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3/03/15
- 帖子
- 276
- 获得点赞
- 3
- 声望
- 18
一、中医以独特方法认识人体
1、中医对人体的认识,是一种大写意的方法,像山水人物画那样,是描述动态变化的方法,而不是写形、写实。
2、认识疾病,首先应该从认识人开始。
3、《内经》说:“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如果不呼吸,马上就会死亡。
4、中医非常重视人体的呼吸,重视气,而对于心跳的认识则属于相对次要一级。地气形成的五味,也是人体生存所依赖的基本物质,所以说“人绝胃气则亡”。
5、气与血的关系,气属于主动的动力部分,血属于相对安静的部分。血液的流动,要靠气的推动。所以中医说,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虚的时候,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液也会瘀滞。所以,血瘀证一般都有气虚症状。
6、自然界里的气,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流动的,是有温度变化的。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出于地球的自转和日月星辰的旋转。
7、古人认为:5天是一候,3候是一气,也就是15天一个节气,6气是一季,把全年分成24个节气。气候与节气是否相符,气候降临的早与晚,不仅与农作物生长有关系,也与人体的疾病发生与否,甚至与发生什么病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农历与中医也有密切的联系。
8、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阴阳气的变化,出现在气温的变化之前,是万物变化的动力。
9、人体出生之后,要靠自然物质的补充与营养。人必须不断的与自然界交换物质,才能维持生命的状态,古人称之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天的五气,就是风、火、湿、燥、寒。这五种性质的气候是划分四季的主要因素。地的五味,就是酸、苦、甘、辛、咸。这五种滋味,是一切事物营养的基本要素。五气入鼻。藏在心肺;五味入口,先入肠胃。五气和五味可以代表对人体有益的万物。在五行学说的指导下,五就是全部,五气指的是全部的天气,五味也就是天地万物的所有滋味。人的生存离不开五气与五味,离开了人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10、古人把气看得很重要,认为“气聚则生,气散则亡”。具体到身体的内部,与气有关的内容进一步丰富起来,比如把人的划分为有形的物质与无形的功能,叫做形与气的关系。一个人必须形和气相平衡,才是健康的。气为阳,形为阴。
11、身体里的气进一步细化,就有了肺气、心气、肝气、脾气、肾气、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不同的称谓。当然,这里所说的气只是表示肺、心、肝、脾等脏器的功能。
12、阴阳是古代汉语写的辩证法。
13、古人认为,凡是温暖、向上、向外、光明、活动、清虚的物质属性,都是属于阳的范畴;与阳恰成对比的就是阴,凡是寒冷、向下、内向、黑暗、静止、浑浊的物质属性,都属于阴的范畴。
14、“阴”和“阳”,是天地之间最根本的规律;是划分、归类万物最高的纲领;是一切量变与质变的力量源泉;是万物产生和死亡的根本原因;宇宙之间鲜明的巨变与微小的变化,都是由阴阳引起的。因此,治疗疾病必须从根本上找原因,这根本的原因就是阴阳。
15、世界万物具有无限的可分性,阴阳之中也可以进一步划分阴阳。一天中的阴阳,根据阴阳气的多少,还可以划分为阳中之阳、阳中之阴;阴中之阳,阴中之阴。
16、古人称:“重阳必阴,重阴必阳”。
1、中医对人体的认识,是一种大写意的方法,像山水人物画那样,是描述动态变化的方法,而不是写形、写实。
2、认识疾病,首先应该从认识人开始。
3、《内经》说:“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如果不呼吸,马上就会死亡。
4、中医非常重视人体的呼吸,重视气,而对于心跳的认识则属于相对次要一级。地气形成的五味,也是人体生存所依赖的基本物质,所以说“人绝胃气则亡”。
5、气与血的关系,气属于主动的动力部分,血属于相对安静的部分。血液的流动,要靠气的推动。所以中医说,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虚的时候,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液也会瘀滞。所以,血瘀证一般都有气虚症状。
6、自然界里的气,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流动的,是有温度变化的。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出于地球的自转和日月星辰的旋转。
7、古人认为:5天是一候,3候是一气,也就是15天一个节气,6气是一季,把全年分成24个节气。气候与节气是否相符,气候降临的早与晚,不仅与农作物生长有关系,也与人体的疾病发生与否,甚至与发生什么病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农历与中医也有密切的联系。
8、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阴阳气的变化,出现在气温的变化之前,是万物变化的动力。
9、人体出生之后,要靠自然物质的补充与营养。人必须不断的与自然界交换物质,才能维持生命的状态,古人称之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天的五气,就是风、火、湿、燥、寒。这五种性质的气候是划分四季的主要因素。地的五味,就是酸、苦、甘、辛、咸。这五种滋味,是一切事物营养的基本要素。五气入鼻。藏在心肺;五味入口,先入肠胃。五气和五味可以代表对人体有益的万物。在五行学说的指导下,五就是全部,五气指的是全部的天气,五味也就是天地万物的所有滋味。人的生存离不开五气与五味,离开了人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10、古人把气看得很重要,认为“气聚则生,气散则亡”。具体到身体的内部,与气有关的内容进一步丰富起来,比如把人的划分为有形的物质与无形的功能,叫做形与气的关系。一个人必须形和气相平衡,才是健康的。气为阳,形为阴。
11、身体里的气进一步细化,就有了肺气、心气、肝气、脾气、肾气、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不同的称谓。当然,这里所说的气只是表示肺、心、肝、脾等脏器的功能。
12、阴阳是古代汉语写的辩证法。
13、古人认为,凡是温暖、向上、向外、光明、活动、清虚的物质属性,都是属于阳的范畴;与阳恰成对比的就是阴,凡是寒冷、向下、内向、黑暗、静止、浑浊的物质属性,都属于阴的范畴。
14、“阴”和“阳”,是天地之间最根本的规律;是划分、归类万物最高的纲领;是一切量变与质变的力量源泉;是万物产生和死亡的根本原因;宇宙之间鲜明的巨变与微小的变化,都是由阴阳引起的。因此,治疗疾病必须从根本上找原因,这根本的原因就是阴阳。
15、世界万物具有无限的可分性,阴阳之中也可以进一步划分阴阳。一天中的阴阳,根据阴阳气的多少,还可以划分为阳中之阳、阳中之阴;阴中之阳,阴中之阴。
16、古人称:“重阳必阴,重阴必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