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2/12/10
- 帖子
- 797
- 获得点赞
- 45
- 声望
- 18
《西山记》曰∶古今养生之士,不免于疾病死亡者,不知其道也。真人曰∶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
耽酒呕吐,饱食便卧,跳步喘息,欢呼哭泣,阴阳不交,积伤至尽,则早亡矣。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坐伤肉。
凡远思强健伤人,忧恚悲哀伤人,喜乐过差伤人,忿怒不解伤人,汲汲所愿伤人,戚戚所患伤人,寒热失节伤人,阴阳不交伤人,
大乐气飞扬,大愁气不通,用精令人气力乏,多视令人目盲,多睡令人心烦,贪美食令人泄痢。
若能避众伤之事而复阴阳之术,则是不死之道。
俗人但知贪于五味,不知元气可饮。圣人知五味之生病,故不贪;知元气可服,故闭口不言。精气自应也。唾不咽,则海不润,海不润则津液乏。是知服元气、饮醴泉,乃延年之本也。
养性之道,不欲饱食便卧,及终日久坐,皆损寿也。
凡人卧,勿开口,久成消渴,并失血色。
夫生我者道,禀我者神,而寿夭去留不由于已,何也?以性动而为情,情反于道,故为化机所运,不能自持也。将超迹存亡之域,栖心自得之乡者,道可以为师,神可以为友。何谓其然乎?夫道与神,无为而气自化;无虑而物自成;入于品汇之中;出于生死之表。故君子黜嗜欲,隳聪明,视无色,听无声,恬淡纯粹,体和神清,希夷忘身,乃合至真,所谓返我之宗,复与道同。与道同者,造化不能移,鬼神不能知,而况于人乎!盖传受之者,多不能叩师旨、晓玄奥,滥参经法,不会修行之由,不知避忌、动静、进退、取舍之端,致于俯仰触于正真,虽然立功,功不足以补过。学仙之士,须探幽赜玄,制遏情性,性常静之,情无挠之,情性平和,方可以学道矣。
东华子按:练功不知禁,空费十年功。养生不知禁,强身愿难成。禁戒虽多,特举一二,供学者参考。
耽酒呕吐,饱食便卧,跳步喘息,欢呼哭泣,阴阳不交,积伤至尽,则早亡矣。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坐伤肉。
凡远思强健伤人,忧恚悲哀伤人,喜乐过差伤人,忿怒不解伤人,汲汲所愿伤人,戚戚所患伤人,寒热失节伤人,阴阳不交伤人,
大乐气飞扬,大愁气不通,用精令人气力乏,多视令人目盲,多睡令人心烦,贪美食令人泄痢。
若能避众伤之事而复阴阳之术,则是不死之道。
俗人但知贪于五味,不知元气可饮。圣人知五味之生病,故不贪;知元气可服,故闭口不言。精气自应也。唾不咽,则海不润,海不润则津液乏。是知服元气、饮醴泉,乃延年之本也。
养性之道,不欲饱食便卧,及终日久坐,皆损寿也。
凡人卧,勿开口,久成消渴,并失血色。
夫生我者道,禀我者神,而寿夭去留不由于已,何也?以性动而为情,情反于道,故为化机所运,不能自持也。将超迹存亡之域,栖心自得之乡者,道可以为师,神可以为友。何谓其然乎?夫道与神,无为而气自化;无虑而物自成;入于品汇之中;出于生死之表。故君子黜嗜欲,隳聪明,视无色,听无声,恬淡纯粹,体和神清,希夷忘身,乃合至真,所谓返我之宗,复与道同。与道同者,造化不能移,鬼神不能知,而况于人乎!盖传受之者,多不能叩师旨、晓玄奥,滥参经法,不会修行之由,不知避忌、动静、进退、取舍之端,致于俯仰触于正真,虽然立功,功不足以补过。学仙之士,须探幽赜玄,制遏情性,性常静之,情无挠之,情性平和,方可以学道矣。
东华子按:练功不知禁,空费十年功。养生不知禁,强身愿难成。禁戒虽多,特举一二,供学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