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科医案 【宗源闲话】(13)从一例医案说起

【2.木克土而见泄泻,常有腹痛见证,】
你举例的这个“木克土常有腹痛泄泻”的例子,是痛泻要方的典型方证。“木克土泄泻”有没有不痛的?有。腹痛,只是一个典型。而并不是全部。
而且,这个【且与脉大不符,木郁土虚脉当见弦细】,呵呵,谁说肝脉必须是【弦】?【风盛】之脉就不【弦】。例如太阳中风,脉浮缓;少阳中风,也未必脉都是【弦】的。风盛之脉,多见浮大。只有在肝气郁、结的时候,脉才见【弦】的。脉豁,类似于芤脉,是虚损之象。
**********************************************************************
呵呵,这些不多说了。希望能从这扇帮你推开的窗,你能看从现在的明清,看到那边的汉唐。很多人都只把眼睛盯着“高端尖端”的理论,而忽略的基础。忽略了基础的基础。
呵呵,关于你谈到的,想下一步怎样去再读伤寒。个人的一点小小建议哦,最好别带自己的想法去读。自己设定一个框框之后,会不自觉地就会局限住自己的思路和眼界。
个人观点:读伤寒,就是读伤寒。把别人的注解、分析都抛开。把伤寒读到一百遍、两百遍。把内经读到一百遍、两百遍。什么时候发现自己大脑中伤寒在与内经开始自己融合的时候,可能才能真正理解仲景本意吧。
 
由版主最后编辑:
你谈到【3.中焦衰惫、中气不足单独难以作喘。】
这个可能就是你分析的不够细致了。

小弟受教了。风气通于肝,自己天天在说厥阴风木,还是不得其要啊,“风气入肝,即为补肝之气”,沟通表里,从桂枝汤到三甲复脉,诸文之疑得释,此为“外感不辨邪,辨其证”之后的又一大惑得解,拜谢谢,当称降龙十八掌之“密云不雨”。
 
中医之学。必先明经络、解人体、知生理、学变化、循病机、知药之性味归经、了病之虚实根本,建立坚强的基础后才能谈百家之说、否则无异乎对牛谈琴。上来就读伤寒、内经之书。不要说你读100遍。就是一辈子也难懂其书之义!!
 
中医之学。必先明经络、解人体、知生理、学变化、循病机、知药之性味归经、了病之虚实根本,建立坚强的基础

试问大师:桂枝汤脉是如何??为嘛脉浮不能用?
 
,建立坚强的基础
呵呵,谢谢先生直言不讳地指点。
个人感觉,越来越不敢说自己 读懂了伤寒、读懂了内经 了。
为学,近30年了。
前面近20年,都浪费在明清以来的东西上了。转了一大圈,才找回到经典,又折腾了近10年。奈何愚钝,不得甚解 。枉费真的把伤寒、内经,读到了200遍啊。
在这儿扯几句闲话,也是想把自己的一点见解剖析出来,请大师高人给予指点。
自己一直都是闭门造车,犹如盲人瞎马,真的不知道正道在哪儿。唉,只有抱着经典混呗。
您谈的那些,在下当初几年在学;如今,还在学。终究也还是未能学的【明了】啊。曾经有很多次,都以为自己懂了。但又学几年后,才发现当年懂得还只是毛皮而已。至今,就更不敢说自己真的懂了什么。所以还在向大家学,向达者学啊
至于您下面考问的【桂枝汤】的问题,呵呵,学生不敢言。不敢言等哪天真正学懂了的时候,再来回答吧
 
由版主最后编辑:
呵呵,谢谢先生直言不讳地指点。
个人感觉,越来越不敢说自己 读懂了伤
桂枝汤是发错了地方了。。从事中医工作20余年。深有体会的不是哪个经典,真正的经典在于:不抵临证多!!多临症才能更好的体会经方、经理!!
 
由版主最后编辑:
跟着高手入门,方向不会走错。
 
读医案好啊,我读你的帖子也接近是读医案似的。是不?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