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心阳不足------膝关节痛

2296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12/05
帖子
2588
获得点赞
124
声望
38
在治疗病人同时。一中年妇女不断拍打心胸部。自冒冷汗。急问何事?说:心胸背痛。急按爪切间使穴。一分钟后心胸背痛若失。

稍后治疗此妇女。是左膝部痛。伸曲走路受限。问为何出现心胸背痛?说:常常发生的。当时被按压间使穴后。感觉膝部好了很多。舌淡嫩。水滑苔。脉沉细。

五脏别通论:心与胃相同。有很多报道膝关节异常针刺内关取得效果。
针右侧间使,内关。
同侧足三里
出针后。膝关节几乎无异常,

复诊。膝关节症状没有减轻。但心胸部倒觉得很舒服。
看此妇女舌淡嫩。水滑苔。脉沉细。联想心胸背痛。
诊断为。心阳不足。血脉不荣而痛。
悬灸。心俞。厥阴俞
针补关元。足三里

复诊:效果满意。膝关节不痛。但走路酸酸的。
心阳跟于肾阳
悬灸心俞。厥阴俞
针补命门。肾俞。足三里

复诊:膝关节酸酸感已无。但心胸对应背部又呈酸楚之感
心阳渐复。但阴阳未能相对平衡
补合谷,神门
悬灸至阳。心俞。
如此加减约一星期停诊
 
人是一个整体。每个部位都有经络相联系的。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都会相互牵涉到。所以我们在诊断之时。不止要循经辩证。还需知道生理病理的变化与经络之间的相互联系。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最终的病因病位。

在临床中。心脏异常现象可能有涉及,牙痛。头痛。下阴痛。四肢痛。遇到这类痛疼之时。也可套用这句“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可在这句话里“有者求之。无者求之。”
 
心阳不足常见背冷,背痛
楼主经验学习了
 
很有启发意义的一个案例!多谢分享!
 
董氏奇穴 讲 胃 与心包 别通. 凡是能治疗心脏病的穴位都可以治疗膝盖痛
 
不错不错学习了。
 
老师辛苦了!谢谢老师分享宝贵经验,学习了
 
本帖最后由 2296 于 2013-12-3 00:16 编辑

前几天看素问骨空论也看到:"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背内;"

前后文是"蹇膝伸不屈,治其楗;坐而膝痛,治其机;立而暑解,治其骸关;膝痛,痛及拇指,治其腘;坐而膝痛如物隐者,治其关;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背内;连(骨行)若折,活阳明中俞髎。若别,治巨阳少阴荥,淫泺胫酸,不能久立,治少阳之维,在外踝上五寸。

辅骨上横骨下为为楗,侠髋为机,膝解为骸关,侠膝之骨为连骸,骸下为辅,辅上为腘,腘上为关,头横骨为枕。"
您这则医案算一个验证.
 
心与胃相通,心阳根于肾阳,学习了,谢谢
 
本帖最后由 2296 于 2013-12-3 00:42 编辑

前后文是"蹇膝伸不屈,治其楗;

中肯来说。帖子案例是巧合的。心阳不足不止于心胸背受到牵涉。或是膝部
从整体观念来说。任何部位都可能涉及的。如四肢未端的缺血疾病等
 
中肯来说。帖子案例是巧合的。心阳不足不止于心胸背受到牵涉。或是膝部
从整体观念来说。任何部位都可

我觉得不是巧合。
 
善于跟病人交流,仔细观察,究其病因根源,以达良效
 
本帖最后由 全都是自学的 于 2013-12-3 13:35 编辑

文子医生; 说:
文子医生 发表于 2013-12-3 12:29
我觉得不是巧合。

楼主是蒙的,巧合而已。内经有心背相控而痛的文字,才是楼主病人的情况,就在你提及的骨空论前面几张里面。
楼主治心背相控的边角,肯定治不好。请参看内经原文。

要是看不懂不会治再提问喊我,我来教你们。虽然我没学过,但是能行气就能治。
 
楼主是蒙的,巧合而已。内经有心背相控而痛的文字,才是楼主病人的情况,就在你提及的骨空论前面几张里

全都是,你中医自学了多久?
 
我中医9月末才正式开始的啊,只读过素问。灵枢还没开始呢。最近在考练驾照科目三,读书进度慢了。
 
我中医9月末才正式开始的啊,只读过素问。灵枢还没开始呢。最近在考练驾照科目三,读书进度慢了。

你有点走火入魔了,基础知识不熟练就攻读古典医籍,那会害了你的
 
本帖最后由 全都是自学的 于 2013-12-3 14:22 编辑

请教读内经的基础知识是什么?我对中医了解的少,真心请指教。
目前我已经略通天文地理(大学的专业),汉族天文略通,风水皮毛,周易普通,四柱一般。
传统丹功入门,导引粗糙,太极拳半专业。
其他延伸和相关知识都略知一二。
现代科学知识部分,我是理科生,本科水平的生物和物理,高中数学和化学。粗通各类社会学科。自学经济和哲学。
请问还需要准备哪些知识?
 
还有个问题,就是后世的医生,周易和丹功太差,他们使用的词汇和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对不上,开始也瞄了几本名家的,实在看不下去了,惨不忍堵。

反观内经和丹道周易,核心内容这么些年过去了,基本没变化,所以我个人感觉内经一读就清楚明白,没有感觉到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啊。除了穴位名称对不到身上,实在是没背过,这个确实要加强。但是反复体内测试,每条经络循行都是可以证出来,所有的大穴开合什么的也以前都知道,但是不知道名字。小的穴,暂时没时间一一去与书本验证。
 
还有个问题,就是后世的医生,周易和丹功太差,他们使用的词汇和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对不上,开始也瞄了几本名

楼主你有不错的底工,学起来不难,从中医基础,中医诊断,经络学等最基本的,开始学习,循序渐进

唐朝孙思邈著有《大医精诚》一文,里面的话你可读来细细思考,不但指人的医术,更重要的是医德

还有程国彭《医学心悟》里说:“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