆则难以入睡,自然之理也。所以观整个方剂,炙草、生姜用以温胃,其他诸药无不是宣降诸气为主,实与清痰无多大关系的。温胆汤,其实改为降胆汤更好理解一些。
一点拙见,还请大家指正。


再补充点"胆寒失眠,胆热嗜睡"的理解,胆,足少阳经,阳也,所以针对胆经来说,寒则为逆,热则为顺。阳者为天,天气又以降为顺。所以,胆寒则气逆,胆热则气顺。气逆则失眠,气顺则易睡,自然之理矣。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