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蜈蚣的妙用

花开花落文水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02/26
帖子
77
获得点赞
3
声望
6
蜈蚣的妙用

蜈蚣,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虫体。其性辛味温,有毒,入肝经。具有祛风镇痉解毒之功。《医学衷中参西录》谓:“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本品临床应用广泛,若配伍得当,用治疑难顽症效果很好。但必须指出的是,使用本品应中病即止,因为蜈蚣有毒,长期使用会损害肝肾功能。即使病情需要而长时应用,也得经常复查肝肾功能,以防造成其损害而贻误病家。笔者于临床以蜈蚣为对药治疗一些疑难杂症,疗效满意。

蜈蚣配全蝎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叫面瘫,是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所造成,是以颜面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茎乳孔内的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此病发于任何年龄,目前认为此病与劳累、寒冷、感染病毒有关,春秋换季时发病较多。临床表现为患侧面部无表情、额纹消失、眼裂扩大、眼睑不能闭合而流泪,不能皱眉、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偏向健侧、鼓腮漏气,或伴有听觉改变和舌前期2/3味觉障碍及耳痛等症状。中医学属“口眼歪斜”,认为是由于人体气血不足,面耳部遭受风寒侵袭,使局部经络瘀滞,筋脉失养所致。常用牵正散有效,因方中白附子一药缺货,故用蜈蚣代之亦效。后习用蜈蚣祛风化瘀通络,配全蝎解痉止痛,治疗面瘫多例效果均很好。如李某,男性,56岁,患者清晨醒来时发现左侧面部麻木,照镜子发现口眼歪斜,心中惊恐,急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后并无重病,诊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而转入中医。现口角向健侧歪斜,露眼流泪,鼻唇沟变浅,不能做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舌伸居中,苔薄腻,脉弦。药以蜈蚣2条,全蝎3g,白芷10g,防风10g,豨莶草20g,僵蚕10g,川芎10g,生甘草6g,当归15g,加减调治3周而愈。

蜈蚣配川芎治血管神经性头痛

血管性头痛是较为常见且难治的疾病,部分患者有家族史,多因劳累、经期、情绪等因素诱发。本病痛点固定,其痛如刺,病程缠绵反复,迁延日久不愈。中医属“头风”、“内伤头痛”、“偏头痛”之范畴。临床一般为肝经郁热、痰浊中阻、气滞血瘀、肝风内动、肝阳上亢而引起。笔者遇该病常以气滞血瘀论治,用蜈蚣祛风通络,解痉止痛,配川芎上行头目,行气活血,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妇女月经期、月经前后期头痛等效果较好。如治黄某,女性,48岁,患血管神经性头痛有5年余,偏左头痛难忍,犹似刀割痛,伴恶心欲吐,夜寐不安,痛缓时则如常,纳食减少,小便短赤,舌布瘀点,苔薄黄,脉弦涩。药用蜈蚣2条,川芎15g,当归15g,赤芍15g,元胡15g,茯苓15g,蔓荆子10g,生甘草10g,鸡内金10g,夜交藤30g,加减调治匝月而诸症消失。

蜈蚣配蝉蜕治皮肤瘙痒症

皮肤瘙痒症是指临床上无原发损害,而以外观正常的皮肤发生剧烈瘙痒为主的一种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皮肤发痒的范围可局部也可全身,发痒的程度可间歇出现或连续不断。中医学认为皮肤瘙痒症主要由于湿热蕴于肌肤,不得疏泄,或由于血虚火旺,风燥郁结所致。轻症经治疗,可较快得到控制和改善,而重症及顽固者往往反复发作,不易控制。笔者用蜈蚣祛风活络,配蝉蜕抗敏止痒,治疗皮肤瘙痒症都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如治米某,男性,71岁,患皮肤瘙痒症已3年多,每到冬季瘙痒病即发,且在洗热水澡后或脱衣睡觉时,便开始瘙痒,多处求治,服用多种药物,并控制各种酒、辛辣、腥味等刺激性食物,还是频频发作,不得缓解,非常痛苦,故来中医治疗。症见瘙痒以躯干为主,有时针刺、灼热,似虫爬行感,伴头昏,乏力,寐差,舌淡苔薄,脉细。药以蜈蚣2条,蝉蜕10g,赤芍20g,丹皮10g,丹参15g,当归15g,紫草15g,土茯苓20g,银花20g,生地30g,生甘草10g,制首乌20g,白蒺藜10g,加减治疗3个月而告瘥。

蜈蚣配地鳖虫治雷诺氏病

雷诺氏病是发于肢端的一种血管性疾病,多由四肢末端动脉发生阵发性痉挛,使皮肤因缺血而成苍白色或局部缺氧而发绀。属于中医学“四肢逆冷”的证候范围。笔者认为本病是由于脾肾阳虚,兼感寒邪,阳气衰微不能温煦四肢而发病,治用蜈蚣温经通络,配地鳖虫逐瘀散结,以治阳虚之人有瘀,脉络痹阻之雷诺氏病有较好疗效。如治杨某,女性,46岁,患雷诺氏病2年余,起初发于手足末端,指甲发暗,经西药治疗后减轻,但每遇冬天则发,逐渐加重。近有四肢冰冷不温,双手指甲呈深青色,轻度变形,手指僵硬不能自由伸屈,局部发绀,伴腰膝酸软,食少便溏,形寒,苔薄腻,脉弦细涩。药用蜈蚣3条,地鳖虫15g,党参15g,当归20g,川芎10g,淡附子5g,桂枝10g,细辛3g,生甘草10g,杜仲15g,丹参15g,加减调治半年而诸症改善。

蜈蚣配乌梢蛇治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中轴关节受累的关节病变,主要影响骨盆的骶髂关节、脊柱关节和椎旁组织。好发于20~30岁的青年男性。其发病原因尚与遗传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临床表现是腰骶疼痛,晨僵,腰椎各方向活动受限等。属中医学中“腰痛”、“痹症”、“脊强”的范畴。认为其病因与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亏虚、外感风寒湿热邪气、饮食不节等诸多因素有关,而病程日久,邪气闭阻,血行不畅,痹阻脉络骨节而发本病。笔者以蜈蚣温经活络,配乌梢蛇通痹强骨,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取得较好疗效。如治章某,男性,28岁,患强直性脊柱炎1年余,腰骶酸痛,晨起僵硬,活动后疼痛改善,休息后疼痛加重,行走欠灵活,形体消瘦,夜寐较差,苔薄,脉弦细。药用蜈蚣2条,乌梢蛇15g,独活10g,桑寄生30g,杜仲15g,狗脊10g,川断10g,威灵仙20g,千年健30g,川牛膝15g,鹿角片15g,宣木瓜10g,赤芍15g,当归15g,加减调治6月余,疼痛减轻,诸症改善。

此外,本品还用于治疗慢性骨髓炎、慢性淋巴结炎、痉挛性咳嗽等。笔者用蜈蚣3条,配仙灵脾30g,研粉末,装入胶囊,口服,一日3次,治疗男子阳萎也有很好的效果。




蜈蚣,又名百脚、天龙。在古书《广雅》上称为“吴公”。蜈蚣头部之腹面有肢一对,上有毒钩,毒钩末端有毒腺开口,能排出类似蜂毒的毒汁,是用来毒杀小动物和抵御外敌入侵的武器。如果人不小心被咬,轻则会红肿疼痛,或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重则会出现皮下出血,甚至过敏性休克。

中医认为,蜈蚣味咸、性温、有毒,归肝经。具有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传统主要用于急慢惊风、破伤风等痉挛抽搐,以及疮疡肿毒、顽固性头痛、风湿痹痛等。一般用量为1~3克,研末吞服,每次0.6~1克。

据现代药理研究,蜈蚣具有抗肿瘤、镇静、止痉和抗真菌等作用。蜈蚣的药用成分,正是它的有毒成分即组织胺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据临床试用,具有以下新的功用:

治疗传染性肝炎 用蜈蚣注射液,每次肌注两毫升,每次1~2次,10日为一疗程。

治疗肺结核 将蜈蚣去头足,烘干,研末内服,每次为3克,每日3次,连服一个月,停药休息一周。有效率在60%以上。

以蜈蚣为主治疗阳痿 用蜈蚣18克、当归60克、白芍60克、甘草60克,共研细粉,分为40包,每次服0.5~1包,早晚各1次,空腹用黄酒送服,15日为一疗程。

以蜈蚣为主治疗癫痫 用蜈蚣、全虫等量制成片剂,每片0.3克,每次4~5片,每日两次。

以蜈蚣为主治疗慢性骨髓炎 用蜈蚣60克、淫羊藿30克、肉桂10克,研细末,每日服20~30克,分2~3次用温开水送服。
 
本帖最后由 花开花落文水 于 2014-2-28 23:08 编辑

一个朋友多年的乳腺增生及结节已全愈,只花了20元钱,现将秘方与大家分享。
蜈蚣10条,放在瓦片上微火腾干,每条都研成一包包好,每早将一条研好的蜈蚣面放在温水里冲服,很香的。服完就能彻底治愈。
她04年就查出是乳腺增生,06年又查出有乳腺结节,每次经前帐痛的都不敢磁触。如今变得很软了,她是8月份连续服了10天,下次再来经前已经没有一点感觉了,并没有变小多少,与经后的自然状态一般大小,变得很柔软了,呵呵。
刚开始听朋友说时,她也不相信那么神奇,就回娘家里告诉她一直钻研中医的爸爸,爸爸翻看了好几本中医书籍,书上说蜈蚣确实有化淤的效用,反正也没有什么负作用,不妨试一下,于是爸爸花20元钱到中药房买了10条蜈蚣,做好,她就开始服用。结果就是现在痊愈了,的确是很神奇的。
 
蜈蚣(《本经》)

蜈蚣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多系野生。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安徽等地。原植物喜栖息于自然村落附近的水旁、田畔、路旁的岩石间以及朽木草丛中,喜独居,冬眠,肉食性。味辛,性温;有毒。归肝经。功效息风镇痉,攻毒散结, 通络止痛。临床用名有蜈蚣、焙蜈蚣。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治鬼注,蛊毒,啖诸蛇虫鱼毒,杀鬼物老精,温疟,去三虫。
《名医别录》:有毒。主治心腹寒热结聚,堕胎,去恶血。
《日华子本草》:治症癖,邪魅,蛇毒。
《开宝本草》:味辛,温,有毒。疗心腹寒热结聚,堕胎,去恶血。
《本草图经》:《本经》云:疗鬼痊,故《胡洽方》治尸疰,恶气,痰嗽诸方多用之。今医家治小儿口噤不开,不能乳者,以东走蜈蚣,去足,炙研用猪乳二合调半钱,分三、四服,温灌之有效。
《本草衍义》:复以治丹毒瘤,蜈蚣一条干者,白矾皂子大,雷丸一个,百步二钱,秤,同为末,醋调涂之。
《本草纲目》:盖行而疾者,惟风与蛇。蜈蚣能制蛇,故亦能截风,盖厥阴经药也。故所主诸症,多属厥阴。杨士瀛《直指方》云:蜈蚣有毒,惟风气暴烈者可以当之。风气暴烈,非蜈蚣能截能擒,亦不易止,但贵药病相当耳。设或过剂,以蚯蚓,桑皮解之。又云:瘭疮一名蛇瘴,蛮烟瘴雨之乡,多毒蛇气。人有不服水土风气而感触之者,数月以还,必发蛇瘴。惟赤足蜈蚣能伏蛇为上药,白芷次之。又《圣济总录》云:岭南朴蛇瘴,一名锁喉瘴,项大肿痛连喉。用赤足蜈蚣一、二节,研细,水下即愈。据此,则蜈蚣之治蛇虫,蛇毒,蛇瘕,蛇伤诸病,皆此意也。然蜈蚣又治痔漏,便毒、丹毒等病,《枕中方》又泡瘰疬,创蜈蚣又能除风改毒,不独治蛇毒而已也。
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疬,便毒痔漏,蛇瘕、蛇瘴,蛇伤。
《本草经疏》:蜈蚣禀火金之气以生,故其味辛,气温有毒。乃属阳之毒虫,足厥阴经药也。善能制蛇,见大蛇便缘上啖其脑。《淮南子》云:腾蛇游雾,而殆于蝍蛆。正指此也。故《本经》主解诸蛇虫鱼毒,及去三虫蛊毒也。性复走窜澼邪,所以能疗鬼疰温疟,杀鬼物老精。辛主散结,温主通行,故又治心腹寒热结聚,堕胎去恶血也。今世又以之治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口噤,与夫瘰疬、便毒、痔漏等证皆用之。
简误:蜈蚣性有毒,善走窜,小儿慢惊风口噤不言;大人温疟;非烟岚瘴气所发;以腹积聚,非虫结蛇瘕;便毒成脓将溃,咸在所忌。
《本草蒙筌》:味辛,气温。有毒。啖蛇虺鱼恶毒,杀鬼物蛊疰精邪。去瘀血堕胎,逐积聚除疟。
《药性解》:味辛,性温,有毒,不载经络。主小儿口噤鬼疰、蛊毒、诸蛇毒,杀精物温疟,去三虫、心腹寒热结聚,去瘀血,堕胎。
按:蜈蚣最似百足虫,第百足虫较细密,死而不僵,头上有白肉,面及尖嘴,其毒更甚,勿宜轻用。
《景岳全书》:一名即蛆,赤足者良。味辛,温,有毒。能啖诸蛇,杀诸蛇虫鱼鬼疰诸毒,去三虫,攻瘰疬便毒,痔瘘丹毒,亦疗小儿惊风脐风,丹毒秃疮。然此虫性毒,故能攻毒,不宜轻用。
《本草备要》:宣,去风。
辛温有毒。入厥阴肝经,善走能散,治脐风撮口,炙末,猪乳调服。惊痫瘰疬,蛇癥能制蛇。疮甲。趾甲内恶肉突出,俗名鸡眼睛,蜈蚣焙研敷之,以南星末醋调敷四围。杀虫古方治生嗽多用之。堕胎。
《本经逢原》:盖行而疾者,惟风与蛇。蜈蚣能制蛇,故亦能截风,厥阴经药也。岭南有蛇瘴,项大肿痛连喉,用赤足蜈蚣二节,研细水下即愈。又破伤风欲死,研末擦牙边,去涎沫立瘥。《本经》言啖诸蛇虫鱼毒,悉能解之。万金散治小儿急惊,蜈蚣一条,去足炙黄,入朱砂、轻粉、乳汁为丸,服少许即安。双金散治小儿天吊,目久不下,口噤反张,蜈蚣一条,酥炙去头足,入麝香为末,以少许吹鼻,至眼合乃止,若眼未下再吹之。小儿撮口,刮破舌疮,蜈蚣末敷之。《千金》治射工毒疮,蜈蚣炙黄,为末敷之。小儿秃疮,蜈蚣浸油搽之。《直指方》治痔疮疼痛,蜈蚣炙末,入片脑少许,唾调敷之。《急救方》治温疟洒洒时惊,凉膈散加蜈蚣、蝎尾服之。《摘要》治妇人趾疮,甲内鸡眼,及恶肉突出,蜈蚣一条,去头足焙研,入麝香少许,去硬盖,摊乌金纸,留孔贴上,一夕即效;如有恶肉,外以南星末,醋和敷四围。其祛毒之功,无出其右。
《本草崇原》:蜈蚣色赤性温,双钳两尾,头尾咸红。生于南方,禀火毒之性,故《本经》主治皆是以火毒而攻阴毒之用也。
愚按:蛇属金,蜈蚣属火,故能制之。鸡应昂宿,是又太阳出而爝火灭之义矣。
《本草求真》:[批]入肝祛风、通瘀、散热、解毒。
蜈蚣专入肝。本属毒物,性善啖蛇,故治蛇症毒者无越是物。蜈蚣本能刺蛇。且其性善走窜,故瘟疫鬼怪得此则疗。又其味辛,辛则能以散风,故凡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噤口,得此入肝则治。炙末,猪乳调治。又其性温,温则能以疗结,故凡瘀血堕胎,心腹寒热结聚,得此则祛。至于瘰疬便毒等症,书载能以调治,如趾甲内有恶肉突出,俗名鸡眼睛,用蜈蚣焙干为末敷上,以南星末醋调敷围四处。亦是以毒攻毒之意耳。
《得配本草》:畏蛞蝓、蜘蛛、白盐、鸡屎、桑白皮。
辛,温。有毒。入足厥阴经。能截暴风,消除瘀血。
入鸡子白煮,治腹大如箕;入酒煮炙,治腹风蛇癥。常饥,食物即吐,此其症也。
中其毒者,桑树汁、蒜树汁、蒜涂之。乌鸡粪、蜒蚰可敷。蚯蚓、桑皮,亦能解其毒。
《本草分经》:辛,温,有毒。入肝,善走能散。去风杀虫,治脐风、惊痫、蛇癥。
《医学衷中参西录》:味微辛,性微温。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性有微毒,而转善解毒,凡一切疮疡诸毒皆能消之。其性尤善搜风,风治肝风萌动、癫痫眩晕、抽掣瘈疭、小儿脐风;外治经络中风、口眼喎斜、手足麻木。为其性能制蛇,故又治蛇症及蛇咬中毒。外敷治疮甲,用时宜带头足,去之则力减,且其性原无大毒,故不妨全用也。

【现代药理研究】

1. 蜈蚣有抗惊厥作用。
2. 蜈蚣的水溶性去蛋白提取液对动物离体心房收缩力有明显增强作用,有直接降压作用和扩张血管作用。
3. 蜈蚣水煎液对黄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4. 蜈蚣水提取物有抗凝血作用。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