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论针灸界之盲人摸象

文子医生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4/08
帖子
6475
获得点赞
134
声望
63
本帖最后由 文子医生 于 2014-5-6 01:30 编辑

我在想:因为内经之意不能得到很好的解释和传承,导致了针灸界这样盲人摸象的局面:
比如有的人专治筋经病,就说:针灸实际不需要搞清穴位定位,穴位就是阿是穴,这是他多年的经验的来的结论,从筋经病的治法讲也没错,因为内经说了筋经病的治法就是“以痛为俞,以知为度。”他每天治很多的痛证,见证很多奇迹,你说他不对打死他都不信。
然后又有专用针灸治疗皮肤病专家,认为全身都是穴,浅刺即可。因为他治的病人多是皮肤病,对皮肤病,内经说“治皮取皮”,皮肤病多是火象,“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而且肺主皮肤,治肺病内经也从“不治已病治未病”要从心治。对于治心,夏天,火热的病,内经也讲“夏取盛经分腠”“绝肤而病去,邪居浅也。”。所以浅刺治皮肤病是对的。可是你要是跟他说有人讲治疗手上的疣,就是拿橡皮使劲的擦就会好,他就认为是非常可笑的。然后他会说针灸就是浅刺就够了。
都是专家级的针灸大师。
是不是盲人摸象?
不能因为筋经病只需要“以痛为输”就否定穴位的存在和重要性,不能因为皮肤病只需要“绝肤而病去”就否认穴位的深度和特异性。大家好好看看内经吧!
 
历来的大师宗师那一个不是仅仅读懂了一两篇经文就成就了一番事业的呢?
《内经》深奥在于其来源于实验,不重复内经的医学实验,仅凭阅读经文很难理解。能摸到一部分已经是能人了。
 
历来的大师宗师那一个不是仅仅读懂了一两篇经文就成就了一番事业的呢?
《内经》深奥在于其来源于实验,不

为什么互相以自己的经验各立山头,以为找到针灸的真正精髓,互相贬低指责,而不是从头到尾好好研修内经,正本清原,张开眼睛看到真正的大象?
 
所谓医者,本就是殊途同归,只要能治得了病,就是好的路子。于是我有我的办法,你有你的套路,也不去借鉴参考,都认为自己的是最好的,导致相互质疑。能采百家之所长者甚少,而能做到这样的往往都能一代大医。
 
岂止针灸界,整个中医界,盲人摸象的多了去了,不过更多的可能是像俺这样的,摸半天也未必知道摸的是不是大象
 
确实都摸到象了,从业宜精专言,无可厚非。只是出现了一对对精确的矛盾:象的粗细长短圆扁大小尖钝曲直。开开眼吧,我们来瞧瞧这头大象!
 
阅读《内经》就是摸象。不是不想看象,而是看不到总是模模糊糊的。因此只好去用手摸。挡住人们视线的有什么呢?
1、文字
《内经》使用的文字有两千年的历史,《内经》引用文献的文字有三千年的历史。今人希望用现代文字就能够理解两三千年前的文字可能读懂吗?站在《说文解字》的角度尚且看不懂《内经》,《新华字典》就更不行了。还是从《甲骨文字典》开始吧!
2、文字环境
要想理解一个时期的文字,就要知道这些文字的使用环境。没经历过史无前例就不能理解当时的文学作品,没读过四书五经就不能理解封建文化的内涵。你知道商朝文化的环境吗?
3、中医理论的来源
很多人只知道遵从《内经》的理论,毕竟是经典吗!可是有多少人探求过这些理论的来源呢?经典的理论经过检验基本上是正确的,但是又没有漏简,笔误和不全。肯定是有的。如果探究一下这些理论的来源,从复一下古人发现和发明这些理论的过程,岂不是一目了然!
4、哲学的干扰
中医的理论体系产生在商末周初时代。经过战汉时期的洗礼后就被掺进了哲学的色彩。原本是医学实验的产物,变成了类似哲学或玄学的东西。试问你们看到的还是原本的大象吗?
 
岂止针灸界,整个中医界,盲人摸象的多了去了,不过更多的可能是像俺这样的,摸半天也未必知道摸的是不是大

摸着石头过河,医界有几人不是在摸呢?摸的是什么?大家可能都认为是象,可是……
 
《内经》里有“针灸”吗?
好好读读书,在《内经》里似乎没有“针灸”,有的是“针石” 和 “灸”。石---即“砭”也。
 
阅读《内经》就是摸象。不是不想看象,而是看不到总是模模糊糊的。因此只好去用手摸。挡住人们视线的有什么

您说的太对了!读《内径》太难,需要扎实的文言文基础、丰富的训诂学理论、深厚易理造诣、基本的中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那种潜心做研究的心态和毅力!
 
我们都是瞎子。何必五十步笑那一百步哦
 
董氏奇穴穴凡数百,自称其效不下经穴
加一起密麻麻一片,谁说不是随处是穴?
象长什么样,楼主一家之见也定不准,但是目前几乎所有设了假针对照的大样本随机临床试验得出的结果都不利于经穴特异性
 
董氏奇穴穴凡数百,自称其效不下经穴
加一起密麻麻一片,谁说不是随处是穴?
象长什么样,楼主一家之见也

董氏奇穴并不是随便取穴。我认为董氏奇穴是不同于内经系统的古针灸来的。有易和相数在里面。
 
灵枢经:夫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浊气在中,清气在下。故针陷脉则邪气出,针中脉则浊气出,针太深则邪气反沉,病益。故曰:皮肉筋脉各有所处,病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以任其所宜。无实无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是谓甚病,病益甚。取五脉者死,取三脉者恇;夺阴者死,夺阳者狂,针害毕矣。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针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任其所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
黄帝曰:愿闻五藏六府所出之处。岐伯曰:五藏五腧,五五二十五腧;六府六腧,六六三十六腧。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腧也。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观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复;一其形,听其动静,知其邪正。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气至而去之。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五藏之气已绝于内,而用针者反实其外,是谓重竭,重竭必死,其死也静,治之者,辄反其气,取腋与膺;五藏之气已绝于外,而用针者反实其内,是谓逆厥,逆厥则必死,其死也躁,治之者,反取四末。刺之害中而不去,则精泄;害中而去,则致气。精泄则病益甚而恇,致气则生为痈疡。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