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元旦说元——引火归元的元是什么

全都是自学的; 说:
全都是自学的 发表于 2014-1-2 19:57
有些问题说起来很简单,但其实想参与严格的讨论,需要大量知识。
凭我个人现有的知识,真元我也摸到一些脉

你又来这一套了(⊙o⊙)
 
小医大道; 说:
小医大道 发表于 2014-1-2 20:36
你又来这一套了(⊙o⊙)

举个或许你会接受的例子吧,以我有限的学识范围内举例。
相对论,大家都听说过,这个文章很短,一个高中生看了也觉得自己看的差不多明白,虽然不是全部。
但其实您需要有很扎实的物理知识才能说自己猜到些意思,包括理论物理和严格的物理史。大概普通物理本科毕业还要再进修几年,大概可以说有点资格看相对论了。
倒不是神话那本书,而是说任意一门学科,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研究,其理论的确认和发展,都不是随便一个人可以做到。
大量的知识,足够的智慧,都是基础。
万幸的是中医的不包括金钱,所以我还能涉猎一二。但是我真的觉得普通人还是不要随便评价核心理论,因为他没有足够的知识判断和评价。
就像我告诉你,计算机程序很简单,是个人都会,可你一样没有资格评价linux的各个版本的优劣,因为这些知识需要时间和智力资源的累积。
上面关于物理和计算机的,我都有验证,其实真元的难度还要大于我说的两个例子。

只是你不愿意接受而已。宁愿享受讽刺我的欢乐,也不愿意互相交流真实上进。
人生有限,望多学习。
 
本帖最后由 小医大道 于 2014-1-2 22:34 编辑

章很短,一个高中

您太高深,大学还没毕业就已经可以大师般点评相对论,咱交流不了,也没空领会你那些高深的理论空谈,所以…………laofeiyu是对的
 
小医大道; 说:
小医大道 发表于 2014-1-2 22:31
您太高深,大学还没毕业就已经可以大师般点评相对论,咱交流不了,也没空领会你那些高深的理论空谈,所

嘿嘿。除了讽刺还是讽刺。要淡定点撒。我又没攻击你们,你为啥这么爱讽刺呢?讲道理归讲道理,你们两个人身攻击,应该算是违反论坛规定了吧?呵呵。
 
还是不脱离讨论内容为好。
既然大家都论述了自己的观点,就不要试图说服别人,这是无用的。广义的对与错,庄子所说齐物论早就谈过,没意义。而这个对错必须设定范畴,设定具体对象。
另外,境界相近的人更容易互相理解。低的恐怕很难理解高的。这也是说服别人没意义的另一个原因。仅靠几句话来把自己很长时间的积累阐述完是不可能的。
最后,我再阐述一下关于本贴的观点,
第一,神秘主义不是中医医者该有的思想,中医的所有方法都有其原因,理论需要经过完善和改善。
第二,引火归元是方法论,其实它和气一元论,精气神论,六经理论的本质是一样的。所以这个元,讨论起来因为所习惯的方法论不同,就会产生不同。这是不用继续讨论的另一个原因,也是最主要原因。
 
刘国栋; 说:
刘国栋 发表于 2014-1-3 07:15
还是不脱离讨论内容为好。
既然大家都论述了自己的观点,就不要试图说服别人,这是无用的。广义的对与错,

犀利!
 
找到一篇网文,比较全面的介绍了这一方法历史沿革、利弊等。

引火归源,又名引火归元,顾名思义,即引离源浮越之火,使之向下归于本源。自明代张景岳明确提出引火归源以后,不少医家将这一概念用于解释人的生理病理,并指导临床。但时至今日,引火归源的实质众说纷纭,甚至自相矛盾,因此笔者结合历代诸家的有关论述,探析如下。

引火归源始于仲景

引火归源最早运用者应首推张仲景,仲景虽未确立这一概念,但其用于治疗阴盛于内、格阳于外的通脉四逆汤、四逆汤,实际上是引火归源的起源。唐•王冰注释《素问•至真要大论》“微者逆之,甚者从之”时指出:“夫病之微小者,犹人火也,遇草而焫,得木而燔,可以湿伏,可以水灭,故逆其性以折之攻之。病之大甚者,犹龙火也,得湿而焰,遇水而燔,不知其性,以水湿折之,适足以光焰诣天,物穷方止矣。识其性者,反常之理,以火遂之,则燔灼自消,焰火扑灭。”提出以热治热,顺其假象而治的观点,实际上是对《素问》热因热用反治法的延伸,对明清医家引火归源理论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和启发。明代以后,随着命门学说的深入,医家薛已、孙一奎、赵献可、张景岳等人相继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其中以张景岳的贡献最大,张景岳在论述肉桂的作用时指出:“若下焦虚寒,法当引火归元者,则此为要药,不可误执。”明确提出“引火归源”的概念。此后,引火归源法被广泛应用,并不断发展。

引火归源是将火归于肾

引火归源之火,历代医家认识不一,火有虚火、阴火、相火、无根之火、龙雷之火等不同说法,尽管说法不一,但却虚火无疑。源,有的医家指命门,如张景岳云:若使命门阴盛,则元阳畏避,而龙火无藏身之地,故致游散不归,而为烦热格阳等病”(《景岳全书》)。亦有医家认为乃肾,如徐大椿曰:“肾脏阳衰,火反发越于上,遂成上热下寒之证,故宜引火归原法。……附子、肉桂补火回阳,专以引火归原,而虚阳无不敛藏于肾命,安有阳衰火发之患哉?此补肾回阳之剂,为阳虚火发之专方”(《医略六书•杂病证治》)。由于肾为水火之脏,内寓真阴真阳,乃一阳陷于二阴之中,故引火归源应归于肾更为合理。

引火归源的实质历来存在较大分歧,长期占主流的意见为阴盛于下,格阳于上,即真寒假热证。如张景岳认为:“火之标在上,而火之本则在下。且火知就燥,性极畏寒,若使命门阴盛,则元阳畏避,而龙火无藏身之地,故致游散不归,而为烦热格阳等病,凡善治此者,惟从其性,但使阳和之气直入坎中,据其窟宅而招之诱之,则相求同气,而虚阳无不归原矣”(《景岳全书》)。清•周学海与张景岳认识基本一致:“龙雷之火,潜于水中,得温暖则藏。水冷则火升,咽痛、唇裂、口渴、面赤,投以桂附,温其窟宅而招之,火自归乎原位”(《三指禅》)。

受景岳之说影响,后世医家运用引火归源法挽救不少危重患者的同时,也存在不分阴阳虚实,运用桂、附引火归源的弊端,从而导致不少失治误治之症,因此不少医家对此进行批评。明•秦景明就曾指出:“夫引火归源而用附桂,实治真阳不足,无根之火,为阴邪所逼,失守上炎,如戴阳阴躁之症,非龙雷之谓也”(《症因脉治》)。清•何梦瑶亦痛陈滥用引火归源之弊:“桂、附引火归源,此为下寒上热者言之。若水涸火炎之证,上下皆热,治宜六味之类,补水制火,今日医者动用桂、附,动云引火,不知引归何处,杀人如麻,可叹也”(《医碥》)。叶天士集诸家之成,将引火归源赋予新的含义:“引火归源,因肾水不足,虚火上亢,用滋阴降火之法,少加热药为向导,引之下降,使无拒格之患。若以温补之药为引火,则大误矣。盖阳为火,阴为水,水衰阳无所附,而浮于上者,宜滋补真阴,则孤阳下附。若可用热药者,乃戴阳、格阳二证,是内真寒而外假热,阴极似阳,仍是寒证,故用热药,此处务要讲究明白。”从中可以看出,叶天士所谓引火归源实为针对肾水不足,虚火上亢而施,改变了以往只有用桂附才是引火归源的局面,是对引火归源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发展。清•王孟英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格阳、戴阳,皆是虚阳外越,所谓内真寒而外假热,故可以用桂、附引之内潜,不可谓龙雷之火上炎也。夫春分龙见雷乃发声,秋分龙蜇而雷用收声,是龙雷之火,必炎于阳盛之时。人身一小天地,肝为角木,震为雷,龙雷之火即肝火也,必肾阴虚者,肝阳始炽,致生龙雷上炎诸证,治宜壮水制火,设昧此义,而妄援引火归元之说,不啻抱薪救火矣。古书辨别不清,贻误非浅”(《归砚录》)。至此,引火归源理论才基本阐述完善。

因此,前者乃真寒假热,格阳于上;后者乃阴虚阳亢,缘于真水不足,相火偏胜,两者判若云霄,治疗方法亦完全相反,危重之时,若稍有误判,危殆立见。

引火归源属于反佐配伍
引火归源的基本原则应遵王冰之训: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内真寒而外假热,轻者可以服附桂八味丸,该方为“治肾命门虚寒之正药,亦导龙归海之妙法”(《医方论》),赵献可曾论述:“惟八味丸,桂、附与相火同气,直入肾中,据其窟宅而招之,同气相求,相火安得不引而归源”(《医贯》)。重者可用大剂白通汤、四逆汤,煎后冷服,以防格拒不受。若真水不足,相火偏胜所致阴虚阳亢,可在滋阴泻火药中少佐热药,煎成热服,以从其性,导热下行。
引火归源的药物,应首推肉桂,该药辛甘大热,入肺、脾、心、肾,胃诸经,浑厚沉降,守而不走,偏向下焦,“补命门元阳不足,如格阳戴阳等证,又能引火归原”(《本草便读》)。清•臧达德曰:“肉桂性热,与火同性,杂在下焦壮水药中,能引无根虚火降而归经”(《履霜集》)。在用法上,引火归源在滋阴清热药中实际属于反佐配伍的范畴,量不宜大,一般情况下只用几克即可。
 
我终于明白学院派为什么越来越出不了人才,很多概念被搞乱了。
 
引火归元,火指相火,元指肾水;水中有火,生命永固!
 
冷露无声; 说:
冷露无声 发表于 2014-1-7 16:33
引火归元,火指相火,元指肾水;水中有火,生命永固!

一般意义上,此理可通,望多多交流。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