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我的中医中药体验

山空夜静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08/12
帖子
246
获得点赞
8
声望
18
疑似吃猪肝出问题的经历

上上周三夫人做了一些煮猪肝,中午她跟孩子吃的,孩子没事。我下班回家时,她在沙发上蜷着,捂着肚子,说下午坐车吹风了,浑身没劲,腿软,肚子不舒服。我想是凉着了,给她煮了点肉桂生姜红糖水喝,她说肚子好多了,睡前又喝了点(另加了些补中益气丸),睡觉。第二天上午她说身上还是没劲不舒服,我电话叫她煮了点甘草汤喝,下班回家后给她喝了瓶藿香正气水。她说甘草汤喝后身上不疼了,正气水喝后肚子才舒服了。
当时我吃了点猪肝,不多,吃完就觉得肚子有点不舒服。吃了晚饭(稀粥),带孩子出去溜了一圈,回家的路上感觉要感冒似的,困,又似发烧。回家赶紧睡觉,临睡前喝了一小勺煮好的汤(有补中益气丸的那个)。半夜醒来,浑身发热,难以入眠。起来服用藿香正气丸1粒,入睡。
早起我上班感觉腿软,坐在班车上睡了一觉,感觉好些。坚持到午饭时间,不觉得饿。到药店买了藿香正气水,喝下1瓶,只吃进了半碗面条。13:30左右又喝了1瓶,下午开会,感觉身上冒汗。至下班感觉身上渐渐舒服。
我个人感觉,这次的毛病跟吃的猪肝有点关系。但孩子没事,不能肯定是猪肝的问题。
 
孩子没事,不能肯定是猪肝的问题,孩子抵抗力强吧?
“三夫人”?你有几个夫人呀?(开个玩笑,勿怪)。
(上上周,三夫人做了一些煮猪肝?上上周三,夫人做了一些煮猪肝吧?)
 
春不食肝!!!!!!!
 
身边有白老鼠真好
 
本帖最后由 山空夜静 于 2014-3-22 14:41 编辑

感谢楼上诸位指点。
惊蛰前几天自己睡前,常服点姜糖盐山药竹叶汤,估计也就是3-4瓷汤勺的量吧。几天后,发现上午太阳穴有点发紧。于是在汤中加了点菟丝子,第二天早起,左屁股根上的一根筋有点滞痛,白天活动开后几乎消失。一天精神好,后腰有时似略有不适,也没有在意,当天晚上在汤中又加了菟丝子,好像还加了点白芥子。再早起,滞痛不已,几乎不能行动,一天都没恢复,自己也不免心惊。想了想,以竹叶煮汤喝后睡觉,再早起感觉轻微了,喝了3天,滞痛才完全消失。
至此明白,阴阳界限分明,错一步即是结果迥异,不可不辨。
 
端午节放假回家,早上吃的豆腐脑、油条和包子,坐车两个多小时,有空调。下车时发现左屁股不适,又有点滞痛的感觉了。当天没消,晚上还在想是不是弄点滑可通窍的东西治治?至第二天上午拉了一大泡屎,滞痛的感觉消失了。
 
本帖最后由 山空夜静 于 2014-6-16 18:34 编辑

我的胃病从11年春天开始出现的,断断续续的疼,比如吃豆腐丝、炒花生米、睡觉半夜醒来、比较饿的时候。这两天大便发现纸上又有血点了,还有点肛凸。自己弄了点药:生大黄清半夏旋复花竹叶黄连炙甘草大枣干姜,打成粉,水煮一点点服2-3勺,一次服后感觉肛凸还在,把买的竹叶改成自己采摘的竹子的叶,加桂枝,服后胃似乎有一阵不舒服,又加红糖,服了感觉不错。现在这2天胃疼是没有了。睡觉似觉左胯有点滞痛,醒来又没有。
 
这段时间胃的问题是消失了,估计自己不是真正的胃病吧,吃那么点药就治好了,我自己也有点怀疑的。或者可能把病治到别的地方去了,因为在此期间左胯痛出现了2次,不过也是简单吃点药加 休息就解决了。
老婆左上牙齿松动已久,这两天牙龈肿痛,晚上给她弄一点点生大黄代赭石厚朴清半夏白芍竹叶煮汤喝,第二天早起肿痛好了。下一步我想把她的牙齿给固定下来。
 
以下是看到别人讨论贴子后自己的想法:
中药治病与人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即中药影响了人的五行状态是一部分,人的五行状态又自发自动的调节改变了是一部分。比如你用寒药当时令人体凉了,过一段时间人体又能自我调节恢复成温的状态。反之亦然。治病就是在这个药人交互变动的过程中完成的。有效无效,关键在药用的是否合度,对当下病情掌握的是否准确。
基于这个道理,我想附子和万年青这两种药性相反的药可以治疗心衰,其他不少的中药也可以做到。
补充:
这也是有的人以一个小柴胡之类的方子加减变化却可以治很多病的原因所在。离开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来单纯的讲药,可能是不合适的。
 
喝中药还有个问题就是效果有的显现,有的过几天才见效。我自己的见解是喝药喝到它完全好,留一点余地给药效后续及自身的调节,还有就是后续的调理也是很重要的。
 
喝中药还有个问题就是效果有的显现,有的过几天才见效。我自己的见解是喝药喝到它完全好,留一点余地给药效

赞同。中病即止,过犹不及。比如前几天感觉自己心阳不足,睡前服的药中,加了稍多一点点的桂枝干姜,另有大黄麦冬甘草大枣等,入睡后感觉不踏实,醒后不易再入睡,早起眼角有眼屎,第二天走路长了感觉脚跟有点疼。第二天喝了点炒焦大米竹叶汤入睡,这些现象才没有了。
见效快慢的问题,应该跟病情和药都有关系。药病相符,人体必然有所反应。像我,虽然服药量极少,但基本每次都会感觉身体有变化。当然我想也可能是自己身体相对有所虚弱,相对比较敏感一点。一个配方平和而有效的药,应该会出现几天后见效的情况。
 
这周五做了一件蠢事。到单位看到长的鲜竹叶和鲜桑叶,摘了几片泡水喝。喝后感觉上颚有痰下来。到中午吃饭时感觉太阳穴两侧有点发紧,这种感觉以前有过的。中午吃饭特意要了鸡肉,想中和一下,也在无意喝了点梨水,午睡前就开始感觉太阳穴有点疼了。起来后仍然疼。嚼桂皮,喝桂皮红糖水,揪少冲、太渊,均不能解。后揪侠溪,终于放了2个屁,才得以缓解。
药这个东西,终究是不祥之器,没事别去惹他,日常食物调理就够了。我以后以锻炼为主,不想再动不动就试药了。
 
听中医说,猪肝一次只能吃2两
 
上周六去拜访了一位执业中医,跟他大致探讨了一下火神的问题。他说了一个阳气升极而降我记住了,我的想法还是当升则升当降则降。

昨天跟一个做针灸的老师请教了一番。他向我展示了一下给自己扎针,一个是从曲池穿透过去,一个是从血海的大致位置向大腿根深进针。看着他很轻松的做完,我有点震动了,我以前没见过扎针是什么样的。他告诉我学针灸需要学中医基础理论、学诊断(他擅长望诊和把脉)、学人体解剖、练指力在自己身上练针把握针感、在临床中实践。
自学中医一般来说缺失临床,多数也没有临床老师教带,而这可能会走弯路,纯粹的爱好当然就不用管了。
 
这周五做了一件蠢事。到单位看到长的鲜竹叶和鲜桑叶,摘了几片泡水喝。喝后感觉上颚有痰下来。到中午吃饭时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还是佩服先生的胆量,依自身和家人的病症大胆用药。只是入药三分毒,加上现代中草药的安全隐患(大棚种植及加工烘培),个人觉得还是少用药为好。
 
上周日下午闺女学画画没学完就领回家了,肚子疼。我给她捂了一会,缓解,睡了。估计睡的时候没盖东西又着凉了,醒了后说肚子疼没精打采的躺在沙发上。她妈妈说前天晚上小朋友过生日,闺女吃了很多东西回家就睡,可能积食了。我给她弄了点花椒生姜什么的热水泡脚,不管用。抱到床上盖了被子,找出家里的藿香正气水,用棉签涂在她肚脐上。摸着肚子咕嘟响了几下,放个屁,慢慢精神就好多了。睡了一宿第二天正常上学。
记得我自己小时候肚子疼,父亲用打火机的汽油涂在肚脐眼上,就治好了。我们那里的俗语说:肚子疼,找先生,先生说,屎尿没屙干净。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还是佩服先生的胆量,依自身和家人的病症大胆用药。只是入药三分毒,加上现代中草药

无可厚非中药的使用时机当然很重要!吃药是通过药的各种性能,通过胃的消化,肝肾的解毒,肠的吸收,提供脏腑特别缺少的各种营养物质元素,使人体阴阳平衡,恢复健康。对于一些病症,如果不依赖于外界的摄入也能达到如此功效,如针、灸、刮痧及按摩穴位等,不是更好么?
 
胯骨疼,估计是血虚,尤其是肝
 
无可厚非中药的使用时机当然很重要!吃药是通过药的各种性能,通过胃的消化,肝肾的解毒,肠的吸收,提供脏腑

人总是要从外界摄入物质的。吃喝是明显的物质摄入,呼吸也是摄入,针灸、按摩、刮痧等我认为也是一种摄入,学习、接受了别人的某种思想,也是一种摄入。明辨各种摄入,对你产生有益或是有害的后果,我觉得这就是人生所应该作为的主题内容。
服汤药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跟吃饭喝水无异。物性的偏,有她偏的用处;物性的平和,有她平和的不足。如果汤药服用正当其时,不足为害。《神农本草经》多说某药久服延年之类的,但是这些方法失传了(也或许还有传承)。
我觉得针灸、按摩、刮痧等方法从外界摄入是其次,主要是运转了自身已有的各类物质,进而恢复人体自有的吃喝睡觉的本能。运转符合人体自身的法则,这是高手。
我目前主要是想探索药方的作用效果。
 
胯骨疼,估计是血虚,尤其是肝

我目前多考虑气,气沉敛当自当生阴。前些天自己锻炼扭腰,感觉气有点上浮(左上颚有点疼),左胯骨又有点不舒服。想到锻炼出汗,可能阴液不足,临睡前喝了点淡盐水,睡觉比较好,疼的感觉就没有了,上浮的气也下去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