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3/11/06
- 帖子
- 455
- 获得点赞
- 23
- 声望
- 18
近年来,一些学者积极弘扬传统文化,以《周易》文化为核心,好不容易将广大群众拉到了中医麾下。让大家从意识上坚信中医能治病。这无疑给濒临灭绝的中国中医打了一剂强心针。也给中医的战略反攻提供了准备的时间。我们如果不抓住这一时机,一旦强心针药力失效,中医再就没有机会了。
近些年出版的有关中医大作,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对拯救中医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接下来,我们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书的作者会不会看病上面。“上工者”会不会看病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从意识形态面层为中医生存争取时间。有了这一段宝贵时间,我们就可以从医学理论和临床技术面层取得突破。为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下工”支持,也才不辜负他们拯救中医的一片苦心。
就中医而言,不仅仅只是一种中国人热爱的传统文化,更是中国人正在用以救死扶伤的医疗技术。中医之所以被称为“灿烂的传统文化”,不只是由于这一文化历史悠久。而是它背后有着精湛的医疗技术作为支持。如果丧失了这一点,这一“传统文化”无论多么悠久,多么灿烂,也不可能长期漂浮在意识形态面层。它只能昙花一现。 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在临床技术面层有所突破。
意识形态层面具有很大的伸缩性,而技术面层就显得余地很小。我本无意与诸家作对。因为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中医发展。但技术面层没有伸缩的余地。我还是要提出不同见解。希望能够求同存异。
1、打破习惯性思维
中国千年前就有一个“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西方同样也有一个“哥伦布立鸡蛋”的故事。这两个故事已为大家悉知。后来我又听过一个“泰国人拴象”的故事,想与大家共享。泰国人常用一条细细铁链拴住象退,大象就被拴住不再挣脱了。其实,那条细细铁链不仅拴不住力大无穷的象,就连一只大羊也难以拴住。那么,为什么大象有能力挣脱而不挣脱呢?答案是,大象从小就被那条细链所拴。小时候它曾千百次试图挣脱,都没能成功。所以后来他也就不再想着挣脱了。
19世纪西医进驻中国,中国当时政治腐败,经济贫瘠,文化落后。根本没有能力与之抗衡。中国的西医一味跟着西方跑;中国的中医,从“医林改错”起,到“中西汇通”、“中西医结合”一贯倾注先进的西医。
一百多年前,我们就知道西医先进,中医落后。一百多年后,我们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还是只知道西医先进,中医落后。西医强大,中医弱小。
中医人一直处在这种思维定势下,怀抱古典,永远都无法突破。我们用西医解剖知识来改中医之错;我们用西医药来促进中医疗效,汇通中医,结合中医等等,为什么不能成功?不是不能成功,是由于我们的思维如同上例中的泰国大象一样。一百多年一直受欺负,除了“自我改错”,就是“自我改造”,要么“汇通”,要么“结合”,从来不敢再想别的什么。
中医回归从表面上看是要让中医独立,所以否定了前面所有过程, 这不算什么突破?前面各阶段的失败已成为历史。即便再次提出否定,也不能算新突破。在我看来,“回归派”不过是“战略撤退”,以求“保存实力”。尚不如前面的“改错”、“汇通”、“结合”那么有勇气,敢于直接面对西医,面对自己。而回归派变成了逃避,因为他们始终不能从被动的思维中解脱出来。
再做一个提示。1931年日本侵华,中国将东三省大片土地拱手相让。今天为了一个鸟不拉屎的钓鱼岛,中国的态度却是“寸土不让”。因为中国已经知道自己比1931年强大了百倍,从而态度由被动转为主动。
中医从前清的“医林改错”,到“中西汇通”,到后来的“中西医结合”,一百多年来,中医一直处在被动位置。一直处在战略防御和战略相持阶段。21世纪到来,实在相持不住了,才提出“回归”,即战略撤退。这不符合中华上乘传统文化宣扬的“不战而驱人之兵”一贯战略原则。倒像是“不战自败”。 我认为,21世纪的中国中医战略反攻的时机已经到了。
百年以来,中医界从来没有扭转过被动局面。其根本原因不是扭转不了这一被动局面,而是从来没有人想过要扭转。中医和泰国大象一样,100年前就知道西医之强大而无法与之抗衡。这一心理定势持续到100年后的今天。他们不可能知道,100年后中医的能力已经达到对西医进行“医学革命”的程度。只是心理和思维上没有达到,行动也就无从谈起。
难道我们真的没有看出,300多年的西医在全球的“无所不能”和“所向披靡”,只不过是一种表象和假象?
难道我们真的没有看到,西医在中国经过一百年的充分表演,已经将自己“百般漏洞”和“满身创痍”暴露无遗了?
中医手握永恒真理,却始终不敢面对一个充满误区、盲区的机械论“残缺医学”;为什么我们只学会了“回归”、“撤退”和“自保”,始终不敢直接面对西医呢?
这里绝没有羞辱西医的意思。百年来西医为中国医疗事业创下辉煌业绩,真可谓:披肝沥胆,可歌可泣。我实在不忍这么说,但又不得不实话实说。目的仅仅是为了让中医界更清醒,才加重了语气。
谬误就是谬误,不能将谬误当成真理。之所以“中西汇通”,“中西医结合”百年未能成功,就是因为我们将一个谬误,盲目地结合到一个永恒真理上。其实,中医界根本不知道西医是什么?科学是什么?更不知道,中医自己是什么?三者的性质是什么?三者的相互关系又是什么?看不清本质,理不清关系,什么都不知道。我们拿“什么”和“什么”去“汇通”,去“结合”?
2、认清本质,理清关系
中国医疗体制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医与西医的长期共存。既然共存,何不将其二者纳入阴阳学说认识范围。如果中医与西医成为阴阳的两个面。它们之间必有一条分界线。只要看到了这条分界线,二者的“结合点”必然密布在这条分界线上。
我们首先需要界定中医与西医的分界线。认清二者性质,同时也就是理清二者的关系。
从哲学角度划分:中医是生命医学,西医是标本医学;从科学角度划分:中医是自然医学,西医是人工医学;从年代角度划分:中医是古代医学,西医是近代医学;从存在学角度划分:中医是永恒医学,西医是过渡医学;从医学角度划分:中医是病理医学,西医是病灶医学;从心理学角度划分:中医是和谐医学,西医是偏执医学。从健康学角度划分:中医是不健全医学,西医是残疾医学。
中医追求生命无限性极其变化规律,故称“生命医学”;西医将无限生命裁化为有限元,并将其固定为“标本”;局限在有限元标本面层建立起来的医学,故称“标本医学”。
中医是数千万年以来从动物到人类逐渐发展起来的医学,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巧用自然法则,巧取自然资源(草药),故称“自然医学”。
西医是近三百年建立在科学发展基础上,人工创造出来的医学。它以科学“征服自然”目标为目标,参与了强烈的人类主观意志和人为主观导向。故称“人工医学”;
中医只注重病理,不论病灶,故称病理医学;西医只有病灶而缺乏病理,故称病灶医学。
中医坚持阴阳二元论中和哲学,故称中和医学,西医坚持科学一元论偏颇哲学,故称偏执医学。
中医只有病理,缺少对病灶的科学认识和微观形态认识,故称不健全医学;西医只有科学支持体系和高技术手段,缺少哲 学理论支持体系,更缺少对病理病机的认识,故称残疾医学。
既然西医是“标本医学”、“人工医学”、“过度医学”、“病灶医学和残疾医学,可想这一学科内部存有多么大的漏洞和谬误。
起初,西医就诞生在一个误区中。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谬误。14-16世纪,西方天主教对巫医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清洗,从而导致自然医学和民族医学的彻底打消亡。17世纪随着科学的诞生,由此演化出了新医学,就是现在的西医。人类创立科学原本出自认识“物质世界”,主要是用于支持工具制造。西医原封未动地拉过来用以解决“生命世界”的问题。应用范围的严重错位,导致西医对生命永恒的误解。
其次,西医是以谬误的形式存在于世间。而谬误只能存在于“过程”之中,不能存在于结果之内。这个“过程”就是不断“修补”和不断“推翻”的过程。所以,西医从来到去,始终都不可能有什么正确结论,它只有过程。它不可能去追求永恒真理,只追求过程的不断翻新。
其实西医并不是将一个谬误一直坚持300年,而是不断的用新的谬误替代旧的谬误。始终处在动态之中。在“动中求静”,又在“静中驱动”,不断动静互换,造成新旧交替。由于自然世界的无限性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差值,为西医提供了永远以谬误形式存在的合理性和可能性。它将自然世界的无限性“裁化”为有限元,又将诸多的“有限元”进行无限交替。不仅效果显著,而且始终保持先进和新颖。让我们眼花缭乱,始终无法看破这一把戏的玄机。这就是西医的智慧和看家本领。
西医如此巨大的漏洞,我们早已熟识,却始终熟视无睹。中医百年以来不是“防御”就是“相持”,相持失败之后就是撤退。读过“兵法”的人都知道,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只有大量的消灭敌人,才能有效的保存自己”。
3、中医的出路在西医
相比之下,中医就没有那么多的优势。中医始终抱着一个永恒真理,始终抱着“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竟然让谬误战胜了真理,这不能不算是中国中医的百年悲哀。中医如果真的相信自己掌握了“颠扑不破”的真理,那还怕什么?那就应该壮起胆子,挑战西医。
挑战西医,不是靠一句硬气话,而是要有足够的证据。以司法为例,我们要诉讼一个人有罪,不仅要靠逻辑推理,而且需要提供足够的证据。其实,我们早就发现西医有问题,但始终拿不出科学证据。因为西医本身就是科学的化身。就是到了“法庭”上,无论科学担当法官,还是担当证人角色,都只会偏袒西医,不会支持中医。中医始终处于原始和落后状态。那么,要想挑战西医,只能是以证据不足落得自讨没趣。无奈之下,中医也只能选择“回归”,远离西医,远离科学,远离是非。惹不起,还躲得起!
中医总是抱着躲避态度,其实最终还是躲不过的。最终还会被西医所淘汰。中医只有主动迎敌或主动挑战,才能真正保全自己。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西医虽为谬误,却有着一个强大的靠山---科学。中医只有一个二元论阴阳哲学。阴阳哲学属个体性哲学,个体性哲学只能支持单打独斗。百年来中医孤军深入,孤立无助,远离科学,没有靠山。就永远无法从科学理论面层找出西医的破绽,就永远无法摆脱被动局面。
科学不是西医的专利。但是西医的靠山。西医不仅出自科学,而且数百年紧跟科学,科学自然不会怀疑西医,更看不出西医的谬误所在。
我们要战胜西医,不是要搬倒它的靠山,而是要将它的靠山转为我们的靠山。传说科学一直都在追求真理。 当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证实了中医里包含着科学一直追求,而又一直追求不到的真理时,科学未必还会支持西医。
科学将杂乱无章的世界,梳出了条理,编成了规律。科学是自然规律的化身,是寻找规律的工具。无规律可循的中医学要想找到规律所在,除了与科学挂钩,别无选择。
然而中医与科学挂钩,尚存许多技术问题。前面说过,科学原本出自认识“物质世界”,主要是用于支持工具制造。我们原封不动地用它来解决“生命世界”的问题,就会犯下与西医同样的错误。我们须对“一元论”科学进行必要的“二元化”改造。这样做既能找到学习掌握中医的规律,普及后学,又不让中医失去原来的本色。
另一方面,西医在病灶形态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它们早就杀进人体微观世界。我们同样可以借鉴。经由改造后的中医学,具有可更新能力,具有后代不断超越前辈的能力。尚能利用现代教育体制培养出大批大批高级临床人才,以满足全人类医疗需求。让中医发展趋势符合顺时针方向。
当然,我国过去科学技术落后,不说是老中医或中医界的西医,即便是中国正牌西医也没有能力找出西医理论中的谬误。西医的不断修正和不断推翻,都是在西方进行着。中国西医一直只会跟着西方跑还怕跟不上,根本没有能力发现西医内的谬误。中国没有一个人能够将中医和西医“双重功夫”同时练到登峰造极的境界。境界达不到,自然发现不了问题,那么解决问题也就无从谈起。
中医必须改变态度,变幻手法,以永恒哲学为指导思想,通过不断挑战西医,不断战胜西医这一动态过程,在过程中壮大,在过程中成长。这一伟大的过程,就是中医自身不断显示有能力肩负人类主流医学职责的过程,就是中医不断迈向“科学化”和“现代化”的过程。所以我们提出:“中医的出路在西医”。
4、“搬运工”面临尴尬
中医蕴含着永恒真理。然而,永恒的真理,永远只能处在哲学面层。中医将永恒的哲学混合到医学面层和技术面层,不仅造成层次混乱,传承困难,而且阻滞了医学和医疗技术的发展速度。这就是中医永恒性理论的最大缺陷。
中医需要一个从哲学面层到临床技术面层之间的医学理论体系。但古典中医却是一片空白,完全留给医者自己用经验来填充。这就造成了中医在临床疗效的离散性、或然性和不可重复性。我们在组建新中医学的学科结构中,应该将其予以补全。 当今看来,要补充这一部分,别无选择的还得利用西医及科学。然而,我们以往的做法是,直接将一个“阶段性”、“过渡性”学科与一个“永恒学科“进行结合。也就是说,我们在将一个充满谬误,漏洞百出的学说,与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相结合;将一个“一元论”演化出来的学科,与一个阴阳“二元论”哲学相结合。这样做怎么可能成功。
这里的涉及到“阶段性”在“永恒性”上的时差问题;涉及的西医科学与中医哲学面层错位问题;还涉及到“一元论”学科与“二元论”哲学之间的关系确定问题,等等。出现了一系列不适之症。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将一个真理与一个谬误结合时,出现了严重的混乱局面, 混淆了我们的认知能力和是非分辨能力。竟然将谬误视为真理,而让真理却沦为谬误。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中医界一直不具备足够的西方科学知识和医学知识,更不具备反思西医和反思科学的思维能力。虽然我们从感觉上早就发现西医哪里不对劲,却始终不知道西医的“船”究竟歪在哪里?更不知道如何能从科学的逻辑面层和实验面层找到西医的谬误所在。这一系列的问题长期困扰着我们,才使得中西医结合问题沦为“中国第一难题”。惊动了钱学森和杨振宁等多位科学大家前来协助,仍旧是毫无效果。
中国其它自然--技术学科,之所以不会出现上述问题,只是由于他们均是照搬西方整包原装,无须关注对错,无需作任何修改。我们甚至可以原封照搬西方18世纪的“植物药理学”。将“植物”二字改成“中药”就成了中医现在的“中药药理学”。 唯独中医不能全套原装照搬西方。因为西方没有中医!
我们要将西医及科学的理论“移植”到中医医学理论上,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大家悉知“移植手术”在技术面层有很大难度,两个血缘不同的生物器官移植会出现“排异反应”。所以“移植手术”难度,要比原装照搬的难度大之百倍以上。
这里我为中医界说一句公道话。不是中医界无能,西医和其它行业的人员都那么精英。原装照搬只需要学好外语。做“移植手术”,就不像学外语那么简单。它需要高端技术,过去中国人根本不具备。所有“移植手术”在中国一般都活不了,更何况是“学科移植”。
西方人给人类所有行业的工艺技术都提供了科学支持体系,并利用数学“可靠度”理论来确保其可靠性。唯独没有给中医提供支持,所以中医的科学支持体系就一直无从建立。我们确实没有独立创新能力,“回归”也是一种明智选择。
没有西方人参与的中国中医,不仅失去了外援,而且失去了自信。 近些年来,中西医结合问题已成“中国第一难题”。参与讨论与协助的名家是越来越多,问题却搞得越来越乱。不是其它自然技术学科都没有难题,其它学科的难题不需要中国人来解决,西方人总会走在我们前面。我们只需要学好外语就行了。故自然技术学科的难题不可能长期存留在中国。中西医结合之所以成为中国之难题,是由于我们百年来是学会了跟着西方学习,从来不会独立创新。中国不乏拥有巨额数量的专家、教授、硕导、博导、院士、大师,一砖下去就能砸死一大片。他们头顶的光环,耀得人眼花缭乱。我们只得戴上墨镜定眼观看。原来,他们只不过是一大批西方知识的“搬运工”。离开了西方人,他们什么都不是。
在中国这个最大的“搬运工”世界里,各个行业每天都有大量的知识可以由西向东搬运。“搬运工”们个个业绩突出,人人气宇轩昂。唯独中医行业最为惨烈。中医界同样拥有巨额数量的专家、教授、硕导、博导、院士、大师等知识“搬运工”,同样想为国家、为人民“搬运”一点东西。只可惜他所要搬运的东西西方根本就没有。这是“搬运工”的最大悲哀。岂不面临失业危机!中医界急中生智,实现了人类第一次“压缩时空”。返回远古,为我们搬运回来了3000年前的《易经》甲骨残简。可算不辱“搬运工”之神圣使命。
当我们看到中国中医搬运界面临“无运可搬”的尴尬局面,面临全体失业的危险境地,中医界现代所做得一切,也就顺理成章了。
就在我们几乎绝望之际,突破中西医结合“关键点”的“划时代”的人才终于降生了。她为中医创新想出了办法,那就是《医林改错》。
14-16世纪,西方采用极端手段铲除了巫,同时也就铲除了西方的自然医学和民族医学,从而处于“无医”时代。到了17世纪,社会医疗的迫切需求,迫使初生不久的近代科学仓促创建了近代医学。三百多年来,西医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正确。它一直都在“不断修补”和“不断推翻”,无休止的进行着“否定之否定”。然而到了中国,它却成了神圣不可怀疑的真理。百年以来,中国从来没有人敢怀疑一句:“西医学是缪论”。
上面我们用排除法,证明了在短短300年里,却经历了无数次修补和无数次推翻的西医是谬论。那么,接下来通过对西医科学进行全面的“阴阳化”修正和“五行化”改造这一动态过程,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科学理论支持体系。从哲学和科学理论面层真正实现“中西医结合”,最终创出新中医,实现人类“医学革命”。
中医若能改变态度,变幻手法,以永恒哲学为指导思想,通过不断挑战西医,不断战胜西医这一动态过程,在过程中壮大,在过程中成长。这一伟大的过程,就是中医自身不断显示有能力肩负人类主流医学职责的过程,就是中医不断迈向“科学化”和“现代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类医学革命的过程。所以我们提出:中医革命的对象是西医,中医的出路还是西医。
近些年出版的有关中医大作,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对拯救中医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接下来,我们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书的作者会不会看病上面。“上工者”会不会看病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从意识形态面层为中医生存争取时间。有了这一段宝贵时间,我们就可以从医学理论和临床技术面层取得突破。为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下工”支持,也才不辜负他们拯救中医的一片苦心。
就中医而言,不仅仅只是一种中国人热爱的传统文化,更是中国人正在用以救死扶伤的医疗技术。中医之所以被称为“灿烂的传统文化”,不只是由于这一文化历史悠久。而是它背后有着精湛的医疗技术作为支持。如果丧失了这一点,这一“传统文化”无论多么悠久,多么灿烂,也不可能长期漂浮在意识形态面层。它只能昙花一现。 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在临床技术面层有所突破。
意识形态层面具有很大的伸缩性,而技术面层就显得余地很小。我本无意与诸家作对。因为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中医发展。但技术面层没有伸缩的余地。我还是要提出不同见解。希望能够求同存异。
1、打破习惯性思维
中国千年前就有一个“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西方同样也有一个“哥伦布立鸡蛋”的故事。这两个故事已为大家悉知。后来我又听过一个“泰国人拴象”的故事,想与大家共享。泰国人常用一条细细铁链拴住象退,大象就被拴住不再挣脱了。其实,那条细细铁链不仅拴不住力大无穷的象,就连一只大羊也难以拴住。那么,为什么大象有能力挣脱而不挣脱呢?答案是,大象从小就被那条细链所拴。小时候它曾千百次试图挣脱,都没能成功。所以后来他也就不再想着挣脱了。
19世纪西医进驻中国,中国当时政治腐败,经济贫瘠,文化落后。根本没有能力与之抗衡。中国的西医一味跟着西方跑;中国的中医,从“医林改错”起,到“中西汇通”、“中西医结合”一贯倾注先进的西医。
一百多年前,我们就知道西医先进,中医落后。一百多年后,我们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还是只知道西医先进,中医落后。西医强大,中医弱小。
中医人一直处在这种思维定势下,怀抱古典,永远都无法突破。我们用西医解剖知识来改中医之错;我们用西医药来促进中医疗效,汇通中医,结合中医等等,为什么不能成功?不是不能成功,是由于我们的思维如同上例中的泰国大象一样。一百多年一直受欺负,除了“自我改错”,就是“自我改造”,要么“汇通”,要么“结合”,从来不敢再想别的什么。
中医回归从表面上看是要让中医独立,所以否定了前面所有过程, 这不算什么突破?前面各阶段的失败已成为历史。即便再次提出否定,也不能算新突破。在我看来,“回归派”不过是“战略撤退”,以求“保存实力”。尚不如前面的“改错”、“汇通”、“结合”那么有勇气,敢于直接面对西医,面对自己。而回归派变成了逃避,因为他们始终不能从被动的思维中解脱出来。
再做一个提示。1931年日本侵华,中国将东三省大片土地拱手相让。今天为了一个鸟不拉屎的钓鱼岛,中国的态度却是“寸土不让”。因为中国已经知道自己比1931年强大了百倍,从而态度由被动转为主动。
中医从前清的“医林改错”,到“中西汇通”,到后来的“中西医结合”,一百多年来,中医一直处在被动位置。一直处在战略防御和战略相持阶段。21世纪到来,实在相持不住了,才提出“回归”,即战略撤退。这不符合中华上乘传统文化宣扬的“不战而驱人之兵”一贯战略原则。倒像是“不战自败”。 我认为,21世纪的中国中医战略反攻的时机已经到了。
百年以来,中医界从来没有扭转过被动局面。其根本原因不是扭转不了这一被动局面,而是从来没有人想过要扭转。中医和泰国大象一样,100年前就知道西医之强大而无法与之抗衡。这一心理定势持续到100年后的今天。他们不可能知道,100年后中医的能力已经达到对西医进行“医学革命”的程度。只是心理和思维上没有达到,行动也就无从谈起。
难道我们真的没有看出,300多年的西医在全球的“无所不能”和“所向披靡”,只不过是一种表象和假象?
难道我们真的没有看到,西医在中国经过一百年的充分表演,已经将自己“百般漏洞”和“满身创痍”暴露无遗了?
中医手握永恒真理,却始终不敢面对一个充满误区、盲区的机械论“残缺医学”;为什么我们只学会了“回归”、“撤退”和“自保”,始终不敢直接面对西医呢?
这里绝没有羞辱西医的意思。百年来西医为中国医疗事业创下辉煌业绩,真可谓:披肝沥胆,可歌可泣。我实在不忍这么说,但又不得不实话实说。目的仅仅是为了让中医界更清醒,才加重了语气。
谬误就是谬误,不能将谬误当成真理。之所以“中西汇通”,“中西医结合”百年未能成功,就是因为我们将一个谬误,盲目地结合到一个永恒真理上。其实,中医界根本不知道西医是什么?科学是什么?更不知道,中医自己是什么?三者的性质是什么?三者的相互关系又是什么?看不清本质,理不清关系,什么都不知道。我们拿“什么”和“什么”去“汇通”,去“结合”?
2、认清本质,理清关系
中国医疗体制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医与西医的长期共存。既然共存,何不将其二者纳入阴阳学说认识范围。如果中医与西医成为阴阳的两个面。它们之间必有一条分界线。只要看到了这条分界线,二者的“结合点”必然密布在这条分界线上。
我们首先需要界定中医与西医的分界线。认清二者性质,同时也就是理清二者的关系。
从哲学角度划分:中医是生命医学,西医是标本医学;从科学角度划分:中医是自然医学,西医是人工医学;从年代角度划分:中医是古代医学,西医是近代医学;从存在学角度划分:中医是永恒医学,西医是过渡医学;从医学角度划分:中医是病理医学,西医是病灶医学;从心理学角度划分:中医是和谐医学,西医是偏执医学。从健康学角度划分:中医是不健全医学,西医是残疾医学。
中医追求生命无限性极其变化规律,故称“生命医学”;西医将无限生命裁化为有限元,并将其固定为“标本”;局限在有限元标本面层建立起来的医学,故称“标本医学”。
中医是数千万年以来从动物到人类逐渐发展起来的医学,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巧用自然法则,巧取自然资源(草药),故称“自然医学”。
西医是近三百年建立在科学发展基础上,人工创造出来的医学。它以科学“征服自然”目标为目标,参与了强烈的人类主观意志和人为主观导向。故称“人工医学”;
中医只注重病理,不论病灶,故称病理医学;西医只有病灶而缺乏病理,故称病灶医学。
中医坚持阴阳二元论中和哲学,故称中和医学,西医坚持科学一元论偏颇哲学,故称偏执医学。
中医只有病理,缺少对病灶的科学认识和微观形态认识,故称不健全医学;西医只有科学支持体系和高技术手段,缺少哲 学理论支持体系,更缺少对病理病机的认识,故称残疾医学。
既然西医是“标本医学”、“人工医学”、“过度医学”、“病灶医学和残疾医学,可想这一学科内部存有多么大的漏洞和谬误。
起初,西医就诞生在一个误区中。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谬误。14-16世纪,西方天主教对巫医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清洗,从而导致自然医学和民族医学的彻底打消亡。17世纪随着科学的诞生,由此演化出了新医学,就是现在的西医。人类创立科学原本出自认识“物质世界”,主要是用于支持工具制造。西医原封未动地拉过来用以解决“生命世界”的问题。应用范围的严重错位,导致西医对生命永恒的误解。
其次,西医是以谬误的形式存在于世间。而谬误只能存在于“过程”之中,不能存在于结果之内。这个“过程”就是不断“修补”和不断“推翻”的过程。所以,西医从来到去,始终都不可能有什么正确结论,它只有过程。它不可能去追求永恒真理,只追求过程的不断翻新。
其实西医并不是将一个谬误一直坚持300年,而是不断的用新的谬误替代旧的谬误。始终处在动态之中。在“动中求静”,又在“静中驱动”,不断动静互换,造成新旧交替。由于自然世界的无限性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差值,为西医提供了永远以谬误形式存在的合理性和可能性。它将自然世界的无限性“裁化”为有限元,又将诸多的“有限元”进行无限交替。不仅效果显著,而且始终保持先进和新颖。让我们眼花缭乱,始终无法看破这一把戏的玄机。这就是西医的智慧和看家本领。
西医如此巨大的漏洞,我们早已熟识,却始终熟视无睹。中医百年以来不是“防御”就是“相持”,相持失败之后就是撤退。读过“兵法”的人都知道,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只有大量的消灭敌人,才能有效的保存自己”。
3、中医的出路在西医
相比之下,中医就没有那么多的优势。中医始终抱着一个永恒真理,始终抱着“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竟然让谬误战胜了真理,这不能不算是中国中医的百年悲哀。中医如果真的相信自己掌握了“颠扑不破”的真理,那还怕什么?那就应该壮起胆子,挑战西医。
挑战西医,不是靠一句硬气话,而是要有足够的证据。以司法为例,我们要诉讼一个人有罪,不仅要靠逻辑推理,而且需要提供足够的证据。其实,我们早就发现西医有问题,但始终拿不出科学证据。因为西医本身就是科学的化身。就是到了“法庭”上,无论科学担当法官,还是担当证人角色,都只会偏袒西医,不会支持中医。中医始终处于原始和落后状态。那么,要想挑战西医,只能是以证据不足落得自讨没趣。无奈之下,中医也只能选择“回归”,远离西医,远离科学,远离是非。惹不起,还躲得起!
中医总是抱着躲避态度,其实最终还是躲不过的。最终还会被西医所淘汰。中医只有主动迎敌或主动挑战,才能真正保全自己。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西医虽为谬误,却有着一个强大的靠山---科学。中医只有一个二元论阴阳哲学。阴阳哲学属个体性哲学,个体性哲学只能支持单打独斗。百年来中医孤军深入,孤立无助,远离科学,没有靠山。就永远无法从科学理论面层找出西医的破绽,就永远无法摆脱被动局面。
科学不是西医的专利。但是西医的靠山。西医不仅出自科学,而且数百年紧跟科学,科学自然不会怀疑西医,更看不出西医的谬误所在。
我们要战胜西医,不是要搬倒它的靠山,而是要将它的靠山转为我们的靠山。传说科学一直都在追求真理。 当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证实了中医里包含着科学一直追求,而又一直追求不到的真理时,科学未必还会支持西医。
科学将杂乱无章的世界,梳出了条理,编成了规律。科学是自然规律的化身,是寻找规律的工具。无规律可循的中医学要想找到规律所在,除了与科学挂钩,别无选择。
然而中医与科学挂钩,尚存许多技术问题。前面说过,科学原本出自认识“物质世界”,主要是用于支持工具制造。我们原封不动地用它来解决“生命世界”的问题,就会犯下与西医同样的错误。我们须对“一元论”科学进行必要的“二元化”改造。这样做既能找到学习掌握中医的规律,普及后学,又不让中医失去原来的本色。
另一方面,西医在病灶形态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它们早就杀进人体微观世界。我们同样可以借鉴。经由改造后的中医学,具有可更新能力,具有后代不断超越前辈的能力。尚能利用现代教育体制培养出大批大批高级临床人才,以满足全人类医疗需求。让中医发展趋势符合顺时针方向。
当然,我国过去科学技术落后,不说是老中医或中医界的西医,即便是中国正牌西医也没有能力找出西医理论中的谬误。西医的不断修正和不断推翻,都是在西方进行着。中国西医一直只会跟着西方跑还怕跟不上,根本没有能力发现西医内的谬误。中国没有一个人能够将中医和西医“双重功夫”同时练到登峰造极的境界。境界达不到,自然发现不了问题,那么解决问题也就无从谈起。
中医必须改变态度,变幻手法,以永恒哲学为指导思想,通过不断挑战西医,不断战胜西医这一动态过程,在过程中壮大,在过程中成长。这一伟大的过程,就是中医自身不断显示有能力肩负人类主流医学职责的过程,就是中医不断迈向“科学化”和“现代化”的过程。所以我们提出:“中医的出路在西医”。
4、“搬运工”面临尴尬
中医蕴含着永恒真理。然而,永恒的真理,永远只能处在哲学面层。中医将永恒的哲学混合到医学面层和技术面层,不仅造成层次混乱,传承困难,而且阻滞了医学和医疗技术的发展速度。这就是中医永恒性理论的最大缺陷。
中医需要一个从哲学面层到临床技术面层之间的医学理论体系。但古典中医却是一片空白,完全留给医者自己用经验来填充。这就造成了中医在临床疗效的离散性、或然性和不可重复性。我们在组建新中医学的学科结构中,应该将其予以补全。 当今看来,要补充这一部分,别无选择的还得利用西医及科学。然而,我们以往的做法是,直接将一个“阶段性”、“过渡性”学科与一个“永恒学科“进行结合。也就是说,我们在将一个充满谬误,漏洞百出的学说,与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相结合;将一个“一元论”演化出来的学科,与一个阴阳“二元论”哲学相结合。这样做怎么可能成功。
这里的涉及到“阶段性”在“永恒性”上的时差问题;涉及的西医科学与中医哲学面层错位问题;还涉及到“一元论”学科与“二元论”哲学之间的关系确定问题,等等。出现了一系列不适之症。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将一个真理与一个谬误结合时,出现了严重的混乱局面, 混淆了我们的认知能力和是非分辨能力。竟然将谬误视为真理,而让真理却沦为谬误。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中医界一直不具备足够的西方科学知识和医学知识,更不具备反思西医和反思科学的思维能力。虽然我们从感觉上早就发现西医哪里不对劲,却始终不知道西医的“船”究竟歪在哪里?更不知道如何能从科学的逻辑面层和实验面层找到西医的谬误所在。这一系列的问题长期困扰着我们,才使得中西医结合问题沦为“中国第一难题”。惊动了钱学森和杨振宁等多位科学大家前来协助,仍旧是毫无效果。
中国其它自然--技术学科,之所以不会出现上述问题,只是由于他们均是照搬西方整包原装,无须关注对错,无需作任何修改。我们甚至可以原封照搬西方18世纪的“植物药理学”。将“植物”二字改成“中药”就成了中医现在的“中药药理学”。 唯独中医不能全套原装照搬西方。因为西方没有中医!
我们要将西医及科学的理论“移植”到中医医学理论上,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大家悉知“移植手术”在技术面层有很大难度,两个血缘不同的生物器官移植会出现“排异反应”。所以“移植手术”难度,要比原装照搬的难度大之百倍以上。
这里我为中医界说一句公道话。不是中医界无能,西医和其它行业的人员都那么精英。原装照搬只需要学好外语。做“移植手术”,就不像学外语那么简单。它需要高端技术,过去中国人根本不具备。所有“移植手术”在中国一般都活不了,更何况是“学科移植”。
西方人给人类所有行业的工艺技术都提供了科学支持体系,并利用数学“可靠度”理论来确保其可靠性。唯独没有给中医提供支持,所以中医的科学支持体系就一直无从建立。我们确实没有独立创新能力,“回归”也是一种明智选择。
没有西方人参与的中国中医,不仅失去了外援,而且失去了自信。 近些年来,中西医结合问题已成“中国第一难题”。参与讨论与协助的名家是越来越多,问题却搞得越来越乱。不是其它自然技术学科都没有难题,其它学科的难题不需要中国人来解决,西方人总会走在我们前面。我们只需要学好外语就行了。故自然技术学科的难题不可能长期存留在中国。中西医结合之所以成为中国之难题,是由于我们百年来是学会了跟着西方学习,从来不会独立创新。中国不乏拥有巨额数量的专家、教授、硕导、博导、院士、大师,一砖下去就能砸死一大片。他们头顶的光环,耀得人眼花缭乱。我们只得戴上墨镜定眼观看。原来,他们只不过是一大批西方知识的“搬运工”。离开了西方人,他们什么都不是。
在中国这个最大的“搬运工”世界里,各个行业每天都有大量的知识可以由西向东搬运。“搬运工”们个个业绩突出,人人气宇轩昂。唯独中医行业最为惨烈。中医界同样拥有巨额数量的专家、教授、硕导、博导、院士、大师等知识“搬运工”,同样想为国家、为人民“搬运”一点东西。只可惜他所要搬运的东西西方根本就没有。这是“搬运工”的最大悲哀。岂不面临失业危机!中医界急中生智,实现了人类第一次“压缩时空”。返回远古,为我们搬运回来了3000年前的《易经》甲骨残简。可算不辱“搬运工”之神圣使命。
当我们看到中国中医搬运界面临“无运可搬”的尴尬局面,面临全体失业的危险境地,中医界现代所做得一切,也就顺理成章了。
就在我们几乎绝望之际,突破中西医结合“关键点”的“划时代”的人才终于降生了。她为中医创新想出了办法,那就是《医林改错》。
14-16世纪,西方采用极端手段铲除了巫,同时也就铲除了西方的自然医学和民族医学,从而处于“无医”时代。到了17世纪,社会医疗的迫切需求,迫使初生不久的近代科学仓促创建了近代医学。三百多年来,西医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正确。它一直都在“不断修补”和“不断推翻”,无休止的进行着“否定之否定”。然而到了中国,它却成了神圣不可怀疑的真理。百年以来,中国从来没有人敢怀疑一句:“西医学是缪论”。
上面我们用排除法,证明了在短短300年里,却经历了无数次修补和无数次推翻的西医是谬论。那么,接下来通过对西医科学进行全面的“阴阳化”修正和“五行化”改造这一动态过程,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科学理论支持体系。从哲学和科学理论面层真正实现“中西医结合”,最终创出新中医,实现人类“医学革命”。
中医若能改变态度,变幻手法,以永恒哲学为指导思想,通过不断挑战西医,不断战胜西医这一动态过程,在过程中壮大,在过程中成长。这一伟大的过程,就是中医自身不断显示有能力肩负人类主流医学职责的过程,就是中医不断迈向“科学化”和“现代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类医学革命的过程。所以我们提出:中医革命的对象是西医,中医的出路还是西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