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时过境迁,过去的有些名方是否现在已经不再适用?

YYXZZM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02/13
帖子
3241
获得点赞
692
声望
113
年龄
61
本帖最后由 YYXZZM 于 2014-3-8 09:52 编辑

从医多年的中医师朋友是否有这样的体会:有些病经过诊断完全符合某一方剂的辩证条件,但就是治不好或疗效甚微。什么原因呢?其实这也不完全是我们的中医之过,也不是古人的拟方之过,救过很多人才能够流传下来;错就错在因时代不同了,我们所面对的群体、体质不同了。正所谓:方仍在,病已迁,若用之,实乃“刻舟求剑”耳。
就这拿“左归”、“右归”丸来说,由于过去人们的生活水平低,劳动强度大,身体各个组织器官经常处于“饥饿”状态,血管呀经络呀很少有瘀滞现象;而现在不同了,人们吃得好,不劳动,干活少,却睡不香了。就象现在的城市,汽车多了,尾气多了,道路经常处于拥堵状态。所以,过去的左归、右归丸,对于虚症,吃了效果肯定好,因为代谢谢很快,而现在,吃了很快就会出现“虚不受补”现象,因为肌体雍滞代谢谢不通,所以效果也就不大了。
有什么看法,敬请各位畅所欲言。
 
所以你认为该怎么样?
 
所以你认为该怎么样?

我认为在方剂的使用上也应该新陈代谢谢,能用则用,不能用则扔,免得浪费后学时间。
 
我认为在方剂的使用上也应该新陈代谢谢,能用则用,不能用则扔,免得浪费后学时间。

前人总结已经很透彻了,我认为无需多言。
论曰:今天下言医之弊,大氐以无本之学,诊有过之脉,而欲责效于草石,断断难矣!或曰:操古方以治今疾,其势既不能尽合,且吉凶之数,气感百变,圣人有死神医莫为。然则舍是而为,道将不验诸人而验诸天欤?太史公论病有六不治,后汉郭玉亦言:“疗贵人有四难”,尹子[1]曰:“与死者同病,难为良医”。皆论理而不及数,必谓古医为能生死人,则扁鹊至今存也。夫人而好为医,是诚大患,焚其书,绝其徒,是必率天下无病而后可。余惟古之医工,皆有高义,为人疗治,莫不具书操药。以往切脉、望色、听声、写形,决其证之所在,而后处方剂;验其药之所应,而后去病;所度节气,以温冷之察饮食以消息之,病不及危而医易为理。今人必疾苦大渐,始仓皇求活于庸医之手,故所失多也。医或好利,欲以不疾者为功,日且诊数十证,憧憧[2]往来,迷不知其所止,虽三世之工,亦奚以为?或又谓:经方遗传,至宋始广;辨难折中,后来居上。不知医之类书备于唐,而门户分于宋;盖唐人务博,述古而不名家,故其弊少。自《和剂局方》[3]陈、裴之学兴,而宗丹溪[4]者,乃启攻讦之渐;金元以降,学派益繁,各行其是,徒以医无定法,滋不肖之口,故自唐以后,虽有名篇,吾无取焉。夫今之方家,所称仲景、叔和者,犹汉晋之言黄帝、扁鹊也。其为道,不甚相远;其为用,毫芒即乖,使达者任之,因端见端,意在方药之先,神存心手之际。至于阴阳、表里、经络、腧穴、六气之疾、三候之诊,匪[5]所素习,卒难通方,是故审证不诡[6]于今,处剂必准于古。明乎此而以约失之者,盖亦寡矣。
 
学法用方不是一成不变的,病症也会新异,用方也应改进。
 
本帖最后由 YYXZZM 于 2014-3-7 18:29 编辑

还有很多医用,有很多人在吃。再说,我发此贴的目的也不在于此。谢谢交流。要不我把“经方”二字改一下,免得大家讨论偏离了主题。
 
只能告诉你一句,我们老百姓,流传的一句话,药要对症一口汤,药不对症用船装,你看看,自己在哪里?
 
只能告诉你一句,我们老百姓,流传的一句话,药要对症一口汤,药不对症用船装,你看看,自己在哪里?

多谢大版主回贴。我自知学术浅薄,但有些值得深思的东西确实也想得到众人的答案,也好从中学习一二。请问版主,我发此贴有什么不妥吗?
 
多谢大版主回贴。我自知学术浅薄,但有些值得深思的东西确实也想得到众人的答案,也好从中学习一二。请问

欢迎你发帖子交流,我回帖,也是交流的一个方式啊,难道,你希望,你发的帖子,没有人看?没有人回帖吗?
如果,你是想探讨不明白之处,就不要把话说的很肯定,做了结论啊,时过境迁,过去的有些名方现在已经不再适用。这样的结论,估计谁都会有看法的,我只是针对这个结论有感而发,请你不要误解,我没有攻击你的意思。只是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议楼主,还是先好好学习正统的中医,吃过一些有名的方子,尤其是经方,来体验了疗效,再回头看看,今天做的这个结论,估计,到时候,你自己都会推翻的啊,呵呵
 
欢迎你发帖子交流,我回帖,也是交流的一个方式啊,难道,你希望,你发的帖子,没有人看?没有人回帖吗?

多谢版主赐教!我再把标题改一下。我也是经过几次几人使用后才会萌生这样的想法的。
 
多谢版主赐教!我再把标题改一下。我也是经过几次几人使用后才会萌生这样的想法的。

有点存疑,你辨证的准确性以及选方用药的灵活性有否必要深究一下呢?你认为辨证准确又是否一湘情愿的呢?直言了见谅.
 
有点存疑,你辨证的准确性以及选方用药的灵活性有否必要深究一下呢?你认为辨证准确又是否一湘情愿的呢?直言

我这贴其实就是一块试水的石头。
 
【药】方到用时方恨少,对症加减才是真。每一个名方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只是能不能用上而已。
 
【药】方到用时方恨少,对症加减才是真。每一个名方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只是能不能用上而已。

是应该对症加减才能用。谢谢楼主回复。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