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4/02/13
- 帖子
- 3241
- 获得点赞
- 692
- 声望
- 113
- 年龄
- 61
本帖最后由 YYXZZM 于 2014-3-8 09:52 编辑
从医多年的中医师朋友是否有这样的体会:有些病经过诊断完全符合某一方剂的辩证条件,但就是治不好或疗效甚微。什么原因呢?其实这也不完全是我们的中医之过,也不是古人的拟方之过,救过很多人才能够流传下来;错就错在因时代不同了,我们所面对的群体、体质不同了。正所谓:方仍在,病已迁,若用之,实乃“刻舟求剑”耳。
就这拿“左归”、“右归”丸来说,由于过去人们的生活水平低,劳动强度大,身体各个组织器官经常处于“饥饿”状态,血管呀经络呀很少有瘀滞现象;而现在不同了,人们吃得好,不劳动,干活少,却睡不香了。就象现在的城市,汽车多了,尾气多了,道路经常处于拥堵状态。所以,过去的左归、右归丸,对于虚症,吃了效果肯定好,因为代谢谢很快,而现在,吃了很快就会出现“虚不受补”现象,因为肌体雍滞代谢谢不通,所以效果也就不大了。
有什么看法,敬请各位畅所欲言。
从医多年的中医师朋友是否有这样的体会:有些病经过诊断完全符合某一方剂的辩证条件,但就是治不好或疗效甚微。什么原因呢?其实这也不完全是我们的中医之过,也不是古人的拟方之过,救过很多人才能够流传下来;错就错在因时代不同了,我们所面对的群体、体质不同了。正所谓:方仍在,病已迁,若用之,实乃“刻舟求剑”耳。
就这拿“左归”、“右归”丸来说,由于过去人们的生活水平低,劳动强度大,身体各个组织器官经常处于“饥饿”状态,血管呀经络呀很少有瘀滞现象;而现在不同了,人们吃得好,不劳动,干活少,却睡不香了。就象现在的城市,汽车多了,尾气多了,道路经常处于拥堵状态。所以,过去的左归、右归丸,对于虚症,吃了效果肯定好,因为代谢谢很快,而现在,吃了很快就会出现“虚不受补”现象,因为肌体雍滞代谢谢不通,所以效果也就不大了。
有什么看法,敬请各位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