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不懂古文,从读序开始

《玉楸药解》 > 自叙
自叙
昔神农解药,黄帝传医,仲景先生继农黄立法,圣作明述,于是焉备。
癸酉仲春,既解长沙药性,而仲景未用之药,散在后世本草,数百千载,狂生下士,昧昧用之,以毒兆民。农黄以往,仲景云徂,后之作者,谁复知医解药!诸家本草率皆孟浪之谈。明时李时珍修《纲目》,博引庸工讹谬之论,杂以小说稗官,仙经梵志,荒唐无稽,背驰圣明作述之义几千里矣!玉楸子悲忆昔人,怆念来者,甲戌三月,成《伤寒说意》,五月成《素灵微蕴》,六月复作《玉楸药解》,八月癸丑告成,此愚书之第八部也。
萧萧古寺,落落荒斋,感岁月之已晚,伤春秋之欲暮,当伯玉知非之时,值孔子学《易》之秋,事与之判,年与之齐,慨世短而心长,念身微而愁剧。虽然子长作《史》,子云草《玄》,固当牢骚于创始之日,亦必愉快于勒成之时者。志励丁年,书竣苍首,十仞作井,一篑成山,此亦烟岚著书之士,最为破涕而笑者也。
呜呼!有一代之功业,有千秋之勋猷,任兼将相,望重国家,宣沙漠之雄威,驰丹青之良誉。荣则荣矣,无何而古墓为田,松柏成薪,丰碑已断,绿字无存,传观故实,不能考其姓名,远综先典,莫或搜其轶事。念沧桑之更变,叹陵谷之迁移,其间宏才远略,丰功伟烈,生而光显,没而泯灭者,不知几何?三不朽事业,殊不在是,与其收功臣之带砺,享良相之茅土,不如永日啸歌,逍遥于黄叶青山下也。
甲戌八月甲寅东莱都昌黄元御撰
 
《医经原旨》 > 绪言
绪言
黄帝作《内经》,史册载之,而其书不传。不知何代明夫医理者,托为君臣问答之辞,撰《素问》、《灵枢》二经传于世,想亦闻陈言于古老,敷衍成之,虽文多败缺,实万古不磨之作。窥其立言之旨,无非窃拟壁经,故多繁辞,然不迨拜手赓扬、都俞吁 之风远矣!且是时始命大挠作甲子,其干支节序占候岂符于今日?而旨酒溺生,禹始恶之。当其玄酒味淡,人谁嗜以为浆,以致经满络虚、肝浮胆横耶?至于十二经配十二水名,彼时未经地平天成,何以江淮河济、方隅畛域,竟与后世无歧?如此罅漏,不一而足。近有会稽张景岳出,有以接乎其人,而才大学博,胆志颇坚,将二书串而为一,名曰《类经》,诚所谓“别裁伪体”者欤?惜乎疑信相半,未能去华存实。余则一眼觑破,既非圣经贤传,何妨割裂?于是鸡窗灯火,数更寒暑,彻底掀翻,重为删述,望闻问切之功备矣!然不敢创新立异,名之曰《医经原旨》,为医家必本之经,推原其大旨如此。至于针灸一法,另有专书,故略收一二,余多节去。其据文注释,皆广集诸家之说,约取张氏者为多,苟或义理未畅,间尝缀以愚见,冒昧之责,何所逃避?际此医风流弊之日,苟有一人熟读而精思之,则未必无小补云。
乾隆十九年岁在甲戌,扫叶老人薛雪撰。
 
《陆地仙经》 > 序
仙未必得,但以多寿少病为至验也。先祖至余四世矣,男女寿百岁以上者十五人,九十者四人,八十者六人,七十者九人,自成人后夭折者希,亦未有多疾而奇疾者也。余祖任庆阳县,因感山岚气而病,忽路遇仙师鼓掌啸咏曰∶得便宜,落便宜,若非感着山岚气,安得徐徐告疾归。邀于馆舍,仙师拈药一丸,令以凉水送下,遂腹鸣如雷,泻恶物斗许,疾顿除。仙师曰∶此疾脏腑不实易中,若精气坚固,焉得而入耶?祖乞其方,书此言授之。问其姓名,仙师曰∶予姓张,名百字,此法不拘男女皆可行之,能上却百病,肢体强健,益寿延年,当为陆地仙矣。言讫不见。至今不轻传,予家男女口授于姻戚亦未必全。兹因吴老师、陈宗师、冯年兄、刘年弟、裴年弟诸公屡求此书,于是启仙师手笔以付诸公,名为《陆地仙经》。愿我同调之士谨遵而行之,广而传焉,则仙师仁人之意溥矣。
赐进士第加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总理事务二等伯加五级马齐序并注时雍正四年岁次丙午夏六月望日雨后珍书于槐荫堂之石笏轩
 
《医学传灯》 > 自叙
医者意也.以我之意.揣病之情.始终洞悉.然后可以为医.但天下之意有有本之意.有无本之意.无本者师心自用.未尝有所闻见.妄而不可为训也.有本者得之师资.鉴之往昔.论一症.订一方.皆有上下千古之识.不敢以己意为臆逆也.然而几此亦甚难矣.晋朝以前.司是术者.类皆缙绅先生.苦心济世.精言微论.卓有可观.后世用为糊口之术.文人学士.概不与焉.脉理方论.已自不工.而又当兵火之后.医经残缺.凑合成书.其中虽有可采之说.精奥难解.不可从者十之六七.若非临症参考.将何去而何从乎.予不敏忝生名阀.当以书香为急.不幸稚年失怙.叠罹水患.不能沉心于举业.一生虚度.何以告无罪于祖宗.然而择术于医.固为温饱之计.而删述纂修之功.固当亦有责焉.于是访投明师.讲习数年.其所获者.医学之规矩已耳.法律已耳.临症不无少隔.因思孟子有云.大匠诲人.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是知学道之功.始而求其中规,继而求其能贯也.然中规之学在乎师.而能贯之功则在乎我.不博无以为约.不约无以为贯.遍览群书.上而神农轩岐.张朱李刘.下而医统准绳.薛氏之十六种.以及指掌医鉴.无不细加详阅.究之相同者多.互异者少.宜遵者不过约略数言.纂集成编.尽可塞责.其中隐而未发之义.因此悟彼之妙.犹未之知也.先辈云.熟读王叔和.不如见症多.三十年来.阅历既烦.有一症.必有一症之理.以理思症以症合理.方敢下手调治.又于今医之中.一长可取者.虚心访问.一一笔诸笥中.悠而游焉.渐积而久焉.古今之妙义.始得融会于吾心.不揣庸陋.妄蹈作述之咎.更订十数余次.苦志成书.将古今奥妙.深入而浅出.言近而指远.高才视之.鲜不以为迂.然而病机之源流.治法之初终.俱莫遁乎是矣.非敢曰医囊无底.可于是集而大备也.但理路既明.由此扩而充之.其入于精微之地.岂有他哉.予之气禀甚怯.天鉴下民.加我数年.再将伤寒女科素难本草终其注释之事.则天祖之生我不虚耳.斯道之行废.又何足论乎.
时康熙庚辰菊月尚友斋陈岐德求氏自识
 
《古今医统大全》 > 序一
序一
予尝谓造化者,万物之司命;君人者,三才之司命;典校者,文章之司命;将帅者,三军之司命;而医也者,又自天子以至庶人者之司命也。其所关系岂浅鲜哉?故先儒有云∶不明五运六气,检遍方书何济;不明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而孙思邈亦曰∶不明阴阳者,不足谓之太医旨哉斯言,诚业是业者所当深切究心者也。予独怪今时之医,始无见理之明,终无应变之巧。务奇诡者,或远慕而近遗∶局方书者,或举一而废百。此虚实损益之间,不免毫厘千里之谬,而医之祸人不为少矣。 其然者,则考索未精,体玩未熟,与闻见之未广耳。新安徐东皋氏,潜心斯道者,殆三十年,其活人不可以千万计。尝谓予曰∶医之精髓奥窍,《内经》一书备之。嗣是人殊代异,门径虽多,要不能出乎此。譬诸峙者皆山,而泰岳则其宗也;流者皆水,而沧溟则其元也。然自非综博千古,参伍诸家,旁搜曲证,又乌知《内经》有兼总条贯之妙耶?此《医统》之编所以不容已也。予取而读之,见其条分缕析,随论折衷,如纲之在网,如领之在裘,俾学子一举而免颠倒紊乱之弊,题之曰《古今医统》。是真能会百家之异同,接轩岐之正脉,虽谓此书之外无医可也。昔仲尼簇圣之大成,朱子集诸儒之大成,若徐君亦可谓集医家之大成矣所以登斯世斯民于春台寿域之中,厥功固不伟欤!虽然,下学可以言传,上达必由心悟徐君以明医重京师,齐驱襄扁,奴仆刘张,无险夷难易,随试而辄效者,则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而《医统》又其绪余也。
是在学人之自得焉耳。知言者以为何如?
钦差提督漕运镇守淮安地方总兵官太子太保灵璧侯古濠汤世隆撰
 
都你点校的?
 
都你点校的?

感谢关注,所有序文都是摘录现成的资料,未经过我点校。如果朋友想翻译点校一下,当不胜感谢,呵呵。
 
《古今医统大全》 > 序六
序六
《医统》一书,新安徐君所编次者。徐君自言其少时喜攻医术,即古今方书裒辑甚备。即未备,辄又遍历坊肆间,访文献大家求之矣。以是博精诸方伎,为人已病奇验。行游京师,诸贵人饬舆马迎君者,踵相属也。往岁吾乡侍御少泉郝公疾,予过而问焉。其仆为予言∶昨朝出,无恙。
比暮,之客所,与客语未竟,忽自仆地。及持归,即患左臂不和,又时作眩状,疾呼弗省也。予私心危之,属医数辈至,治皆弗验,乃往迎徐君。徐君视诸医所为治,则笑曰∶夫兹病,郁也,烦懑而不宣,其发必遽,纭缘于阳络,为臂痹;逆攻于上,必作眩。诸君以风治之,左矣。乃为清痰发郁之剂饮之。有顷,少泉公目微瞬,嘘唏服臆,泪淫淫承睫,呼儿以泣。众惊问其故。有客曰∶少泉公性至孝,即京邸宁独居,不以携家,曰∶留侍太夫人尔。以故公子卒且数月,不及闻。既闻,意其拊擗忉怛,顾避左右,无以尽哀,则含悲贮恸而止。兼为太夫人虑,恐以其孙毁,奈何不郁而为疾?徐君言是也。于是,众皆挢舌相视,奇徐君术为神。不数日,少泉公愈,乃持徐君所集《医统》一书示王子。王子曰∶嗟乎!《灵枢》《素问》玄藐矣。上池奇刻青囊金匮之术,载籍所不传。后学人罕通其说。仓公、阳庆、东垣、仲景诸人,扬镳分轨,各自名家,顾知其孰为方书之六经,医宗之孔孟也?予特善徐君近述远稽,泛游广涉,即上下数千年间,圣儒哲匠、绝伎殊方,综考殆尽,可不谓博雅者哉?夫闻见富,故智意充;品惊精,故运用妙。以能决嫌疑,定可治,随试辄验,安可谓无所本也?世医问证而厉针,按方而投匕,犹尚茫然寡效矣,矧夫疾痛幽暖, 结心曲,有左右所不及知者。而望气察色,顷刻立断,即阻垣见物,曷以加焉?然则徐君玄识洞解之妙,固不在方书间,特籍方书以为筌蹄云尔。遂书其卷端归之。
隆庆庚午夏六月望日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纂修国史云中对南王家屏拜书
 
《食鉴本草》 > 序

新暑乍却.凉风渐至.日长似岁.闷坐无聊.适有友以食鉴本草见投.披阅一通.乃知人生之一饮一食.莫不各有宜忌存焉.若五谷菜蔬.以及瓜果六畜等类.靡不毕具.或食以延年.或食以致疾.或食发寒热.或食消积滞.或补腰补肾.益脾滋阴.或动气动风.损精耗血.种种详明.条条是道.此费氏之一片婆心以济世者也.吾愿摄生者.以有益者就之.
无益者违之.庶养生却病.两有裨焉.是为序.
光绪九年秋七月兰庭逸史
 
《柳洲医话》 > 序

魏柳洲先生辑《续名医类案》六十卷,脱稿未久,先生寻逝,幸已邀录四库馆书,不致散佚。提要病其编次潦草,盖未经删定之故也。雄不才,僭删芜复,而卷帙犹繁,未能付梓。爰先录其所附按语为《柳洲医话》,以示一斑云。
咸丰元年冬十一月后学王士雄书于潜斋
 
读书皆当读序,全书大旨作者往往提在序中
 
《医经原旨》 > 绪言
绪言
黄帝作《内经》,史册载之,而其书不传。不知何代明夫医理者,托为君臣问答之辞

《医经原旨》近无佳版,可惜了。
 
《神应经》 > 序

唐虞之纪,官非剡子不能,以明其制;羲轩之制,药非师襄则无,以审其音。是以圣人师道之学,吾未能也,故有吾不如老农之叹。然人之有身,血气所醉,嗜欲所 ,寒暑所搏,万虑所攻,鲜有不至于疾者,非至人何能安之?是以圣人因之而制砭 之方出焉。昔在太朴之世,未有药物,独用砭 之道,活生民于掌握,此医道之大者也。予喜其无药物 咀之劳,而能回生于指下,可谓易矣。乃求其术于医者,久而得之者,十有余家,独宏纲乃遇信卿席真人所授之术,故其补泻折量之法,其口诀指下之妙,与世医之所不同,出于人者,见于此也。其徒二十四人,独刘瑾得其指下之秘,故能继宏纲之术而无坠也。予谓干将,虽神使之补履,莫若一锥之能;良药虽众,至于劫病,莫若一针之捷。药以气味而达之,故其宣利经络也迟;针以HT 而取之,故其疏通血脉也速。况加以冰台,灼以神燧,助其真阳,逐其阴邪,而元气充矣,奚何病之有哉!若人遇夜或在路,倘有微恙,药不可得也,惟砭 之术,可以应仓卒之用。士之于世,欲治生者,不可不知。予故爱而学之,乃命医士刘瑾,重校其师宏纲先生所传《广爱书》十卷,予止取其穴之切于用者为一卷,更其名曰《神应经》,内五百四十八证,计二百一十一穴。又择其刘瑾之经验者六十四证,计一百四十五穴,纂为一册目,曰《神应秘要》。而以此心推之于众庶
章云时在洪熙乙巳四月二十一日书
成化九年癸巳,孟冬,日本国岛山殿所使副官人信HT 隐士良心言,我国二百年前有两名医,一为和介氏,一为丹波氏,此二医专治痈疽疔疖瘰 等疮,定八处灸法甚有神效。

《神应经》 > 序

恭惟我主上殿下之六年也,命礼曹申严医教设针灸专门法,择其精于术者为师,而资性者为弟子,劝励之法甚悉焉。适有日本释良心以《神应经》来献,兼传其本国神医和介氏、丹波氏治痈疽八穴法。其八穴虽未试用《神应经》,其传授远有所自。而所论折量补泻法,皆古贤所未发者,其取穴又多有起发古人所未尽处,其所着穴,皆撮其切要而得效多者,文简而事周,令人披阅昝刻间,证与穴 然在目。圣上嘉叹,命以八穴法付于《神应经》之末,锓梓广布,且以永其传焉。臣窃惟医疗之药饵针灸不可偏废。但药非本国所产者颇多,大概皆求之中国,而又非尽出于中国也,转转市易,得之甚难,岂真赝陈新之可择,而贫穷下贱与远方之人,亦未易遍及也。唯砭 之方,无费财远求之劳,采暴合和之难。一针一艾,备应无方,运于指掌,办于谈笑,贫富贵贱,远近缓急,无适不宜,况于取效常在药力所不及攻处,而其功用神妙,难以备述。庸医不知,以为卑辱,至相诟,病而不肯为。故世之病者,生死寿夭率皆付之巫觋谣祀,岂不哀哉圣上悯其然,乃设专门,益严劝督,适有遐方之献,不以珍奇可玩之异物,而以此救民济世之神方,不期而至,以孚我圣上仁民爱物之盛德,夫岂偶然哉。
成化十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推忠定难翊戴纯诚明亮经济佐理功臣崇禄大夫西平君臣韩继禧 谨序。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