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请教:“五脏受气于其所生”的道理

南齐云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02/24
帖子
257
获得点赞
105
声望
43
请教:“五脏受气于其所生”的道理

《黄帝内经》(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中说:

“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

“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心受气于脾,传之于肺,气舍于肝,至肾而死。脾受气于肺,传之于肾,气舍于心,至肝而死。肺受气于肾,传之于肝,气舍于脾,至心而死。肾受气于肝,传之于心,气舍于肺,至脾而死。”

“黄帝曰: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

——————————————————————————————

这里,“五脏受气于其所生”,是指五脏患病的来源,即疾病是来自于己生之脏,如“肝受气于心”,这里是“肝”有病了,木生火,故而病源来自于心。

但,按《内经》中上述传病规律,心脏,并不能向肝传病,它只能传给其所克之肺。因而,若肝是因心而病,这时的心脏,显然,就不应是病态。因为,心若有病了,它的传送对象,不会是肝。

但,心若没有病,它又为何会让肝患病呢?

因而不解:此时的心,是种什么样的状态呢?

请教。
 
这裡有一个前题:
玉机真藏,实乃真藏与玉机此两论,合而为一篇;其两者,有关无关?

有关,则脾为孤藏,那它到底參与不參与,那个什麽【所胜、所不胜】?
无关,则五脏一体,那它每一脏与其馀四脏的关系是什麽?
就是教科书所讲的【生剋乘侮】吗?

而【生剋乘侮】所讲的,其实只有两种关系:
1,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剋我者我母之母,我剋者我子之子。
2,乘者,倍剋之;侮者,反剋也。

而第二种关系,即乘侮两者,其实根本无义!
盖何谓盛虚?何谓多寡?
此皆相对而言,即说了等於没说或【我说了算】,此【五行论说】之大忌也。

且第一种关系,生我与我生,易理解,但剋我与我剋,则很难理解;
其最难理解者,就是【死於其所不勝】。
这会否太夸张了?

。。心。。。
。。。。脾。
肝。。。。。
。。。。肺。

。。肾。。。

但《真藏论》不说【生剋乘侮】这些虚的,而只说实实在在的气,这靠谱得多了。
但它到底说了些什麽呢?

(五)臟:受氣於其所生,傳之於其所勝;氣:舍於其所生,死於其所不勝。
原始文本若是这样,先生您会如何去理解?
 
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直接理解为肝传脾传肾传心传肺(一直克下去,不可能再传到肝),故到肺死。
木生火,心的正常运转需要肝的支持,就像小孩太闹,母亲就会消耗太多精力。克的意思是承接,比如火克金,肺承接心的多余功能,当心消耗过大时,会督促肝赶工加点。此时肺无需承接心的功能富足,反倒是肝额外还要承担肺的功能富足。于是心功能不足就导致肝的压力太大,而肝克脾,故脾需要承接肝的一部分功能溢出……于是由此循环下去,直到肺,肺现在受到了一点压力,但这个压力无法分担到肝,因为它重任在身已经无法再继续承接肺的负担,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肝,五脏链崩溃。除非人工脏器进入,尚可延缓一段时日。

所以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会猝死?或者长跑后猝死?大概是肝脏负担太重。
 
我生,我胜,生我,我所不胜。
就是这四种关系。
疾病相传基本都是传其所胜。
 
后来者为虚邪,从前来者为实邪,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从所胜来者为微邪,自病者为正邪。何以言之?假令心病,中风得之为虚邪,伤暑得之为正邪,饮食劳倦得之为实邪,伤寒得之为微邪,中湿得之为贼邪。
 
我生,我胜,生我,我所不胜。
就是这四种关系。
疾病相传基本都是传其所胜。
不是抬杠,纯属探讨研究!

五运的这条规矩,来於何处?
根本是否可从?

若套用於四时如何?
若套用於六气又如何?
若三者出现冲突的话,怎去解决仲裁?
 
后来者为虚邪,从前来者为实邪,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从所胜来者为微邪,自病者为正邪。何以言之?假令心病,中风得之为虚邪,伤暑得之为正邪,饮食劳倦得之为实邪,伤寒得之为微邪,中湿得之为贼邪。
子盗母气,母令子实。由此可见,这里的虚、实应该不是针对本脏的虚实言,而是邪的来源的虚实。
 
子盗母气,母令子实。由此可见,这里的虚、实应该不是针对本脏的虚实言,而是邪的来源的虚实。
还有一种说法,内经,外邪致病为虚邪,内生为正邪。虛邪致病发病症状明显,正邪则无声无息,但正邪能从面色上察觉。
 
不是抬杠,纯属探讨研究!

五运的这条规矩,来於何处?
根本是否可从?

若套用於四时如何?
若套用於六气又如何?
若三者出现冲突的话,怎去解决仲裁?
结构决定功能!
 
结构决定功能!
赞同。

(五)臟、(受)[授]气於其所生,傳之於其所勝;氣、舍於其所生,死於其所不勝。】

唯此句已經脫離了臟器的【功能】而言,且只從整体【結构】而论。
固之然,主流的解释,此句說的,乃是五行生剋之理,但万一它不是呢?

若此句乃始於【四时中医学】的年代,那麽它会是什麽的样子呢?

。。心。。。
肝。。。。。
。。。。肺。
。。肾。。。

仍然以肝为例,若其气順行於其所生者、心也,是之谓;再順行於其所勝者、肺也,是之谓
若其气逆运於其所生者、腎也,是之谓;再逆运於其所不勝者、亦肺也,是之谓

这可就有趣了:
肝、授氣於心,傳之於肺[而活];氣舍於腎,至肺而死。
心、授氣於肺,傳之於肾[而活];氣舍於肝,至腎而死。
肺、授氣於腎,傳之於肝[而活];氣舍於心,至肝而死。
腎、授氣於肝,傳之於心[而活];氣舍於肺,至心而死。
此皆逆死[從活]也。
一日一夜(五)[四]分之,此所以占死[活](生)之早暮也。


是故、行所不勝曰逆、逆則;行所勝曰從、從則

~~~~~
这麽一来,所不勝与所勝,竟然是同一个脏器,而两个脏器既相生复相剋,这……
事实上并非说脏之生剋,它只是言【气有順逆,逆死顺活】而已。
而且、其後若一旦加入【脾臟】的話,此理論立刻失效。
即在四時中医学的年代,行之有效的理论与治则,
在升级进阶为五运中医学的年代之时,其治则与理论,竟然双双失效了,这……
 
最后编辑:
赞同。

(五)臟、(受)[授]气於其所生,傳之於其所勝;氣、舍於其所生,死於其所不勝。】

唯此句已經脫離了臟器的【功能】而言,且只從整体【結构】而论。
固之然,主流的解释,此句說的,乃是五行生剋之理,但万一它不是呢?

若此句乃始於【四时中医学】的年代,那麽它会是什麽的样子呢?

。。心。。。
肝。。。。。
。。。。肺。
。。肾。。。

仍然以肝为例,若其气順行於其所生者、心也,是之谓;再順行於其所勝者、肺也,是之谓
若其气逆运於其所生者、腎也,是之谓;再逆运於其所不勝者、亦肺也,是之谓

这可就有趣了:
肝、授氣於心,傳之於肺[而活];氣舍於腎,至肺而死。
心、授氣於肺,傳之於肾[而活];氣舍於肝,至腎而死。
肺、授氣於腎,傳之於肝[而活];氣舍於心,至肝而死。
腎、授氣於肝,傳之於心[而活];氣舍於肺,至心而死。
此皆逆死[從活]也。
一日一夜(五)[四]分之,此所以占死[活](生)之早暮也。


是故、行所不勝曰逆、逆則;行所勝曰從、從則

~~~~~
这麽一来,所不勝与所勝,竟然是同一个脏器,而两个脏器既相生复相剋,这……
事实上并非说脏之生剋,它只是言【气有順逆,逆死顺活】而已。
而且、其後若一旦加入【脾臟】的話,此理論立刻失效。
即在四時中医学的年代,行之有效的理论与治则,
在升级进阶为五运中医学的年代之时,其治则与理论,竟然双双失效了,这……
四时系统中的结构是对称的,那么就分不清克与被克的关系。比如肝克肺还是肺克肝?用数学的话来讲,这是个有向图论问题,对称的结构需要对称的关系存在才能稳定。所以就会导致四时脏系统中,对称的脏-脏之间存在互为子母(所生与生),互为兄弟(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
 
四时系统中的结构是对称的,那么就分不清克与被克的关系。比如肝克肺还是肺克肝?用数学的话来讲,这是个有向图论问题,对称的结构需要对称的关系存在才能稳定。所以就会导致四时脏系统中,对称的脏-脏之间存在互为子母(所生与生),互为兄弟(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
若只论生剋之关系,则【日月蚀】之类的现象,方才算是生剋关系。
即日蚀乃太阳所生之日光,为月影所剋而不见;
月蚀乃月反照太阳之光、即月光为地影所剋而不见,是之谓生剋。
谁能说说五行的生剋是如何的吗?

况且在现今的五行学说裡,既有剋又有侮(反剋),这不是同样难以去分清楚的糊涂账吗?
所以不是分不清母子或兄弟的生剋关系,而是从一开始,这关系就是不存在的!

而且没有母子或兄弟的【并生】关系,这不是更好、更符合事实吗?
无互生关系则必无【互剋】关系,而只言气之逆从,这不是更具体更可靠了吗?
这会否是为【四经十二从】而作的准备呢?

四时中医学肯定是【行之有效】的医学,即【寒热、温凉】相互为治。
用气为治,则治肺以肝,治肝以肺;治心以肾,治肾以心。
用味为治,则【辛与酸;鹹与苦】补泻互调,此乃其理论与治则。

这即是说,【此四时】与【彼五运】不能相容,那麽其与【六气】又是否相容呢?
是否只是【彼五运】出了问题呢?会否可能有另一套【五运】之存在?而它又能与四时中医学兼容的呢?

所以吾辈是要去【找出】另一套与四时相似的、乃对称的五运中医学丫?
还是去推翻四时中医学,将其扔进垃圾桶,而只【使用】彼五运中医学呢?
此四时与彼五运,是否【不共戴天】的呢?

先生会选择那种应对方法?
 
最后编辑:
若只论生剋之关系,则【日月蚀】之类的现象,方才算是生剋关系。
即日蚀乃太阳所生之日光,为月影所剋而不见;
月蚀乃月反照太阳之光、即月光为地影所剋而不见,是之谓生剋。
谁能说说五行的生剋是如何的吗?

况且在现今的五行学说裡,既有剋又有侮(反剋),这不是同样难以去分清楚的糊涂账吗?
所以不是分不清母子或兄弟的生剋关系,而是从一开始,这关系就是不存在的!

而且没有母子或兄弟的【并生】关系,这不是更好、更符合事实吗?
无互生关系则必无【互剋】关系,而只言气之逆从,这不是更具体更可靠了吗?
这会否是为【四经十二从】而作的准备呢?

四时中医学肯定是【行之有效】的医学,即【寒热、温凉】相互为治。
用气为治,则治肺以肝,治肝以肺;治心以肾,治肾以心。
用味为治,则【辛与酸;鹹与苦】补泻互调,此乃其理论与治则。

这即是说,【此四时】与【彼五运】不能相容,那麽其与【六气】又是否相容呢?
是否只是【彼五运】出了问题呢?会否可能有另一套【五运】之存在?而它又能与四时中医学兼容的呢?

所以吾辈是要去【找出】另一套与四时相似的、乃对称的五运中医学丫?
还是去推翻四时中医学,将其扔进垃圾桶,而只【使用】彼五运中医学呢?
此四时与彼五运,是否【不共戴天】的呢?

先生会选择那种应对方法?
你这个问题牵涉的层面太多了,如果要改变,那么整个中医体系会有较大的变化。且不言临床验证新理论的问题,光是修改其他各方面,兼顾逻辑等,就已经是个非常大的工作了。比如,这里仅仅谈的是脏腑五行的配属,其实五行不仅在脏腑,在针刺穴位、以及组方,乃至导引术(五禽戏之类)等等上都已应用了,这样说来,岂不全都要改?

我的第一个帖子,本质上谈论的就是这个五行不对称导致的问题。
 
这里,“五脏受气于其所生”,是指五脏患病的来源,即疾病是来自于己生之脏,如“肝受气于心”,这里是“肝”有病了,木生火,故而病源来自于心。
但,按《内经》中上述传病规律,心脏,并不能向肝传病,它只能传给其所克之肺。因而,若肝是因心而病,这时的心脏,显然,就不应是病态。因为,心若有病了,它的传送对象,不会是肝。
但,心若没有病,它又为何会让肝患病呢?
因而不解:此时的心,是种什么样的状态呢?
请教。
我原先以为原文就是五脏,然後自以为是的删去那个五字,但刚翻阅原文,原来它并没有这个五字。
那麽传统的解释就很有问题了,而楼主的理解也就是理解错了。

藏、(受)[授病]氣於其所生,(傳之)[活]於其所勝;[病]氣舍於其所生,死於其所不勝

是故、行所不勝曰逆、逆則死;行所勝曰從、從則活。
肝、授氣於心,傳之於肺[則活];氣舍於腎,至肺而死。
心、授氣於肺,傳之於肾[則活];氣舍於肝,至腎而死。
肺、授氣於腎,傳之於肝[則活];氣舍於心,至肝而死。
腎、授氣於肝,傳之於心[則活];氣舍於肺,至心而死。
此皆逆死[從活]也。
一日一夜(五)[四]分之,此所以占死[活](生)之早暮也。
若【传世文本】如此,则其解说也就不会【见仁见智】了。
并且此藏字,只言【肝心肺肾】四者;盖脾为孤藏,不入【春夏秋冬】四脉四气之中。
那个所谓死,就是病逝;而那个所谓活,就是病愈。
所以这句经文,它就是【四时中医学】的一条治则,且它不管那个【病气】是外邪还是内伤,通杀。
我怀疑此一治则,乃【中医学】的终极治则

能使用【最先版本、第一世代】之治则,总比什麽治则也【无有】为强,对吧?

但是这个【病气】顺行两脏就病愈,逆行两脏就病逝,其理安在?
其气之或逆或顺,就连病患自身也不能确知,那麽医工又是如何得知的呢?

医工如何才能够知道自己的治疗行为,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的呢?
 
最后编辑:
我原先以为原文就是五脏,然後自以为是的删去那个五字,但刚翻阅原文,原来它并没有这个五字。
那麽传统的解释就很有问题了,而楼主的理解也就是理解错了。


若【传世文本】如此,则其解说也就不会【见仁见智】了。
并且此藏字,只言【肝心肺肾】四者;盖脾为孤藏,不入【春夏秋冬】四脉四气之中。
那个所谓死,就是病逝;而那个所谓活,就是病愈。
所以这句经文,它就是【四时中医学】的一条治则,且它不管那个【病气】是外邪还是内伤,通杀。
我怀疑此一治则,乃【中医学】的终极治则

能使用【最先版本、第一世代】之治则,总比什麽治则也【无有】为强,对吧?

但是这个【病气】顺行两脏就病愈,逆行两脏就病逝,其理安在?
其气之或逆或顺,就连病患自身也不能确知,那麽医工又是如何得知的呢?

医工如何才能够知道自己的治疗行为,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的呢?
若把“受”解释为“授”,那么肝传心为顺行,这是顺生,那克呢?若将脾排出这个体系,那肾水克心火,肺金克肝木;反过来,心火克肺金还是生肺金?亦或是心肾互克?肝肺互克?从临床实践来看,肝病患者后面脾胃功能也不太好,肝传脾是很显然的。五行系统只是为了完善四时系统而已。古人早期引入了很多理论,但发现不能完全描述一些现象,于是修修补补。你可以看看相关历史考证和发源过程。包括经络和穴位,一开始也不是现在这样的。
 
若把“受”解释为“授”,那么肝传心为顺行,这是顺生,那克呢?若将脾排出这个体系,那肾水克心火,肺金克肝木;反过来,心火克肺金还是生肺金?亦或是心肾互克?肝肺互克?从临床实践来看,肝病患者后面脾胃功能也不太好,肝传脾是很显然的。五行系统只是为了完善四时系统而已。古人早期引入了很多理论,但发现不能完全描述一些现象,于是修修补补。你可以看看相关历史考证和发源过程。包括经络和穴位,一开始也不是现在这样的。
為什麼必定有剋?
克者任也;任者胜也。是故胜即克、克即胜。

包剪揼乃一个相剋之系统,然此系统有相生吗?
食物链乃一个相剋相生之系统,然而其正正是【吞噬其所剋】而生。
但蛇食小鳄,鳄也可食小蛇,端看谁强大而已,非有必然之相剋关系,审矣!

而似五运的相生相剋之系统,世上根本就不存在!
记住经文,等於生与胜,等於不生不胜,不胜等於剋;
(但剋等於不胜,而克却等於?你们是要此五行学说多乱,才会满足的呢?)
谁能说说五运裡,是如何的呢?或者一个,来给我看看,行吗?

。。心。。。
肝。。。。。
。。。。肺。
。。肾。。。

所以藏,行为从,从则;行不生不胜为逆、逆则
(广东话的生生胜胜,盖源出於此乎?)
又以肝为例,其为心,其为肺;其不生为肾,其不胜为肺;馀藏仿此。
这是根据四藏的临症实践,而概括出来的原理

非此原理,要去将脾藏排除,而只是当其时,脾藏它未来得及归队而已。

先生既谓【四时中医学】还需被【五运中医学、六气中医学】所完善,
等於是说,它们三派,皆各有可取可从之处,那麽为何不逐一了解,研究一翻呢?

~~~~~
姑且先跳过五运,来看看六气与四时之间,又是一副怎样的光景?
先撇弃五气乃【风热湿燥寒】。
四气乃【温热凉寒】,而六气乃【风湿热火燥寒】。
六气它与四时一样是对称的,那麽就应当轻松与四时兼容了吧?

。。热。。。。。。火。。。
温。。。。。。热。。。。。
。。。。凉。。。。。。寒
。。寒。。。。。。风。。。

是故六气的做法,首先将四气升级为四淫;然後再补上湿燥二淫。
但事实上,称其为淫是不对的,盖病为反常,而反常有二,即不及太过
唯其太过,方可称之为淫,是故当正名为【六邪】,邪者不正也。

。。热。。。。。。火。。。
温。。。。。。热。。。燥。
。。。。凉。。湿。。。寒
。。寒。。。。。。风。。。

燥土为阳,湿土为阴(=阴土为湿,阳土为燥);於是【三阴邪三阳邪】生焉;
它自然地包括了内伤外感
但事实上,传世文本却并非如此,奈何?

呜呼哀哉!

若四时中医学的传人,遇上五运中医学、六气中医学的传人,他们三派必然会是捍格不入!
即使他们本来原是一脉相承

歲月運氣逐休王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