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0/10/14
- 帖子
- 3757
- 获得点赞
- 32
- 声望
- 38
- 年龄
- 46
本帖最后由 为往圣继绝学 于 2013-8-16 23:59 编辑
记得有某位国医大师在他的著作中论习医要读经典,多临证之外,还特别介绍了一点要从病人学
怎么学呢,介绍了很多他的心得,比如病人反馈的感受,接受治疗后的效果等等,都是我们的镜子
那么让我们顺着这位老先生的思路走下去。
我们从民间的谚语中其实是可以好好的来照照我们,来提高我们的医术滴。
比如民谚有云:“药要对方一口汤 药不对方用船装”
这是病人看医生的经验总结,说的是什么呢,就是对症的药一口汤就有行,虽不至于痊愈
但绝对是让你感觉舒服的,让你感觉对路的,反之呢? 把药用船来装都不够,比如小区一个病人
每次看病回来背一麻袋中药,以吃了几年,真的可以用小船装了。
看其药方洋洋洒洒几十味药,有热药有寒药,有补药有泻药,我曾对其笑言,这个医生自己都不晓得你是寒症热症,虚证实证
好,闲话不说,回归正题。
那么“药要对方一口汤 药不对方用船装”这句老百姓高度总结的看病经验怎么让我们来好好反省自己,提高医术呢?
关键是要抓住“一口汤”也就是我们一定要用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务必做到洞悉病本,拨云见日
扫清种种的假象,疑云,不畏浮云遮望眼,直指病机,只有达到这个层面,方能做到“药要对方一口汤”
也就是内经说到的覆杯而愈,古人说的入腹即定,不出手则已,出手则能力挽狂澜。
要死死扭住这个目标,孜孜以求,契而不舍,只要出现病人反应吃了药毫无感觉一类,则要反思
反思问题在那里,吃饭也想,睡觉也想,万不可轻忽放过,经过苦苦的煎熬,终于找到病本,解决问题之后,你的医术才会精
进,套用习总说的要有“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如此反复多年的刻苦要求,方能达到岳美中老先生说的入细,回春之
四,五等医生之境界,此道艰难,与各位同道,爱好者共勉!
记得有某位国医大师在他的著作中论习医要读经典,多临证之外,还特别介绍了一点要从病人学
怎么学呢,介绍了很多他的心得,比如病人反馈的感受,接受治疗后的效果等等,都是我们的镜子
那么让我们顺着这位老先生的思路走下去。
我们从民间的谚语中其实是可以好好的来照照我们,来提高我们的医术滴。
比如民谚有云:“药要对方一口汤 药不对方用船装”
这是病人看医生的经验总结,说的是什么呢,就是对症的药一口汤就有行,虽不至于痊愈
但绝对是让你感觉舒服的,让你感觉对路的,反之呢? 把药用船来装都不够,比如小区一个病人
每次看病回来背一麻袋中药,以吃了几年,真的可以用小船装了。
看其药方洋洋洒洒几十味药,有热药有寒药,有补药有泻药,我曾对其笑言,这个医生自己都不晓得你是寒症热症,虚证实证
好,闲话不说,回归正题。
那么“药要对方一口汤 药不对方用船装”这句老百姓高度总结的看病经验怎么让我们来好好反省自己,提高医术呢?
关键是要抓住“一口汤”也就是我们一定要用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务必做到洞悉病本,拨云见日
扫清种种的假象,疑云,不畏浮云遮望眼,直指病机,只有达到这个层面,方能做到“药要对方一口汤”
也就是内经说到的覆杯而愈,古人说的入腹即定,不出手则已,出手则能力挽狂澜。
要死死扭住这个目标,孜孜以求,契而不舍,只要出现病人反应吃了药毫无感觉一类,则要反思
反思问题在那里,吃饭也想,睡觉也想,万不可轻忽放过,经过苦苦的煎熬,终于找到病本,解决问题之后,你的医术才会精
进,套用习总说的要有“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如此反复多年的刻苦要求,方能达到岳美中老先生说的入细,回春之
四,五等医生之境界,此道艰难,与各位同道,爱好者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