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易氏医按》二:寒热年余药不济,六味补阴证始痊

呵呵,没有赞美之词。只有叹息。——此证,前医未必不能治。之所以未能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被自己的诊断误导了。过于自信于自己的经验、自己的能力了。

切脉,脉诊存疑之时,有几人能做到——【 次 日 复 诊 】?

做学问,临症,都要踏踏实实。尤其是一些疑难重症,【 次 日 复 诊 】非常重要。而且【 次 日 复 诊 】的时间,也很有讲究的。

还是那句话,——【细腻,周密】。一个人,即使练成了九段棋手的技术,如果没有九段棋手的【细腻】,可能一生都只能止步在八段的巅峰上的。

【技术】,是基础。

【心性】,也是基础。

入门阶段看不到【心性】的重要。

但到拔高的时候,【技术】的使用和驾驭,就会受到【心性】的制约的。
 
呵呵,没有赞美之词。只有叹息。——此证,前医未必不能治。之所以未能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被自己的诊



门道
 
寒冬已至,门前早无稻了。

哦 无稻 就无稻吧

技 体
术 用

一病有一病的治法,知道治法,是得其技
一病治法很多,能够选择最佳,且善于运用,此为术

见一病不知如何去治,是技不如人
满肚子治法却不识病,是未得其术
 
寒冬已至,门前早无稻了。

哦 无稻 就无稻吧

技 体
术 用

一病有一病的治法,知道治法,是得其技
一病治法很多,能够选择最佳,且善于运用,此为术

见一病不知如何去治,是技不如人
满肚子治法却不识病,是未得其术
 
本帖最后由 醫道宗源 于 2013-11-28 10:25 编辑

现在流行连回两贴的?我也来试试

见过这种郁闷的么?

一个医生,用某方给某人治某病。无效。

更一医,还用此方,微调某药分量,显效。
 
“不识病"应该还是诊断上的问题?


一方治一病,这个简单。
就像小孩子的计算题,只要不马虎,都能计算对。所以,这样的试卷,大家都能考95分,成绩似乎差距不大。

真正难的是,有些病,在用某方治疗到一定程度上,掐好时机急改另一方,转透出来。这个在伤寒重症里面很常见。这个里面的把握,就要求比较多了。诊断要熟,用药要熟,用药前更要对整个战局的各个阶段的把握要洞悉于心。
这个就像小孩子的应用题、奥数题,能答对的孩子就会少很多了;很多只能得零分的。只有这样的题,才能真正分别出大家的水平。

有些孩子,能一眼看出其中的关窍,并且能迅速按部就班地把题解出来,甚至同时还能取最简便的方法来完成。

有些孩子,经过一大堆的七拼八凑之后,也能把答案算出来。

有些孩子,根本就无从下手的。

这些孩子,你让他算 3+5= ,估计都不会出错。 我想说啥来着? 扯忘了
 
现在流行连回两贴的?我也来试试

见过这种郁闷的么?

呵呵 不晓得为何回了两次,又找不到删除的地方,所以算作语气加强下吧


知病不会治很悲哀

会治不知病很悲催
 
呵呵,没有赞美之词。只有叹息。——此证,前医未必不能治。之所以未能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被自己的诊

宗源老师严谨。颇有学术范儿。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