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中医师承就是扯蛋

3、培养天才还是人才?
自古以来中医界的高级临床家,都不是人为刻意培养出来的。还要引用一句古话:“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 古代的高级临床家是时代造就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天才”。
中国古代,天才医学大家层出不穷。就连医圣仲景,都是由一个政府官员转从医学。现代临床大家肖龙友,科举出身,清末任地方官员,民国任中央政府官员,隐退后开始从医,竟然成为“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建国后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肖氏既没有受过“师承”教育,也没有读过中医学院。不是天才,还能怎样理解?
建国后,为了给国家培养数学杰出人才,华罗庚教授曾招收了一大批青年数学精英办班培训,后转入中科院数学所培养。华教授虽“有心栽花”,但中科院数学所数十年终无杰人出世。“无心插柳”于陈景润,陈景润却露出锋芒。陈景润仅读过三年大学,后当过中学教师,当过图书管理员,摆过地摊、受过政治迫害。维艰半生,磨难深重。不是天才,还能怎样理解?
所谓“天才”,顾名思义,就是天然造就的,不是人工培养的。天然造就是指它所处的时代、环境、条件,天赋与努力的结合,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结合,诸多因素集于一点,才偶然造就出极少数天才。“天才”的出现要素极其复杂,往往偶然性大于必然性。只能用数学概率论来计算,不能用西方“要素论”来分析。
当然,天才同样需要启蒙教育,需要以“师带徒”方式带他入门。但决不能理解为,古代天才都曾接受过“师带徒”方式启蒙教育,那么,“师带徒”方式就培养天才的最佳方式。
其实,我国启动“师承”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高级人才,尚不奢望培养天才。然而上世纪时代造就的那一批天才,责无旁贷地成为首批“师承”教育指导教师。让天才来培养高级人才,本应是顺理成章之事。但出乎意料的是,天才们用尽手段,却培养不出来高级人才。
“天才”的临床大家,将自己的成长过程“要素化”,分析了要素,提出了条件。然而他们分析的要素,只是按常规要素来考虑,并没有考虑时代背景和偶然因素。所以他们的要素是不完整的,失败也是必然的。
“天才”可以不上学就学会中医,而且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被培养的学员,无论上不上学,无论硕士博士,都培养不出高级临床家。这一怪异现象,我们已经不能解答了。还是看看西医是怎样培养高级人才的。

我一直纳闷,为什么西医就能培养出高级临床医学专家,无需启动“师承”模式,就是简单的利用现代教育体制?
大家悉知,西方利用现代教育体制培养了大批大批的临床医疗专家。从培养过程我们看到,西方采用的是现代知识体系,现代教育手段,现代教师,将现代学子,培养成现代高级人才。
这里面的培养者---现代教师,本身并不一定是天才,或许只是一般现代高级人才。人才教师培养人才,中间没有隔阂,便于相互沟通;用天才培养人才,天才反而与人才差距较大,无法沟通。
天才与人才虽只一字之差,但有着质的区别。天才有能力“跨越时代”。人才却没有这个能力。人才只能就本时代而学本时代。
天才的临床大家,培养博士后级别的人才,从表面上看珠联璧合,完美匹配。其实,差距甚大。天才临床家,虽然也是现代人,但他们可以“跨越时代”,瞬间回到两千年前,用两千年前的知识体系来教授学员,而博士后学员虽然学历高端,却无法回到两千年前。这就是天才与人才之间的差异。
西方现代教育模式基本的原则是:“不跨越时代”。其主要特点归纳为“五个现代”。即 现代知识、现代手段、现代教师、现代学子、现代人才。所以它一路上顺风顺水,马到功成。
而中国中医是用古代知识体系,用仿古“师承”手段,“半古半今”的天才教师,将现代学子,培养成现代高级人才。可想而知,这可能吗?
退一步说,我们用古代知识体系,用仿古“师承”手段,“半古半今”的天才教师,将现代学子培养成仿古高级临床家,似乎也无可能。
我们说过,古代的和过去的高级临床家(天才),是由他所处时代造就的。时代造就了“天才”。“天才”就有能力跨越时代。这类人无法刻意培养,也培养不出来。
如果我们放弃培养“天才”的奢望,通过培养,获得我们需要的“高级人才”而不是“天才”。我认为还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借鉴西方培养“人才”的条件:“五个现代”,一个都不能少。少了就扭曲了。即用现代知识体系和现代培养手段,现代人才类教师,将现代学子培养成现代高级临床家。完全是可以实现的。一切“跨越时代”的知识体系和教育方式,都是逆风溺水,都会一败涂地。
 
4、上述“五个现代”之中,最关键的就是“现代知识体系”。中医为什么那样的扭曲型教育呢? 它难它道真的不知到教育体制需要“五个现代”?
中医界也是实在没有办法。中医是一门原始医疗技术。至今尚不能纳入现代知识体系中,借用仿古模式培养现代高级人才,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中医若能纳入现代知识体系,一切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新的时代,新的形势,新的文化背景,新的知识结构,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思想理念,使得千年古医已经失去了继续存在的可能。新的理性思维方式下,我们已经无法学会和继承“非理性”古代中医;而新的文化背景下,旧中医死亡的事实,已经证明《周易》、《内经》、《伤寒》之中,并无回天之法力。
我们提出的革命,就是不能再继续走原先的老路。这条路就在半个世纪前还是通畅的。但今天已经走不通了。我们当今的时代,已经没有“文盲”及“半文盲”了。我们的后学者,都是受过12年制正规基础教育“理科生”中的拔尖学子,都在接受学士、硕士、博士专业教育。我们袭用教带“半文盲”方法无法教会他们。我们也无法将他们变回毫无理性思维的“半文盲”,退回到12-13岁开始学习中医。而且,我们的指导教师,是天才;虽是现代人,却能够 “跨越时代”回到古代。我们却不能。
时代悄然过去,我们全然不知。时间虽过了半个世纪,我们却失去了原先造就天才临床家的历史时代。同时又不具备人为培养现代高级人才的教育条件。也就是说,由于时代变革,当今所有之人,无论是“半文盲”,还是硕士、博士,直至博导、院士,甚至当今时代造就的“天才”,都无能力“跨越时代”回到过去;都无可能再以仿古方式学会古代中医, 更无可能再以仿古方式达到他们的医学境界。这就如同地球当今再也不能孕育新的生命物种一样。
 
李荣伟; 说:
李荣伟 发表于 2013-11-16 12:35
呵呵。

支持恢复中医自考,我当年是过了几科,后来不敢考了,因为外语不会。
 
李荣伟; 说:
李荣伟 发表于 2014-3-12 21:11
找枪手呀。

找人替考连想都没想过,丢不起那人呀。话说回来,那本科证对我来说就是可以晋升职称到正高,可我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意义不大。
 
文不对题,不知是赞同什么,还是反对什么?
 
这题目我感觉不妥。从文中来看,不是中医师承就是扯蛋,而是中医师承的相关政策似乎有些扯蛋,不能满足更多

赞同李老师的观点。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