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宗源闲话】(12)——愚人说脉

醫道宗源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4/23
帖子
3545
获得点赞
1155
声望
113
愚人说脉

我是愚人。我知道。
想不承认都不行的,君不见,经曰:智者察同,愚者察异。
咱这里要说的,就是所谓的“不同”。——相同中的“不同”。便是“察异”了。便无可避免地就是“愚者”了。
 
大家学过四诊,都知道有“浮沉迟数”等27脉。呵呵,这个我知道。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体会过:——同是“浮脉”,“浮脉”和“浮脉”也是不一样的。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1、伤寒感冒,大家都知道,应该是“脉浮紧”。
但是,要是仔细看,感冒的第一天,感冒初起,症状还比较轻的时候,脉是不是“浮紧”?是。
那么,在没治疗,没用药。第二天,感冒症状在加重,但还是“太阳病”。那么第二天的脉象是不是还是“浮紧”呢?还是。
但是,第二天症状较重时的“脉浮紧”,与第一天症状较轻时的“脉浮紧”,完全一样吗?
不全一样的。

2、太阳中风,脉当“浮”;
病未愈,传经如阳明,出现阳明病,而且也脉“浮”。(这个《伤寒论》中很多的。)
这两种“浮脉”完全相同吗?
不,是不一样的。

3、风寒感冒的“脉浮紧”中的“紧”脉;与肺癌中“脉浮紧”中的“紧”脉,一样吗?
不一样的。
伤寒之初的“脉浮紧”中的“紧”,如果是像拉紧的绳子;那么肺癌中“脉浮紧”的“紧”,则像拉紧的牛皮筋。“紧”的程度,“紧”的质感,都是不同的。

同一种“脉”之间的比较,类似于什么呢?密度不同,质地不同。
 
呵呵,或许有人会问了:“我要知道那么细致干嘛呢?有必要吗?”
呵呵,有啊。能别同脉的轻重,就能在用药中,更加精细地对分量进行把握,更能随脉加减,而贴合病情的。
能理解了各种脉的不同程度的差别,对这《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第四篇》中的“六贼脉”的“甚”和“微”就能有更细致的理解。同一种脉,在“甚”“微”之间,还有很多内容在的。

感觉,学医,大体来说,必须要经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广博”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要博学广记,完成足够多的专业知识的原始累积,来作为基础。
第二个阶段,是“精深”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看问题会更微观、更细腻、更周密。“精深”到一定程度,病情的发展变化,以及用药的反应,就会象欣赏名家名段的老戏迷一样,耳边的下一个锣鼓点、演员的下一个举手投足、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闭上眼睛也能明了于心了。琴师那个音走神了,鼓师那个点赶了、缓了;耳畔、眼前一过,心中立时就有感应,——哦,这里不对了。呵呵。
 
呵呵,就像下棋,九段、十段的棋手,和三段、四段的棋手,区别在哪里?
规则?大家都一样的;
棋谱的学习?大家学的,可能也差不多;毕竟经典的棋谱、秘谱可不都在那儿么。
区别在哪儿?
在“计算的深度”、和“周密的程度”上。
这上面表现出来的差距,就是棋力的高低表现了。
九段棋手,未必就比三段棋手学习的棋谱(秘谱)更多。据说很多顶尖的围棋高手,都喜欢研究《围棋入门》。呵呵,硬件上,其实大家都是差不多的。但,对棋的理解,对局的把握,对势的计算,……这些软功夫,就相差很大了。
 
其实,学中医,未尝不是如此。

呵呵,愚人胡话。

呵呵,我自己还在冲击三段的棋力,本帖纯属胡话。

能看到会心一笑,也好;

能看的晕头转向,也好;

能看的一无所得,呵呵,别骂就好。

————————————————————————————————————————————————————————————

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藏猫冬去了。。
 
古人的确有“智者察同,愚者察异”的说法。能察异,并非愚者。而是大智慧。察同,乃是中庸之道。各有千秋啊。
 
大家学过四诊,都知道有“浮沉迟数”等27脉。呵呵,这个我知道。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体会过:——同是“浮

同一种“脉”之间的比较,类似于什么呢?
呵呵,心中易了,指下难明。呵呵。
 
古人的确有“智者察同,愚者察异”的说法。能察异,并非愚者。而是大智慧。察同,乃是中庸之道。各有千秋啊

 
古人的确有“智者察同,愚者察异”的说法。能察异,并非愚者。而是大智慧。察同,乃是中庸之道。各有千秋啊

宗源老师客气了。
 
嘿嘿,那脉里有没有胃气怎么判断呢?五脏六腑真脉里面有没有胃气怎么用脉决来判断呢?请为后学解惑
 
请问五脏真脉里有没有胃气,怎么判断呢?有什么口诀还是知识吗?
 
若右肺癌则右寸弦紧,若左肺癌则左尺弦紧。
 
若右肺癌则右寸弦紧,若左肺癌则左尺弦紧。

先生所言【肺癌 的 弦紧】,个人这些年把“弦紧”拆开了。

其实,往深处去,弦 与 紧,仅仅只是貌似而已,神不似的。两者导致原因不同,是很难同时出现的。
 
请问五脏真脉里有没有胃气,怎么判断呢?有什么口诀还是知识吗?

呵呵,小兄弟有些急于求成了啊。您说的【五脏真脉】,这种说法是哪里来的啊?《内经》称为“真脏脉”。怎么判断,内经中讲的很详细,建议翻翻书。

看小兄弟的言辞,应该是出自于道门根基的。给您一点参考,您的研究已经太拔高了,基础显得有些单薄。这种情况不利于以后的突破的。

您的很多文字中都有吐露,——您比较在意您自己【引气内证】得到的结果。这个路子,我们倒是很像的。但是,要知道——人体的气机,是可以任意引导,完成不同目的的。所以天下各门各派的功夫,都走的是各自的路子。就一个“小周天”,都有好几种搬运方法的。都是对的。因为人体每寸都是经络密布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气机是完全可以根据意念来导引的。不可过分自信、乃至自负于自己的“引导”。更不可仅仅只是依据自己的一点浅薄的内证,就急于否定前辈高贤的论述。你我证道才几年?能比得上人家百十年的清修?至少我不能。

呵呵,呱噪了

color]
 
呵呵,本人狗尾续貂,也呱噪几句,号脉的感觉,从生活中寻找。好比【揉面】,起面恰到好处,【搭碱】正好,手感是什么;面没起好,碱多、碱少又有什么感觉;冬小麦、春小麦磨的面又有什么感觉;发芽的小麦磨面又有什么感觉;黄米面、江米【有的地方叫糯米】面又有什么感觉;前辈是大智若愚,而我是真愚钝,望前辈指点一二。
 
呵呵,本人狗尾续貂,也呱噪几句,号脉的感觉,从生活中寻找。好比【揉面】,起面恰到好处,【搭碱】正好,

呵呵,

你我揉面和稀泥,

自家手感自家知;

本是一形分彼此?

做个愚人穷掰扯。
 
脉,需要天赋。
单纯看脉,就算精深,十能中九,不能及一。
理解了标本虚实,开合枢,会把脉形,基本就算明医了。
 
脉,需要天赋。
单纯看脉,就算精深,十能中九,不能及一。
理解了标本虚实,开合枢,会把脉形,基本就算

赞!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