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仰视伤寒---记我的初学伤寒之路

6、太阳病自然病程和愈后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7)
注:我始终认为此条文应当放在第一条,它给出了判断病发阴阳的标准。阳可理解为三阳,阴为三阴。发于阳七天好转可以理解,第8条解释的明白,发于阴6天好转就不知道怎么回事了。按道理来将,发于阴的疾病比发于阳的疾病更严重,怎么好的反而快些?

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1]故也。若欲作再经[2]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8)太阳病,欲解时[3],从巳至未上[4]。(9)风家[5],表解而不了了[6]者,十二日愈。(10)
注:8条针足阳明应首选足三里穴第9条巳至未是9时至15时,汗出病解,如将这一规律用于临床治疗,对于太阳病的治疗,就可以选择在这一时段之前用药,或许较其他时间用药效果为佳。第10条,身体弱,元气虚的患者表解的时间要长些,现在儿童感冒动不动就是半月又何尝不是这样。为什么有人提出解表剂中不应当加入补气药那?


伤寒一日[1],太阳受之,脉若静[2],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3]者,为传也。(4)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5)

注:4条,5条,8条,9条,24条都应当联系起来看,4,5条给出了判断太阳是否转少阳,阳明的标准和相关症状,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出现了呕吐,出现了燥烦也不可武断的就认为邪入少阳和阳明,一定要结合其他症状。
 
本帖最后由 医路西行 于 2014-5-29 17:21 编辑

7、太阳腑证之太阳蓄水证 五苓散 苓桂姜甘汤不是太阳蓄水证治疗方剂

注:在前面提到足太阳之腑的功能是存津液,司气化,气化是存津液的重要保证,能不能尿的出,口渴不渴都与气化密切相关。现在外邪循经入里,进入太阳之俯,肾阳忙着抵抗外部侵略自然气化功能就下降。直接结果就是小便少,口渴。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1],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2],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3]者,五苓散主之。(71)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72)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73)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6],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7],五苓散主之。(74) 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8]也。(127)本以下之,故心下痞[9],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156)
基本病因:表邪循经入里 外有表证里有蓄水基本病机:膀胱气化不利,津液不行主证粗解:渴,细看71,72,73,74,156[font=华文中宋]条都突出了一个”渴“字 可见渴是五苓散的主要症状,小便尿少也是一样。津液不上行自然就会渴,津液不溢流自然尿的就少。注意此渴不同于白虎汤的胃热弥漫的渴,也不同于心下又水气的小青龙汤的渴,虽然小青龙汤也可小便不利,但是小青龙汤有干呕发热而咳,或喘或利这些五苓散都没有。组成中药:猪苓十八铢(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五苓散基本方义:五苓散温化寒水 猪苓,泽泻,茯苓甘淡利水,白术,茯苓健脾,桂枝通阳解表。 茯苓利水;桂枝通阳化气;甘草扶中调药;生姜健胃以散水饮,共成温胃化水之剂服药方法:日三服

注:细细的品味71条 73条,127条可以发现,71条是因发汗多了,胃中津亏而出现口渴,仲景给出少少饮水,其实此时应当用白虎汤;
73,127条不渴,小便少说明胃虚寒水停证:治法:温胃化饮,方用茯苓甘草汤. 在后面还要和苓桂剂进行对比。
127条,156条更有意思,心下悸,心下痞自然是要用泻心汤的,可是用了泻心汤,痞不解,又发现口渴,小便不利 应当用五苓散。
伤寒论往往用简短的语言来表达深刻丰富的意思,所以重点条文要细细品味,字字把玩,方可窥其一二。
 
看了八月惊雷老师,我的经方之路后,决定此贴不再更新,原因班门弄斧,自不量力!
 
看的正带劲就不写了?各有各的特点撒
 
后退
顶部