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 平桥细雨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8/22 帖子 470 获得点赞 30 声望 28 2014/01/21 #81 醫道宗源 说: 非所能通物方[9],弘艺术[10]也。 非所能通物,方弘艺术也。(不是我能够沟通物性,只是为了弘扬技艺、医 点击展开... 物方:是固有名词,不易割裂.
醫道宗源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4/23 帖子 3545 获得点赞 1155 声望 113 2014/01/21 #82 平桥细雨 说: 物方:是固有名词,不易割裂. 点击展开... 可能我道家思想影响太重了,“通物”也是道家常用的短语。即 通明物理 之意。
平 平桥细雨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8/22 帖子 470 获得点赞 30 声望 28 2014/01/21 #83 醫道宗源 说: 又不能身试其利害,以及人是以儒者,知其无据而讳言医, 又不能身试其利害以及人(不能通过自己去试验用 点击展开... 又不能身试其利害,以及人是以儒者,知其无据而讳言医, 又不能身试其利害以及人(不能通过自己去试验用药,来施医,以惠及病人)。是以儒者,知其无据而讳言医, 又不能身试其利害以及人,是以儒者, 这样逗并不影响你的解释.况是以儒者,这样更符合古文起句习惯啊.
醫道宗源 说: 又不能身试其利害,以及人是以儒者,知其无据而讳言医, 又不能身试其利害以及人(不能通过自己去试验用 点击展开... 又不能身试其利害,以及人是以儒者,知其无据而讳言医, 又不能身试其利害以及人(不能通过自己去试验用药,来施医,以惠及病人)。是以儒者,知其无据而讳言医, 又不能身试其利害以及人,是以儒者, 这样逗并不影响你的解释.况是以儒者,这样更符合古文起句习惯啊.
kabasky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10/07 帖子 2097 获得点赞 13 声望 38 年龄 39 2014/01/21 #84 平桥细雨; 说: 平桥细雨 发表于 2014-1-21 12:27 又不能身试其利害,以及人是以儒者,知其无据而讳言医, 又不能身试其利害以及人(不能通过自己去试验 点击展开... 二位古文功底实令人敬佩
平桥细雨; 说: 平桥细雨 发表于 2014-1-21 12:27 又不能身试其利害,以及人是以儒者,知其无据而讳言医, 又不能身试其利害以及人(不能通过自己去试验 点击展开... 二位古文功底实令人敬佩
kabasky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10/07 帖子 2097 获得点赞 13 声望 38 年龄 39 2014/01/21 #85 醫道宗源; 说: 醫道宗源 发表于 2014-1-21 11:48 而方家遗传率多依倚验与不验, 而方家遗传,率多依倚,验与不验, 点击展开... 依倚验不验应该连读吧
醫道宗源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4/23 帖子 3545 获得点赞 1155 声望 113 2014/01/21 #87 本帖最后由 醫道宗源 于 2014-1-21 14:15 编辑 kabasky 说: 夫以无形之脉求百变之病,进而验之草石之功,苟非上知,其道固甚难! 而方家遗传,率多依倚。验与不验,又不能身试其利害,以及人。(世传的医家的所学,大多是都有自己所依仗的祖传或宗门的承袭。但对于很多方药的有效与否,则不能尽知尽明。又不能自己去亲身试药,别其方药之有效无效、利弊所在,总结这些经验来给别人指导用药治病。 这句其实是评价一些世家医学的弊端。) 是以,儒者知其无据,而讳言医;及其疾痛呻吟,且治之不暇,又未尝能自生也。 点击展开...
本帖最后由 醫道宗源 于 2014-1-21 14:15 编辑 kabasky 说: 夫以无形之脉求百变之病,进而验之草石之功,苟非上知,其道固甚难! 而方家遗传,率多依倚。验与不验,又不能身试其利害,以及人。(世传的医家的所学,大多是都有自己所依仗的祖传或宗门的承袭。但对于很多方药的有效与否,则不能尽知尽明。又不能自己去亲身试药,别其方药之有效无效、利弊所在,总结这些经验来给别人指导用药治病。 这句其实是评价一些世家医学的弊端。) 是以,儒者知其无据,而讳言医;及其疾痛呻吟,且治之不暇,又未尝能自生也。 点击展开...
平 平桥细雨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8/22 帖子 470 获得点赞 30 声望 28 2014/01/21 #88 醫道宗源 说: 个人阅读断句习惯认为,不应连续: 点击展开... 也有其理.
醫道宗源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4/23 帖子 3545 获得点赞 1155 声望 113 2014/01/21 #89 平桥细雨 说: 也有其理. 点击展开... 呵呵,句读断读,本来就是见仁见智的东西,玩儿罢了。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 说玄宗
平 平桥细雨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8/22 帖子 470 获得点赞 30 声望 28 2014/01/21 #90 平桥细雨 说: 认为应该连读.依倚:依靠,动词 点击展开... 对,
醫道宗源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4/23 帖子 3545 获得点赞 1155 声望 113 2014/01/21 #91 醫道宗源 说: 呵呵,句读断读,本来就是见仁见智的东西,玩儿罢了。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点击展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 纷纷路上。 行人欲断。 魂借问,酒家何处? 有牧童遥指, 杏花村。 一样杳杳冥冥的清明。就是更加鬼气森森了。
醫道宗源 说: 呵呵,句读断读,本来就是见仁见智的东西,玩儿罢了。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点击展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 纷纷路上。 行人欲断。 魂借问,酒家何处? 有牧童遥指, 杏花村。 一样杳杳冥冥的清明。就是更加鬼气森森了。
平 平桥细雨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8/22 帖子 470 获得点赞 30 声望 28 2014/01/21 #92 平桥细雨 说: 认为应该连读.依倚:依靠,动词 点击展开... 清 孙枝蔚 《归来》诗:“依倚诸有位,不如为农商。”
kabasky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10/07 帖子 2097 获得点赞 13 声望 38 年龄 39 2014/01/21 #93 醫道宗源 说: 个人阅读断句习惯认为,不应连续: 点击展开...
平 平桥细雨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8/22 帖子 470 获得点赞 30 声望 28 2014/01/21 #94 平桥细雨 说: 物方:是固有名词,不易割裂. 点击展开... 提供一个书证:与本句式相同. 《后汉书·方术传论》:"汉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非所能通物方,弘时务也。
kabasky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10/07 帖子 2097 获得点赞 13 声望 38 年龄 39 2014/01/22 #95 本帖最后由 kabasky 于 2014-1-22 17:22 编辑 【本草】 本草之名始于《汉书•平帝纪》、《楼护传》,《艺文志》以为《黄帝内外经》,故著录无本草书名也。汉诏言:“方术本草娄获,诵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班固[1]叙言:“《黄帝内外经》本草石之寒温,原疾病之浅深。今所传有《黄帝内经》,乃原疾病之书,则本草其《外经》也”。《淮南子》[2]云:“神农尝百草,盖金石木果灿然各别,惟草为难识。炎黄之传,惟别草而已,后遂本之,以分百品,故曰本草”。其言郡县皆合汉名,而以吴郡为大吴,其药有禹余糧、王不留行、徐长卿、石下长卿,亦非周秦之文。其言铅锡,正合《书》、《礼》而与魏晋后反异,然则其书出于张机、华佗同时无疑也。《梁七录》始载《神农本草》三卷,陶弘景[3]云存四卷,是其本经韩保昇[4]云上、中、下并叙录合四卷也。陶分七卷,始改旧编,首列玉石类言“炼饵之术”,历著轻身延年之效。盖当时其主多好神仙,清虚在俗。士大夫著书率贵道家之言。弘景少耽黄老,旁通医经,所撰《真诰》十卷,《协昌期》篇中有合初神丸、炼麻腴法及治术三方。《太极真人遗带散》其方托诸仙真授受,世士罕津逮焉。夫道家所以服饵金石者,皆取其性多沉寒,能制炼狂魄,故方书中多于风疾、恶疮、蛊毒、狂痫诸症用之。今人不究阴阳盈缩,累剂杂投,既失炼化之方,徒伐神明之府,所谓一利大重竭其精液也。余尝疑本草名出于汉,而书乱于梁。自通明修纂,始以朱墨别之,代有增广。至宋•唐慎微[5]撰《证类本草》三十卷,名物大备,愈失本经。陈振孙[6]《书录解题》载其名《大观本草》三十卷,晁公武[7]《读书志》作《证类本草》三十二卷,并题慎微撰,是宋时已有两本。《玉海》记:“绍兴二十七年八月十五日,王继先上校定《大观本草》三十二卷,释音一卷,诏秘书省修润,付胄监镂版行之”。则南宋且有官本,今皆不可见。近行于世者亦有两本,一为明万历丁丑翻刻元大德壬寅宗文书院本,前有大观二年仁和县尉艾晟序。一为明成化戊子翻刻金泰和甲子晦明轩本,前有宋政和六年提举医学曹孝忠[8]序,称钦奉玉音,使臣杨戬总工刊写,又命孝忠校正润色之。其改称《政和本草》盖昉于此,实一书也。考大德中所刻《大观本》作三十一卷,与艾晟所言合。泰和中所刻《政和本》则以第三十一卷移于三十卷之前合为一卷,已非大观之旧。又有大定己酉麻革叙及刘祁跋,并称平阳张存惠增入寇宗奭[9]《本草衍义》,则益非慎微之旧。然大德所刊《大观本》亦增入宗奭《衍义》与泰和本同。盖元代重刻,又从金本录入也。明•李时珍[10]著《本草纲目》五十二卷,就诸家本草旧有者一千五百一十八种,又补入三百七十四种,意在炫博而疏于考,古今业医者家有一编,以为鸿宝,甚亡谓也。湘潭王壬秋[11]尝以所订嘉佑官本见示,其书以三品为三卷,尚有圈别。如陶朱墨之异,且在大观政和以前未经慎微诸人所增羼[12],故其言简要。药名视《千金方》所录,转多六十八种,其数合乎旧经。余复取《尔雅郭注》所引本草十事,陆机《诗疏》引一事,陆德明《经典释文》引二十四事,欧阳询《艺文类聚》引十二事,证以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晋•张华《博物志》,稽含《南方草木状》,崔豹《古今注》,郭璞《山海经注》诸书,依类定名,多所考见。凡杂列于方书中者皆不录,其与嘉佑本异同。得失之故,悉为标举,旁证而博疏之。大氐唐初《本经》旧文未大移改,《别录》之增广者尚少,故释文但称陶注。《类聚》间引吴编,其后异本杂出,名义无徵,并失梁以来之仿佛矣。 [1]班固:字孟坚,东汉辞赋家、史学家。著有《汉书》。 [2]《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宗室淮南王刘安招致宾客集体编写而成。该书是对西汉前期道家思想系统而详尽的总结,是研究黄老思想的极其宝贵而丰富的资料。书中亦不乏医学内容。 [3]陶弘景:字通明,齐梁间道士、道教思想家、医药学家,自号华阳隐居。著有《本草经集注》、《真诰》等。 [4]韩保昇:五代时后蜀药学家。曾任翰林学士,奉诏主修《蜀本草》。 [5]唐慎微:字审元,北宋著名药学家。 [6]陈振孙:字伯玉,号直斋。南宋藏书家、目录学家。著有《直斋书录解题》五十六卷。 [7]晁公武:字子止,人称昭德先生。南宋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著有《郡斋读书志》四卷。 [8]曹孝忠:宋代医官。曾校勘《证类本草》,并为之作序。 [9]寇宗奭:宋代药物学家。著有《本草衍义》二十卷。 [10]王壬秋:王闿运,字壬秋,号湘绮,世称湘绮先生。晚清经学家、文学家。 [11]羼(chàn): 搀杂。
本帖最后由 kabasky 于 2014-1-22 17:22 编辑 【本草】 本草之名始于《汉书•平帝纪》、《楼护传》,《艺文志》以为《黄帝内外经》,故著录无本草书名也。汉诏言:“方术本草娄获,诵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班固[1]叙言:“《黄帝内外经》本草石之寒温,原疾病之浅深。今所传有《黄帝内经》,乃原疾病之书,则本草其《外经》也”。《淮南子》[2]云:“神农尝百草,盖金石木果灿然各别,惟草为难识。炎黄之传,惟别草而已,后遂本之,以分百品,故曰本草”。其言郡县皆合汉名,而以吴郡为大吴,其药有禹余糧、王不留行、徐长卿、石下长卿,亦非周秦之文。其言铅锡,正合《书》、《礼》而与魏晋后反异,然则其书出于张机、华佗同时无疑也。《梁七录》始载《神农本草》三卷,陶弘景[3]云存四卷,是其本经韩保昇[4]云上、中、下并叙录合四卷也。陶分七卷,始改旧编,首列玉石类言“炼饵之术”,历著轻身延年之效。盖当时其主多好神仙,清虚在俗。士大夫著书率贵道家之言。弘景少耽黄老,旁通医经,所撰《真诰》十卷,《协昌期》篇中有合初神丸、炼麻腴法及治术三方。《太极真人遗带散》其方托诸仙真授受,世士罕津逮焉。夫道家所以服饵金石者,皆取其性多沉寒,能制炼狂魄,故方书中多于风疾、恶疮、蛊毒、狂痫诸症用之。今人不究阴阳盈缩,累剂杂投,既失炼化之方,徒伐神明之府,所谓一利大重竭其精液也。余尝疑本草名出于汉,而书乱于梁。自通明修纂,始以朱墨别之,代有增广。至宋•唐慎微[5]撰《证类本草》三十卷,名物大备,愈失本经。陈振孙[6]《书录解题》载其名《大观本草》三十卷,晁公武[7]《读书志》作《证类本草》三十二卷,并题慎微撰,是宋时已有两本。《玉海》记:“绍兴二十七年八月十五日,王继先上校定《大观本草》三十二卷,释音一卷,诏秘书省修润,付胄监镂版行之”。则南宋且有官本,今皆不可见。近行于世者亦有两本,一为明万历丁丑翻刻元大德壬寅宗文书院本,前有大观二年仁和县尉艾晟序。一为明成化戊子翻刻金泰和甲子晦明轩本,前有宋政和六年提举医学曹孝忠[8]序,称钦奉玉音,使臣杨戬总工刊写,又命孝忠校正润色之。其改称《政和本草》盖昉于此,实一书也。考大德中所刻《大观本》作三十一卷,与艾晟所言合。泰和中所刻《政和本》则以第三十一卷移于三十卷之前合为一卷,已非大观之旧。又有大定己酉麻革叙及刘祁跋,并称平阳张存惠增入寇宗奭[9]《本草衍义》,则益非慎微之旧。然大德所刊《大观本》亦增入宗奭《衍义》与泰和本同。盖元代重刻,又从金本录入也。明•李时珍[10]著《本草纲目》五十二卷,就诸家本草旧有者一千五百一十八种,又补入三百七十四种,意在炫博而疏于考,古今业医者家有一编,以为鸿宝,甚亡谓也。湘潭王壬秋[11]尝以所订嘉佑官本见示,其书以三品为三卷,尚有圈别。如陶朱墨之异,且在大观政和以前未经慎微诸人所增羼[12],故其言简要。药名视《千金方》所录,转多六十八种,其数合乎旧经。余复取《尔雅郭注》所引本草十事,陆机《诗疏》引一事,陆德明《经典释文》引二十四事,欧阳询《艺文类聚》引十二事,证以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晋•张华《博物志》,稽含《南方草木状》,崔豹《古今注》,郭璞《山海经注》诸书,依类定名,多所考见。凡杂列于方书中者皆不录,其与嘉佑本异同。得失之故,悉为标举,旁证而博疏之。大氐唐初《本经》旧文未大移改,《别录》之增广者尚少,故释文但称陶注。《类聚》间引吴编,其后异本杂出,名义无徵,并失梁以来之仿佛矣。 [1]班固:字孟坚,东汉辞赋家、史学家。著有《汉书》。 [2]《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宗室淮南王刘安招致宾客集体编写而成。该书是对西汉前期道家思想系统而详尽的总结,是研究黄老思想的极其宝贵而丰富的资料。书中亦不乏医学内容。 [3]陶弘景:字通明,齐梁间道士、道教思想家、医药学家,自号华阳隐居。著有《本草经集注》、《真诰》等。 [4]韩保昇:五代时后蜀药学家。曾任翰林学士,奉诏主修《蜀本草》。 [5]唐慎微:字审元,北宋著名药学家。 [6]陈振孙:字伯玉,号直斋。南宋藏书家、目录学家。著有《直斋书录解题》五十六卷。 [7]晁公武:字子止,人称昭德先生。南宋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著有《郡斋读书志》四卷。 [8]曹孝忠:宋代医官。曾校勘《证类本草》,并为之作序。 [9]寇宗奭:宋代药物学家。著有《本草衍义》二十卷。 [10]王壬秋:王闿运,字壬秋,号湘绮,世称湘绮先生。晚清经学家、文学家。 [11]羼(chàn): 搀杂。
醫道宗源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4/23 帖子 3545 获得点赞 1155 声望 113 2014/01/22 #96 平桥细雨 说: 提供一个书证:与本句式相同. 《后汉书·方术传论》:"汉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非所能通物方,弘 点击展开... 善。
平 平桥细雨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8/22 帖子 470 获得点赞 30 声望 28 2014/01/22 #98 《类聚》间引吴编其后,异本杂出, 应为:《类聚》间引吴编,其后异本杂出,
kabasky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10/07 帖子 2097 获得点赞 13 声望 38 年龄 39 2014/01/22 #100 平桥细雨; 说: 平桥细雨 发表于 2014-1-22 11:01 以为鸿宝甚亡谓也. 应为":以为鸿宝,甚亡谓也. 亡:通无. 点击展开...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